《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中「參照合同」結算的真實含義究竟是什麼?

2020-12-13 建築雲學院

以一則約定下浮12%的合同案例為大家帶來唯一的真相;

——《馬楠講造價實戰篇05》

案例介紹:

2008年4月7日,發包人與由實際施工人代表的被掛靠單位籤訂某工程總承包建設協議書,籤訂完成後自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期間此工程項目由被掛靠單位作為名義承包人,期間所有工程量均由實際施工人完成。

2008年4月17日,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籤訂此工程項目總承包建設協議書,其中約定由實際施工人對該項目約2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進行包工包料、一次性承包,合同同時約定了工程概況,承包範圍,工期、質量要求、造價計算方法、付款方式、材料質量要求等。

竣工結算時因合同中下浮12%規定與發包方未給實際施工人交社保費問題,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產生了糾紛,遂產生以下後續;

造價鑑定:

2013年3月29日,鑑定機構依據《河南省建築和裝修工程綜合計價》(2002年)、《河南省安裝工程單位綜合單價》(2003年)及相關配套文件,作出鑑定意見書;

意見如下:1號樓綜合樓建築面積31395.4㎡(面積有所增長),工程總價款(實際施工人施工完成部分)為24732559.26元。

經查證,2013年3月29日,造價公司是依據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於2008年4月17日籤訂的協議書第六條的規定,將工程總造價下浮12%,作出1號綜合樓工程總價款(實際施工人施工完成部分)為24732559.26元的鑑定結論。

因發包人未向相關管理部門繳納社保費,遂鑑定機構認為不得將社保費列入結算價。

發包人觀點:

雖然實際施工人與發包人籤訂的協議書被原審法院認定為無效,但依據《施工合同司法解釋》,鑑定結論以雙方協議書作為依據,工程款下浮12%並無不當。

實際施工人並沒有為施工人員交社保費,所以發包人不應當向實際施工人支付社保費。

承包人觀點:

鑑定結果違反客觀事實,其中鑑定結論不應下浮總造價12%、亦不應不計社保費;

法院判決:

經查明: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於2008年4月17日籤訂的協議書第6條已約定工程造價:按設計圖紙進行預算,預算總造價下浮12%(稅前下浮);

關於鑑定工程總造價應否下浮12%的問題:

根據《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應予以支持。

雖然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籤訂的協議書無效,但實際施工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應予以支持。

發包人、實際施工人將雙方籤訂的協議書、補充協議作為鑑定依據提交給鑑定機構,鑑定機構根據雙方合同約定內容作出工程總造價下浮12%的鑑定結論,符合發包人與實際施工人訂立合同時的真實意思表達,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予以支持。

實際施工人主張鑑定工程總造價不應下浮12%的理由缺乏事實或者法律依據,遂不予支持。

關於鑑定工程總造價中應否增加社保費的問題:

社保費屬於工程款的組成部分,應由建設單位支出,建築企業收取。

實際施工人作為實際施工人雖然不是建築企業,但其負責組織人員施工,向施工人員發放薪酬,為施工人員提供施工安全和其他保障,有權向建設單位主張社保費

經鑑定機構確認,1號綜合樓社保費數額為883746.46元。

發包人應當向相關社會管理部分繳納社保費卻未繳納,社保費作為工程價款的組成部分,實際施工人主張鑑定工程總造價中增加社保費883746.46元的請求予以支持;

關於此案例不知大家有什麼想法,歡迎在留言處進行留言,為避免此事件發生分享一則乾貨:

合同中需有以下條款:

①、預付工程款的數額支付的時間和抵扣的方式;

②、安全文明施工費的支付計劃及使用要素;

③、工程計量與工程進度款的方式數額與時間;

④、工程價款調整因素、方法、程序覆核時間;

⑤、施工索賠與籤證程序金額的確認時間與支付時間;

⑥、承擔風險內容以及超出約定範圍的調整辦法;

⑦、工程竣工價款結算編制核對支付時間;

⑧、工程質量保證金的數額抵扣方式和時間;

⑨、違約責任以及發生工期爭議的解決方法和時間;

⑩、與履行合同支付價款有關的其他事項;

-End-

本文系建築雲學苑原創

文章嚴禁抄襲,轉載請註明來源

參考文獻:《馬楠教授2018線上課程同步資料》

相關焦點

  • 馮小光: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司法解釋(二) 的法理與司法實踐
    其次,《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二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且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結算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如上所述,《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第三條規定,是有關對施工合同無效法律後果按締約過錯原則承擔民事責任的總原則的規定。《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二條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結算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此條為施工合同被認定為無效後,按照什麼標準折價補償,即據實結算標準的規定。
  • 東鷹原創|無效建工合同的結算條款參照問題
    近來辦案,涉及到較多無效合同的工程款結算問題,故在此拋磚引玉,想和大家探討一下無效建工合同結算工程款時結算條款的參照問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第2條明確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的,應予支持」,該條款看似規制明確,立法觀點鮮明,但在實際結算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 建設工程合同無效的,工程款數額可參照合同約定,但支付條件不可參照
    閱讀提示:根據《建設工程司法解釋》第二條的規定,施工合同無效後,如果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可以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那麼究竟有哪些和工程價款有關的約定可以被參照,哪些又不能?本文通過案例揭示最高院對此的看法。
  • 施工合同無效後的折價補償法律實務
    此規定脫胎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2條:「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2條自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至今已十五年有餘,大量無效施工合同直接適用該條款解決糾紛。
  • 法規及司法解釋對建設施工合同實質性內容的界定
    通過查詢現有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司法解釋招標人和中標人不得再行訂立背離合同實質性內容的其他協議。3.《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七條:招標人和中標人應當依照招標投標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籤訂書面合同,合同的標的、價款、質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條款應當與招標文件和中標人的投標文件的內容一致。
  • 建設工程領域「黑白合同」規則實證研究—解釋論的視角
    對《施工合同解釋(一)》第21條的「 黑合同」 的效力不作明確認定的做法為最高人民法院絕大多數同類裁判採納,是可取的。 最高人民法院以往裁判更多傾向將自願招標項目中的前後合同視作合同變更,其與《施工合同解釋( 二)》第9條規定的牴觸需予應對。在「 黑白合同」 均無效時結算依據的選擇上,宜以還原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為方向,區分情況選擇結算的參照依據。
  • 京法巡迴講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實務問題,你get了嗎?
    趙蕾法官以《民法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二)》為立足點,圍繞建設工程合同的效力及法律後果,建設工程合同糾紛中掛靠、轉包、分包的認定,黑白合同的認定及處理,工程款的結算等審判實務中常見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細緻、全面、深入的講解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合同約定的「背靠背」條款能否參照適用?
    建設工程施工領域為了轉移工程款支付風險,總承包人經常會在分包合同中約定「背靠背條款」,即將發包人付款作為總承包人向分包人或實際施工人付款的前提條件。那麼,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被認定為無效的情形下,合同約定的「背靠背」條款能否參照適用呢?
  • 23個關於施工合同糾紛的裁判要點,避免踩坑
    訴訟經濟等因素,參照雙方當事人達成合意並實際履行的合同結算工程價款。恆X機械廠已按合同約定完成的鋼梁工程承包作業,也僅僅是宏X公司與博X公司之間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內容中的部分施工內容,屬違法分包工程,並非全面履行發包人與承包人之間的合同。因此,並不符合《建設工程司法解釋》第二十六條規定的情形。
  • ​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處理的相關裁判規則
    本條通過將司法解釋中「經竣工驗收」修改為「經驗收」、「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修改為「參照合同關於工程價款的約定折價補償」,使得條文的表述更加準確、規範,更符合實務中的情形。同時本條也與《民法典》第157條建立關聯,體現出了總則內容在具體領域中的適用。
  • 無效施工合同約定的工程結算單價高於市場價的,結算時能否調整?
    一、問題提出2019年6月20日,甲學校與乙裝飾公司(無資質)籤訂《A教學樓裝飾合同》(以下簡稱「合同」)約定:1、承包範圍:A教學樓內、外牆塗料及電路安裝工程;2、承包方式:包工包料;3、承包單價:內牆塗料工程65元/平方米,外牆塗料工程68元/平方米,電路安裝工程45元/米。施工過程中,甲學校未支付任何款項。
  • 合同相對性原則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突破
    本文從合同相對性原則及例外的基本理論出發,重點闡述合同相對性原則的例外情形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應用。  一、合同相對性原則及例外的含義  所謂合同相對性,就是指合同只對締約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對合同關係以外的第三人不產生法律約束力。
  • 「最高院案例」以備案中標合同結算工程價款需該中標合同合法有效
    在沒有履行備案手續的情況下,應當依法認定中標合同的合法性並依據中標合同作為合同結算的依據。本案中的《補充合同》訂立在先,在沒有中標結果的前提下更談不上變更,即使變更也是無效變更。(3)本案在實際履行的過程中也是以中標合同為依據。本案涉及的《補充合同》是與事實履行不符的合同,根本無此施工許可範圍,無論案涉工程二期及3-1期工程都與實際施工的樓號完全不一致,與施工許可證規定的內容不一致。
  • 律師解法:最新司法解釋下施工合同無效的情形(附相關法律法規)
    2019年1月3日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二)》,是最高人民法院結合多年工程施工領域司法實踐的階段性總結。建設工程施工時間長、影響因素多,同時又涉及違法建築、明招暗定、「黑白合同」、非法轉包、違法分包等問題,導致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認定事實與適用法律難度很大。
  • 《民法典》合同編:建設工程合同有哪些修訂?
    司法實踐中存在因理解有出入導致的兩種不同的判決結果。比如:案例1「發包人太陽公司與承包人月亮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僅為解釋說明問題,在此隱去發包人和承包人真實名稱)中,太陽公司與月亮公司籤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雙方在合同籤訂後,才補辦了招投標手續,後因價款結算發生糾紛。承包人月亮公司訴至法院,以串標導致合同無效為由,要求按實結算工程價款。
  •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簽訂的黑白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根據《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一》第21條的規定:當事人就同一建設工程另行訂立的建設工程施工合同與經過備案的中標合同實質性內容不一致的,應當以備案的中標合同作為結算工程價款的根據。根據《建設工程司法解釋二》第1條第1款的規定,實質性內容一般是指工程範圍、工程價款、工程期限、工程質量等與建設工程有重大影響的內容。當然,除了這幾項情形外,並不能排除其它可能構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中的屬於實質性內容的範圍,這需要根據具體的案情進行分析判斷。
  • 「建設工程」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處理中應注意問題
    >基於無效合同的基本原理,考慮到建設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的處理中,應注意以下一些問題:(一)在建設工程案件的審理中,應牢牢把握工程質量是否合格這根主線。在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時,應牢牢把握工程質量這根主線,以工程質量是否合格作為支付工程價款的前提條件。只要建設工程經驗收合格,就可以要求參照合同中的價格條款主張權利,而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二)《建設工程施工司法解釋(一)》法釋[2004]14號第二條之規定確立的原則是施工合同無效時折價補償原則,而不是無效合同按有效處理原則。
  • 中鐵十五局與四川華夏軍安建設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中鐵十五局與華夏軍安公司籤訂的《勞務協作合同》《補充協議》《終止協議》《建設工程施工勞務分包合同》等,名為勞務合同,實為工程分包合同,由於中鐵十五局未經建設單位同意,將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分包給華夏軍安公司,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屬無效合同。根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2條的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無效,但建設工程經竣工驗收合格,承包人請求參照合同約定支付工程價款的,應予支持。
  • 工程層層轉包,實際施工人能否向無合同關係的承包人主張工程款
    綜合以往的案例,司法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認為總包人、轉包人應在欠付範圍內承擔付款責任。該觀點認為層層轉包的情形中,總包人、轉包人相當於發包人的地位,可以參照解釋一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在欠付工程款的範圍內承擔責任。——參見(2018)吉民再23號)2、認為總包人、轉包人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 「建設工程」固定總價施工合同解除後,已完工程價款如何結算?
    最高人民法院《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釋(一)》第10條第1款規定:建設工程合同解除後,已經完成的建設工程質量合格的,發包人應當按照約定支付相應部分的工程價款;第22條規定:當事人約定按照固定價結算工程款價款,一方當事人請求對建設工程造價進行鑑定的,不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