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只有轉移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才能體現其價值,所以「滿足目標顧客的需求」就是企業的使命。企業在營運過程中不同商品起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一般企業把這些不同角度分類稱為商品角色,品類角色劃分時應該從2個方向進行,一個是從顧客角度出發,一個是從企業角度出發,每個新上櫃的品類都有其「精確」的定位。
品類定義品類定義時,一般是根據商品用途劃分的。為了分析不同「顆粒度」的相關數據,一般企業分為大、中、小、子類。品類角色劃分一般有以下幾類。
1、目標性品類
就是企業最吸引顧客的那些品類,讓顧客覺著要買這些商品就應該到這家店。從企業角度來講這些品類就是「聚客類商品」。例如名優品牌企業的產品、 DM宣傳的商品、店鋪獨家新產品、突出的商品(爆品)等,這些商品一般稱為目標性品類,顧客為了購買這些商品,可能會從其他商圈專程來買自己需要的目標商品。
2、常規性品類
這些商品通常其他店也都會售賣,而且價格也都差不多。顧客不會在心裡指定非要到哪家去購買。
3、季節性品類
只有在某個季節才大量動銷的商品。例如夏季的泳裝類;冬天的保暖類;特殊節假日促銷類等都統稱為季節性商品。這些商品在旺銷季節內要重點陳列、醒目促銷,過了某個時間段就應該「歸原位」。
4、方便性品類
這一品類主要就是起著便利性作用,起連帶補充作用。對內衣店來說,日化類商品、洗滌類類產品、日常用品、紙品等都統稱為方便性品類,因為顧客到店裡來的主要目標不是這些商品。
5、主推類商品
也稱為「盈利性品類」,這完全是企業自己角度出發定義的品類。這些品類要麼是替代性比較強的品類,要麼是獨家的品類、要麼是市場維價類的商品。
品類規劃品類管理是個過程,品類規劃的目的是要找出顧客需求與企業訴求的重疊部分。進而使商品的銷售更有針對性;
更多商品管理視頻課程,點擊文章左下方「閱讀原文」,或識別下圖二維碼,也可以複製下方連結進入學習,全程視頻教學+案例分享!添加,更多優秀商品課程等你來分享;
商品管理日子中遇到想罵娘的遭遇,猜猜你中槍幾條
SKU動銷率分析會出現哪些誤區
怎樣做好一張服裝商品管理跟蹤表
除了拍大腦門,合理的售罄目標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