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馬英九承認:這點我確實做得不夠

2020-12-19 海峽資訊V

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已經將自己的野心全部暴露出來,讓臺灣民眾感到十分失望。大陸方面已經對民進黨當局發出了多次警告,但是民進黨當局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如今又開始在課綱上做手腳,據悉,現在臺灣地區所使用的「108課綱」,是在全面推行赤裸裸的「臺獨」教育,現在的情況對於馬英九而言,已經「回天乏術」。

馬英九開始懺悔,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自己做得不夠。現在的民進黨當局需要擺正自己的態度,採取措施緩和與大陸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從課本入手,將大陸的痕跡抹掉,這樣對臺灣地區接受教育的孩子不公平。

馬英九開始懺悔

日前,馬英九在參加臺灣地區統派人士王曉波教授的追思會的時候,馬英九主動反思自己,表示自己做得不夠,據悉,當時馬英九曾經邀請馬曉波教授擔任召集人,對課綱進行修訂,但是卻被綠營派人士猛烈反撲,這導致課綱修訂無法進行。

馬英九現在開始反省自己,表示曾經做得不夠,讓王曉波作為召集人,也十分為難。據悉,當時王曉波不僅讓「臺獨」勢力針對,也讓統派人士感到失望。

課綱修訂看起來只是教育界的問題,但其實對孩子的教育關乎著對他們的思想教育和他們的未來的政治立場。現在教科書仍舊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很多學生還是通過老師的傳授中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表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臺獨」分子多次改動課綱

李登輝在任職期間,就採取措施修改課綱,處心積慮改變「中國大一統」的歷史觀,陳水扁提前進行課綱的修改,醜化整個中國,美化日本殖民統治,為的就是讓臺灣地區的青少年更好地接受「臺獨」思想。

讓人失望的是,在馬英九執政的時候,並沒有採取強硬的措施進行「撥亂反正」,雖然馬英九修改了「101課綱」,但是簡單的修訂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教育問題應該被重視,馬英九當時只是表示,為了社會和諧,所以非常審慎,沒有採取蠻橫手段。

正是因為這樣的觀點,才讓民進黨當局如此猖狂,現在「108課綱」已經將曾經正確的歷史觀改的面目全非,民進黨當局的做法是在剝奪臺灣地區孩子們的知情權。現在馬英九即使講一百遍「我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也沒有任何作用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海峽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臺海網。

相關焦點

  • 棄守「課綱思想陣地」是最大敗筆?馬英九知錯了:我確實做得不夠
    @銳看臺灣報導 臺灣中時新聞網昨天刊登評論文章稱,日前在島內統派知名人士王曉波教授追思會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承認,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這點我確實做得不夠,讓你(王曉波)為難了」。文章稱,馬英九豈止做得不夠。
  • 馬英九知錯:我確實做得不夠
    臺灣中時新聞網昨天刊登評論文章稱,日前在島內統派知名人士王曉波教授追思會上,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承認,在課綱的「撥亂反正」問題上,「這點我確實做得不夠,讓你(王曉波)為難了」。文章稱,馬英九豈止做得不夠。如今回過頭看,輕易棄守這一思想陣地是馬英九8年「執政」的最大敗筆之一。
  • 課綱微調召集人:改回課綱,馬英九將成歷史罪人
    他如何看待學生反課綱的舉動,臺灣學生的歷史觀究竟如何,《環球時報》5日就這些問題專訪了王教授。  環球時報:這次課綱微調是在怎樣的背景下進行的?  王曉波: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當時的「教育部長」鄭瑞城就公告了陳水扁時代的「九八課綱」,即2009年要採用的課綱,有人建議其中的國文和歷史科先暫緩採用。
  • 臺灣宣布廢止"課綱微調"向"臺獨史觀"妥協
    為撥亂反正,2014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發布了高中微調課綱,其中包含把「中國」改回「中國大陸」、在慰安婦前面加「被迫」、把「日本統治」改成「日本殖民統治」等內容。」,是由馬當局於2014年通過,旨在矯正2012年課綱版本中的一些問題。
  • 「文化臺獨」歷史課綱 如何應對
    二十年來,有關高中歷史課綱的修訂及爭議每幾年就要發生一次。總體上說,經歷了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三任領導人「去中國化」方向的不斷推進,中間穿插了馬英九時期一次試圖扭轉方向的努力,是一個「三進一退」的過程。   「課標」改「課綱」以後的第一個課綱即「88課綱」是在李登輝執政後期編制的,始用於1999年。
  • 王曉波竭力為臺灣教科書撥亂反正:頭可斷血可流,理不可屈!
    2008年馬英九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並未立即著手開展「去臺獨化」工程,直到第一任期即將結束,在臺行政機構前負責人郝柏村等人大聲疾呼「正視中學史地課本」,以及新黨、統盟等強力聲援下,才決定起用統派學者對李、扁造就的所謂「去中國化」課綱撥亂反正。2013年8月課綱微調小組成立,時為臺灣世新大學中文系教授的王曉波就是這個小組的召集人,他同時也參與臺灣高中歷史課綱修訂工作。
  •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馬英九批蔡英文刪改課綱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蔡英文在課綱中刪掉此段歷史是抹去歷史記憶。臺灣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檢視臺灣初中課本提及慰安婦,只短短二、三句話交代,高中教材則各說各話,去年上路的新課綱,僅是將慰安婦議題放在「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因此主張在臺灣初高中課綱及教科書內將慰安婦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正視她們被迫當作軍事性奴隸的歷史事實,才不會再有人誤解慰安婦是自願的。
  • 破壞國家認同、島內學子深受其害,臺課綱如何被一步步「去中國化」?
    這一切的幕後推手是杜正勝。他畢業於臺灣大學歷史系,後赴英國倫敦政經學院進修,「代表作」就是所謂「同心圓」理論,主旨在於將臺灣史從中國史框架中剝離出來,類似於同心圓:第一圈為鄉土史,第二圈為臺灣史,第三圈為中國史,第四圈為亞洲史,第五圈為世界史,且將中國史與世界史同等對待。這樣的內容因此遭到不少學者反對。
  • 臺灣中學歷史課綱不得不改
    (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月24日消息 臺灣《中央日報》24日刊文《莫忘甲午戰爭》指出,民進黨執政八年期間,為遂行「臺灣、中國,一邊一國」,惡意扭曲臺灣中學歷史課綱,對兩岸關係造成嚴重危害。農曆甲午年即至,一百二十年前的國恥不容忘卻!馬英九執政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學歷史課綱的調整,是對被民進黨抹煞的歷史的撥亂反正。
  • 國際慰安婦紀念日 馬英九批蔡英文刪課綱抹去歷史記憶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批蔡英文在課綱中刪掉此段歷史是抹去歷史記憶。 臺灣婦援會執行長杜瑛秋指出,檢視臺灣初中課本提及慰安婦,只短短二、三句話交代,高中教材則各說各話,去年上路的新課綱,僅是將慰安婦議題放在「加深加廣選修課程」,因此主張在臺灣初高中課綱及教科書內將慰安婦正名為「慰安婦-軍事性奴隸」,正視她們被迫當作軍事性奴隸的歷史事實,才不會再有人誤解慰安婦是自願的。
  • 學習時報: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否定以階級鬥爭為綱
    在一系列撥亂反正中,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就是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1985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全國代表會議上說過一段這樣的話:「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是走到了極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最根本的撥亂反正。」
  • 廢止「課綱微調」,「文化臺獨」回潮
  • 劉瀾昌:馬英九說出這兩個字終於露底 他其實沒有統一願望
    其實我們說她在就職典禮上關於九二共識的問題,好多人說他們已經說了,承認九二會談事實,等等等等,其實你仔細想,她處心積慮包括日本剛才主持人舉出來的日本人說的,她是要減少衝突,但是她要實際推動臺獨,推動獨立,她用的是推動獨立,實際上獨立就是臺灣獨立,就是臺獨,她承認九二會談,我們舉這麼一個例子吧,就是說,我承認安倍晉三這個人,但是我不承認安倍經濟學,安倍這個人在那擺著,但是他的觀點,他的觀點裡面的內容我不同意
  • [海峽午報]艱難的撥亂反正 臺灣歷史課綱修改之爭
    [海峽午報]艱難的撥亂反正 臺灣歷史課綱修改之爭 艱難的撥亂反正,臺灣歷史課綱修改之爭。
  • 臺憤青夜襲"教育部"抗議馬英九當局修正"臺獨"課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訊 臺灣課綱微調風波近期持續不斷。17日晚間,6名所謂「捍衛教育中學聯機」組織的學生翻過臺當局「教育部」圍牆噴漆,但很快就被警察帶走。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6名學生(5男1女)17日晚間9時35分左右翻過「教育部」圍牆,在建築物外牆壁上用噴漆和預先製作好的模具,噴上「反洗腦」、「洗腦部」等文字。圍牆外也有5、6人手舉標語,高喊聲援口號。 警察很快阻止翻入圍牆的6位學生,並一一帶上警備車,過程中稍有推扯,但沒有進一步衝突。
  • 台歷史課綱把「中國」改稱中國大陸理所當然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24日點評文章,原題《莫忘甲午戰爭》,全文摘編如下:「教育部」所修訂的高中歷史教科書課綱,就史實部份進行了必要的調整,因為這些部份在上次民進黨8年執政期間遭到扭曲。
  • 蔡當局「政治宣傳」魔爪伸向中學生,馬英九專門錄視頻痛斥
    如不盡力撥亂反正,後果將不堪設想。新學年開學以來,根據新課綱編寫的新版「臺灣史」教科書進入高一、初一課堂。這些教科書裡充斥「去中國化」及「媚日」內容。二年級歷史教科書雖未面市,但已確知的是,「中國史」將根據課綱併入「東亞史」並採取專題形式編寫。臺中二中歷史教師伍少俠說,專題形式編寫的教材適合具備一定研究基礎的歷史學習者,而不是中學生。
  • 那些年,臺灣改過的歷史課綱
    臺灣在民主化之後,政府對學校課程設置的態度由「標準」轉為「綱要」,更多提供大方向的指導意見,教材編寫交由民間編訂,國家權力已經弱化了很多,但受制於教材編訂資格和學生考試範圍,課綱無論對出版商還是對學校,仍然具有提綱挈領的關鍵地位。課綱的規定,不僅對教育產生影響,其字裡行間蘊含的價值取向,也將對整個社會帶來深遠影響。
  • 學生審課綱 笑話伊於胡底
    對此鬧劇,曾任臺灣清華大學代校長的知名學者李家同近日表示,他活到77歲,也沒當過課審會委員,雖然他的專長是電機信息,但因為認為自己不夠懂高職課程,所以不敢審高職電機、信息相關的課程,寧願讓給更專業的老師。現在臺當局竟把課綱交給什麼都不懂的學生來審,「胡鬧到極點」,「是國際上的大笑話」。  不懂其實不是大問題,只要不說話,善於藏拙即可。
  • 臺灣新「教育部長」宣布廢止「課綱微調」臺媒:挑釁 蠻幹
    據中國臺灣網5月22日報導,臺灣「教育部長」潘文忠新官上任三把火,21日宣布近日將以行政命令廢止2014年通過的「課綱微調」。 潘文忠還數度強調,書面稿的撤課綱理由「研修人員代表性不足」和「程序不正義」之外,還應加上「沒有必要性」。 對此,國民黨籍「立委」柯志恩強烈抨擊潘文忠廢「課綱」是為政治服務,要求潘文忠拒絕政治染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