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公凱——筆墨與程式

2020-12-16 光明網

  細雨虯松圖軸 清 石濤

  筆墨是在程式化的過程中獨立出來的一種中國繪畫特殊的視覺語言,它與程式化的過程在整個中國畫的發展演進歷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有了程式,筆墨才有獨立生存的餘地,或者說筆墨的獨立的審美價值才有其存在的空間。反過來,筆墨的發展又促進了程式的進一步概括、梳理、豐富、完善,推動程式不斷往前發展變化,這和筆墨的發展是相得益彰、互為因果的。

  筆墨在程式化的過程中獨立出來以後,便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價值。這種獨立的審美價值已經不依存於客觀對象了,而成為符號本身自己的審美價值。這個方面其實在比較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一些因素在逐步積累、組合。比如我們說最早顧愷之的畫,講他的線是「高古遊絲描」,說這個筆線很細,曲線非常輕盈優美、自然勻稱,像蜘蛛絲一樣,是指線的形狀。說它「高古」,其實就是一個價值判斷。遊絲描為什麼說是高古?是後人在對顧愷之畫的仔細品味中得來的一種趣味性的理解。是後人覺得這個遊絲描很高古,這種高古感覺自然有一定的聯想的成分,因為後人說這個話的時候距離顧愷之已經有很多年,所以就會感覺遊絲描越看越覺得高古。真正的實際情況是當時還沒有解決畫得逼真的技術問題。這個時候的畫面會有一種自然存在的古拙味,實際是稚拙味,後人把這種古拙味理解成古人的一種趣味追求。我想,這樣的一種理解,恐怕有兩種因素:一是古人確實有這樣的趣味追求,因為他想把形狀畫得有意思一點(我想顧愷之當時畫畫並不見得十分自覺地想把人物畫得高古,但會希望把人物畫得典雅有趣)。這麼一來,這種稚拙趣味在數百年後的人看來便有高古之心,「高古」這個詞無疑已經帶有審美價值評判的成分。可見筆墨(細細的線)的形態在那時已經被獨立出來進入了人們的審美欣賞和評價的範圍當中。二是和概略表象的運作有關,人類早期繪畫的圖像基本上都是概略表象的呈現,帶有概括性和圖案性,是理解歸納的結果。這兩種因素結合起來,就形成一種古拙的趣味。後來又有趙孟頫所說的「古意」,古意到底是什麼?具體講解很複雜。說得更近一點,王國維說的「古雅」,古雅又到底指什麼?當然都是指趣味,是對於筆墨(毛筆的線的勾勒皴擦以及枯溼濃淡變化等)獨立的審美價值的一種形容與評價。所以,在中國的畫論中特別強調「味」,有時候講得更多的是氣、韻,往往也稱逸氣、書卷氣等等。其實這些詞作為形容詞有非常複雜的內涵,而這些內涵又與中國人尤其是文化精英們的審美趣味變化密切相關。審美趣味在這樣的氛圍中被逐步培養出來,並且逐步被精緻化。

  古人說別人的畫好學,倪瓚的畫不好學,很難學。為什麼?就是他將自己的才情、學養全都會入到筆墨松靈的感覺中。因此,沒有這種才情、學養、心態,沒有對這種趣味的把握能力就學不了倪瓚的畫。即便畫出來了,也僅是畫面外觀看略有相似,而精神氣質上則相距很遠。反過來也說明倪瓚的筆墨中所傳達出來的信息的雅致性、精微性和複雜性,其筆墨和圖式中傳達的信息已經精緻到後人難以體會和複製的程度。而精妙、精緻、複雜有什麼意義呢?從本質上說,它的根本意義和作用就在於訓練了人類視覺感官精細敏銳的鑑賞能力。我個人是非常珍視中國畫筆墨的,因為筆墨訓練出了中國精英極為精細敏銳的視覺審美鑑賞力,這種獨特的審美鑑賞力的精微程度是人類文明的成就之一。當然,西方古典繪畫的審美精微程度也非常高,手、眼和心的配合達到了一種高度的協調、高度的準確性和敏銳性,尤其在模擬對象的形、色、空間感方面,這確實也是對人類視覺經驗精緻化的巨大貢獻;而中國畫的筆墨,則從另外一個方向對人類視覺經驗的精緻化作出了巨大貢獻,發揮了重要作用。這個過程是通過一些重要的裡程碑式的人物的開創與貢獻逐步演進過來的。如:董源、倪瓚、徐渭、八大、石濤、吳昌碩等。而且在我看來,從畫家筆墨語言體系的嚴謹性和多種因素的協調、搭配的對立統一與難度係數等方面來講,早期屬倪瓚最經典,後期是八大最傑出。八大、石濤之後所形成的大寫意這麼一條中國畫發展之路,曾經在近現代受到很大誤解,包括在西方的漢學家和研究中國美術史的專家那裡也往往有很大誤解,他們誤認為大寫意中國畫是當時揚州一帶商業化、市場化造成的:因為想賺錢賺得快,所以越畫越草率和粗放。這種膚淺的理解造成了在20世紀美術史家對中國繪畫的研究過程中,認為明清以後的中國畫徹底衰落、滑坡了,沒有什麼可研究的了。當然,這種認識是康有為、陳獨秀等人先說出來再傳到西方去的,最後便成了西方漢學家的主要觀點。正因為如此,十幾年前才有人翻案,比如萬青力寫的《並非衰落的百年》。

  中國畫筆墨在八大、石濤等人以後有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被黃賓虹一再強調的「道鹹中興」,這與金石學的興起有關,對於中國畫筆墨尤其是大寫意筆墨的推進,可以說是在近代中國畫發展中跨出去的一大步。大量甲骨文、青銅器、各種碑刻的出土和被解讀,成為當時中國文化界一件非常震動的大事,中華民族的歷史得到了實物印證,中華民族的文化往上追溯就變得更加有據可查,而且歷史所描述的中國古代的社會狀態越來越清晰。所以整個中國學界名家都去研究這些出土文物。少數和中國學界接觸較多的知識分子型畫家也非常關注和熱衷於這個事,就把金石學中的一些發現與自己的繪畫創作聯繫起來,並力圖從中汲取營養來推進自己的創作。這些畫家如趙之謙、吳昌碩、黃賓虹等起了很大作用。金石學所引發的新的審美趣味,我們只能用「蒼古高華」「渾厚華滋」之類的形容詞來描述(趣味不能用數學準確地加以標識與量化,只能形容、比擬)。這種趣味導向就把中國繪畫在清代以後推向了一種厚重、雄健、蒼古的境界。

  這個轉折同時實現了兩個目的:第一是克服了大家所一直詬病的末流文人畫柔靡促弱之風的弊端,形成了一種雄健而蒼古的審美風尚。第二是把古典傳統(也就是古意)與他們所處的時代密切接續起來,使吳昌碩、黃賓虹等人的作品有厚重的歷史感。概而言之,這裡既有「復古」的目的,又有「開今」的用意。這是筆墨程式的推進,是審美趣味的推進,也是中國知識精英們通過自身的實踐,對人類視覺審美能力精緻化的推進。當然,中國畫筆墨的獨立意義與書法的影響也有重大關係,碑學的興起,既是書界的大事,也是影響畫界的大事。

  因為有了筆墨,所以在中國繪畫的主脈當中,客體的對象就變得次要了,至此,中國畫不再著重於寫對象之神,而是著重抒發作者主體之氣。魏晉時代的顧愷之是要把對象的神韻畫出來,到了明晚期文人畫則是要求把畫家本人的神和氣畫出來。因此,此時的中國畫進一步程式化、筆墨化,並且帶有一定的抽象意味。抽象意味是按照現代西方的概念來說的,因為找不到比較恰當的中國式的詞彙,中國沒有「抽象」這個詞,但有「意象」這個詞,意象中有概括、抽取、強化的意思。中國畫是有點抽象意味的,但是與西方的抽象來路是完全不同的。寫意水墨畫的興盛成熟,說明筆墨作為一種獨立的中國式的視覺表達語言,已經真正建構起來了。

  (作者系美術理論家、畫家 潘公凱)

[ 責編:龐聰 ]

相關焦點

  • 對話|潘公凱:筆墨是延續的,不能用西方觀念去思考中國畫
    知名藝術家、教育家潘公凱在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潘公凱是知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潘天壽之子,先後於中國美術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任教並擔任院長,近期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的展覽「筆墨」是近年來對中國筆墨研究與思考的部分呈現。
  • 講座|潘公凱:中國畫的筆墨並非孤立,而是個人修為的表徵
    編者按:中央美術學院前院長潘公凱日前在中華藝術宮做了題為《筆墨作為人格理想的表徵系統及其未來學價值》的講座,他從筆墨是中國畫的形式語言,筆墨技巧和精神內涵之間表徵和被表徵的關係等幾方面闡述了筆墨對於傳統中國畫的重要意義。他認為筆墨實踐與筆墨鑑賞不是一件孤立的技術性的事情,而是士大夫、文化人整體人生修為的重要組成部分。
  • 今天我們如何欣賞山水畫:談山水畫的筆墨、程式、自然
    今天,一方面從宏觀的角度談一下我理解的中國山水畫;另一方面我想藉助山水畫作品的局部和細節的圖像,來談一下欣賞山水畫乃至中國畫的三個重要因素———筆墨、程式、自然。通過對這三者的解讀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來找尋欣賞、學習中國山水畫的門徑。
  • 「彌散與生成—潘公凱藝術展」將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生成這四個要點:生長點、生成方法、生成過程和生成動力,在本次「彌散與生成:潘公凱藝術作品展」中得到全面體現。潘公凱從水墨、裝置、史論和建築四個生長點出發,以跨學科跨領域的生成方法,在核心問題意識的驅動之下,著力進行了新的建構工作。
  • 蔡元培先生美育講座系列之一 | 潘公凱、渠敬東:筆墨與品格:文人畫的道德向度
    講座第一講於11月6日拉開序幕,由中央美院的前院長、中國美院的前院長潘公凱先生,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老師對談,由教育學院的陳洪捷老師擔任主持。報告的題目是筆墨與品格,文人畫的道德向度。潘老師既是教育家、也是畫家、並且有著深刻的家庭傳承,已有出版的著作《中國筆墨》,而且最近正在寫作一本《筆墨學》,對此問題有豐富的思考。
  • 程式交易入門
    =======================    發表人:程式交易老祖     本人開始程式交易至今已第八年,進行程式交易只有一個選擇--每次跟單,今日有幸來到貴版看了幾篇文章,發現在討論程式交易時竟然有所謂這次跟不跟,以及某次將有大獲利...等,程式交易最大優點乃是能避開超額損失,卻能獲取超額利潤,賠錢次數比賺錢多這是一定的,但只會賠小錢
  • 程式交易簡介
    計算程式交易量是把買進的股票、賣出的股票和賣空的股票加起來。這些股票之和除以總成交量得到25.5%。其中,程式買進佔總買進的比重為13%,程式賣出佔總賣出的比重為12.5%。同期全球市場上,每天的程式交易平均為6億7千7百萬股,其中的約58.6%在紐約股票交易所,13.9%在美國以外的市場,27.5%在美國國內其他市場,包括Nasdaq,美洲股票交易所和區域市場。
  • 為「程式」一詞作個平反
    長期以來,在談論中國畫的場合,「程式」成為了一個與「守舊」、「教條」、「落伍」相聯繫,帶有負面色彩的詞彙,有人甚至到了對「程式」諱莫如深,談之色變的程度。 然而,程式終究是繞不過去的。
  • 沒有什麼程式語言是最好的?方便熟悉夠用就是最好的程式語言
    要知道電腦只識得"0"與"1",而不管你是用什麼程式語言去編寫程式,最後經過編譯也都產生一串的"0"與"1"讓CPU去執行,所以學習電腦編程根本不存在哪種程式語言好,哪種程式語言不好的說法或是想法,這些都是商業語言,教育機構所杜撰出來的廣告詞。
  • 戲曲演員既要運用程式又得發展程式,這是戲曲藝術內部規律的要求
    雖然其他戲劇樣式(如話劇)也要塑造歷史人物,但戲曲的美學特徵是「寫意」、「虛擬」,有一整套戲曲程式,戲曲演員在塑造歷史人物的時候,不可能不受這種美學特徵和戲曲程式的影響和限制,不可能不意識到這種影響和限制程式,戲曲藝術離不開程式。
  • 牛克誠評呂品田的水墨山水:攜筆墨遠遊
    品田山水的皴法、樹法超越了傳統山水的既有程式,直抒胸臆,與景為新,它釀自於現實景物,應和著大自然的節奏與呼吸,無論是堅質的山石筆意,還是一筆到位的樹葉情狀,都是品田與那山、那樹深入對話的筆墨體現,它們已成為品田山水獨具風採的圖式語言。   二   品田將速寫的硬筆線條,換作一種柔性工具下的筆致墨跡,是為著展露出筆與紙接觸後那些微妙的情感軌跡。
  • 汪為勝:筆墨與皖南山水——談朱松發山水畫作
    ,其結果喪失了中國畫筆墨的獨立性,偏離了發展方向。90年代中期,儘管吳冠中又一次宣揚「筆墨等於零」的言詞,人們大都持懷疑態度,並進行理性的痛定反思,從而引起了那場聲勢浩大的「筆墨之爭」。崖壑歸來去 180cm x 97cm 2018年 朱松發作筆墨緣何備受如此關注?其實,這是個談來談去的問題。
  • 美術研究|從寫生中體味山水畫「線」的筆墨語言創新!
    山水畫家對「線」性筆墨語言更深層次的理解、把握和藝術傳達,應建立在寫生中畫家對筆墨語言的體味和發掘,以此形成具有自我獨特藝術審美和視覺表現力的「線」性筆墨語言。山水畫家的筆墨語言長期從古人或前人中來容易形成固定不變的筆墨套路,在創作中常常以已有的筆墨程式語言表達物象,使筆墨語言喪失個性形式。身臨其境的寫生感悟與實踐是從生活中有感而發的,最豐富也最深刻,畫家抓住大自然最美的變化和神韻,把自然之美生動地轉化成筆墨藝術之美。
  • 主流可程式電腦改裝全接觸
    改裝的三點誤區(圖) (5.25) 痴迷遊戲玩家改裝法拉利賽車模擬套件(... (5.25) 極速300km/h 奔馳SL600最新改裝版(組圖) (5.25) 吉普全新概念車 07國際改裝車展亮相(組圖) (5.24) 組圖:配有兩挺機槍的改裝車 絕非電影道具 (5.24)   電腦的改裝方式  前面所提到的ECU為原厂部品,內部的程式無法變更,因此所謂的改電腦,就是變更ECU內的程式
  • 周偉:程式交易勝利的「中國樣本」
    CBN記者:程式交易在國外早已是機構投資者的利器,也被蒙上各種神秘面紗。能否透露你15年來對於程式交易研究的一些心得體會?  周偉:其實,我和美國「海龜交易法則」的創始人丹尼斯一樣沒有什麼高學歷。  我自己雖不懂編程,但有一位浙江大學計算機系畢業的20多年老朋友會按我的交易系統要求編寫程式交易的相關程序。其實,這位朋友不懂期貨。
  • 《瓦羅蘭特》反作弊程式尚未安裝完成怎麼辦 反作弊程式尚未安裝...
    導 讀 瓦羅蘭特也是正式公測了但是反作弊程式尚未安裝完成怎麼辦呢,好不容易才下好的遊戲,還沒有開始玩就開始報錯
  • 劉唱:程式之美_ 藝術中國
    :否畫廊,展館地址:紐約布魯克林區Jefferson大道410號#1 | Fou Gallery, 410 Jefferson Ave, #1, Brooklyn, New York, NY11221紐約—否畫廊很榮幸地宣布,我們將於2016年10月22日至2016年12月18日舉辦新展《劉唱:程式之美
  • 對戲曲程式的「抽象」與「具象」辯證關係解析,一起來學習一下!
    1963 年,著名的戲劇家、翻譯家焦菊隱先生站在大量的話劇實踐和理論基礎上,提出「藝術都是有程式的,沒有一種藝術沒有程式……戲曲的程式特別鮮明,比別的程式鮮明,話劇也有程式,不過話劇的程式近乎西洋的程式,現在話劇程式也在變,也在往民族化方面變。程式,有民族的程式,也有西洋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