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唱:程式之美_ 藝術中國

2020-12-16 藝術中國

展覽海報

展覽日期:2016年10月22日至 2016年12月8日

開幕時間:10月22日,下午5點至8點。

展覽地點:否畫廊,

展館地址:紐約布魯克林區Jefferson大道410號#1 | Fou Gallery, 410 Jefferson Ave, #1, Brooklyn, New York, NY11221

紐約—否畫廊很榮幸地宣布,我們將於2016年10月22日至2016年12月18日舉辦新展《劉唱:程式之美》,展出現居紐約的藝術家劉唱的交互影像裝置《隨機漫步者-墨》和持續100天的實踐項目《自然與算法》。如題目所示,展覽試圖展示邏輯和理性的程式背後的美學觀念,呈現藝術家對藝術與自然,人工與科技,現實與虛擬,時間與空間交互關係的思考和探索。這也是劉唱在紐約的首次個展。展覽將於2016年10月22日下午5點至8點舉行開幕酒會。

對於與科技共同成長的一代人而言,程式遍及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細節。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網際網路、人工智慧滲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們生活的地方早已並非是一個全然的自然界,也不完全是人工建造的世界。科技發展的指數增長使得「技術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的到來日漸可能——技術發展將在短時間內發生極大或接近於無限的進步,超越人工智慧的計算器可以自我完善和更新,那麼未來世界將是一個自然、人和人工智慧共存的世界。科學界和科幻界對此遠景不無恐懼和擔憂,而劉唱則提供了一種詩意的想像,嘗試揭示邏輯和理性程序背後的美感:「程式是人和機器的交界面。程式是邏輯的,藝術是感性的。而編程藝術將嚴格、冰冷和邏輯的編程過程轉化為非邏輯的,不可預測和富有表現力的結果。我試圖將藝術和程式結合起來。」

《隨機漫步者-墨》是一部交互影像裝置,它是劉唱的系列電腦肖像作品《閃爍的存在》的其中一部。當觀者進入空間時,屏幕前的攝像頭會捕捉到人的影像,通過內在的算法實時描繪出一幅抽象的肖像畫。肖像畫一直是繪畫中的重要門類,藝術家們對於演繹肖像有著非同尋常的熱情和個人情結。《隨機漫步者-墨》像是一位與機器一起作畫的畫家,而運算中的隨機算法則扮演著「畫家的筆刷」,用如同羽毛和滴墨一般的筆觸在屏幕上繪製出抽象的肖像畫。傳統的肖像畫創作過程中,觀者是被動的,通常要求不能移動,不直接影響畫面的呈現。而在《隨機漫步者》中,觀眾是肖像畫的共同創造者,凝視自己的肖像在屏幕上緩慢呈現,或變換步伐影響肖像的呈現。時間也參與創作過程,每一位觀者在離開裝置後,他們的形象會在屏幕上留下短暫的痕跡,隨時間逐漸模糊,又被下一個觀者的形象替代。如劉唱所說:「時間的划過不留下任何痕跡,而藝術作品卻以這樣的形式證明了這樣撲朔迷離的存在。」

《自然與算法》是一個一百天的實踐項目。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劉唱每天從谷歌地圖上隨機選取一張地理截圖或下載一張風景照片,通過觀察其地理紋理,在腦海中聯想一個相近的算法,通過編程生成一張和自然界圖像視覺美感接近的電腦生成圖像。兩個圖像來自不同的世界——自然界和電腦,但卻具備相似的視覺效果。劉唱將它們並置在一起,既是對自然和科技所帶來的兩種不同美感的致敬,也是對自然和人工智慧關係的提問。一百天的實踐也延續了藝術家對時間的思考,每天的重複練習讓人想到河原溫的《今日》系列日期繪畫,通過對當下日期的客觀紀錄丈量自身的存在和時間的本質。

展覽作品

劉唱,隨機漫步者-墨,交互影像裝置,98.5 x 56.6 x 5.8 cm,2016. ©2016 劉唱
劉唱, 隨機漫步者 ,收藏級數碼微噴 ,18.3 x 32.51 cm,2016. ©2016 劉唱
劉唱,自然與算法-第52天,收藏級數碼微噴,12.7 x 17.8 cm,2016. ©2016 劉唱
劉唱,自然與算法-第30天,收藏級數碼微噴,12.7 x 17.8 cm,2016. ©2016 劉唱

相關焦點

  • 戲曲演員既要運用程式又得發展程式,這是戲曲藝術內部規律的要求
    戲曲藝術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既是可見的視覺形象,又是可聞的聽覺形象;既能滿足觀眾「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的需要,又能在具備「懂得音樂的耳朵」的觀眾身上引起美感。在這一藝術創作過程中,藝術形象與演員的關係是統一的,而且特別注意演員在創作過程中的自我,所創造的藝術境界是屬於「有我之境」,「物中有我」,「物我結合」的境界。
  • 專訪模特劉唱:年輕人就應該做自己
    在後臺間隙時間,記者採訪了劉唱並聊起了過往經歷與未來的發展。雖然年紀輕輕,但劉唱的履歷非常豐富:2016年10月,個人首秀亮相於中國國際時裝周,登上中國金頂獎設計師劉勇LIU YONG@PLAY專場時裝發布會。
  • 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戲曲的淺見,生活與程式
    所謂推陳出新,就是要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對傳統劇目和它的舞臺藝術進行全面的加工整理,革新創造,使之與新時期裡不斷發生深刻變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適應起來,發揮鼓舞人們大幹四化、培養新的道德、情操的作用,並且要給人們一種美的享受。
  • 中國戲曲文化,豫劇的表演藝術特徵,粗放質樸的表演程式
    同時,鄉間草臺的廣場藝術促使它必須運用粗獷、開闊、誇張、強烈的身段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男角大蹦大跳,女角滿臺走扭,特別是以「外八角」為主的徵戰戲,袍帶戲,粗線條的表演和那帶著嘔音的高腔融合在一起,加之伴奏中二弦、高音三弦、四大扇、尖子號的交織、轟鳴,確有一種震撼山嶽的磅礴氣勢。豫劇這種土、野、粗、樸的特徵,集中而鮮明地體現在它的表演程式上。
  • 一桌二椅三特性,綜合程式大寫意,傳統戲曲之美今何在?
    中國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之美的精髓,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一塊瑰寶,有人稱:「戲曲,是中國人最後的審美家園。」中國戲曲之美,美在服飾道具,舞臺布景?還是美在劇情節奏,矛盾衝突,舞美設計,導演調度呢?亦或是美在表演藝術,技藝高超,精湛巧妙,美在一招一式,一腔一調呢?
  • 對戲曲程式的「抽象」與「具象」辯證關係解析,一起來學習一下!
    作為《戲曲程式文化》的第二部分,本文標題為「戲曲程式文化之物質層次分析」,分為「動有式,念有調,鼓有經,打有套'---戲曲程式是有規則的自由動作,對其研究應在廣義程式範疇」與「原型生化後的真實---程式與生活在抽象與具象的轉換中共同構建意境美的合題」兩個部分。
  • 今天我們如何欣賞山水畫:談山水畫的筆墨、程式、自然
    中國人借山水畫這一藝術媒介來認知不同的生命個體以及萬物變化的規律。這也是眾多中國藝術關注的終極目的,其中山水畫尤為突出。   中國山水畫在中國畫三大科中 (人物、山水、花鳥),所佔的比例最重。題材內容、表現技法、形式風格最為豐富和龐雜,如能了解山水畫的欣賞方法掌握山水畫的基本技法,對學習中國畫的其他門類以致中國其他藝術形式都會有極大益處。
  • 為「程式」一詞作個平反
    正如批判傳統首先從推翻程式開始,重新認識傳統,也必須從重新認識程式開始。 何謂程式?為什麼會有程式的出現? 實際上,程式是一門藝術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包含了前代藝術家對創作手法的規律性認識,是藝術中含金量極高的精華部分。
  • 探究中國傳統藝術之美
    在中國,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家族中不可分割的組成,彰顯著無與倫比的魅力。這些年來,人們之所以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藝術,就是因為透過這扇窗戶,能夠審視古代中國的歷史進程、社會風貌、生活日常和價值追求。中國傳統藝術並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和生產生活、民風民俗緊密相關。《根源之美:中國藝術3000年》(全三卷)對於了解中國藝術的浩瀚氣象,帶來多方面的啟發。
  • 在梅蘭芳京劇表演體系中,表演程式是指什麼?它是否源於生活?
    在梅蘭芳京劇表演體系中,有一個特點是充分地、靈活地運用程式。所謂程式,廣義地說,就是戲曲舞臺上藝術地表現生活的一種形式,一種規範化的動作。如前邊提到的開門、關門、上樓、下樓、騎馬、划船等,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形態,在梅蘭芳的京劇表演藝術中,為了與有韻律的唱念和誇張的形體動作相適應,則把自然形態按照美的原則予以提煉、概括、誇張、美化,使之成為節奏鮮明、格律嚴謹的固定格式,從而形成了舞臺上的表演程式。程式的廣泛運用,就使戲曲藝術既表現了生活,又不同於生活。也就是說,它源於生活,而美於生活。
  • 戲曲演員要學會真與美的辯證關係,追求「貌離神合」的藝術真實
    中國人一向懷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心理,認為如果只是簡單照搬生活原貌,就會因一覽無餘而索然無味,促使戲曲以神似為上、形似為下,追求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韻外之致。正如蘇軾有詩日:「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做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
  • 藝術評論 ▏為了更高層次的美——陳天鈾的藝術「心像」
    同時為了克服多數畫家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表現障礙,天鈾刻苦磨鍊數十載,線、點及渲染等基本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而心之所思、筆之所到,暢快淋漓地把「心像」表達——表現出來。  陳天鈾的山水創作,最難能可貴處在於作品有思想深度。氣勢宏偉的畫作,往往有著內容空洞貧乏的弱點,顯得大而無當。陳天鈾顯然很早便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在追求恢宏、磅礴的視覺效果的同時,還追求著相應的精神與藝術的涵渾。
  • 《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人文精神、歷史變革,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戲曲演員要結合人物的心理,用程式的外衣來表演和刻畫劇中人物
    寫意性是中國戲曲的最大特點之一。人們常說中國戲曲就是寫意性戲劇,從此,也就不難看出寫意性在中國戲曲的審美體系中的重要性。正是中國戲曲的寫意性,決定了戲曲必然走上程式化的道路,而程式化也是唯一能最好的體現戲曲寫意性的特色。
  • 手勢是戲曲程式的具體表現 讓戲曲演員的手指舞起來
    但在當下戲曲舞臺創作中,似乎忘記了手勢之美,忘記了手的無盡創造力。關於手勢,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京劇大師梅蘭芳所展示的53式蘭花指。其實,在戲曲王國裡,除了京劇,崑曲、梨園戲、川劇等劇種的旦角手勢,也是婀娜多姿、儀態萬方。對崑曲、梨園戲、京劇旦角手勢發展脈絡的追溯,可以窺測到戲曲表演程式形成與變化的軌跡,體悟到戲曲演員手勢創作的無限空間。
  • 時長3分鐘 融入戲曲程式……戲曲韻律操好在何處?
    上官雲 攝14日,由北京市教委主辦、中國戲曲學院和北京教育學院共同承辦的首屆「戲曲廣播操」和「戲曲韻律操」師資培訓班在北京正式開班。該班共有來自北京市各區近60名體育、音樂、舞蹈教師參與為期一周的培訓課程。
  • 《衣尚中國》之第六期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會講故事的全能藝術家
    本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為觀眾創造了一種浸入式的體驗,讓觀眾一邊重溫戲曲的意趣,一邊深入地了解戲服背後承載的千古流傳之美。本期節目將觀賞性與知識性巧妙融合,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觀眾看後氣澹神明,回味悠長。   「勾欄瓦舍」中的戲曲啟蒙  戲服是穿在人身上的故事,成就了一顰一笑,也蘊含著每個角色的信念與堅持。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京劇音樂,板腔體程式的規定性及靈活性
    也可以說,它是根據某一原型曲調, 作各種不同的速度處理,因而在節奏上有快慢之分,節拍上有整散之異,旋律上有簡繁之別,韻味上隨之也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從而派生出了各式各樣的板式。京劇的音樂體系稱作板腔體系,即板式和調式是基本固定的,但具體的腔調可以根據詞的變化和劇情的要求做極為有限的相應調整。
  • 《衣尚中國》演繹「戲韻之美」 戲服 彰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唱念做打,巧目顧盼、水袖揮動、霓裳翻飛……中國的戲曲舞臺上, 流淌著中華民族的風骨和風情,滋養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第六期《衣尚中國》之「戲韻之美」便帶領人們遊曳於有聲有色的戲曲藝術舞臺上,探究戲服背後的??精神、歷史變?,在戲服的意蘊中品讀中國文化的山高水長。
  • 戲曲 各個行當都有各自的形象內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
    扮演劇中人物分角色行當,是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行當從內容上說,它是戲曲人物藝術化、規範化的形象類型。從形式上看,又是有著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類系統。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每個行當,都是一個形象系統,同時也是一個相應的表演程式系統。舉例來說,老生就是一個形象系統,其中包容著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剛毅的男性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