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傑
我省著名國畫家陳天鈾1998年夏天舉行了名為「西北心像——陳天鈾畫展」的首次作品展覽會,在觀眾面前樹立起他大氣磅礴的筆墨形象,顯示出迥異於他人及時尚的藝術才華。
對於陳天鈾的山水畫,歷來有著種種不同的批評,較為廣泛的看法是認為他有著反傳統的傾向,因為他的作品明顯地打破了傳統山水強調筆墨線、點的平面構成程式,從而追求到意境更為深邃的三維立體感,使得山水有了「造型」的印象。另有一種看法認為陳天鈾的畫作實質上已不屬於「山水」這個特定的美術範疇,他更多地吸收了西畫素描的技法,同時以強調視覺反差的現代透視手段營造效果,而不再注重創作過程中的情緒傾注。作為一個有思想深度和突出風格的畫家,陳天鈾的繪畫特徵與內在蘊涵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好在這次畫展比較全面地展示了其作品的風貌,尤其拿出了多幅古意盎然的傳統山水小品,使人們對他的創作路子和風格的形成得到較為全面的了解。
國畫大師李可染教誨當代畫家必須學習古人,要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傳統,而後再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廣義的民族特徵,同時建立起代表自己個性的藝術風格。天鈾正是一個具有深厚的傳統修養,並且有著實踐基礎的畫家,他的難能可貴處在於既能「進」又能「出」,從而自禁囿力很強的傳統觀念與技法程式中脫身出來,不再在雲山、竹樹、荒村、野渡間追求清靜恬逸的小情趣,轉而汪洋恣肆地表現西部山川的厚重與蒼涼。他傾注的是一種強烈的感情,大悲大喜、大衝動、大胸懷,因此也就賦予觀賞者強烈的視覺感受和心靈震蕩。然而天鈾並非故發豪情,故作雄姿,在他宏偉畫風的隱微處,處處可見傳統山水的衝融與典雅,從中不難發現沈周和龔賢的技法影響,並非肆意而為的「野狐禪」。正是傳統血緣所起的微妙作用,天鈾的畫作形式上展現了明顯的特徵,雖然有西畫色彩構成與透視方法的大量參與,其精神仍是民族的傳統的。這些特徵奠定了陳天鈾作為一個中國畫家的雄厚實力。
藝術家要想取得驚人的成就,必須具有強大的思維功能。一位山水畫家,首先應胸中有無窮丘壑,從而確立起他的構思——構圖能力。這方面,天鈾通過數十年不懈的遊歷寫生獲得了「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厚實基礎,使他在創作中達到千山萬壑指頤間的境地。同時為了克服多數畫家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表現障礙,天鈾刻苦磨鍊數十載,線、點及渲染等基本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從而心之所思、筆之所到,暢快淋漓地把「心像」表達——表現出來。
陳天鈾的山水創作,最難能可貴處在於作品有思想深度。氣勢宏偉的畫作,往往有著內容空洞貧乏的弱點,顯得大而無當。陳天鈾顯然很早便認識到這一點,因此他在追求恢宏、磅礴的視覺效果的同時,還追求著相應的精神與藝術的涵渾。他對中國山水畫的認識與探討,從未背離過以老莊哲學為內核的基點,他從傳統走來,完全有意識地從老莊思想的消極無為中發掘深層的積極因素,亦即從自然的「微茫」、杳冥中尋找合乎人性的「微妙」,亦即讓心靈「秉天地之正」,這便是主張天人合一傳統美學的至高境界。
陳天鈾的山水畫風格是荒遠的、蒼涼的,從中能感受到嚴酷自然環境特有的悲壯美,同時也就突現出一種強大的生命抗力,這種抗力構成了人性美和生命美。這種打動人心靈的深沉的美感,是作者精神修養的反映,亦即他畫出了自己的本色形象。天鈾將自己的畫集和畫展均命名為「西北心像」,證明他對於自己的藝術世界,已是一位「覺悟者」。
陳天鈾深深感到自己肩負著沉重的使命。這一代畫家,上承由於歷史積澱過於厚重而呈「停滯」狀態的傳統繪畫格式與技巧,下啟被種種現代意識與潮流切割得七零八落的「當代」國畫理論。對於前者,天鈾一以貫之地反對傳統中抱殘守缺,尋固定技巧、格式的絕對化與千篇一律的文人墨戲;同時在傳統積澱的複雜層次中,尋覓挖掘前人的高雅情趣與心靈智慧。對於後者,天鈾堅定不移地抵制西方現代藝術中的變異心理和抽象形式,他在創作中始終強調美術作品的視覺感覺,以及由視覺印象引起的心靈衝擊。而這兩個方面的追求,都是為了一個目的——中國山水畫在表現、審美等方面的延伸與擴展。他認為,這就是中國畫的發展路子。它使中國畫更加完美、豐富,同時也更加「中國化」。在這條發展之路上,陳天鈾在自己數十年的創作生涯中未曾懈怠,心無旁騖。他常說:我苦苦追尋的並不是自己作品的盡善至美,而是竭力使作品有些生命活力,有些民族精神。
正因天鈾在作品中追求到了活力與精神,他的畫境也就達到了美的高層次,也就透視出了自己的藝術「心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