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之王齊桓公

2021-03-04 葉上初陽Y

2020高考作文全國 | 卷

一段閱讀材料,寫了三個人:

一個是光芒四射的能人管仲,引用了文聖孔子的定論:「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一個是舉賢薦能,且甘於人後的伯樂鮑叔牙,引用了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載:「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還有一個是春秋霸主齊桓公。沒有意見領袖之類的大V寫推薦詞。

如果讓整理這段材料的老師寫一篇發言稿,談談對哪位感觸最深,我以為TA一定寫鮑叔。因為這樣短短的一段文字,已經帶入了個人感情:引用名人總結給他們蓋棺定論。先說齊桓公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全仰仗管仲的功勞;但是,雖然管仲如此偉大,坊間卻多誇鮑叔而少贊管仲。這仨人,層層遞進,誰最了不起?一目了然。這是題面的意思。

管仲和鮑叔牙關係很鐵,「管鮑之交」甚至入選了「八拜之交」。管仲有句著名的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向齊桓公力薦管仲,卻不為私交,而是了解管仲的才能,覺得可堪大用,是為齊國的社稷考慮。鮑叔在齊桓公面前拿自己和管夷吾相比較,連說了五個「不如」。

管仲之能,無須質疑。這個人在亂世紛爭中是傑出的軍事家;大戰之後百廢待興中開放務實,是優秀的經濟家;其遠見卓識又是個難得的思想家。由於他的治理,把齊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但他也享受了與國君幾乎平起平坐的無上榮光。

孔子某些層面上對管仲是反感的,認為他不知禮數。府中極盡奢華也就罷了,特別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府邸和王宮的陳設是一樣的。國君在宮門立了一堵影壁,類似於屏風,管仲在自家門前也立了影壁;國君招待別國君主時,有個專門放空酒杯的土臺子,管仲家宴時也有這樣的臺子。這就是《論語》裡著名的「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大家都知道,孔子最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君不君臣不臣的管仲,自恃功高,已經狂妄到沒有禮數。但是,孔子畢竟是孔聖人,一碼歸一碼,他以「仁」為最高道德的原則,認為管仲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標準。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此處盛讚管仲對人民是有功的人,是為仁人。

這一點正應和了鮑叔對齊桓公說的,管仲是「民之父母」。鮑叔慧眼識珠,確實不同凡響。他之前所認識的那個管仲還未大放異彩,可以說灰濛濛的毫不起眼。在管仲落魄潦倒時一起經商,管仲總是多得利,他不覺得對方貪婪,而是貧窮;管仲常被主子罷免,他不覺得管仲是無能,而是時運不濟;管仲打了敗仗做逃兵,他不覺得管仲是怕死,而是惦記著家中老母;公子糾死了,管仲入獄,他理解管仲的苦悶不是囚徒之恥,而是再不能施展抱負。

成功舉薦後,鮑叔位居管仲之下,欣然而然,不以為屈。折射出他的無私和純粹。鮑叔是一位謙謙君子,但是管仲說他太過善惡分明,不能為政。過剛易折,缺乏圓融有時真不適合做事。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鮑叔為國為民,一腔赤誠,天地可鑑。「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這話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但是司馬遷關於管仲和晏子倆人都是敘而不作,所以這句話不是司馬遷的意思,是記錄了當時的一個民意:鮑叔此舉為萬民景仰。

善良比能力更重要。

材料中引用的司馬遷的這句記載,是把管仲和鮑叔放在一起相比較的。如若再插進一個齊桓公呢?

能人有了,伯樂也推薦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大王是否肯用了。何況這個管仲對於齊桓公,還有一箭之仇。倘若齊桓公一票否決,則英雄無用武之地。

史家講王朝的興和衰,其實不過就是明君和賢臣、昏君和姦臣的故事。

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此處朝代的興和傾,不在乎「賢臣」和「小人」,全在乎君主的「親」和「遠」。

君主也是肉體凡胎,但決斷影響深重。他沒有神力,也不可能手眼通天。這就需要有人做他的臂膀抵禦外敵;有人做他的眼睛,看他看不到的;有人做他的耳朵,聽他聽不到的;還有人替他想他所想不到的……做領導的過程就是用人和馭人的過程。

三國鼎立時,曹操孫權劉備相互制衡,之所以勢均力敵,是因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知人善任。

所以,我對齊桓公的感觸最深:敢於用敵人的謀士,是為大魄力;不計前嫌,是為大胸襟。有多大的度量,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虛心納諫,用人不疑,氣吞八荒,無愧於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尊為「仲父」,言聽計從。而三國裡的劉禪也是拜諸葛亮為相,並尊為「相父」的。從這一點看,諸葛亮是想效法前人,把劉禪扶上霸主之位一統天下,自己從而流芳千古。只可惜幾千來年,管仲只有一個,齊桓公也只有一個,無法複製。

不管有多大的本事,有人搭建平臺讓你施展,才叫人才;沒人肯用,只能叫廢柴。因此古代的刺客大多都「為知己者死」,以報答知遇之恩。

西方人買兇使的是金錢,箱子一開,一疊鈔票,就問你幹不幹吧?中國古代買兇,也稱刺客,打的是感情牌。當然金錢也起到了輔助作用,但是錢花得很婉轉很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顆欣賞你尊重你愛惜你的心。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廣納賢明,仁而下士,深得遊士、門客的敬仰,手下不但不缺乏謀士和死士,而且他的情報系統運轉非常高效,這是他能成事的關鍵。司馬遷為他寫的《史記·魏公子列傳》,全文大約三千多字,卻用了一百四十七個「公子」來敬稱,他是太史公心中得意人。惜才的人,是有大胸襟的。

在用人上,齊桓公不讓信陵君。再加上齊桓公本身的聰明敢為,因此成為秦、漢以後兩千年來,很多創業帝王的樣板。

齊桓公沒有能成為千古一帝,但他是王中之王。

——————————————————

星鬥滿天人睡也,聊作一篇小文以記。

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考場。說句消極的話,人生無須統一模板,高考有時真不必看得很重。年紀越大越相信宿命,總感覺有些境遇是命定的。

今年高考作文有涉及疫情,這一點似乎好多語文老師都押中了。不是他們神算,而是太了解國情。作文與時事接軌無可厚非,只不過感覺有些嚴肅了。我眼裡的語文:是優美的表達,是風花雪月,是人文情懷。

相關焦點

  • 「評論之星」月賽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
    (月賽激戰正酣 湖南師大王齊拔得頭籌)紅網長沙12月29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夏熊飛)12月29日,紅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第二期(11月)月度之星評選結果正式出爐。來自湖南師範大學2015級新聞學專業的女生王齊憑藉《不問「五險一金」的求職套路少些為好》一文,以90分的成績拔得頭籌。西南科技大學宋瀟、重慶大學易蜀鎣分別憑藉《「別讓李嘉誠跑了」何以頻頻上演》《何不換一種溫柔方式去證明老人健在》獲二、三名,二者間的分差僅為0.2,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21):宋桓公背信棄義,齊桓公一諾千金
    上回說到,齊桓公採納管仲建議欲一合諸侯。以周僖王的名義通知宋、魯、陳、蔡、衛、鄭、曹、邾等國,三月初一在北杏這個地方會盟,傳達周僖王承認宋桓公合法君主地位的最高指示精神。公元前681年,齊桓公一合諸侯正式登場。
  • 桓公是一個很裝的人
    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
  • 齊桓公的「虎頭爛尾」
    我在這裡,想給大家講講齊桓公的結局---所謂「睇戲睇全套」嘛,我們不但要總結前半部分的成功經驗,更要吸取後半部分的悲慘教訓,這樣才能更透徹地理解成功的要義,更全面地認識人性的弱點。公元前645年,管仲在輔佐齊桓公四十年之後,因病逝世。在他病重期間,齊恆公去探望管仲,問誰可以接替宰相的職位。管仲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想必國君心中自有答案吧。」
  • 齊桓公稱霸,靠的是什麼
    ,少不了「好老師」材料中的齊桓公不計前嫌、唯才是用,最終做出了一番事業。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歷史,重新審視齊桓公,就會發現齊桓公的與眾不同不同於春秋時期的其他霸主,齊桓公本人並不以「武功」著稱。仔細梳理他的戰績,沒有「長平之戰」、「馬陵之戰」等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酣暢大勝,更多的是面對「宋」、「譚」等彈丸小國以及北方少數民族的降維打擊。
  • 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滿分作文,桓公、管仲、鮑叔中對桓公感觸最深
    但令我感觸最深的,當屬以浩然之氣成就春秋霸業的桓公。下面,我談談自己的淺見。桓公之成就不僅是天時地利人和,更因他胸中的浩然之氣。因為這股浩然之氣,他有了寬廣的格局、高超的智慧;因為這股浩然之氣,他知人善任,一統天下。成功離不開寬廣的格局。桓公即位前,管仲曾帶兵阻擊桓公,桓公裝死方才死裡逃生。
  • 試談管仲與齊桓公的相得益彰
    今天,我來講講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這位同志沒上位前有一段和同父異母哥哥爭奪君位的歷史。當時輔佐他哥哥的是後世著名的管仲。齊桓公的身邊輔臣叫鮑叔。鮑叔與管仲是好友。管鮑之交,流傳後世的名詞,專門說明友情。當時齊桓公還是公子小白。
  • 齊桓公召陵之盟
    齊桓公就是這春秋五霸之首,他曾經率領諸侯攻打楚國而後訂立盟約。齊國為什麼興師動眾討伐楚國呢?  其時,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已在事實上確立,而其所依賴的武器,一是齊國改革之後的經濟實力,二是「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在此前大部分時間裡,中原諸侯都沉陷在相互搏殺之中,將所謂的親情戚誼拋諸腦後;而在「南夷北狄」的夾攻之下,諸侯們出於共同利益的需求,才空前地團結在霸主旗下,一致對外。
  • 桓公四十年病中記
    2020年高考作文中心思想:齊桓公能克制自己,任賢選能;鮑叔牙高風亮節,知人之能;管仲有經天緯地之才而心懷天下,三人共創一段美好。
  • 管仲相齊桓公之霸業的主要成就
    這時,齊桓公繼位已二三十年了,經過管仲的治理齊國東方第一強國,正等待一個稱霸天下的機會。管仲向桓公獻策說:「戎狄豺狼,不可不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齊桓公聽罷,親自率軍北上救燕。齊軍威猛無比,一舉擊潰了山戎。山戎潰逃,燕國不僅避免了亡國之辱,而且還獲得了方圓五百裡的國土面積。燕莊公齊桓公感激不盡,在送桓公回師時,不知不覺進入了齊國國境。
  • 古今秘聞:齊桓公稱霸的幕後人物
    赫赫春秋五霸,齊桓公居首。說到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霸業,人們自然會想到一個人──管仲,再進一步還會聯想到舉薦管仲的鮑叔牙。其實,成就齊桓公霸業的,還有幾位幕後人物,他們的見識、事跡,很值得說道說道。  第一位,姓閭丘,名不詳,史稱閭丘先生,隱士。
  • 齊桓公 管仲 鮑叔牙故事介紹
    齊桓公、管仲 、鮑叔牙的故事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後發布的內容,讓我們趕快一起來看一下吧!鮑叔牙生在富裕人家,是齊公子小白的老師,管仲家貧,是公子糾的老師。管仲才華出眾,智慧超人,鮑叔牙對他讚賞不已,兩人雖家境不同,但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彼此相知相識,成為莫逆之交。齊國當時很亂,為避禍,公子小白隨鮑叔牙出奔莒國,公子糾隨管仲出奔魯國。
  • 【巨中·高考】 程曉燕——桓公格局,實堪敬也
    我發言的題目是《桓公格局,實堪敬也》。眾所周知,任何時代,欲成大事,必須先有優秀的人物,而且優秀人物的格局尤為重要。小白、管仲、鮑叔牙,一個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春秋五霸」之首,一個是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的千裡馬,一個是舉薦人才、甘於人後、慧眼獨具的伯樂。三強聯手,締造強國。若問我對哪一個感觸最深,我的答案是齊桓公。
  • 齊桓公的春秋霸業,若得遇王道,當如何?
    鮑叔牙把自己的好友管仲推薦給齊桓公,管仲任相,一起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其實,齊國先後有兩個「齊桓公」,一個是春秋霸主的齊桓公,另一位是戰國時代的齊桓公。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名叫姜小白,是姜太公的子孫。作為春秋五霸的第一霸,這位齊桓公的知名度很高,事跡流傳也很廣。然而, 齊桓公的晚年任用身邊三個奸佞小人為臣。
  • 高考作文|齊桓公、管仲、鮑叔牙的二三事
    齊桓公寬宏偉量,雄才大略;鮑叔舉人唯才,知人善薦;管仲才能卓絕,君臣佳話。今天來聽聽學姐詳細的給大家講一下齊桓公、鮑叔以及管仲的故事!註:鮑叔牙姓鮑,因為他排行第三,所以叫他鮑叔,中國古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別叫做伯、仲、叔、季。
  • 2020全國一卷作文齊桓公的發跡史與晚年昏庸史
    桓公聽從他的建議,假裝要殺仇人,把管仲接到齊國。桓公和管仲談論霸王之術,認定其確有大才以其為大夫,委以政事。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在公在位這一時期,起用了一批各有所長、盡忠職守的出色人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桓管五傑」。
  • 商業世界裡的齊桓公、鮑叔牙和管仲
    當齊桓公、鮑叔牙、管仲的故事出現在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考試中,關於三位歷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便再度引起人們的深思。齊桓公、鮑叔牙、管仲,沒有他們,便沒有春秋五霸的發端,他們是成就空前霸業的鐵三角。
  • 「了解歷史那些事兒」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會上,魯莊公的臣子曹沫拔出寶劍,劫持齊桓公,要求齊國歸還魯國在齊魯邊境上的汶陽之田 。齊桓公答應曹沫的要求。事後齊桓公想不歸還土地並殺掉曹沫。管仲勸諫說:「不給汶陽之田,只是逞一時之快。失信於諸侯,天下人就不幫我們了!」最後齊桓公將汶陽之田還給了魯國 。
  • 創造霸業,又葬送了霸業:一代霸主齊桓公那些事兒
    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