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全國 | 卷
一段閱讀材料,寫了三個人:
一個是光芒四射的能人管仲,引用了文聖孔子的定論:「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一個是舉賢薦能,且甘於人後的伯樂鮑叔牙,引用了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載:「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還有一個是春秋霸主齊桓公。沒有意見領袖之類的大V寫推薦詞。
如果讓整理這段材料的老師寫一篇發言稿,談談對哪位感觸最深,我以為TA一定寫鮑叔。因為這樣短短的一段文字,已經帶入了個人感情:引用名人總結給他們蓋棺定論。先說齊桓公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就,全仰仗管仲的功勞;但是,雖然管仲如此偉大,坊間卻多誇鮑叔而少贊管仲。這仨人,層層遞進,誰最了不起?一目了然。這是題面的意思。
管仲和鮑叔牙關係很鐵,「管鮑之交」甚至入選了「八拜之交」。管仲有句著名的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向齊桓公力薦管仲,卻不為私交,而是了解管仲的才能,覺得可堪大用,是為齊國的社稷考慮。鮑叔在齊桓公面前拿自己和管夷吾相比較,連說了五個「不如」。
管仲之能,無須質疑。這個人在亂世紛爭中是傑出的軍事家;大戰之後百廢待興中開放務實,是優秀的經濟家;其遠見卓識又是個難得的思想家。由於他的治理,把齊國推向了前所未有的盛世,但他也享受了與國君幾乎平起平坐的無上榮光。
孔子某些層面上對管仲是反感的,認為他不知禮數。府中極盡奢華也就罷了,特別不能忍受的是,他的府邸和王宮的陳設是一樣的。國君在宮門立了一堵影壁,類似於屏風,管仲在自家門前也立了影壁;國君招待別國君主時,有個專門放空酒杯的土臺子,管仲家宴時也有這樣的臺子。這就是《論語》裡著名的「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大家都知道,孔子最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君不君臣不臣的管仲,自恃功高,已經狂妄到沒有禮數。但是,孔子畢竟是孔聖人,一碼歸一碼,他以「仁」為最高道德的原則,認為管仲已經達到了這樣的標準。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此處盛讚管仲對人民是有功的人,是為仁人。
這一點正應和了鮑叔對齊桓公說的,管仲是「民之父母」。鮑叔慧眼識珠,確實不同凡響。他之前所認識的那個管仲還未大放異彩,可以說灰濛濛的毫不起眼。在管仲落魄潦倒時一起經商,管仲總是多得利,他不覺得對方貪婪,而是貧窮;管仲常被主子罷免,他不覺得管仲是無能,而是時運不濟;管仲打了敗仗做逃兵,他不覺得管仲是怕死,而是惦記著家中老母;公子糾死了,管仲入獄,他理解管仲的苦悶不是囚徒之恥,而是再不能施展抱負。
成功舉薦後,鮑叔位居管仲之下,欣然而然,不以為屈。折射出他的無私和純粹。鮑叔是一位謙謙君子,但是管仲說他太過善惡分明,不能為政。過剛易折,缺乏圓融有時真不適合做事。
喚起一天明月,照我滿懷冰雪。鮑叔為國為民,一腔赤誠,天地可鑑。「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這話是出自司馬遷的《史記》,但是司馬遷關於管仲和晏子倆人都是敘而不作,所以這句話不是司馬遷的意思,是記錄了當時的一個民意:鮑叔此舉為萬民景仰。
善良比能力更重要。
材料中引用的司馬遷的這句記載,是把管仲和鮑叔放在一起相比較的。如若再插進一個齊桓公呢?
能人有了,伯樂也推薦了,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大王是否肯用了。何況這個管仲對於齊桓公,還有一箭之仇。倘若齊桓公一票否決,則英雄無用武之地。
史家講王朝的興和衰,其實不過就是明君和賢臣、昏君和姦臣的故事。
諸葛亮《出師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此處朝代的興和傾,不在乎「賢臣」和「小人」,全在乎君主的「親」和「遠」。
君主也是肉體凡胎,但決斷影響深重。他沒有神力,也不可能手眼通天。這就需要有人做他的臂膀抵禦外敵;有人做他的眼睛,看他看不到的;有人做他的耳朵,聽他聽不到的;還有人替他想他所想不到的……做領導的過程就是用人和馭人的過程。
三國鼎立時,曹操孫權劉備相互制衡,之所以勢均力敵,是因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知人善任。
所以,我對齊桓公的感觸最深:敢於用敵人的謀士,是為大魄力;不計前嫌,是為大胸襟。有多大的度量,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物盡其用,人盡其才,虛心納諫,用人不疑,氣吞八荒,無愧於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尊為「仲父」,言聽計從。而三國裡的劉禪也是拜諸葛亮為相,並尊為「相父」的。從這一點看,諸葛亮是想效法前人,把劉禪扶上霸主之位一統天下,自己從而流芳千古。只可惜幾千來年,管仲只有一個,齊桓公也只有一個,無法複製。
不管有多大的本事,有人搭建平臺讓你施展,才叫人才;沒人肯用,只能叫廢柴。因此古代的刺客大多都「為知己者死」,以報答知遇之恩。
西方人買兇使的是金錢,箱子一開,一疊鈔票,就問你幹不幹吧?中國古代買兇,也稱刺客,打的是感情牌。當然金錢也起到了輔助作用,但是錢花得很婉轉很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顆欣賞你尊重你愛惜你的心。
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廣納賢明,仁而下士,深得遊士、門客的敬仰,手下不但不缺乏謀士和死士,而且他的情報系統運轉非常高效,這是他能成事的關鍵。司馬遷為他寫的《史記·魏公子列傳》,全文大約三千多字,卻用了一百四十七個「公子」來敬稱,他是太史公心中得意人。惜才的人,是有大胸襟的。
在用人上,齊桓公不讓信陵君。再加上齊桓公本身的聰明敢為,因此成為秦、漢以後兩千年來,很多創業帝王的樣板。
齊桓公沒有能成為千古一帝,但他是王中之王。
——————————————————
星鬥滿天人睡也,聊作一篇小文以記。
有人辭官歸故裡,有人星夜趕考場。說句消極的話,人生無須統一模板,高考有時真不必看得很重。年紀越大越相信宿命,總感覺有些境遇是命定的。
今年高考作文有涉及疫情,這一點似乎好多語文老師都押中了。不是他們神算,而是太了解國情。作文與時事接軌無可厚非,只不過感覺有些嚴肅了。我眼裡的語文:是優美的表達,是風花雪月,是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