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去年,全國高考作文因選題獨特,引起熱議。作文要求考生通過齊桓公(即公子小白)、管仲、鮑叔牙的一則歷史故事,寫出自己的感觸。題目的原文是這樣的: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高考作文題
當時就有專家指出:如果對這三個歷史人物一點也不了解的話,僅憑著題幹文案給出的小故事,很難寫好這篇作文的。專家的擔心並非多餘,有人對這段歷史熟知度做了調查,竟然有高達百分之八十的網友表示對這段歷史完全不了解。這道難為了考生作文題,這段很冷門的歷史,齊桓公、管仲、鮑叔牙三個人之間的恩恩怨怨,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切要從齊桓公的兄長齊襄公幹的一件窩囊事說起。
「瓜時而往,及瓜而代」。
——《左傳·莊公八年》
齊襄公當政期間為了防範外敵入侵,派連稱、管至父兩位將軍去戍守邊防葵丘。當時的葵丘環境惡劣,人跡罕至。二將臨行前問齊襄公:「以何期為滿?」齊襄公正在吃甜瓜,他打量著手中的甜瓜說:「明年瓜熟的時候自然找人替換你們。」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又到了第二年瓜熟的季節,然而兩位將軍卻遲遲沒有接到換防命令。也不知道是不是齊襄公忘了,為了提醒一下齊襄公,他們就摘了一車瓜獻給襄公。齊襄公收到瓜後,反而很生氣,斥責了兩位將軍,並絕口不提換防的事情。生悶氣的連稱和管至父就暗暗勾結齊襄公的堂兄弟公孫無知裡應外合,借襄公一次外出打獵的機會殺死了齊襄公,公孫無知美滋滋的坐上了寶座。襄公的兩個弟弟,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為了逃脫公孫無知的屠刀紛紛出逃,公子糾奔魯,公子小白奔莒。因公孫無知先前樹敵太多,在位沒多久就被仇人聯合殺掉了。
齊國的王位再度空出,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面臨新一輪的王位爭奪戰。
兩位公子都想第一時間回國上位。公子糾的老師管仲埋伏在半道上狙殺了公子小白後,從魯國帶著公子糾悠哉遊哉,用了六天才到達齊國。到了齊國後,他們發現齊國已經有了新國君,且新國君還是前幾天被射死的公子小白。原來,管仲的那支冷箭射在公子小白的銅製衣帶鉤上,小白裝死逃過一劫。公子糾和管仲十分無奈,只得返回魯國另圖打算。新的國君齊桓公卻不打算放過公子糾,齊桓公不斷向魯國施壓,魯國最終頂不住壓力殺了公子糾,把管仲押回了齊國。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管鮑之交」這個成語,管鮑之交講的就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的友誼。他們倆年輕的時候在一塊做生意,管仲總是下本最少,拿錢最多,鮑叔牙也不計較,人們不解,鮑叔牙說:「管仲家裡窮又有老母親要奉養,多拿點也沒關係。」有一次,兩人一起去打仗,在進攻的時候管仲總是躲在軍隊後面,人們都罵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就連忙為管仲開脫:「他並非是怕死,他還需要照顧他的老母親。」管仲聽了鮑叔牙的話十分感激,把鮑叔牙視為自己的知音。後來兩人入朝參政,管仲成了公子糾的家臣,鮑叔牙成了公子小白的家臣。他們雖然是一對好知音,但是他們各事其主,都想要把各自的主人推上寶座,並使國家強大。
管鮑之交
隨著這場王位爭奪戰的結束,公子小白變成了齊桓公,公子糾人頭落地,管仲也被押回了齊國等候發落。管仲這個時候知道自己徹底輸了,他將被天下人拋棄。但是他又是幸運的,因為他還有一個知音。
鮑叔牙把公子小白推上王位,任務算是完成了一半。他知道管仲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難題就是如何讓齊桓公去任用這個曾經想殺掉自己的人才?鮑叔牙的勸言很經典,他對齊桓公說:「如果你想做的僅僅是治理好齊國,那擁有我和高傒就足夠了,但如果你想成就霸業,沒有管仲不行。」齊桓公最終被說服,對管仲不計前嫌,並加以重用。此時的齊桓公並非忘了對管仲的仇恨,而是把國家利益放在了個人恩怨的前面。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史記》
管仲被拜為上卿,並被尊稱為「仲父」,幫助齊桓公治理齊國,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在與魯會盟時向天下表示了自己的信譽,邁出了霸業的第一步,又帶著豐盛的禮物去朝拜周天子,獲得了周天子的支持。齊國打著周天子的旗號來討伐不聽指揮的國家,相繼召開了北杏會盟、幽地會盟等諸多盟會。對魯楚等國進行經濟戰,並取得成效,在楚國經濟和人心崩潰之際又聯合多國對楚國進行討伐,楚王只好在召陵與齊國媾和,召陵之盟意味著南方大國楚國的屈服,也昭示著齊國霸業的達成。公元前651年,齊國和各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天子也派人參加,並在盟會上給予齊桓公最高的獎賞,自此齊桓公的霸業已經走上了頂峰。
管仲拜相
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成就不世之業,這使管仲也成了中國歷代治世能臣心目中的榜樣。鮑叔牙的知人善薦,讓後世之人懂得了推舉賢良的責任。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左傳·莊公十年》
單單說齊桓公本人,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齊桓公幹的一件事那大家可能就很熟悉了。「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公與之乘,戰於長勺……」
這幾句話出自許多人熟悉的高中課文《曹劌論戰》,其主要意思是曹劌幫助魯莊公分析戰事,從而幫魯莊公在長勺打敗了齊國軍隊。當時齊國的國君正是齊桓公,那一年是魯莊公十年,也就是齊桓公剛繼位不久。齊桓公發動這場長勺之役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齊桓公沒繼位前在莒國逃亡時,魯國收留並支持了他的哥哥公子糾,並且魯莊公還數次答應要護送公子糾回齊國繼位。所以齊桓公繼位之後對魯莊公很牴觸,派兵攻打魯國也是在所難免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孟子·告天下》
公元前645年,這年應該算是齊國命運轉折的一年,在這一年裡齊桓公失去了他尊敬的「仲父」——管仲病逝了。齊桓公望著這個輔佐自己幾十年的老部下,想到年輕時他們在盟會上的豪言壯語和北戰山戎時的一拍即合。而此時他們倆一個已經辭世,另一個也已經到了遲暮之年,齊桓公心裡不禁有些許的傷感和遺憾……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們容易理解其義,卻很難用此來警醒自己,齊桓公早孟子幾百年,雖沒聽過這句勸言,但作為一代霸主不可能不知曉此間道理,然而齊桓公用自己的晚年很好的向我們詮釋了什麼叫:「死於安樂」。
齊國都城臨淄復原圖
暮年的齊桓公在思想上發生了變化,變得怠慢政務,寵愛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小人。易牙是個廚子,因為齊桓公一句「想嘗嘗人肉」的戲言,就把自己剛出生的兒子給烹飪了;豎刁則是為了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自行閹割;開方是衛國的公子,見齊國強盛,願仕於齊,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父母去世也不回國奔喪。三人作戲騙取了齊桓公的信任,成為桓公的寵臣。管仲臨危之時向齊桓公推薦可用之人,齊桓公問管仲:易牙、豎刁、開方這三個人怎麼樣?管仲就說:「易牙殺掉孩子去迎合你,他連自己的孩子都不愛,怎麼能愛你呢?豎刁連自己的身體都不愛惜,怎麼會愛你呢?開方捨棄自己的父母家人,不合人情,不可能愛你。請務必疏遠這三個人。」齊桓公大半輩子都對管仲言聽計從,可唯獨沒聽從管仲留給自己的遺囑,繼續重用三人。第二年,齊桓公病重,三人開始專權,豎刁不給桓公飯菜,結果桓公被活活餓死。接著三人各依附齊桓公的幾個兒子開始內鬥,齊國大亂。齊桓公的屍體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屍蟲都從窗子裡爬了出來,直到新的國君繼位才把桓公收殮。春秋第一代霸主的悽涼結局,著實讓世人感到意外。
齊桓公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親手創造了霸業,又親手葬送了霸業了。我們不需要評價齊桓公的是是非非,儘量吸取其中的智慧就好。楊慎的詞寫得好: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