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2020-12-08 騰訊網

「文/豆包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分享、轉載)」

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兒童矮小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

在這個「恐矮時代」,不少家長都會擔心自己孩子長不高,尤其是家有兒子的父母,現實生活也證明了:身高確實很重要!在相親市場上和就業時,不難看到,硬性要求中出現「175+」「180+」這樣的字眼。

可真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吃飽,甚至總補充各種營養品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孩子的身高在水平線以下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前段時間,國內第一檔少兒體能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放出了先導片,引發了不少家長的關注,畢竟現在的孩子,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急需要運動來拯救一下他們的身體素質。

節目中,24位小朋友由兩位奧運會世界冠軍——劉翔和田亮發起和召集,還有幾位明星帶領他們去完成比賽,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節目一開始,6歲半的泡泡在50米的短跑比賽中,就遙遙領先其他小朋友奪得了冠軍,連劉翔都對他的天賦連連稱讚:這麼小的年紀,居然可以跑出這樣的成績,我真的認為他可以走專業這條路。

賽後,劉翔還特意來到泡泡麵前,鼓勵他說:你跑得真快,都可以進國家隊了!

但外人不知道是,泡泡在5歲零3個月時,父母發現他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很多,去醫院後被醫生診斷為「矮小症」,但泡泡爸並沒有放棄讓孩子長高的想法。

於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泡泡爸成了「冷麵虎爸」,制定了高強度的訓練計劃並嚴格地要求泡泡完成,但孩子還小運動又很苦,面對每天一個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總有堅持不住的時候。

泡泡爸也很心疼兒子,但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只能狠心地呵斥「快點!」「跑不動了?」「又不會了?」「你為什麼要訓練!」。

好在付出總有回報,經過一年多的運動,泡泡成功長高了16cm,而泡泡爸也激動說:「泡泡確實是通過運動,改變了他自己。」

矮小症並不少見,4歲是最佳判斷的黃金時間,家長要抓住時機

據統計,在全部矮小人口中,大約有700萬4-15歲的需要治療的兒童,但每年能接受科學治療的兒童,不過3萬而已。

造成兒童矮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家族遺傳、內分泌疾病、發生遲緩和染色體異常等等,而這些引起的幼兒矮小,會在小時候就有徵兆。

但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一時矮只是因為晚長而已,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常,其實不論男孩女孩,家長都應該在4歲的時候,判斷一下寶寶的身高是否正常。

娃4歲時,體內的各類激素和飲食、睡眠習慣,都已經形成了規律,對身高的影響也逐步顯現,家長這時一定要留個心眼,觀察一下孩子的身高,判斷是否有患矮小症的可能。

一、家長可以參考,國家發布的官方數據

國家會發布兒童身高的標準數據,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性別和身高,進行對號入座,了解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二、留意娃的身高增長速度,定時測量身高

不同年級的娃,會有不同的身高生長速度,例如:3歲前每年長高7釐米以上為正常;3歲至青春期每年長高不得低於5釐米;青春期每年至少要長高6釐米。

三、注意娃與同齡人的身高差距,必要時就醫

幼兒時期,孩子總會頻繁和小朋友接觸,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可以留心觀察一下,如果出現普遍比同齡人低的情況,一點要及時帶孩子去檢查,讓專業的醫生做出診斷。

留言板話題:你家娃今年幾歲,身高是多少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長高16cm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前段時間,國內第一檔少兒體能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放出了先導片,引發了不少家長的關注,畢竟現在的孩子,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急需要運動來拯救一下他們的身體素質。
  • 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的俞佳池,靠運動長高16cm,網友熱議:打籃球...
    虎撲10月8日訊 近日,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的俞佳池,靠運動長高16cm。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
  • 給孩子的運動處方: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秘密
    在近期熱播的《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日復一日的嚴格訓練不僅讓泡泡成功長高16cm,出色的運動天賦更是被飛人劉翔認可:為什麼要讓5歲多的孩子堅持如此嚴格的訓練?
  • 6歲矮小症男孩長高16cm:這幾項運動,有助於孩子長高
    24個萌娃中有一位患有矮小症的6歲泡泡格外引人注意。泡泡在5歲多時被診斷為矮小症,這意味著泡泡的身高也許就定格在5歲的高度。醫生說運動可以幫助矮小症長高,於是,泡泡爸爸做起了「狼爸」,對孩子進行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易婷)確診矮小症後,還能再增高16cm?在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中,6歲半的泡泡在5歲三個月的時候被確診為矮小症,泡泡爸爸對泡泡的身高問題一直很擔心,在醫生治療和爸爸訓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
  • 別人運動一年能猛躥16cm,為啥我只能靠增高鞋墊?
    近日在《小巨人運動會》中的「短跑王者」泡泡,在五歲時被確診為矮小症,於是爸爸帶著他堅持運動,如今六歲半的他成功長高16cm。以及運動真的能讓人持續長高嗎?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5.5 cm;4~6 歲: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5.0 cm;6歲~青春期:男孩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4 cm,女孩至少 4.5 cm則孩子的發育情況是正常的,如果達不到,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看看。
  • 《小巨人運動會》助力兒童運動推廣
    《小巨人運動會》助力兒童運動推廣金羊網  作者:黃翔宇  2020-11-08 通過呈現多種類的熱血賽事和孩子們成長的多元樣態來促進兒童運動推廣
  • 震驚大家的「小巨人」一年長高16釐米 矮小症也可以「逆天改命」
    10月1日,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在芒果TV播出啦。湖南婦女兒童醫院參與了整個節目的錄製,為所有的嘉賓和小巨人提供醫療保障。當發現3歲以上兒童,每年增長速度少於5釐米時,應做生長激素與骨齡的檢查,如發現有不足,應早點補充治療,越早越好。
  • 揚州13歲男孩身高145cm 以為發育晚診出矮小症
    原標題:13歲男孩身高僅145釐米 以為發育晚其實是矮小症 昨天上午,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一個13歲男孩因身高問題,被家人帶來就診。該男孩身高145釐米,比同齡人矮十幾釐米。而家長卻一直以為孩子是發育晚。「暑期是學生群體來看矮小症、性早熟的高峰期。」
  • 名醫幫幫團N0.100:5歲男孩不足1米恐患「矮小症」
    網友帥帥嫲嫲的煩惱     我兒子帥帥今年5歲了,可是身高只有94cm,明顯比幼兒園同學矮了差不多一個頭,平時我們也給他喝牛奶、補鈣,也帶著孩子去跑步、運動,我身高162cm,爸爸身高175cm,都是正常身高,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長個呢?我怕孩子小時候比人家矮,以後就一直矮了。
  • 矮小症男孩一年時間成功長高14釐米,實現身高逆轉!再也不是別人眼中的「小不點」!
    17歲的小龍(化名)是一名高三學生,進入高中的他卻始終不能自信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因為在16歲時他的身高只有1米24,在別人眼裡宛如一個「小不點」。小龍(化名)本是班裡的「尖子生」,但卻因身材矮小,開始慢慢的孤立自己,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話也變得越來越少,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 煙臺9歲女孩1年長高12釐米 專家:矮小症早幹預
    4日參與骨齡檢測的一個男孩,讓蔣瑾瑾和煙臺山醫院兒科主任李海燕十分惋惜。「通過檢查,我們發現孩子青春發育已經啟動,睪丸也已經發育,並不是青春期延遲,也就是所說的晚長,而是生長激素缺乏導致的矮小。」李海燕告訴記者,孩子年齡與骨齡匹配,這種情況需要給予生長激素治療,否則待骨骺閉合,無法再通過注射生長激素進行增高治療。」
  • 育兒園丨孩子不長個 當心患了矮小症
    擅長普通兒內科危重症、小兒神經系統、新生兒疾病、矮小症、性早熟及兒科疑難雜症的診治。骨齡超了,孩子長個的機率變小張玉珏主任在門診時接診了年齡14歲、身高只有133cm的女孩茵茵。茵茵雖然身高比較矮,但第二性徵已經非常明顯。
  • 科學生活:矮小症患者如何長高個?
    「孩子兩三年都不用購買新褲子;排隊總站在第一排;在班級總坐在第一排,且每年生長速率低於5釐米……」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組長羅小平教授表示,如果兒童出現上述情況小心患上矮小症。
  • 矮小症,不可輕視的內分泌疾病!
    就在上周四,醫院來了一個14歲男孩,其身高158cm,父親身高171cm,母親身高159cm,因孩子近半年身高無增長,父母帶其來就診。骨齡檢查結果顯示骨骺已完全閉合,身高不會再長,母子倆當時就流淚了。門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首先,我們來看終身高預測公式:男孩 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女孩 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 一個人的身高受遺傳基因、內分泌激素、營養、
  • 矮小症佔我國兒童總量的3% 大多數增高產品無療效
    即嬰幼兒時期(3歲以下)生長速度小於7釐米/年,3歲至青春期生長速度小於4-5釐米/年,青春期生長速度小於5.5至6.5釐米/年,可確診為生長發育遲緩。  孩子不長個的原因有很多,通常來講,原因有以下幾種:一、生長激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身材矮小。二、其他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症、性早熟等也可引起矮小。三、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特納症候群)。四、特發性矮小。
  • 內分泌知名專家熊豐教授:揭秘矮小症防治密碼
    擅長: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症、特納症候群、宮內發育遲緩等各種原因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異常如小陰莖、小睪丸、外生殖器異常、兩性畸形等。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亞洲人最新身高預測公式: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釐米)±7.5cm女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釐米)±7.5cm可以算一下,如果一個女孩,父親的身高是180cm,母親的身高是160cm,那麼她的理論身高就是(180+160-13)/2=163.5釐米,然後將自身成長值7.5釐米計算在內
  • 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14歲女孩身高還只有1.48米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伊人近日,一條「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報導登上了熱搜:泡泡5歲時被確診為矮小症,在醫生建議下,爸爸開始對他進行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匍匐前進、折返跑、立定跳遠……如今,6歲半的泡泡不僅成功長高16釐米,他的運動天賦還被劉翔點讚「可以進國家隊」。
  • 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原標題:矮小症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期  ■打破砂鍋   七個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幸福生活只能發生在童話故事裡,在現實生活中,身材矮小帶來的問題多多。請關注——   十幾、二十多歲的年齡,卻只有三四歲孩子的身高和體力,端洗臉盆、到灶臺上盛飯……這些簡單的事情,卻成了矮小症患者每天面臨的生活挑戰。
  • 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家長注意!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
    今日女報/鳳網記者 張伊人近日,一條「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報導登上了熱搜:泡泡5歲時被確診為矮小症,在醫生建議下,爸爸開始對他進行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匍匐前進、折返跑、立定跳遠……如今,6歲半的泡泡不僅成功長高16釐米,他的運動天賦還被劉翔點讚「可以進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