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包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分享、轉載)」
據相關部門統計,中國兒童矮小症的發病率為3%左右。
在這個「恐矮時代」,不少家長都會擔心自己孩子長不高,尤其是家有兒子的父母,現實生活也證明了:身高確實很重要!在相親市場上和就業時,不難看到,硬性要求中出現「175+」「180+」這樣的字眼。
可真實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吃飽,甚至總補充各種營養品的情況下,還是會有孩子的身高在水平線以下。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前段時間,國內第一檔少兒體能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放出了先導片,引發了不少家長的關注,畢竟現在的孩子,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急需要運動來拯救一下他們的身體素質。
節目中,24位小朋友由兩位奧運會世界冠軍——劉翔和田亮發起和召集,還有幾位明星帶領他們去完成比賽,其中有一位小朋友,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節目一開始,6歲半的泡泡在50米的短跑比賽中,就遙遙領先其他小朋友奪得了冠軍,連劉翔都對他的天賦連連稱讚:這麼小的年紀,居然可以跑出這樣的成績,我真的認為他可以走專業這條路。
賽後,劉翔還特意來到泡泡麵前,鼓勵他說:你跑得真快,都可以進國家隊了!
但外人不知道是,泡泡在5歲零3個月時,父母發現他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很多,去醫院後被醫生診斷為「矮小症」,但泡泡爸並沒有放棄讓孩子長高的想法。
於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泡泡爸成了「冷麵虎爸」,制定了高強度的訓練計劃並嚴格地要求泡泡完成,但孩子還小運動又很苦,面對每天一個半小時以上的運動時間,總有堅持不住的時候。
泡泡爸也很心疼兒子,但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只能狠心地呵斥「快點!」「跑不動了?」「又不會了?」「你為什麼要訓練!」。
好在付出總有回報,經過一年多的運動,泡泡成功長高了16cm,而泡泡爸也激動說:「泡泡確實是通過運動,改變了他自己。」
矮小症並不少見,4歲是最佳判斷的黃金時間,家長要抓住時機
據統計,在全部矮小人口中,大約有700萬4-15歲的需要治療的兒童,但每年能接受科學治療的兒童,不過3萬而已。
造成兒童矮小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家族遺傳、內分泌疾病、發生遲緩和染色體異常等等,而這些引起的幼兒矮小,會在小時候就有徵兆。
但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一時矮只是因為晚長而已,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異常,其實不論男孩女孩,家長都應該在4歲的時候,判斷一下寶寶的身高是否正常。
娃4歲時,體內的各類激素和飲食、睡眠習慣,都已經形成了規律,對身高的影響也逐步顯現,家長這時一定要留個心眼,觀察一下孩子的身高,判斷是否有患矮小症的可能。
一、家長可以參考,國家發布的官方數據
國家會發布兒童身高的標準數據,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性別和身高,進行對號入座,了解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
二、留意娃的身高增長速度,定時測量身高
不同年級的娃,會有不同的身高生長速度,例如:3歲前每年長高7釐米以上為正常;3歲至青春期每年長高不得低於5釐米;青春期每年至少要長高6釐米。
三、注意娃與同齡人的身高差距,必要時就醫
幼兒時期,孩子總會頻繁和小朋友接觸,家長在帶孩子的時候,可以留心觀察一下,如果出現普遍比同齡人低的情況,一點要及時帶孩子去檢查,讓專業的醫生做出診斷。
留言板話題:你家娃今年幾歲,身高是多少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