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13歲男孩身高145cm 以為發育晚診出矮小症

2020-12-20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13歲男孩身高僅145釐米 以為發育晚其實是矮小症

昨天上午,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一個13歲男孩因身高問題,被家人帶來就診。該男孩身高145釐米,比同齡人矮十幾釐米。而家長卻一直以為孩子是發育晚。「暑期是學生群體來看矮小症、性早熟的高峰期。」兒科專家介紹,僅昨天一上午,就有近20個因身高矮、發育早等問題來就診的患兒,其中有不少都是因為家長關注較晚,導致孩子錯過了黃金治療期。醫生提醒家長,應時刻關注孩子身體,如果發現個頭矮、身體提前發育,需儘早就醫。

13歲男孩身高145釐米

以為發育晚,診出矮小症

昨天上午9點多,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科,13歲的小剛測量出的身高為145釐米。「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個頭就長得慢,現在在學校座位都是第一排。」小剛的爸爸一直以為兒子發育較晚,沒想到兒子上了初中就沒長過個。前段時間,親戚建議趕緊帶孩子去醫院看看,他這才重視起來。小剛的爸爸滿懷希望地問醫生,「我兒子還能再長高嗎?」

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金玉表示,目前小剛已經超過13周歲,但身高卻比同齡人的標準身高矮十幾釐米,可以確診為矮小症。「而且孩子發育也較早,再躥個子的可能性不大了,估計連165釐米都長不到了。」金玉不住地搖頭,「太遲了!你們家長也太疏忽了, 其實孩子5-10歲就能看出身高差異了,如果那時候來治療,會比現在更容易。」

小剛的父親不能理解,「我們夫妻兩個身高都不矮,孩子怎麼就長不高了呢?我一直以為他晚長個呢!」金玉說,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發育關注不夠,認為孩子矮小不是疾病,而是生長發育晚造成的,「經常在門診能遇到發現孩子1年都不長了,才來看矮小,骨骺已經閉合了,失去了再長高的機會,很可惜。」醫生表示,生長發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受遺傳、營養、疾病、運動、環境、睡眠等因素影響,很多家長有各種認識上的誤區,結果給孩子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性早熟孩子易矮小

過多營養攝入會改變內分泌

「最近暑期門診量有明顯增多,今天一上午就有近20個來看矮小症、性早熟的。」金玉介紹,其中矮小症和性早熟的各佔一半,「目前全國兒童矮小症發生率為3%,在我市差不多每100個兒童中,就有3個身材矮小。」

「其實性早熟的孩子也容易發生矮小。」金玉介紹,前兩日她剛接診一個7歲女孩,乳房已經發育,月經也來了,但家長覺得自己孩子比同齡人高,問題不大。「其實這類孩子是提前發育了,雖然暫時看身高不矮,但是到了青春期,個子一般不會有明顯增高了。」因為性早熟的孩子由於性激素的升高,導致骨骺閉合也將大大提前,生長期則相應縮短。「所以門診上有時候遇到有矮小症的孩子同時也患有性早熟。」

醫生表示,其實有些孩子的性早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有孩子誤吃避孕藥導致性早熟,還遇到過家人不停給孩子吃補品,結果把孩子吃成了性早熟。「曾有個家長覺得孩子個子矮,便經常燉補品給孩子吃,男孩子才七八歲,就提前出現了第二性徵。」金玉解釋,過多的營養攝入會改變孩子正常的內分泌環境,導致腦垂體性腺軸提早啟動,催動第二性徵發育。

骨骺閉合無法再長高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發育情況

金玉表示,骨骺發育的指標,跟實際年齡不一樣,它決定孩子的最終身高,它能提示孩子生長發育的狀況。所以建議家長,應定期給孩子測量身高,儘早發現、及早幹預,否則一旦骨骺閉合,孩子就失去了長高的機會。一般來說,女孩的骨齡超過15歲,男孩的骨齡超過17歲,骨骺大多已經閉合,長高的機會就非常小了。因此,越早了解骨骺癒合情況,越早幹預,效果越好,3-12歲是最佳治療期。

除了身高,家長平時也要時刻關注孩子身體發育情況。一般情況下,女孩9-12歲進入青春期,男孩10-13歲進入青春期,第二性徵開始發育,骨齡加速發展。「如果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或女孩在10歲以前出現月經初潮,那就要引起家長們的注意了。」性早熟的發生率大約為0.6%,其中女性多於男性。

醫生提醒,家長要關注孩子點點滴滴的變化,如果女孩8周歲之前出現乳腺增大、來初潮,男孩子9周歲之前出現腋毛、喉結及聲音變粗等第二性徵,就要警惕是否出現了性早熟,這時就要帶孩子到醫院及早治療。(王詩韻)

(責編:蕭瀟、張鑫)

相關焦點

  • 揚州13歲男孩身高145cm 以為發育晚診出矮小症
    原標題:13歲男孩身高僅145釐米 以為發育晚其實是矮小症 昨天上午,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一個13歲男孩因身高問題,被家人帶來就診。該男孩身高145釐米,比同齡人矮十幾釐米。而家長卻一直以為孩子是發育晚。「暑期是學生群體來看矮小症、性早熟的高峰期。」
  • 寶寶身高矮,就是矮小症?就是發育遲緩?別急,看完這一篇再說
    什麼是矮小症?其實很多人以為矮小症是又矮又瘦,其實定義中並沒有提到胖瘦問題,僅僅對身高做出了規定。當寶寶身高數據低於71.2cm,則此時就屬於矮小症範圍,最好及時就醫查看原因。家長們需遵循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通常3-12歲為矮小症治療時間,其中以4-6歲為最佳的黃金時間,主要是因為孩子4-6歲時骨骼暫未成型,可以通過醫學方法就行糾正;但是在近青春發育成熟期女孩13-14歲,男孩14-15歲時骨骺會閉合,閉合之後孩子的矮小症將無法治療,因此後果嚴重!
  • 父母身高都不錯,為什麼孩子會患有矮小症?矮小症家長了解多少?
    現在的家長都很關心孩子的生長發育問題,尤其是身高問題,一般家長比較不高都會擔心孩子會不會也長的矮小,家長身高不錯的家長都覺得孩子應該不會有矮小的問題,不要忽視孩子「矮小」的問題,不要因為自己錯誤的觀念耽誤孩子的長高,不要讓身高成為孩子終身的遺憾。最近後臺有收到家長的私信說,父母的身高都不錯,結果孩子卻很長得不高,是怎麼回事呢?
  • 矮小症義診就診者猛增 專家給出孩子身高標準
    晚報訊 昨日,市立醫院東院舉辦暑期矮小專題義診,現場免費為符合條件的「矮小」兒童測骨齡和預測身高。一上午就有近40多名家長帶著孩子前來就診,他們從2歲到16歲不等。據了解,目前矮小症的發病率為3.77%。
  • 為什麼父母身高都不錯,孩子會得「矮小症」?
    為什麼父母身高都不錯,孩子會得「矮小症」?遺憾的是,張女士14歲的女兒骨骺已經閉合,身高定格在150釐米,而8歲的兒子目前身高只有120釐米,正在接受生長激素治療。對這則新聞,網友們爭議紛紛,有人說「我們小時候沒有手機,天天早睡早起,身高也就150釐米。」手機又躺著中槍了嗎?  身高150cm,到底算不算「矮小症」?
  •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長高16cm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但外人不知道是,泡泡在5歲零3個月時,父母發現他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很多,去醫院後被醫生診斷為「矮小症」,但泡泡爸並沒有放棄讓孩子長高的想法。矮小症並不少見,4歲是最佳判斷的黃金時間,家長要抓住時機
  • 矮小症專家陳少科主任蒞臨河池市婦幼保健院為矮小患兒免費會診
    以為多吃點就能長高,但是孩子卻沒長高?家長的很多錯誤做法導致孩子的身高停滯不前……爸爸媽媽們,寒假了,您還只是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那您孩子的身高不得不又一次輸在了「起跑線」上!或者您關注到了孩子身高問題卻不知如何是好?
  • 13歲男孩身高124cm 面臨孩子不長個兒家長常常陷入誤區
    13歲只有124cm的唐唐(化名),被確診為腦垂體發育不良,導致腦垂體不能正常分泌生長激素而患上了生長激素缺乏症。「孩子從2歲開始身高就越長越慢,8歲後幾乎不再長高。」唐唐母親說,以前一直以為是營養不良,不停給孩子吃營養品,可是依然沒有長高。
  •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但外人不知道是,泡泡在5歲零3個月時,父母發現他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很多,去醫院後被醫生診斷為「矮小症」,但泡泡爸並沒有放棄讓孩子長高的想法。
  • 14歲男孩身高221cm,或破吉尼斯紀錄,全家身高曝光我服了
    文/愛學習的小饅頭 今日熱搜:四川14歲男孩身高221cm,或破金氏世界紀錄,成「最高青少年(男性)」紀錄保持者。
  • 煙臺9歲女孩1年長高12釐米 專家:矮小症早幹預
    切莫將兒童「矮小」當「晚長」所謂的「矮小症」,指的是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者,通俗講,就是100個同年齡同性別的孩子從高到矮排隊,最後3個孩子的高度即為矮小。13歲,151cm,一直比同齡孩子低一頭的他,在父母看來,應該是晚長,再過幾年沒準就「追」上了。
  • 矮小症,不可輕視的內分泌疾病!
    就在上周四,醫院來了一個14歲男孩,其身高158cm,父親身高171cm,母親身高159cm,因孩子近半年身高無增長,父母帶其來就診。骨齡檢查結果顯示骨骺已完全閉合,身高不會再長,母子倆當時就流淚了。門診時間:每周一、四上午首先,我們來看終身高預測公式:男孩 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女孩 成年身高(cm)=(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 一個人的身高受遺傳基因、內分泌激素、營養、
  • 6歲矮小症男孩長高16cm:這幾項運動,有助於孩子長高
    24個萌娃中有一位患有矮小症的6歲泡泡格外引人注意。泡泡在5歲多時被診斷為矮小症,這意味著泡泡的身高也許就定格在5歲的高度。醫生說運動可以幫助矮小症長高,於是,泡泡爸爸做起了「狼爸」,對孩子進行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
  • 給孩子的運動處方: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秘密
    在近期熱播的《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為什麼要讓5歲多的孩子堅持如此嚴格的訓練?然而身高的弱勢,讓他們從小就比同齡人嘗試更多的痛苦。自卑,抑鬱,不自信,被欺負......這些,或許是所有矮小的孩子都經歷過的。
  • 聽說這輩子身高最高只有143cm 13歲小姑娘當場哭了
    這兩天,「協和胖大夫」連發微博:今天當一個孩子知道自己骨骺已經完全閉合,身高已無法再增高了,13歲的她,這輩子最終身高只能維持在143左右,她豆大的眼淚也讓胖大夫為她感到惋惜,同時感到自己很無能,很不好受。  「協和胖大夫」是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的副主任醫師。他說,小姑娘發育偏早,8-9歲就開始發育,10歲多一點就來初潮了。
  • 孩子矮小不一定是"晚長" 也可能是疾病|矮小症|內分泌|新生兒|身高...
    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兒身長50釐米左右,出生後第一年生長最快,身長可增加25-30釐米,即1歲的孩子身長可達75-80釐米。出生第二年身長增加10-12釐米。2歲以後至青春發育期前(即女孩10歲,男孩12歲前)每年身高增長5-7釐米。如果此期間每年身高增長在5釐米以下,則表示生長速率不正常。
  • 無錫3.3萬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專家:小心矮小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也在逐步升高,家長也期望孩子能夠「節節高」。然而,兒童矮小症卻成為繼肥胖、早熟之後又一個危害兒童健康的大敵。近日,「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無錫站」在市兒童醫院舉行,從活動了解到,無錫的矮小症患兒約有3.3萬人,治療率不到1%。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易婷)確診矮小症後,還能再增高16cm?在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中,6歲半的泡泡在5歲三個月的時候被確診為矮小症,泡泡爸爸對泡泡的身高問題一直很擔心,在醫生治療和爸爸訓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
  • 內分泌知名專家熊豐教授:揭秘矮小症防治密碼
    擅長: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症、特納症候群、宮內發育遲緩等各種原因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異常如小陰莖、小睪丸、外生殖器異常、兩性畸形等。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亞洲人最新身高預測公式:男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釐米)±7.5cm女性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釐米)±7.5cm可以算一下,如果一個女孩,父親的身高是180cm,母親的身高是160cm,那麼她的理論身高就是(180+160-13)/2=163.5釐米,然後將自身成長值7.5釐米計算在內
  • 總也長不高警惕矮小症
    現在,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不滿意,有的到醫院就診,有的買各種增高產品……其實總也長不高的孩子可能得上了一種常見病——矮小症。矮小症有很多病因,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而不要盲目地亂用增高藥品,應該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規律,給孩子科學營養和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