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矮小症男孩長高16cm:這幾項運動,有助於孩子長高

2020-11-02 凱叔講故事

文|暖暖宇宙

最近,被一檔體育類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吸了粉。

參加節目的小運動員,個個身懷絕技。

拳擊、攀巖、散打、體操,很多成年人都無法完成的項目,他們卻收放自如。

24個萌娃中有一位患有矮小症的6歲泡泡格外引人注意。

泡泡在5歲多時被診斷為矮小症,這意味著泡泡的身高也許就定格在5歲的高度。

醫生說運動可以幫助矮小症長高,於是,泡泡爸爸做起了「狼爸」,對孩子進行每天一個半小時的魔鬼訓練。

匍匐前進、蜘蛛爬到折返跑、立定跳遠,每項運動都是泡泡必須訓練的項目。

日復一日,無論嚴寒酷暑,從不放棄。

泡泡忍不住流淚,爸爸心裡如刀扎。

可是,為了長高,爸爸和泡泡還是堅持了下來。

奇蹟出現了!經過了一年多的訓練,泡泡長高了16cm!

連劉翔都點讚:「他的爆發力,他的抬腿速度,和其他孩子不一樣,他有這方面的天賦。」

這幾項運動,有助於孩子長高

一項追蹤調查發現,經常參加運動的孩子,比不參加鍛鍊的同齡兒童平均高出4-8cm!

田亮的女兒森碟,11歲身高已經達到了166釐米,遠超過同齡人的平均身高。

翻看田亮的身高是171cm,葉一茜身高是170cm。

森碟「超常發揮」,和她酷愛運動有關,網球、滑板、跑步樣樣精通。

那麼,哪些運動可以幫助孩子長高呢?

彈跳運動:跳繩,跳高,跳遠,跑步。

延伸運動:單槓引體向上,韻律操,健身操。

全身性運動:籃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遊泳。

研究表明:持續60分中等強度的運動,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安靜時的兩倍。

強度以能耐受為原則,一定要避免長時間跑跳的激烈運動。

過量運動,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小巨人運動會》中還有一位小朋友,他是5歲的吳子興。

小小年紀的他,完全不遜色於體育教練,可以將伏地挺身做到八級,倒立著還能做!

子興的爸爸,每天讓孩子運動四個小時。

疫情期間,當別的孩子都在呼呼大睡時,子興就早早地起床,從1樓爬到31樓!

子興每天的運動量遠不止這些,他還要做2000多個伏地挺身,60多個引體向上。

子興爸爸說,既然孩子喜歡運動,那就把它開發到極致。

網友們驚呼,這哪是極致?這樣下去,怕是要拔苗助長了。

過猶不及,過量的運動反而不利於孩子長個。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關於身體活動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議》中特別強調:

5-17歲年齡組要做與身體發育相適應的中等強度的身體運動。

從醫學角度講,只有中等強度的運動才對孩子的長高最有利!

無論哪一種運動,一旦強度過多,便會適得其反。

每天運動1-2個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即可,別為了孩子長個下得劑量過猛了。

早餐中含著孩子長不高的秘密

早餐很重要,不要不吃早飯,也不能吃得含熱量太高。

早餐不要草草了事,時間長了,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發育遲緩。

下面這些「毒早餐」,儘量少給孩子吃:

  • 白粥和鹹菜

這對生長期的孩子來說就是「抑高劑」。

白粥裡面還有高糖成分,長期吃可能會引起肥胖,腦供血不足。

鹹菜裡的亞硝酸鹽會引起食物中毒,長期吃有引發癌症的可能。

還有平時的燻制食品、燒烤等都含有亞硝酸鹽,影響身體發育和健康。

  • 高糖和油炸食品

高糖和油炸食品,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孩子的身高生長。

特別是炸雞、炸薯條和炸薯片等油炸類食品,過高的熱量會在兒童體內轉變為多餘的脂肪,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性早熟。

早餐,一定要營養搭配合理。

睡眠充足才能長得高

在《名醫訪談·長高的奧秘》中,醫生說,睡眠是孩子生長發育和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之一。

睡眠時間長短因年齡不同而有差異:

1-3歲最佳的睡眠時間是:12-14小時;

4-6歲最佳的睡眠時間是:11-12小時;

7-10歲最佳的睡眠時間是:10小時;

青春期的孩子應睡足9-10小時。

只有足夠的睡眠才有利於孩子恢復疲勞,機體復原,睡醒後才會精神飽滿,食慾旺盛。

特別是在深睡眠中,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會比平時增加3倍,非常有利於生長發育和大腦成熟。

反之,睡眠不足會造成生長緩慢和其他的發育問題。

晚上最好在9點前讓孩子休息,睡前避免情緒變化過大,以輕鬆的狀態入睡,更容易進入深度睡眠。

因為我們的生長激素分泌最高的峰值是在晚上11點到凌晨1點之間,而孩子睡著1-2小時後,可以趕上激素分泌的高峰。

假如睡得特別晚,就不會出現這種峰值。

總而言之,我們要讓孩子早點睡,並保證他有良好的睡眠質量。

長高是一場持久戰

記得胡可曾在《媽媽是超人》中,帶小魚兒去體檢,發現兩歲半的小魚兒身高是93cm。

專家問胡可期望小魚兒長多高,胡可脫口而出:180cm。

可兩歲半的孩子身高93cm,對應的成年身高是172.7cm。

這對胡可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專家詳細了解後,發現胡可的養育方法不合理,於是她給小魚兒制定了一套科學的長高方案:

飲食上:「肉蛋飲食法」,給孩子充足的蛋白質,減少油脂攝入,控制體重,減緩骨齡的發育速度。

作息上:用「環境營造法」給孩子舒適的休息空間,科學的規劃把控睡眠時間,讓孩子體內的成長激素正常分泌。

運動上:用「綜合訓練法」代替專項訓練,讓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充分的鍛鍊,使全身骨骼均勻、快速生長。

回家後,胡可按照專家制定的方案每天給兩個孩子早上測量身高,堅持用科學的方法照顧小魚兒。

沒想到2個月後,小魚兒竟然長到了100cm,足足比之前長高了7cm。

胡可對應身高表發現,兩歲半身高100cm的孩子,對應的成年身高是183.9cm,遠遠超過之前預測的172cm,高了11cm。

可見,父母及時測量孩子身高變化,趁著孩子的「骨骼線」沒閉合之前,抓住補救時機,孩子就有長高的機會!

如果你想讓孩子長得高,就要注意孩子的飲食合理,平時多補充蔬菜維生素,和魚肉、牛肉等優質蛋白質,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希望父母們多多重視孩子的身高問題,定期帶孩子去體檢,測量身高及時調整生長方案,最大程度上幫助孩子長得更高。

-End-

作者:暖暖宇宙,多家平臺籤約作者,用一顆心溫暖整個宇宙。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長高16cm
    ,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前段時間,國內第一檔少兒體能真人秀《小巨人運動會》放出了先導片,引發了不少家長的關注,畢竟現在的孩子,每天沉迷於電子產品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急需要運動來拯救一下他們的身體素質。
  •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小巨人運動會》:5歲確診矮小症的男孩,通過運動一年長高16cm 但外人不知道是,泡泡在5歲零3個月時,父母發現他比其他同齡小朋友矮很多,去醫院後被醫生診斷為「矮小症」,但泡泡爸並沒有放棄讓孩子長高的想法。
  • 給孩子的運動處方: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的秘密
    在近期熱播的《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日復一日的嚴格訓練不僅讓泡泡成功長高16cm,出色的運動天賦更是被飛人劉翔認可:為什麼要讓5歲多的孩子堅持如此嚴格的訓練?
  • 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的俞佳池,靠運動長高16cm,網友熱議:打籃球...
    虎撲10月8日訊 近日,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的俞佳池,靠運動長高16cm。新聞發布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具體內容如下:詳細視頻戳我【#矮小症男孩靠運動長高16cm#】#小巨人運動會#裡,六歲半的「泡泡」俞佳池拿下了50m短跑第一,其實他在五歲時便被確診為矮小症。
  • 別人運動一年能猛躥16cm,為啥我只能靠增高鞋墊?
    近日在《小巨人運動會》中的「短跑王者」泡泡,在五歲時被確診為矮小症,於是爸爸帶著他堅持運動,如今六歲半的他成功長高16cm。-2SD 和 +2SD 之間,且每年的生長速度能達到:2~4 歲: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5.5 cm;4~6 歲: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5.0 cm;6歲~青春期:男孩每年身高增長至少 4 cm,女孩至少 4.5 cm則孩子的發育情況是正常的,如果達不到,建議帶孩子去醫院找專業醫生看看
  • 煙臺9歲女孩1年長高12釐米 專家:矮小症早幹預
    4日一大早,儘管天氣寒冷,煙臺山醫院兒科生長發育門診,早已排起了長隊,等待專家為矮小孩子進行評估會診,制定規範的治療方案,防治兒童矮小症、性早熟。這樣的場景讓蔣瑾瑾沒有想到:在煙臺,會有如此多的家長,對孩子的身高高度重視。「在教育方面,過去我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今,在孩子身高問題上,這句話又得到了印證。」蔣瑾瑾笑著說。
  • 得了矮小症還能增高16cm?別懷疑,是真的!
    紅網時刻11月30日訊(通訊員 易婷)確診矮小症後,還能再增高16cm?在由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提供醫療保障的綜藝節目《小巨人運動會》中,6歲半的泡泡在5歲三個月的時候被確診為矮小症,泡泡爸爸對泡泡的身高問題一直很擔心,在醫生治療和爸爸訓練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六歲半的泡泡不僅在「小巨人運動會」上拿下了50米短跑冠軍,還成功長高16釐米。
  • 揚州13歲男孩身高145cm 以為發育晚診出矮小症
    原標題:13歲男孩身高僅145釐米 以為發育晚其實是矮小症 昨天上午,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門診,一個13歲男孩因身高問題,被家人帶來就診。該男孩身高145釐米,比同齡人矮十幾釐米。而家長卻一直以為孩子是發育晚。「暑期是學生群體來看矮小症、性早熟的高峰期。」
  • 震驚大家的「小巨人」一年長高16釐米 矮小症也可以「逆天改命」
    當孩子的身高低於同齡人時,腦袋裡會冒出無數個疑問:是運動少了?營養沒跟上?難不成得了矮小症?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矮小,都是病症。如果家族性遺傳的身高偏低,父母都矮,孩子的身高自然不會太突出。研究表明,生長激素缺乏症導致的矮小症患兒,在3歲以前用生長激素治療可獲得近乎完全正常的生長速度,最終身高與正常人幾無差別。
  • 矮小症男孩一年時間成功長高14釐米,實現身高逆轉!再也不是別人眼中的「小不點」!
    17歲的小龍(化名)是一名高三學生,進入高中的他卻始終不能自信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因為在16歲時他的身高只有1米24,在別人眼裡宛如一個「小不點」。小龍(化名)本是班裡的「尖子生」,但卻因身材矮小,開始慢慢的孤立自己,不和其他小朋友玩耍,話也變得越來越少,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 科學生活:矮小症患者如何長高個?
    羅小平介紹,目前中國矮小症發病率約為3%,現有矮小人口約3900萬人,需要治療的4—15歲患兒約有700萬。然而目前每年就診患者不到30萬,真正接受治療的不到3萬人。羅小平呼籲,應多方合力來破解矮小症患者就診率低現狀。矮小是一種病矮小症是指身高低於同性別、同年齡的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個標準差者或低於第3百分位線。
  • 有助於孩子長高的運動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成長指導中心 青春期人體的身高增長迅速,長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發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釐米,最多可達10~12釐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釐米,最多可達8~10釐米。
  • 發育期進行中藥調理 有助於孩子長高
    經常有家長帶著孩子去找倪醫師,請她為孩子開一些中藥幫助長高。從醫40多年以來,倪醫師的病人除了浙江本地,有的還來自省外。倪醫師說,大家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都非常關注,只是有很多家長沒有找對方法找準時機。哪些因素影響孩子長高?央視《每周質量報告》曾報導,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個子發育不足,把生長激素當增高的神藥使用。
  • 孩子長高有時限 身高管理要趁早
    12歲 前段時間,廣州市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副主任張樺教授門診來了一名15歲的男孩,骨齡已經16歲,身高卻只有156cm。家長稱父母雙方都不矮,雖然孩子的身高一直落後於同齡人,但覺得最終會追趕上來,所以一直沒太在意。 檢查發現,孩子骨齡與身高不相匹配,但已經錯過最佳幹預治療期。張樺教授表示,身高干預最好的年齡在5歲到12歲之間,很多孩子來看的時候已經晚了,骨骺接近閉合,再也沒有長高的機會。
  • 育兒園丨孩子不長個 當心患了矮小症
    擅長普通兒內科危重症、小兒神經系統、新生兒疾病、矮小症、性早熟及兒科疑難雜症的診治。骨齡超了,孩子長個的機率變小張玉珏主任在門診時接診了年齡14歲、身高只有133cm的女孩茵茵。茵茵雖然身高比較矮,但第二性徵已經非常明顯。
  • 花16萬斷骨增高7cm,6年了,那個男孩如今狀況如何?
    2014年的時候,男孩已經20歲,身高矮小,各處求醫,醫生告知「骨骺」線閉合了,想要長高不可能了。顧名思義,這種增高的方法就是從骨骼上下功夫,通過手術來達到目的,相當於在骨骼上接上一塊,達到長高的目的。目的確實達到了,花費16萬元做手術長了7cm,如今6年過去了,男孩卻後悔不迭,因為出現了嚴重的後遺症,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生活。
  • 內分泌知名專家熊豐教授:揭秘矮小症防治密碼
    擅長:生長激素缺乏症、特發性矮小症、特納症候群、宮內發育遲緩等各種原因矮小症;性早熟、性發育異常如小陰莖、小睪丸、外生殖器異常、兩性畸形等。0~3歲:是人生中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平均一年長高7釐米;3~9歲:生長速度相對恆定,平均每年長5釐米左右;9~15歲:最後的長高階段,平均每年長6釐米左右。如果你的孩子在某個階段,幾乎一年都沒有增長,說明身體已經出現問題。
  • 矮小症,不可輕視的內分泌疾病!
    就在上周四,醫院來了一個14歲男孩,其身高158cm,父親身高171cm,母親身高159cm,因孩子近半年身高無增長,父母帶其來就診。骨齡檢查結果顯示骨骺已完全閉合,身高不會再長,母子倆當時就流淚了。性早熟:女孩在8歲前、男孩在9歲前出現第二性徵(女孩乳房增大或男孩睪丸增大)女孩在10歲前月經來潮也屬於性早熟。性早熟對孩子最大的危害就是骨骺提早閉合終身高矮小!
  • 輕鬆長高10cm!醫生告訴你抓住黃金期孩子長高真相
    ,結果可能就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了。很多家長是從青春期開始關注孩子的身高,但實際上,青春期已經是第二個「長高黃金期」了,而第一個就是0~3歲,我們也得把握住。這一時期營養和生長激素對寶寶的身高起主要調控作用,如果寶寶出現發育落後問題(比同齡人矮半個頭或者孩子身體外觀有異常),要儘早檢查和幹預。
  • 如何才能幫助孩子長高?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明顯比同齡人低,且每年生長速度低於5釐米,應儘快到醫院進行專業檢測,明確孩子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矮小。  針對矮小症的檢驗包括生長激素刺激實驗、X線檢查測骨齡、內分泌檢查等。其中生長激素刺激試驗目的是評估兒童生長激素是否缺乏;骨齡測試可以預測在目前的基礎上,孩子成年身高大致數,以及孩子目前的骨齡在哪個階段,是否落後目前孩子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