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縣正陽關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公示 廣泛徵求民意
7月4日,記者從淮南市城鄉規劃局了解到,《壽縣正陽關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2014-2030)》目前已通過淮南市規劃委員會審查,正在公示中,廣泛徵求市民意見。正陽關鎮位於淮南市壽縣西部,瀕臨淮河,現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鎮。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一、深刻理解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大價值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物遺存的保護是考古學研究的前提,考古學研究是文化遺產合理利用的學術基礎;認識歷史離不開考古學,考古工作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
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 聚焦制度建設,健全法律體系,加強逐層落實,完善監管機制,重視平衡發展,豐富利用形式,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
壽縣文旅:一枝紅杏出牆來
旅遊景點和線路的設計開發正突破古城牆的樊籬,向周邊和名山勝水古鎮延伸和輻射,由此帶來的名城名山名水名人效應非常顯著,一個以歷史文化名城壽縣為依託,以八公山、古城、安豐塘為主線的生態旅遊線已初步形成,壽縣成為皖西北地區的一個引人注目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安徽省7個重要旅遊城市之一。遊客接待量和旅遊綜合效益逐年攀升。
-
保護利用歷史文化遺產 傳承延續文脈留住鄉愁——《新聞沙龍》邀請...
積極配合開展歷史文化遺產普查、梳理、保護等工作,切實提高我市有關建築保護專業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申報認定更多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歷史建築等,編制保護規劃,落實保護措施,傳承文脈,留住鄉愁。
-
蔡奇:精心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
原標題:精心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 本報訊(記者 祁夢竹 武紅利)近日,市委書記蔡奇調研文物保護工作。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切實做好首都文物保護工作,精心保護好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這張金名片,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作出新的貢獻。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一同調研。
-
美好安徽萬裡行:壽縣引導居民「出城」保護古城風貌
從古城到新城,一牆之隔凝結了壽縣人多年的夢想。2008年起,壽縣停止了古城區所有商品房開發項目,引導居民出城。四年後,壽縣城南新區已初具規模,古城也拉開了「安徽平遙」的框架。困擾:人口密集發展遭遇「圍城」3月30日早晨7點半,李鳳鑫早早地來到辦公室,著手收集壽春城遺址方面的資料,並制定保護方案,安排當天的工作。
-
臺江法院司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工作獲省委領導批示肯定
臺江法院司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工作獲省委領導批示肯定 2020-11-29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完成新增26處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與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梳理市第二批歷史建築預備名單140餘處,全市省保總數114處。評估鹿城和龍灣城中村改造範圍內不可移動文物登錄點92處,其中原址保護46處,異地保護16處,因自然損壞或被擅自拆除、專家評估後核銷的30處。非遺保護管理 2017年,溫州市共有37名傳承人被公布為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4.整體式(脫域):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角,將非遺置於其發生的環境中,對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建立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就是當中的典型舉措。1、開展全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普查;2、建立非遺四級名錄體系;3、制定過非遺傳承人登記制度;4、建立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5、收藏展示非遺保護成果;6、建立非遺資料庫
-
加強大運河、長城文化遺產保護
天津北方網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市人大常委會圍繞大運河、長城文化遺產的保護範圍、政府職責、保護措施、建設管控、生態修復、保障機制等方面開展了立法調研。
-
安徽壽縣,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慢慢的歷史沉澱
壽縣是離開楚州鳳陽的第一個地方,如果把鳳陽的中都皇城看作是明以後的遺憾,那麼壽縣的古城牆就是時間的倒轉。作為歷史悠久的縣城,壽縣原本屬於安徽省六安市,壽縣無疑是一座真正的歷史古城:楚文化的故鄉,一隻雞一隻狗升天的故事,一片豆腐的發祥地,一場古老的戰爭。
-
全方位保護文化遺產
此外還有因房地產開發而破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有因無知在文物古蹟或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巖體表面塗鴉留名的;有為吸人眼球而到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江西三清山進行攀巖活動的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對我國的古代文化遺產的侵害,對保護中華民族文明成果,提振民族文化自信都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
廣東率先開展南粵古驛道保護利用工作 創新性展示歷史文化遺產
據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廳等部門在僑批、銀信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與活化中開展了豐富的創新實踐;未來,還將利用革命文物、南粵古驛道、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遊徑等推動廣東歷史文化創新性保護、創造性轉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
安徽壽縣:豆腐宴製作技藝「閃亮」美食文化盛典
特色食材、特色造型、特色做法……在山東青島舉辦的《滿漢全席-全國電視烹飪擂臺賽》開播20周年盛典上,淮南壽州豆腐宴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張士宏現場製作的「淮南豆腐宴」,榮獲「中華美食文化傳播特色宴席」榮譽稱號。
-
端午節,聽習近平講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他常常在考察中點讚那些植根於人民群眾樸素勞動、傳承守護至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合力
今年以來,最高檢還與國家文物局多次交流會商相關工作並開展聯合調研,與住建部開展了歷史文化保護聯合培訓。以法治思維解決保護難題記者: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哪些優勢?如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與文物保護部門、屬地鎮政府形成常態化的文化遺產保護協作機制,深度挖掘文化遺產周邊立體、多元、豐富的人文、生態、產業、公益價值,綜合構建文化遺產主題生態旅遊,助力打造文脈、民俗傳承的活態保護標本,切實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
重慶市第一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專項法規——《重慶市大足石刻...
從6月1日起,我市第一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專項法規——《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正式施行。 今後,在大足石刻保護範圍內吸菸、刻畫「到此一遊」、爬上石刻拍照、隨意燃放煙花爆竹和香蠟紙燭等違規行為,都將被依法處理。
-
【楚仁君】壽縣節氣民俗的地域特徵和文化意蘊
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階段,至西漢淮南王劉安編纂《淮南子》時臻於完善。二十四節氣產生於黃河中下遊的廣大地區,完全符合古壽春的地理環境。同時,二十四節氣建立在道論、宇宙論和無為論之上,《淮南子》為其堅定基礎。
-
鯉城法院織密海絲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網
關注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保存有豐富的海絲史跡。近年來,鯉城法院始終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作為、履職擔當,不斷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案件審判的專業性和統一性,全力服務保障泉州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