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臺灣「一帶一路」研究訪問團和國臺辦相關領導到訪全球化智庫(CCG)。近20位來自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中山大學、東海大學、成功大學和中興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和中央研究院的院士、研究員與國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及CCG的各位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與全球化議題展開深入研討。CCG主任王輝耀博士致辭,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主持對話。
研討交流中,兩岸的學者、專家就「一帶一路」的概念發展,地緣政治的考量和對相關國家的影響等「一帶一路」相關研究進行了深度對話,並就全球化的進程與風險,全球化下全球社會的相互聯動,中國參與全球化的治理、路徑和規則,以及如何增強「黏實力」以近悅遠來、相互合作等全球化重要議題進行了思想碰撞。
CCG主任王輝耀博士在致辭和交流中表示,歡迎臺灣學術界精英人士訪問CCG。這些年中國對全球化的認識更加深刻,中國正在擁抱全球化,中國力挺全球化的立場為全世界注入了信心。全球化也是把雙刃劍,如何更好地支持全球化,發展完善二戰以來的全球化體系,以及在「逆全球化」思潮出現時,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契機推動新一輪全球化,智庫的交流與研討是有意義的。CCG在對全球化的多元分析、理論研究、突發公共事件應對和社會共識的共建上,從政府和社會不同層面發揮著智庫的思想力。「一帶一路」是中國在世界上對全球化推動的承諾,需要大家的協同和共建,臺灣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期待更多像今天這樣加強與臺灣學界精英同仁的深度對話。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指出,此次與中國最大的社會智庫交流,並把CCG作為「一帶一路」調研的重要一站,非常有意義。不管在生態、經貿、金融方面的依賴與合作,還是各種全球治理議題,新型市場國家,包括「金磚五國」和其他南方國家正逐漸從配角走向主角,一方面為全球化注入了動力,另一方面,現有的多邊體制、遊戲規則,乃至於將來全球化行動主體,可能都會因為這樣結構性的變化有很多新的可能性。CCG作為成立近10年的民間智庫,能夠在這個過程中解讀趨勢,與中外重要的思想家完全平等地對話,探討當前全球治理議題,非常難得。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在對話接近尾聲時表示,今天談及的內容既全盤總結了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見識了大陸民間智庫的活力。他表示,此次調研感覺到,「一帶一路」從中央執行力到地方發展熱情,是在真正地行動和對搭,特別是智庫的活躍。在全球化層面,王輝耀主任回應的中美之間貿易、投資和人文的交流很切中美大局,中美雙方是一個經濟共同體,已經血肉相連,如果硬要扯開來,必定兩邊都頭破血流,而這也可能是美國沒有公開反對「一帶一路」的原因。他指出,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是通過改革開放,這和全球化緊密相連,但全球化不是一個浪漫的字句,仍要研究和解決原來全球化帶來的問題,使新一輪全球化不再犯以前的錯誤。
此次國臺辦與臺灣多所高校的著名學者、先進以訪問團的形式來CCG交流,意在加強臺灣與內地智庫學術交流、研究合作。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學所特聘研究員朱雲漢,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吳玉山,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佑宗,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榮譽教授、逢甲大學董事長高承恕,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代所長冷則剛,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瞿宛文,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張登及,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黃旻華,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唐欣偉,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副教授黃奎博,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甘懷真,政治大學民族系教授趙竹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所長寇健文,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兼系主任陳欣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副教授楊三億和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蔡中民等學者出席了此次交流研討。
國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綜合室副主任吳二華,國臺辦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龍虎參加了本次交流會。CCG主任王輝耀博士,CCG副主任苗綠博士,CCG高級研究員、商務部美洲大洋洲司原司長江山,CCG特邀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涉外事務研究中心主任修春萍,CCG世界華商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原世界華商研究中心主任康榮平,CCG執行秘書長李衛鋒博士等與臺灣的先進學者共同對話,就相關問題交換了見解。
在交流中,CCG主任王輝耀博士還就社會智庫的運作模式,智庫的價值觀和使命等與臺灣學者分享。臺灣研訪團表示,期待CCG有更多的著作和成果,在全球大的轉型期,能夠為全球提供冷靜、深度的「中國聲音」。今次的研訪非常極為豐富和深刻,雖然這是臺灣研訪團第一與CCG交流,雙方相信這是一個起點和延展,將來在此基礎上展開更進一步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