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北魏最偉大的皇帝,帶北魏最綠的帽子

2020-12-25 漢周讀書

文/林巖

孝文帝雕像

北魏第七任皇帝孝文帝元宏在位時期,大力推行漢化改革,緩解了民族矛盾,促進了民族融合,使得北魏的軍事、文化、經濟等領域得以長足發展,然而,元宏卻在事業處於巔峰時期,染上惡疾,英年早逝,那一年僅三十三歲。

孝文帝元宏對外強硬,臨終前依然抱病御駕親徵南齊,令英雄抱恨的是,堂堂一國之君,卻遭遇家門不幸,其妻子——皇后馮氏竟趁機穢亂後宮。

孝文帝元宏先後迎娶了嫡祖母馮太后的三個侄女,元宏和馮太后並無血緣關係,但論輩分,這三個人應該是他的姑母,古時候講究親上加親,在馮太后的幹預之下,孝文帝的三個姑母都成了他的后妃。

廢后馮清,馮太后哥哥——太師馮熙庶出女兒,孝文帝第一任皇后,以不說漢語,不穿漢服抵制漢化改革,被孝文帝廢黜,出家為尼,後在瑤光寺圓寂。

幽皇后馮潤,馮清的姐姐,馮熙庶出女兒,生母常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入宮,初為貴人,妹妹被廢後被冊立為皇后。昭儀馮氏,馮潤的妹妹,早亡。

幽皇后馮潤姿容嬌媚,最初很受孝文帝寵愛。

《魏書》記載:馮潤入宮不久,得了一場病,被馮太后送回娘家養病。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得知馮潤已經痊癒,於是迎回宮中,冊封為僅次於皇后之位的昭儀。

馮潤回宮後,獨得專寵,後宮佳麗都成了擺設。

不久,孝文帝廢掉皇后馮清,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冊立馮潤為皇后。

當年,皇次子元恪的生母高照容暴卒,宮中盛傳為馮潤毒殺。

不久,太子元恂因謀反被賜死,元恪被冊立為太子,每三天去拜見嫡母馮潤,馮潤對其視若己出。

孝文帝御駕親徵南齊,馮潤在後宮不甘寂寞,竟毫不掩飾地和一些男寵私通。

當時,孝文帝的妹妹彭城公主的丈夫去世,馮潤逼迫她改嫁自己的弟弟馮夙。

彭城公主誓死不從,冒雨到軍中找到哥哥,告發了馮潤的醜聞。

孝文帝認為妹妹一時氣憤,不相信皇后會如此下作。

不久,宦官劉騰趕赴軍中,密報皇后馮潤和高菩薩等人私通,穢亂宮闈,和公主所言如出一撤。孝文帝依舊半信半疑,他希望這些傳聞並非事實。

幾天後,皇后馮潤派遣太監雙蒙、蘇興壽去探視孝文帝,孝文帝將蘇興壽關起來審問,蘇興壽就坦白了皇后的醜聞。

不久,病情加重的孝文帝返回京城,立即將高菩薩、雙蒙等抓捕起來拷問。

得知醜聞是事實,孝文帝肝膽俱裂,於是傳召馮潤訊問。孝文帝命太監搜身,詔令「稍有寸刃便斬」。

馮潤磕頭求饒,哭泣不止。孝文帝問:「朕聽說你母親常氏有妖術,詛咒朕,你就都招了吧!」

馮潤請求屏退左右侍從,孝文帝只留下長秋卿白整一人,令人把棉花塞入他的耳朵裡,於是帝後開始對話,他們之間究竟說了什麼,至今無人知曉。

孝文帝隨即將那些男寵處死,沒有懲罰皇后,表面上維護馮氏家族的顏面,實際上是維護自己那殘存無幾且可憐的尊嚴。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抱病的孝文帝第二次御駕南徵不久,病情加重,返回京城的途中,留下遺詔:「皇后失德,自絕於天,若不早做懲戒,就會重演漢朝末年的悲劇,朕死後,賜皇后死,可以後禮入葬,以此遮掩馮氏家族的罪過!」

當年四月,孝文帝元宏與世長辭,時年僅三十三歲。

孝文帝異母弟北海王元詳、長秋卿白整等奉遺詔監視馮潤自殺,馮潤不願死去,大喊大叫說:「皇帝是不會賜我死的,是諸王要害我啊!」

白整衝上前強行灌藥,馮潤不久死去。孝文帝異母弟鹹陽王元禧等諸王得知馮潤已死,相視說:「就算是沒有遺詔,我們兄弟也應當設計除掉她,豈能讓這個不要臉的女人主宰天下!」

相關焦點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此外因為北魏是遊牧民族,歷史上北魏皇帝大多短命。北魏獻文帝拓跋弘簡介 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北魏獻文帝拓跋弘(454年-476年;在位465年-471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皇帝拓跋弘是不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年輕的父親,筆者沒有作過專門考證;但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上皇,也是中國皇帝中一位極其偉大的父親,卻是毋庸置疑的。拓跋弘(454~476年),文成帝拓跋濬長子,北魏第五任皇帝。執政初期,拓跋弘先是受到了權臣乙渾的百般欺凌,後又受到了太后馮氏的長期壓制。
  • 華夏文化的魅力,偉大的北魏孝文帝元宏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一位鮮卑族皇帝學習華夏文化的故事,熟悉歷史的朋友們應該猜到這位皇帝是誰了,沒錯,就是北魏的孝文帝。歷代史學家都不能否認,北魏是個偉大的王朝。他的偉大在於結束了北方大地持續百年的五胡亂華局面,統一了北方。
  •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當之無愧的影帝皇帝
    中國歷史上很多皇帝都有旁人難以企及的特長。比如說宋太祖趙匡胤的武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宋徽宗的書畫等等,當然還有明朝某帝的木匠功夫,都稱得上是獨步一時。然而若論演技,則有一個皇帝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此人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 那些身不由己的北魏末代皇帝
    在兩位皇帝先後被弒殺後,權臣把控朝政的局面越來越嚴重,北魏的政局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被擁立的一眾新皇也不過是權臣的牽線木偶罷了。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元曄出生於河南洛陽。性輕躁,有膂力。武泰三年(530年),北魏王朝在野心家爾朱榮等人的折騰下,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 遊盛樂博物館外圍景觀,聯想拓跋珪建北魏稱皇帝遷新都的偉大曆程
    其實我就喜歡探尋這些古蹟、遺址之類的東西,從中能夠感悟到先人們的偉大創舉。 盛樂博物館牆壁造型 故城城郭輪廓依稀可見,要是帶個望遠鏡就更好了。
  •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北魏皇帝拓跋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服用五石散的鼻祖——何宴劇照前秦太初元年(386年),年僅十五歲的拓跋珪趁亂世重興代國,在牛川即位為代王,不久又改稱魏王。
  • 內蒙古確認北魏廣德殿遺址 揭開北魏考古又一謎團
    11月26日,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張文平對中新社記者透露,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期間,內蒙古武川縣文物管理所的普查隊員在哈拉合少鄉榆樹店村北側定名為榆樹店古城的遺址,經考古工作者考察應為北魏廣德殿舊址。該舊址的發現,揭開了北魏考古的又一個謎團。
  • 《錦繡未央》李未央原型是北魏輔佐三朝皇帝的馮太后?
    一部《錦繡未央》讓我們了解到了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北魏。我們說到的錦繡未央中,李未央的人物原型,其實是北魏第五代皇帝拓拔濬的夫人李氏,在故事的最後,他們育有一子,即後來的孝文帝之父獻文帝拓拔弘。
  • 北魏木板漆畫:唐嫣羅晉演繹北魏愛情故事,古代男子也會怕老婆
    如果在一個三口之家做個排序的話,男人們能排到第幾呢? 說句實在話,如果能排到第三的話,在家裡的地位已經不算低了,畢竟還有不少男人連第三位都排不上,甚至家裡養的小貓小狗,花花草草地位比男人高,當真是低到了塵埃。
  • 拓跋魏第七任皇帝-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
    北魏高祖孝文帝元宏(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漢名元宏。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是獻文帝拓跋弘的長子,生母李夫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
  • 拓跋珪如戰神一般的存在,為何帶領強悍的北魏卻無法統一南北?
    魏,有美好偉大的意思,北魏在五胡十六國最為混亂的局勢中,打敗眾多對手,從被前秦滅亡的一個代國,成為遊牧民族重新站起來的鮮卑族政權,在當時控制了中原北方,風頭無兩。圖片來源於網絡:開國皇帝拓跋珪石像與北魏地圖一、崛起是歷史的必然為了區別於曹魏,後人都將拓跋氏建立的魏朝稱為北魏,但是由於他們的前身是代國,因此,也有很多人用「代」來稱呼拓跋氏打下的江山。
  • 北魏,政治動蕩和社會文化變更的一個大時代
    起初,北魏是後燕的附庸,但到395年,他們造反了,到398年,他們佔領了黃河以北的後燕國的大部分領土。公元399年,他宣布自己為道武皇帝,這一稱號一直被魏國的統治者沿用到國家歷史的其他時期。同年,他擊敗了戈壁沙漠附近的蒂勒部落。
  • 佐川英治:北魏六鎮史三題
    遷都以前鎮將的最重要任務就是與莫弗保持良好關係,而在遷都以後六鎮組織化,軍主則在都督支配之下。六鎮之亂為什麼爆發?以往學者主要從階級矛盾的角度來分析,這無疑是有道理的,但是這並不足以解釋為什麼就在523年發生叛亂。需要注意的是,520年柔然阿那瓌投降,北魏朝廷討論如何安置柔然降人。
  • 北魏皇帝拓跋宏為何要將自己的姓氏改了?為什麼不姓拓跋了?
    大家都知道北魏的皇帝是少數民族鮮卑族,皇室都是姓拓跋的,但是到了北魏孝文帝的時候,將自己的姓氏拓跋改為了姓元,北魏的孝文帝為何要將自己的姓氏改了。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北魏的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後改名元宏。南北朝時期北魏第六位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 孝文帝遷都是北魏政權分裂的禍根嗎?
    尤其是孝文帝時期馮太后的改革最具代表性,比如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官員班祿制改革。在此之前,北魏的中央官員是沒有俸祿的,所以就演化出官僚階層的不正規收入,比如戰爭劫掠、霸佔土地,這些不正規收入卻一直未受修正,成為一種潛規則。
  • 考古探索:北魏金陵之謎
    金陵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幾任皇帝修建的皇家陵園,分別是昭成帝拓跋什翼犍、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燾,敬壽皇帝拓跋餘、景穆皇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獻文帝拓跋弘、以及后妃、諸王、功臣、勳戚等。
  • 老撕機帶你看國寶-北魏司馬金龍墓木板漆畫屏風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大多屬於雄才大略,晉武帝雖然低於平均水平,但他受曹魏禪讓皇位,自然也知道日後也有人也能讓他或者他的子孫做同樣的事。 所以在給予士族足夠特權的同時,他也在給予宗族更多的特權以牽制士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封同姓王。泰始元年(265年),晉武帝分封二十七個同姓王。
  • 強大北魏走向衰弱的兩個轉折:南遷,董卓式爾朱榮引發的河陰事變
    就在孝明帝發出密詔的前一月,爾朱榮手下最得力的部將高歡就向爾朱榮建議:「天子闇弱,太后淫亂,嬖櫱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時奮發,討鄭儼、徐紇之罪以清帝側,霸業可舉鞭而成。」爾朱榮正發愁找不到藉口進京,而今孝明帝的密詔就如想睡覺突然遞過來一個枕頭。爾朱榮立刻以高歡為前鋒向洛陽進發,走到上黨時,孝明帝突然意識到不妥,又來一份密詔讓他停止進兵。
  • 祖國被滅後,馮氏如何入宮控制北魏三代皇帝,實現另類復仇
    北魏在統一戰爭中,滅掉了北燕,馮氏便作為俘虜,被擄進北魏的後宮之中,成了一個婢女。不僅如此,由於擔心北燕後人造反,北魏皇帝太武帝還殺掉了馮氏的父親,誅滅了馮氏家族很多人。但是這個馮氏卻不一樣,她自己的家國雖然被滅了,但是,她卻用獨特的方式,把作為「敵人的」北魏朝廷控制起來。北魏整整三代皇帝都在她的控制之下。可以說,她用這種特殊的方式,為她的家族實現了復仇。為了能講明這句話,我們來看看馮氏有怎樣傳奇的一生。馮氏最早被俘虜到北魏後宮後,她只是一個婢女。
  •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集權之路為何失敗?
    作者 | 蓮悅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兩千多年來,我們這個民族就一直在做一件事情最有話語權的,權力最大的肯定是諸部中實力最為雄厚的。所有的人都有權力,理所當然,所有的人都希望更有權力,權力的爭奪於是不可避免。這也許就是我們這個民族2000年來,一直強調大一統、大集權的邏輯所在。分不如合,分裂即為亂世,統一則走向興盛。然而,拓跋珪和他的北魏王朝的命運,卻告訴我們,問題沒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