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裸露的皮膚裡,比如雙手,額頭,臉頰,脖子。留下星星點點被蚊蟲叮咬的痕跡,格外醒目。
我一邊拉近站在跟前的他,一邊撫摸起他的臉龐。
輕聲的問他:
「弟弟,這是怎麼回事呀?
怎麼蚊蟲這麼喜歡咬你啊?看看哥哥姐姐,小弟弟,他們一個被叮咬的痕跡都沒有。」
兒子聽著我關切,心疼他的話語,眼眶瞬間就紅了起來。
這樣的畫面,會不會讓很多人都似曾相識?
一個孩子摔倒了,若沒人看見,他會自己爬起來拍拍膝蓋,可一旦心疼的人來了,眼淚就會大顆大顆的往下掉。
這就是孩子。
而大人摔倒了,若沒人看見就哭會,若有人看見就自己爬起來拍拍膝蓋。
兒子緩了緩情緒,竟也哽咽著說「我也不知道啊。」
說完,像下了很大的決心一般,對上我的眼睛,接著說「媽媽,我想回家了,你能帶我回家嗎?」
我微笑著,輕拍起他的肩膀,對他說:
「媽媽,當然可以帶你回家,但是你要確定自己的想法,如果這是你想做要做的事,當有人要阻止,左右你的決定時,你要堅定的說『不』。」
兒子回答著「好」,鄭重的向我點了點頭。
眼淚還在眼眶裡打著轉,臉上卻揚起一臉燦爛的笑容。
那一刻他是欣喜的,他得到了媽媽的應允,內心定是充滿了安定。
韓寒在《一座城池》中說:內心安定才是安全感的來源。
而所謂的安全感,就是讓人感到穩定,不害怕,可以信任,依賴的一種感覺。
安全感是一個堡壘,這個堡壘讓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從固定的地方持續地、穩定地獲取物質和情感支持,而免疫長期的壓力、焦慮的應激狀態,放心的去探索。
成年後即便遭遇挫折,也會有動力和勇氣去戰勝困難。
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道阻且長的工程,陪伴是教育的基本前提,但教育何止陪伴一條就能解決。
我們常常告訴孩子,要正直、要善良、要獨立、要奮進...
但這些抽象的字眼對於孩子來說,哪有那麼容易聽得明白。
父母要言傳身教,孩子才能從一天天的耳濡目染中成長起來。
晚飯的時候,孩子的姑媽及其長輩們,聽聞兒子要跟我回去,紛紛出聲勸阻。
兒子明顯慌張了起來,看向我的眼神裡,有膽怯有求助。
看到我向他點了點頭,似乎又一次得到我的肯定一樣,隨即臉上又揚起了笑容,堅定的說「不,我要回去。」
即使長輩們又說了些什麼,甚至威逼利誘,他都不為所動。
在他一次一次說「不」的時候,我看到了他身上所閃耀出一種對母親的信任,一種篤定,自信的光芒。
飯桌上,除了大人之外還有六個孩子,最大的十四歲,最小的四歲。
期間,那個最小的四歲小男孩奶聲奶氣的最先聲援起兒子。
他說「你們就讓m澤回家吧,他想回家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安徒生童話故事<皇帝的新裝>裡那個說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
以及<小丑哭了>故事裡的小孩。
有一次表演,小丑不小心從舞臺上摔下來,牙齒被摔掉了很多顆,滿臉是血,很疼,表情很扭曲。
全場觀眾大笑,因為他的表演真的很精彩,很誇張,道具做得非常好。
只有一個小女孩拉拉她媽媽的衣袖說: "媽媽,小丑哭了"
有時候我總是很豔羨,孩子天真爛漫的年紀,有一顆純真的心和一雙不沾風塵的眼。
可我小的時候吧,又極力裝得像個大人。
而當已經不再是小孩的時候,又希望自己像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