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常說「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攢肚」,寶寶出生後的發展規律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種說法是針對大部分的孩子而言,並不具有普適性,所以我們可以參考,但是一定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要結合自己的孩子的特點來綜合判斷。
一月睡:
俗話說,未滿月的寶寶就是睡,這其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因為寶寶出生後身體需要快速發育,這個時候睡覺會促進兒童生長激素的分泌,有效促進孩子的發育。一月齡的寶寶出生後每天約有18-22個小時都在睡覺,只有幾個小時處於清醒狀態。
所以對於一月齡的寶寶,一般只要父母及時滿足了寶寶的需求,比如餓了、尿了、拉臭臭了等。一般只要需求被及時滿足,寶寶是比較安靜的,並不容易哭鬧。
二月鬧:
寶寶進入二月齡,有些父母就會發現寶寶突然變得愛鬧騰了,以前覺得寶寶不愛哭,可是這個月突然變得愛哭起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進入二月齡,寶寶愛哭鬧,父母主要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1. 寶寶是否存在腸脹氣;
寶寶如果存在睡覺不踏實,易醒,哭鬧,經常使勁,打挺的情況,父母就要警惕寶寶是否存在腸脹氣的情況,如果存在這種情況,寶寶在被抱著後會有所緩解,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要經常給寶寶做排氣操,幫助寶寶排出多餘的空氣。
如果遇到腸脹氣,父母可以試試這幾條解決辦法:
常給寶寶做排氣操;母乳媽媽要少吃脹氣食物;寶寶喝完奶要及時拍嗝,輔助寶寶排出吸入的空氣;調整寶寶與乳房或者奶嘴直接的銜接度,避免寶寶喝奶時吸入空氣。
2. 寶寶是否進入猛漲期;
絕大多數寶寶在進入2月齡時會有一次猛漲期,這個時期的主要表現就是奶量突然大增,一般2-3天後恢復正常,這種情況就是寶寶進入猛漲期的表現,如果媽媽沒有察覺寶寶的異樣,還是根據以前的奶量餵食寶寶,寶寶就很有可能因為餓肚子而一直哭鬧。
如果遇到猛漲期,媽媽們一定要及時提高寶寶的奶量,滿足寶寶的需求。
3. 寶寶是否存在腸絞痛。
20%的寶寶在出生2-4周後都有可能會發生腸絞痛,一般會在6~7周時達到高峰。寶寶出現腸絞痛現象的主要表現就是持續哭鬧,煩躁不安,哭鬧時多伴有腹脹、腿部腿部蜷起的情況,每個哭鬧會超過三次,一周有可能有幾天都有這種情況,而且寶寶還有可能伴有小臉漲得通紅,甚至可能出現嘴唇泛白、嘔吐、過敏等情況。
如果寶寶確實存在腸絞痛的現象,父母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緩解:
1.飛機抱
讓寶寶趴過來,蜷縮,爸爸一隻手臂託著寶寶的身體,另一隻手撫摸著嬰兒的背脊。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緩解寶寶腸絞痛的情況,很適合爸爸們出馬。
2.腹部按摩與運動
可以給寶寶做腹部排氣操,同時父母幫助寶寶活動小手和小腳,這可以很好的幫助寶寶排氣,減輕寶寶的疼痛感。
3. 求助醫生
如果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寶寶的腸絞痛現象又很嚴重,可以帶寶寶求助醫生進行改善。
3月:攢肚
隨著寶寶的腸道消化能力的發育,寶寶對母乳的吸收會越來越好,寶寶會出現的一個比較明顯的情況就是攢肚。我們俗話說的三月攢肚就是指寶寶會在三月出現攢肚的現象。
但其實很多寶寶滿月後就會出現攢肚的情況,攢肚最大的表現就是寶寶不再像之前一樣每天排便很多次,而是排便變得規律,每天一次或者每2-3天一次,這其實是比較正常的現象,是因為母乳質量好,寶寶吸收後食物殘渣少,所以不足以刺激直腸排便出現的一種情況。但是攢肚和積食不同,攢肚寶寶不會出現脹氣、大便幹硬的情況,一般寶寶也不會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的情況,便便成形,但是比較軟的黃色便便。
【今日討論】你家寶寶現在幾月了呢?寶寶攢肚了嗎?
我是陽媽@陽媽育兒大作戰,喜歡可以點讚關注我,育兒路上為你避坑,也會有兒童心理學和孩子性格發展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