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4日是我國第四個「全國法制宣傳日」,共青團巫山縣委、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巫山縣服務隊在巫山縣市政廣場進行「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法制觀念」主題法制宣傳。此次法制宣傳活動以憲法為主線,根據巫山的實際情況突出了道路交通安全、禁毒、職務犯罪、未成年人保護四個重點,採取懸掛宣傳畫、播放宣傳片、發放宣傳資料、法律諮詢、條幅籤名、問卷調查等形式,市民群眾廣泛參與。
其間發放調查問卷105份,收回100份,分析報告如下:
1、調查內容:普法的有效途徑
題目設置:您獲取法律知識的重要途徑是__。
調查結果:
A。媒體 30%
B。法律書籍 26%
C。普法宣傳資料 19%
選擇多項 25%
分析:社會在不斷進步,科技在迅猛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網絡、電視、廣播、報紙等傳媒成了人們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獲取法律知識也主要是通過這些途徑。
調查中我們還發現縣城市民群眾中閱讀法律書籍的也佔了四分之一以上。
普法宣傳活動時發放的宣傳資料也使縣城將近五分之一的市民群眾切身受益。
法制的宣傳應該是多渠道的,媒體是最重要的。在巫山縣城網絡普及率較高,縱觀全縣,電視還是第一媒體,巫山沒有廣播電臺,建議在電視臺開設普法專欄。
2、調查內容:普法宣傳效果
題目設置:普法宣傳活動對您進一步了解相關法律__。
調查結果:
A。有幫助 89%
B。沒幫助 2%
C。說不清楚 9%
分析:在接受調查的市民群眾中有89%認為有幫助,9%的市民群眾選擇說不清楚,另有2%的市民群眾明確表示沒有幫助。
普法宣傳活動成果是顯著的,我們要繼續開展下去,並且要增大宣傳量,擴大宣傳面,採取更加豐富多彩的形式,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使廣大群眾自覺用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為,勇於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
3、調查內容:市民法律意識
題目設置:與他人發生經濟、民事糾紛,您選擇__。
調查結果:
A。 私了 13%
B。 請村/居委會調解 10%
C。 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 73%
其他:
(1)調解不成用法律武器
(2)都有可能
(3)看情況
(4)政府解決
分析:在接受調查的市民群眾中有73%的人選擇了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說明絕大部分市民群眾法律意識是比較高的。
而回答 「調解不成用法律武器」、「都有可能」、「看情況」的市民群眾則更加理智,他們注意到了矛盾的特殊性,意識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還有一位市民選擇了「政府解決」,政府不是萬能的,不是什麼問題都該政府解決,也不是什麼問題政府都能解決。
4、調查內容:公民權利意識
題目設置:對法院的判決不服您會__。
調查結果:
A。 委屈自己接受判決 4%
B。 通過信訪尋求解決 14%
C。 依法上訴 80%
其他:
(1)都有可能
(2)看情況
分析:在接受調查的市民群眾中有80%選擇了「依法上訴」,縣城的市民群眾法律意識還是比較高的。
14%的市民群眾選擇了「通過信訪尋求解決」,信訪不是不允許,但「依法上訴」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司法救濟。
另有4%的市民群眾選擇了「委屈自己接受判決」,申訴、控告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公民要敢於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
5、調查內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途徑
題目設置:您認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__的責任。
調查結果:
A。家庭 22%
B。學校 5%
C。社會 19%
多選 54%
分析:在接受調查的市民群眾中有54%選擇了多項,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的責任。受調查的市民群眾普遍認為主要是家庭、社會的責任,首先是家庭,其次是社會,最後才是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獨立,受社會的影響就越來越大,教育的責任就更多的轉移到了社會。只所以選擇學校的比例不高,可能跟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多的是社會青年,在校生較少有關。我們更應該重視學校教育的作用,只所以在校生犯罪的較少,這和學校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據悉巫山縣大部分中小學校都開設了《法律常識》課,另外在校生未成年犯罪的比率較小,與中小學少先隊、共青團的政治思想工作也是密不可分的。
6、調查內容:弱勢群體維權工作
題目設置:您對我縣弱勢群體的維權工作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