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些疾病易「偽裝」成感冒
話說「秋天到,鼻炎鬧」,每到秋高氣爽的時節,也就到了過敏性鼻炎患者遭罪的季節。剛滿兩歲的暢暢身體一直很好,可最近他每天起床後就不停地打噴嚏,連吃了幾天感冒藥也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經過醫院醫生檢查,暢暢不是感冒,而是得了鼻炎。不光鼻炎症狀有點像感冒,在近期的接診過程中,喉炎也偽裝成感冒的模樣,讓很多家長真假難辨。
過敏性鼻炎症狀類似感冒
一醫院普通兒科主任醫師李樂告訴記者,立秋之後,患過敏性鼻炎來醫院就診的孩子較多,症狀主要有鼻塞、鼻癢、流鼻涕、紅眼睛、反覆打噴嚏等,有些小朋友還會出現反覆咳嗽,這也讓很多家長誤以為是「感冒」或「氣管炎」,結果藥吃了一大堆,效果卻不顯著。
「在立秋一周之後,門診的小鼻炎患者開始漸漸多起來,尤其最近溫差比較大。」李樂告訴記者,在就診的鼻炎患兒中,主要是過敏性鼻炎。
李樂介紹說,孩子患過敏性鼻炎,有幾個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是遺傳的因素,如果父母雙親都是過敏性鼻炎的患者,那麼孩子患病的比例是75%,如果父母有一方有這種病,那麼孩子的患病比例是50%。另外一個因素和過敏原有關,比如立秋之後,過敏性體質的孩子更容易對一些花粉或塵蟎過敏。還會在這些過敏原的刺激下,鼻炎症狀更加嚴重,有的孩子還容易並發過敏性哮喘。
過敏性鼻炎如何治療
「過敏性鼻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感冒是由病毒、細菌引起的。有些患者把過敏性鼻炎誤認為是感冒,僅自行服用簡單的感冒藥物進行治療,這樣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延誤正確的診斷治療,嚴重的會造成鼻竇炎、中耳炎、鼻息肉、支氣管哮喘等併發症。」李樂建議,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去醫院治療。
「孩子過敏性鼻炎的治療原則與成人基本相同。一般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逐漸減少藥物的劑量,從穩定病情到最終脫離藥物。」李樂表示,病情較輕者,可用抗過敏鼻噴劑,如酮體芬、愛賽平鼻噴劑,這類藥物比較安全,可用於兒童;病情嚴重者,可選用新一代的類固醇藥,如「丙酸氟替卡松」或「糠酸莫米松」等噴鼻。這些藥物副作用較小,對兒童發育影響不大。他還強調,這些藥物必須嚴格遵醫囑,控制藥物劑量。
喉炎秋季頻發切勿當感冒發燒
「在接診的一些小患者中,有的孩子夜間常出現咳嗽的症狀,聲音嘶啞,有時還發出『吼吼』聲,有些家長以為是孩子感冒咳嗽,就服用急支糖漿,沒效果才到醫院就診。」李樂說,這些症狀的出現,有可能就是急性喉炎,不及時有效治療,只會讓孩子更危險。
李樂告訴記者,小兒急性喉炎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於秋季,其特點是起病迅猛,症狀險惡。這種病的患兒發病初期像傷風感冒,然而很快就會出現喉痛、聲啞,甚至呼吸困難、口唇青紫等症狀,此時患兒必須馬上去醫院搶救。
記者了解到,小兒急性喉炎多由病毒、細菌或過敏所引起,多繼發於咽炎,鼻炎或感冒著涼之後,發病前1~2天有發熱、咳嗽、流涕、聲嘶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精神狀態尚好。隨著病情的進展,炎症由咽部向下蔓延,使喉腔黏膜發生炎性腫脹,形成急性喉炎。
多喝水定時開窗
李樂提醒,喉炎是由病毒、細菌或者過敏引起的,多繼發於咽炎、鼻炎或感冒著涼之後,治療時除了需要早期使用抗生素外,還應及早、足量使用激素。很多家長擔心激素會對兒童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可是不及時使用激素治療,就容易讓孩子病情加重,出現缺氧、心力衰竭、喉痙攣等意外,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孩子生命。
那麼如何更好地預防喉炎呢?李樂建議,秋季應讓孩子多喝水,每天定時開窗換氣,以免室內細菌和病毒滋生。日常還應讓孩子多進行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以增強機體抵抗力。(王輝)
(責編:張鑫、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