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多次在黃鶴樓上傷春悲秋?這裡隱藏著他的什麼傷心事?

2020-12-22 說史可還行

聽說李白當時遊黃鶴樓時,看到了上面崔顥的題詩,就是那首著名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李白感慨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然後就不想寫詠黃鶴樓的詩了。

畢竟作為一個很有自信的大詩人,看到美好的景色總是想抒發一下,但一時又寫不出比別人更好的詩歌,只能默默地離開,想一想確實還是很讓人鬱悶的。

所以後來,也不知道是不甘願還是怎麼的,李白還是寫了《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等詩,頗有跟崔顥爭勝的意味。

這是黃鶴樓給李白帶來的一件鬱悶之事。

當然,還是其它的。李白有很多首寫到黃鶴樓的詩,幾乎都是充滿了悲傷語調的。

這主要是因為李白曾經多次在黃鶴樓和朋友相別。

李白曾寫過「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說明他確實經常來到黃鶴樓,挺無奈的是,他每次似乎都不是來欣賞風景的,更多的是為了與朋友道別。

從李白的詩歌來看,他曾經在黃鶴樓送別的朋友有:蜀僧晏、王判官、史欽、孟浩然等。

送蜀僧晏入中京時是「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贈王判官時是「昔別黃鶴樓,蹉跎淮海秋。」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與史郎中欽聽吹笛是「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可以看出,李白曾在黃鶴樓經歷過多次的不舍眷戀友情的經歷啊!

其中,送別孟浩然是最有名的一次,也是李白最動感情的一次。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目送孟浩然所乘帆船離去,直到不見帆船的影子了,卻還是呆呆地望著江面,遲遲不肯離去,這是多麼的深情而又留戀啊!

我們都知道,李白最欣賞、最崇拜的就是孟浩然了,他還寫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詩句。

李白曾寫過一首《江夏行》,講述了一個跟黃鶴樓有關的愛情故事。

詩的內容,大致就是一個商人的妻子,在黃鶴樓上抒發夫妻之間不能長相廝守的怨情,這個故事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很相似,不同的點在於,白居易那個故事裡的女主人公是妓女出身,而李白詩中的女主人公,未交待出身,似是良家女子。

李白將這個故事的主要背景地,放在黃鶴樓,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作為男女離別的場所,可能也是因為,黃鶴樓在他心中就是那樣一個充滿離別悲情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尤以黃鶴樓為最,令人神往。「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位於武昌西邊黃鶴磯上的黃鶴樓,始建於吳國孫權黃武二年——因傳說有仙人駕黃鶴憩於此處而得名,有說仙人黃子安,有說是三國蜀相費禕。
  • 李白的心結,鬥氣一輩子,《登金陵鳳凰臺》能否超越《黃鶴樓》?
    此後,李白心裡便憋著一股氣,他不服崔顥,一心想要比個高下,於是乎,就有了《登金陵鳳凰臺》這首「鬥氣」之作。登臨抒情既然要鬥氣,那在字字句句上都要一爭高下,你看李白這個開頭:「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2句詩就提到了3次鳳凰;而崔顥《黃鶴樓》用了4句才出現了3次黃鶴:「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第一偉人在黃鶴樓上寫下的詞,跟李白崔顥的一樣經典
    武漢長江邊上的黃鶴樓,是中國大地上最有名的文化勝地之一,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傳說故事,誕生了許多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文章。關於黃鶴樓,有兩個流傳甚廣的傳說故事。一是《[南齊書·州郡志下》中載:「夏口城據黃鵠磯,世傳仙人子安乘黃鵠過此上也。」
  • 李白兩次黃鶴樓之行:一次意氣風發,一次傷心絕望
    文:追風少年要說到李白,大家肯定就能想到他的才華和狂放。說起來,在當時的文壇上,李白的才華以及在詩詞上的造詣,可以說是很強了。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有一次竟然輸給了一個小詩人。在天寶年間,李白那時候正在遊天下,當時他就來到了那時文人騷客都愛去的黃鶴樓打卡。在黃鶴樓這個地方容易觸景生情,很多人在這裡都留下了詩詞句子。李白看到這肯定不遑多讓,於是就趁著酒興高興看著風景,準備寫點什麼留下。可誰知李白突然看到牆上的一首詩,頓時人就清醒了。那首詩就是在當時還平平無奇的一位小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日暮鄉關何處是?
  •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老朋友】點擊手機右上角圖標【轉發分享】內容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詩寫作者遊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了詩人滿腔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全詩四句,前兩句寫作者的生活遭遇和心緒,捕捉了「西望」的典型動作加以描寫,傳神地表達了懷念帝都之情和「望」而「不見」的愁苦;後兩句點題,寫在黃鶴樓上聽吹笛,從笛聲化出「江城五月落梅花」的蒼涼景象,借景抒情,使前後情景相生,妙合無垠。
  • 登黃鶴樓最有名的兩首詩,李白和崔顥聯手給我們上的「作文課」
    如今的小學語文對文言文和詩詞更加重視了,這裡就用登黃鶴樓最有名的兩首詩來舉個慄子。第一首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煙波江上使人愁。詩人登上黃鶴樓,緬懷仙人遠去,登高遠眺恰逢傍晚時分,心中湧起無限鄉愁。傳說詩仙李白在黃鶴樓目睹此詩後發出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不過他還是寫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崔顥的《黃鶴樓》連李白都羨慕不已,那這首詩它到底好在哪裡呢?
    崔顥的一首《黃鶴樓》,可以說是眾多描寫黃鶴樓詩作中,最為經典的一首,而且在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這首詩的喜歡,可謂是不言而喻,人們從這首詩中,不僅感受到了唐詩的獨有的魅力,同時也讀到了千年黃鶴樓的壯觀;並且據說這首詩一問世,便是受到了當時李白的讚賞,也被崔顥的才華所折服。
  • 「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什麼意思?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
    記得有一期詩詞大會考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背,可是其中的兩字卻難倒了百人團39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當時的題目是:從「西辭」二字來看,作者的朋友要到什麼哪裡去?選項A向東去;選項B向西去;選項C辭別西方向黃鶴樓去。答案很明顯是A,但是百人團卻有39人答錯了,連康震也忍不住調侃選手們「方位上搞不清楚」。
  • 什麼是古風式的律詩?崔顥黃鶴樓是古風式律詩嗎?
    但是我們也常常會發現,有不少不完全符合律詩規則的詩,也被稱為律詩,例如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57歲李白髮配夜郎,途經黃鶴樓寫下一首唐詩,明明夏天卻看到梅花
    當李白和黃鶴樓兩個關鍵詞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想到崔顥的唐詩名作《黃鶴樓》。據說崔顥的這首古詩讓李白擱筆。傳說終歸是傳說,就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來講,崔顥和李白之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雖然李白沒有在黃鶴樓寫過七言律詩,但是他曾經也寫出了多達十幾首有關黃鶴樓的作品。最經典的唐詩除了一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還有一首就是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 《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為什麼是「西辭」黃鶴樓?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極富情感畫意的離別詩,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李白於黃鶴樓之作,全詩如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釋解: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這柳絮如煙的三月,繁花似錦的春天啟航去揚州。我送老朋友登上帆船,翹首凝望著順江而下的船隻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最後只看得見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的長江水。這首詩為什麼說是「西辭」黃鶴樓,而非"東別"呢?
  • 讓崔顥成就「盛唐七律第一」,讓李白「擱筆」,黃鶴樓來頭有多大
    明清兩代,黃鶴樓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清光緒十年(1884),黃鶴樓為一場大火焚毀。現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建於1985年,新黃鶴樓的建築特色是各層大小屋簷交錯重疊,翹角飛舉宛如展翅欲飛的鶴翼。 關於黃鶴樓,他的名字來源有哪些?
  • 崔顥寫在黃鶴樓的詩,氣勢恢宏被譽為千古絕唱,連李白都自嘆不如
    李白不止一次登上過這座江南名樓,這次送孟浩然之行,是他第一次登臨黃鶴樓。李白每次登臨黃鶴樓,總有佳作,在另一名篇叫《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的詩中,李白寫道:「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這是他最後一次登上黃鶴樓。
  • 他是醉狂李白,不拘小節,青蓮居士劍仙
    有人說:「李白一生無風無雨,快意人生」,那君可見李白科考入第,他想改變這個輝煌的國度,但他不能。皇帝愛他的詩歌,不是他所在意,啊,又是怎麼的大膽輕狂。李白只求大醉夢一場,醒來又是新盛唐。可是,為什麼我劍技高超卻無能上陣殺賊?雖被冠以「」,能肆意抒發自己的滿腹錦繡?皇上啊,臣意思不在在後宮佳麗中,做宮中之詩;臣意思不在軍營之中,做鼓舞之詩;臣要入官場,改變這裡;不行,讓臣上陣殺賊子可好?這不行,那不行,我縱然受盡恩寵又能怎麼樣呢?但求醉一場,醒來又是一個新盛唐。
  • 李白大愛崔顥的《黃鶴樓》,不僅自稱難超越,還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而一向豪放不羈,自信滿滿的李白,本來想在黃鶴樓上大展身手的,卻因為讀到這首詩,手中的筆不禁一頓,突然有一種難以超越的感覺,當下謙遜地說:崔顥這詩有鬼斧神工之妙,我還是不班門弄斧了。能得到詩仙李白的認可,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崔顥就憑藉一首詩做到了。而且李白不僅認可了,還私下裡兩次模仿了這首詩。
  • 【每天一節詩詞課】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注釋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⑵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016年03月14日13:4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尤其是李白、杜甫、白居易的作品,人氣非常高。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黃鶴樓的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雖然今天的黃鶴樓是重建而得,但其仍不失歷史風韻;儘管兩個多月以來,這裡遊客絕跡,但我們都知道,這裡曾經來過多少風流人物,流淌過多少歲月崢嶸。 在這裡,黃鶴樓給了詩人抒發情感的契機,而詩人,也賦予了黃鶴樓別樣的情懷。
  • 遊歷武漢,黃鶴樓不能不去,這裡的詩詞對聯令人嘆為觀止
    譯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黃鶴樓。《圖經》上說:「三國時代蜀漢大將費禕成仙后,曾經騎著黃鶴返回到這裡休息,於是就用『黃鶴』命名這座樓。」此事事記載在《神仙傳》上,有關事跡還保存在《述異志》上。河南穆寧先生,官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嶽沔等州都團練使,他一上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發出號召老百姓就十分擁護。有時在公務之餘他來此小憩,有時他登車在此把客人送到遠方,他遊覽一定來這裡,設宴也一定在這裡。從黃鶴樓上可以極目遙望浩浩的長江,可以看見眾多的高山。
  • 讓李白認慫的一首廣告詩
    三這就是李白,寫一首應酬詩,互推一下都這麼大威力,打個噴嚏都能上大唐娛樂頭條。可是,在一個地方,有一個人卻打破了李白的神話。那個人的名字叫崔顥,而那個地方叫做黃鶴樓。而崔顥,當他登上蛇山之巔黃鶴樓時,面對眼前風景,卻思緒萬千。他性格耿直,雖然年紀輕輕就考中進士,卻並不得志。樓下是長江水滾滾東去,樓中傳說著仙人駕鶴的故事,飽經世事的崔顥驀然升起一種感動,一種天地間博大的力量在胸中遊走,這種力量令他百感交集。我要留下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