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孟浩然之廣陵》:詩中為什麼是「西辭」黃鶴樓?

2020-12-13 沐陽陳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首極富情感畫意的離別詩,這首詩出自唐朝詩人李白於黃鶴樓之作,全詩如下: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送別的時間:「煙花三月」。

送別的地點:「黃鶴樓」。黃鶴樓作為為古代建築名樓,在唐朝時期,已是遊覽勝扡,其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磯頭,頻臨萬裡長江,背靠蛇山而建,憑欄極目千裡。

「之」是去、前往的意思。「故人」即指舊友、摯友、老朋友。

故人去向:「廣陵」,方陵的地理位置在今江蘇揚州,位於長江和京杭運河的交匯處。

行程方式:乘船順長江而下。

釋解: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這柳絮如煙的三月,繁花似錦的春天啟航去揚州。我送老朋友登上帆船,翹首凝望著順江而下的船隻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最後只看得見浩浩蕩蕩地向天邊流去的長江水。

這首詩為什麼說是「西辭」黃鶴樓,而非"東別"呢?

「西辭"在這裡應分為「西」和「辭」兩部分,其中的「西"在這裡作為狀語存在,意思是自西往哪裡去,在……的西邊,「辭"在這裡作動詞,即是辭別、辭去的意思。所以說「西」是「辭」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辭」這個動作的,表示該動作的狀態和方式。

從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方位看,江蘇揚州在湖北武漢的東面,即黃鶴樓在江蘇揚州的西面。孟浩然從黃鶴樓與李白辭別,自西向東順江而下前往揚州。

所以說「西辭"的意思便是自西向東辭別,故為"西辭"黃鶴樓,揚帆東去揚州。

《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朝詩人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時所作,其詩意壯美,情境融匯,讓人感到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通過黃鶴樓及滾滾長江,來表達詩人李白對老友孟浩然的深摯感情和無限眷戀。

相關焦點

  •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用日語讀唐詩】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016年03月14日13:49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人民網日本頻道將每期為大家送上一首優美的漢詩,一起來欣賞其中的奧妙吧。
  • 譯典|小瓶蓋積木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四年級上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 白 【背景:江邊】【地點:古樓、小船、亭子、推車、竹子】>標題聯想:拿著糖的李白在黃鶴樓用手握著衣服上寫著孟浩然的小白人,旁邊是廣闊的樹林(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林 糖·李 白 )1.
  • 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原文+注釋+翻譯+賞析+試題
    文章資源來源於網絡,如有涉及侵權,請與「育才之家」公眾號聯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故人西辭黃鶴樓」,「西辭」什麼意思?讀懂了才知李白有多牛
    記得有一期詩詞大會考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連小學生都會背,可是其中的兩字卻難倒了百人團39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當時的題目是:從「西辭」二字來看,作者的朋友要到什麼哪裡去?選項A向東去;選項B向西去;選項C辭別西方向黃鶴樓去。答案很明顯是A,但是百人團卻有39人答錯了,連康震也忍不住調侃選手們「方位上搞不清楚」。
  • 《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出示課題】齊讀《黃鶴樓 送 孟浩然 之 廣陵》。誰能說說這些畫線詞語的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黃鶴樓:樓名,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地處長江中遊。送:送別。孟浩然:唐代著名詩人,是李白的好朋友。當時,孟浩然的名氣比李白大一些,他比李白大12歲。之:去,到。廣陵:揚州的別名。2.聯繫作者李白,誰說說題目的意思?
  • 【每天一節詩詞課】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注釋⑴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遊地帶,傳說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⑵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
  • 用唐詩建造一座黃鶴樓,千年不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黃鶴樓如同一位「看慣秋月春風」的老者,佇立在長江邊上,已經有千年之久。 3.黃鶴樓下送君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李白為什麼多次在黃鶴樓上傷春悲秋?這裡隱藏著他的什麼傷心事?
    這是黃鶴樓給李白帶來的一件鬱悶之事。當然,還是其它的。李白有很多首寫到黃鶴樓的詩,幾乎都是充滿了悲傷語調的。這主要是因為李白曾經多次在黃鶴樓和朋友相別。李白曾寫過「一忝青雲客,三登黃鶴樓」,說明他確實經常來到黃鶴樓,挺無奈的是,他每次似乎都不是來欣賞風景的,更多的是為了與朋友道別。從李白的詩歌來看,他曾經在黃鶴樓送別的朋友有:蜀僧晏、王判官、史欽、孟浩然等。送蜀僧晏入中京時是「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 古詩詞裡的黃鶴樓:千古傳奇,萬丈豪情
    辛氏為紀念這位幫她致富的仙翁,便就地建樓,取名「黃鶴樓」。是故崔顥詩云「昔人已乘黃鶴去」。都說李白狂放不羈,目中無人,國舅爺楊國忠也要為他研磨,權臣高力士也要給他脫靴。可崔顥在黃鶴樓題寫此詩後,李白前來遊覽黃鶴樓,讀了崔顥所題之詩,讚嘆不已,自愧不如,只草草寫了兩句就匆匆離去。
  • 一枚「黃鶴樓」,十首詩情長
    為武漢加油 黃鶴樓 (唐)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孟浩然這樣對仰慕者李白,難道良心就不會心痛嗎?
    有意思的是,孟浩然和李白可說是忘年交了,比李白大了12歲的孟浩然簡直就是李白年輕時的偶像級人物。對李白而言,孟浩然的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但李白是誰啊?一向恃才傲物貫了,連楊國忠這樣皇帝身邊的大紅人都要讓他三分。
  • 小學語文說課稿:《黃鶴樓送別》
    說教材《黃鶴樓送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課文。本課屬於「文包詩」的情勢,即以一個生動的故事再現《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創作情境。故事是詩歌的拓展和闡釋,詩歌是故事的濃縮和提煉,詩文互照,景象同現,簡直是造就學生接洽語言情況明白課文和領會墨客情緒的好課本。一、教學目的1、能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並會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2、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 第一偉人在黃鶴樓上寫下的詞,跟李白崔顥的一樣經典
    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唐人七律第一,可以說是名氣最大的唐詩之一。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時,本來大發詩興,準備作詩,但當他準備揮筆題壁時,卻看到了壁上崔顥的詩,頓時大為嘆服,為之擱筆。實際上,李白也在黃鶴樓上寫過詩,而且也是千古名篇。
  • 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的黃鶴樓何以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
    黃鶴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自古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是武漢標誌性建築,和晴川閣、古琴臺並稱為武漢三大名勝。 圖為黃鶴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也就是公元223年。當然在當時這座樓還只是夏口的一角瞭望衛邊的「軍事樓」。
  • 孟浩然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我們認識了解孟浩然,大抵是從「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以及其好友李白的送別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這是一首唐詩入門詩,在中國,大人小孩都會背。《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
  • 登黃鶴樓最有名的兩首詩,李白和崔顥聯手給我們上的「作文課」
    一篇好的作文,未必句句是真,但其中必有真實不虛之處,或是真人真事,或是真情實感,又或是真實的細節。如今的小學語文對文言文和詩詞更加重視了,這裡就用登黃鶴樓最有名的兩首詩來舉個慄子。第一首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