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教育部將體育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納入中考計分科目後,家長群裡關於體育項目的討論就沒停止過。其中討論最多的要數
跳繩。我娃才讀幼兒園,但是已有家長在群裡發海報,號召小夥伴一起拼班報跳繩課。除了10人大班,還有6人小班,甚至還有上門的一對一課程。老娘還沒翻過英語這座山,還沒淌過奧數這條河,馬上就要遇到跳繩這個小惡魔啦?的確,
「一分鐘跳繩」現在是小學生們必備的體育技能、升學的必考內容,甚至還決定了能否評優、評「三好」。娃怎麼教都學不會,要不是被逼急了,有哪個家長願意多花錢?畢竟,咱的錢又不是大風颳來的。總之,會跳的娃怎麼跳都對,不會跳的娃各有各的難題。看別人家的孩子行雲流水,老母親怎能不捉急?我上網查了下各年級的跳繩評分標準,
一年級平均80個/分種才是良好,100個/分種才達優。下面的表格是國家2014年修訂的,現在的要求應該有所提高。
這意味著,我們要想辦法在孩子進入小學前,最遲在一年級開學2個月內要教會他們跳繩,不然別人都會,就自家娃不會,天天被老師點名那可不好。我兒子現在勉強才能跳三個,再加上被家長圈的報班氛圍哄一哄,我覺得教孩子跳繩這事是時候提上日程了。但一定要報班請老師教嗎?倔(pin)強(qiong)的我覺得未必!我請教了一些經歷過這段痛苦歷程的媽媽,再結合一些教學視頻,以及網上搜索的資料,決定先在家自己教。我們小時候讀書不也是玩著玩著就會跳繩了嗎,下面把我研究的方法分享給大家。首先我們得從心裡上明白,為什麼教育部非要讓孩子學會跳繩,肯定不是心血來潮。我很多喜歡健身的朋友也都喜歡跳繩,雖然虐慘了孩子和老母親,但不得不說,跳繩是一項隨時隨地可以開展,對器材和場地要求不高,且對身體有益的健身運動。這是巴西跳繩運動員Vivien的視頻,她10歲開始練習跳繩,拿過14次冠軍。看著她陽光自信的做著自己喜歡的運動,真的是很美好。我們普通人雖然練不到這麼高的難度,但可以跟孩子說說跳繩的好處。據研究,跳繩是一種
有效的有氧運動,能夠很好的燃燒熱量,
增加肺活量,強化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改善心臟供血功能。跳繩屬於一種
全身性運動,上肢、下肢、腰部、臀部需要協調作戰,能鍛鍊孩子的
手眼協調等,這對於孩子寫作業慢,專注力不夠等有改善作用。跳繩時的動作左右開弓,上下齊動,還有助於孩子
左腦和右腦平衡,培養良好的節奏感。跳繩時手握繩對拇指穴位的刺激,會大大增強腦細胞的活力,提高思維和想像力,因此跳繩也是不錯的
健腦選擇。跳躍有助於開發孩子大腦的左右半球,
提高腦記憶力。而且運動本身釋放的
多巴胺,也能
使人精神愉悅,在功課緊張時跳一跳可以緩解孩子的精神疲憊。跳繩還被歐美一些醫學專家稱為
「最完美的長高運動」。因為跳繩是唯一
純粹的縱向運動,它使骨骼的循環得以改善,刺激生長激素分泌,促進增高。跳繩時由於連續不斷的跳起和落地,落地時由於身體的重量對下肢骨骼產生適度的壓力,對骨骼尤其是下肢長骨的骨骺產生持續的刺激,如此能促進骨質增強和骨骼生長。跳繩看似簡單,實則是一項對動作、技巧都有要求的運動,若孩子跳繩跳得好,那說明孩子平衡感、敏捷度、節奏感、耐力和爆發力都不會差。
建議孩子在4歲之前,爸爸媽媽多跟孩子玩一些跳躍類的親子遊戲,增強跳躍的能力。因為跳繩是需要跳躍能力打底的,玩跳躍遊戲的同時,也能增強孩子的平衡能力和身體協調性。
跳躍遊戲有很多,比如跳圈圈、跳房子、學蛙跳、跳蹦床、跳起摸物、單腳跳等等。把跳躍能力鍛鍊好,孩子在實際跳繩的時候,腳底下就靈活多了。平時我們都是用手玩石頭剪刀布,其實用雙腳也能玩,可以鍛鍊孩子的彈跳和反應能力。尤其適合2-4歲的小寶哦,很多幼兒園經常這樣玩。
兩人面地面站好。家長或孩子有節奏地喊「1、2、3」。當喊「1、2」時,都用力向上跳,喊「3」時起跳落地成下列三種姿勢:兩腳併攏落地,代表石頭;兩腳前後分開落地,代表剪刀;兩腳左右分開落地,代表布。根據兩腳落地的姿勢判別勝負,石頭勝剪刀,剪刀勝布,布勝石頭,贏得多者為勝。如果家裡人多,還可以設置成守擂、攻擂的形式,像下圖這樣。
對於2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爬上去容易,下來難。孩子肆意跳上跳下,可以鍛鍊彈跳能力及平衡性,對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也相當有作用!爸爸媽媽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做好安全防護。還可以把家裡有的靠墊枕頭拿出來,在地面上擺成橋,讓孩子踩著靠墊跑或跳,往返循環。或者把靠墊+沙發+凳子結合成越野陣,跑跳起來一樣很激動。花2分鐘布置,孩子們能進行半小時的身體遊戲,完美! 把氣球用細繩吊高,讓娃跳起來用頭頂氣球玩。每撞到一次,孩子都會有成就感。在門框上選擇一個孩子需要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度,貼上膠布,把有黏性的那一面面向孩子,然後用紙團揉一些小球。兩輪下來還是蠻累的,如果孩子願意,可以挑戰更高的高度,就是玩的時候不要選擇休息時間,不然樓下鄰居要投訴哈。跳房子需要單雙腳交替,更需要低齡段孩子的力量和平衡力,經過練習孩子們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有了提高,跳落的瞬間能站穩。在室內的話,爸爸媽媽可以用膠帶貼在地板上跳,建議是購買「無痕膠帶」,這樣撕扯清理容易,且不留膠水痕跡。在白紙上隨機畫上手印、腳印和屁股印,然後就讓孩子根據白紙上的印記跳躍,又考反應力,又能讓娃蹦跳,同時也不失樂趣哦。
把家裡大大小小的鞋子搬出來,依次擺成一排,單只鞋子和一雙鞋子交錯著擺,每一個位置的鞋子最好擺成不同方向。看下圖:
讓孩子根據鞋子的方向跳躍,同時還要根據鞋子的數量切換單腳跳還是雙腳跳。分得清左腳右腳的孩子,還可以要求他們要匹配左右腳。這個遊戲大人也可以一起玩,說不定還不如孩子靈活喲。玩法看動圖:
家長坐在地上,雙腳一開一合,孩子伴隨著開合跳躍。適合6歲以上的孩子。20次為一組,每次8組。這個遊戲同時有助於提高孩子的空間判斷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
(圖源:@體育運動育兒66教練 抖音號330333695)如果家裡有圈圈的話,拿出來一字排開,讓孩子依次跳過去。這個運動的靈感來源於足球員的訓練項目,提高單腿力量和平衡性。孩子需要單腿跳著繞過障礙物,家裡可以用紙卷、紙杯、玩偶、積木等充當障礙物。右腳單腳跳完後就換成左腳,雨露均沾,保證雙腳都能得到有效的鍛鍊。把跳躍能力鍛鍊好,尤其是連續跳躍的能力,對之後學習跳繩至關重要。
孩子在4歲之後,已經可以比較均勻的彈跳之後,爸爸媽媽們就可以開始教孩子跳繩啦。我表姐家兩個孩子都讀小學了,學校給孩子們定了跳繩目標,每個孩子在家天天要視頻跳繩打卡,足見重視程度。
跳繩的場地可選擇地面平坦、軟硬適中的草坪上跳繩,在家時可以鋪上地毯和軟墊,預防孩子摔倒,也儘量減輕對樓下鄰居的幹擾。
不宜在沙土上練習,否則,繩子揚起的塵土,容易迷住孩子眼睛,引起咳嗽。
此時孩子肚子已處於70%空的狀態,在相對低血糖及應激狀態下,是可以直接激發生長激素分泌的,加上運動本身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雙重因素重疊,便可促使生長激素分泌形成一個分泌小高峰,而且還能促進運動當晚睡眠中的生長激素分泌。
▲跳繩的選擇
很多家長給孩子用的是尼龍繩或棉繩,其實這是不合適的。
尼龍繩和棉繩不適合初學跳繩的孩子,跳的時候會纏繞,繩子的阻力很大,跳不出速度,使用這種這種繩子,只會讓孩子們會對跳繩失去興趣。
目前比較專業的繩子有以下幾種:
膠繩適合進階者,速度和花樣都可以選擇;
鋼絲繩屬於追求速度的選手,繩子比較細、比較沉、阻力小,跳起來很快,但打在身上會很疼,不適合兒童使用。
初學跳繩的孩子建議選擇竹節繩,它是用棉芯把珠節串起來的繩子,珠子軟一點,打到地上有聲音,可做節拍,同時也不會彈起來,方便控制,也不纏繞。基本上小學生體育老師推薦都是用這種,某寶上或迪卡儂就有賣。
▲幾種材質跳繩特點對比▲
▲適合初學者的竹節跳繩▲
那多長的繩子最適合孩子呢?
教給大家一個測量方法:
用一隻腳踩住繩子,雙手握住繩子手柄往上拉至胸前,這個長度就是比較合適的。
不能太長,太長孩子甩起來費勁;也不能太短,太短跳不過去,容易卡繩。
教孩子跳繩可不是一上來就讓他拿繩子甩來跳,我們把動作分解,讓孩子一步步掌握要領,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跳繩分解動作學習
第一步:夾緊大臂
首先
在雙手大臂內側分別夾一塊毛巾,這樣做是防止雙手伸得太開,跳繩主要是用手腕的力。
看下圖這位小妹妹跳繩時手的姿勢,就是大臂伸得太開了,這樣容易卡繩,而且跳久了容易累。
動作要領:夾住大臂,手腕在身體兩側畫圓(讓孩子想像手裡其實捏了根繩),按照畫圈的節奏同時心裡默數1、2、3、4、5……
夾住毛巾空手搖繩,孩子能更好的體會手腕用力的感覺。
動作要領:手在身前兩側畫圓圈,每畫一圈配合著踮腳運動。練習這個動作主要是讓孩子先感受手腳的配合,感受手腕、腳尖發力。動作要領:前一步只是踮腳,這一步讓孩子嘗試著跳躍起來。跳躍的時候保持上臂夾緊,落地時前腳掌著地。同時心裡默數1、2、3、4、5……練習到這一步,孩子基本能找到手腳配合跳躍的節奏了。
剛開始,很多孩子是不知道怎麼甩繩的,要麼繩子老卡住頭,要麼不知道甩繩和跳躍怎麼配合。所以需要先練習搖繩的方法,把握節奏。動作要領:兩隻手分別抓一條繩子,夾緊大臂,在身體兩側畫圈搖繩,不要讓繩子打到自己的頭。讓孩子體會搖繩的感覺。動作要領:手腕發力搖繩,繩子甩到地上時要踮腳,讓孩子體會什麼時機踮腳,為跳躍做準備。有了第六步的基礎之後,我們開始做雙手搖繩+跳躍練習,繩子甩到地上時跳起來。連續甩繩,連續跳躍。這個練習是為了防止繩子甩到雙腳前,雙腳還沒有跳起來的情況。在前面7步都練習得比較熟練之後,讓孩子拿一根繩子,按照之前的動作要領先連續跳兩個,心裡默數1、2。跳的時候可以慢一點跳,以跳過繩子,不卡繩為要求,不求快。夾緊大臂、手腕發力甩繩、前腳掌落地,把握繩子落地雙腳起跳的節奏。練習循序漸進,當孩子能跳2個的時候,多多鼓勵他,再向連續跳5個、10個、20個一步步努力。慢跳過關後,嘗試讓孩子加快一些速度,快速跳5個、10個、20個。找到跳繩的節奏之後,孩子自然就能跳得更多。到後期能堅持半分鐘,一分鐘就是體力耐力的問題了。最後附上完整的跳繩教學視頻,趁著在家有時間,跳繩學起來啦。
等孩子可以連續跳繩了,有些細節問題我們得慢慢幫他們糾正,以便可以跳得更好。
▲前腳掌著地
很多孩子跳繩時總是整個腳掌落在地上,跳躍落地的發出笨重的蹦蹦蹦的聲音。提醒孩子要前腳掌踩地,讓身體輕盈起來!
▲併攏雙腿
很多孩子跳著跳著腿就彎了,雙腳距離分開過大,提醒孩子併攏雙腳,身體挺直,向上升,收屁股,可別撅屁股。
▲雙肩放鬆平衡
有的孩子會出現雙手用力不均衡的情況,一邊手比較用力甩,另一邊手不怎麼使勁。要雙手同時用力。還有孩子跳繩時肩膀沒放鬆,出現聳肩的情況。或者跳著跳著肩膀一高一低。提醒孩子肩膀和上半身放鬆,手腕發力,而不是肩膀和大臂發力。
寫在最後:
學習跳繩不是一蹴而就的,把練習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小步驟,一點一點去攻克它,爸爸媽媽教孩子跳繩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多鼓勵少責備,基礎打牢,後期才能實現質變。
想想在陪孩子一起升級打怪的過程中,我們都翻過了多少山,淌過了多少河,跳繩這個「小惡魔」也一定可以被我們拿下的!加油啦~~
點「在看」
來啊,一起跳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