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回家的路上,唱一首歌如何?

2020-12-23 華仔詩話

夜歸鹿門山歌

孟浩然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

餘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

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

唯有幽人自來去。

【作者】

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隱居家鄉襄陽附近的鹿門山 ,閉門讀書,以詩自娛。曾遊歷長江南北各地,巴蜀、吳越、湘贛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四十歲時遊長安,應進士不第。張九齡鎮荊州時,署其為荊州從事,不久,患疽而卒,終年五十二歲。有《孟浩然集》。

【背景】

孟浩然最擅長的是五言詩,之前華仔分享的也以五言詩居多。歌行體是孟浩然不太擅長也作的較少的體裁。這首詩《夜歸鹿門山歌》就是他為數不多的七言佳作。孟浩然四十歲闖蕩長安,科舉失敗,一度漫遊吳越,雲遊江南數年才返回家鄉。雖然不甘心,但還是無奈地做了一個隱士。鹿門山是東漢名士龐德公的隱居之所,詩人追慕古人,自然十分嚮往,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就的。

【注釋】

鹿門山:在今湖北襄陽,舊名蘇嶺山。後來山上建了一座神廟,路口處刻了兩個石鹿,稱鹿門廟,於是山也叫鹿門山了。東漢著名隱士龐德公就曾隱居襄陽鹿門山,後來也代指隱士的居所。

漁梁:襄陽城外的漢江中,有魚梁洲,相傳是也曾在此居住。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水落魚梁淺」,就是此處。

龐公:龐德公。東漢隱士,荊州刺史劉表曾邀請他做官,不就。他是龐統的叔叔,相傳也是諸葛亮的師傅。

巖扉:石門。

幽人:詩人自稱。

【賞析】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第一句點明時間和地點。日暮時分,山上的寺廟傳出鐘聲,提醒著人們夜晚已經到來。魚梁洲的渡口,人們也爭著擺渡回家,顯得很喧鬧。前兩句和孟浩然的一貫詩風迥然不同,他擅長在開局營造一種清幽冷寂的意境,然而這首詩卻顯得熱鬧非常,充滿了生活氣息。既有山寺鐘聲的超凡脫俗,又有歸人爭渡的人間煙火,顯得很溫馨自然,輕快活潑。那些著急回家的人,勞累了一天,想早點回家與家人團聚。或許今天又有所收穫,或許又可以改善家人生活,總之是背負著家人的期待,讀者也應能感到他們內心肯定是幸福的。大家可以對照自己下班的心情,是不是很契合呢?華仔對此是深有體會,下班的心情總是歡快的。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人們沿著沙洲的岸邊走向江邊的小村,我也乘著船回到鹿門山。這兩句真是自然如流水,脫口而出。雖然是平常景物,卻是一幅絕美的圖畫。仔細品味,孟浩然和村民的方向是反的。其實這裡還暗含著一個對比,那就是詩人用別人的歸村,引出自己的歸山。用他人的聚集而居,對比自己的離群索居。這其實也就為下文詩人表達自己歸隱山林的志向,做了很好的鋪墊。不過華仔這裡也有疑問,那就是如果孟浩然是徹頭徹尾的隱士,為什麼白天出山,晚上歸山呢?可見詩人不是完全的「離群索居」,而是適當地和村民接觸,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因為華仔從他的作品中看出,孟浩然不是伯夷、叔齊那樣的堅定,也不像陶淵明那樣的躬耕田園。否則為什麼不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那樣整日勞作呢?他雖然是一介布衣,還是將自己視為士大夫之流的。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升上天空,四處一片幽靜。叢生的樹木,籠罩著一層煙霧,走著走著,忽然到了龐德公的隱居之處。這裡又回到孟浩然的一貫風格了,只不過在詩的後半段稍微晚了一些。而且通過換韻,使得整個意境變得幽暗冷寂起來,仿佛不在人間的感覺。一個「開」字,生動形象,將靜態的景物寫得富有動態,因為詩人是乘船回家的,船在水中穿行,自然就在霧氣中穿行。而煙霧籠罩的樹木,由遠及近,就產生了「開煙樹」的視覺效果。「忽到」二字,顯得有些吃驚,是詩人對此地不熟麼?還是詩人若有所思,一時出神,並沒注意行程?華仔覺得都有可能,還有更深的含義,那就是提醒我們注意,這才是他這首詩的重點,前面的寫景只是為引出龐德公而服務的。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龐德公當年隱居的地方還是那麼的寂寥,松間小路已經很少有人行走,只有我這個幽人獨自往來了。自從東漢龐德公隱居鹿門山之後,此地不再有人隱居了,詩人也發出世風不古、隱士不存的感嘆。襄陽曾經是諸多隱士的隱居之地,其中就有著名的龐德公、龐統叔侄二人,也有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水鏡先生司馬徽。《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在大雪天遇到飲酒高歌的韓嵩、石韜、孟建、崔州平四人也是隱士。只可惜,現在的鹿門山已經沒有高人隱居了,是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追求麼,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麼?也未必吧。孟浩然的隱居,可以說是理想破滅之後的淡然。

華仔這裡要延伸一下,那就是漢唐以來中國「隱逸文化」的衰落。隱士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都德才兼備,但又不願意和統治者合作,從而選擇隱居山林。比如伯夷、叔齊、莊子、嚴子陵、龐德公、竹林七賢、陶弘景等。早期的隱士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也有很大的言論自由。他們德高望重,備受推崇,講學收徒,著書立說。統治者甚至都要尋求合作,屈尊派遣使者前去討教,比如楚王就曾經邀請莊子出山,陶弘景就是著名的「山中宰相」。而到了唐宋時期的隱士,大多是純粹的文人,他們只不過是寄情山水罷了。統治者甚至因為文人的一句話而不錄用,比如孟浩然「不才明主棄」,柳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雖然統治者不再禮賢下士,但總體上還是寬容的,並沒有迫害。中國的隱逸文化最終衰亡在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急需人才,但一些隱士不願意出山,他就下令將不合作的隱士抄家問斬。從此以後中國就再也沒有那種博學宏儒、有經邦濟世之才的隱士了。因為統治者變沒有以前那麼開明寬容了,也沒有那麼虛心求教了。他們要鉗制天下人的思想,更不允許有非官方的隱士產生社會影響力。到了清代更喪失了言論自由,大興文字獄,舉報告密之風盛行,人人自危,是不可能有那種強大社會影響力的隱士的。所以我們說「人心不古」,不僅有普羅大眾的原因,也有高壓統治的原因。

【今譯】

遠處傳來山寺的鐘聲

魚梁洲的渡口

擠滿了歸家的人群

他們沿著沙岸回到江村

我也乘著一葉扁舟

返回隱居的鹿門

船兒在水中飄蕩

月光照在樹上

打開那一片煙霧迷茫

猛然抬頭一望

到了龐德公隱居的地方

巖石和松路早已被人遺忘

只有我這個幽人獨自來來往往

【小結】

這首詩是孟浩然夜晚回到隱居的鹿門山寫的,描寫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感,表達了悠然自得的歸隱心情。從山寺的鐘聲,到喧鬧的渡口,再到月開煙樹,到巖扉松徑,沿途所見的景物的轉換,實際上也是從凡塵俗世到隱逸之地的轉變。這首詩動靜結合,視角豐富,用素描的筆法、平常的語調和淡然的心態,為我們呈現了他尋求超凡脫俗的心情。而且也通過對龐德公的追慕,隱約表達了對隱逸文化逐漸衰落的慨嘆。最後一個「幽」字,集中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前人也評價此詩為「幽絕」、「幽秀」、「精幽」。而這一個「幽」字,正是最能體現孟浩然詩歌風格的一個字。

相關焦點

  • 回味經典|夜歸鹿門山歌
    首兩句先寫夜歸的一路見聞;山寺傳來黃昏報鍾, 渡口喧鬧爭渡,兩相對照,靜喧不同。三、四句寫世人返家,自去鹿門,殊途異志, 表明詩人的怡然自得。五、六句寫夜登鹿門山,到得龐德公棲隱處,感受到隱逸之妙 處。末兩句寫隱居鹿門山,心慕先輩。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閒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 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
  • 古詩詞推薦 | 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託襯託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
  • 古詩詞鑑賞 | 夜歸鹿門山歌 / 夜歸鹿門歌
    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託襯託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
  • 唐詩三百首| 47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
    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點上方綠標即可收聽主播解讀詩詞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鹿門的月光使山樹顯現出來,我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清冷的山巖路寂靜的林間道,唯有隱居的人在此飄逸來去。鹿門:山名,在襄陽。晝已昏:天色已黃昏。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水經注·沔水》中記載:「襄陽城東沔水中有漁梁洲,龐德公所居。」喧:吵鬧。餘:我。
  • 唐代孟浩然《登江中孤嶼贈白雲先生王迥》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創作背景: 此詩中的王迥是一位隱居的高士,孟浩然也一生未出仕,二人都徜徉高蹈,交誼深摯。 孟浩然簡介: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 從古詩詞中學習如何運用襯託的手法塑造人物
    不過,這其中有一首我們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也非常著名的詩詞,恰恰就是在寫人,而且也正好採用了襯託這種寫作手法。青玉案·元夕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來,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係。
  • 9首孟浩然詩
    來源:古詩詞大賞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和王維合稱為「王孟」。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今天,分享9首孟浩然的詩作,相信我,當你細細品讀之時,一定能感受到自然清新之美。
  • 孟浩然最有名氣的八首詩,境界大氣,雄渾豁達,難怪李白都仰慕他
    答案只有一個:孟浩然。後者為什麼被三位詩人大咖如此推崇呢?有兩個方面,第一是人品,第二還是因為作品。孟浩然憎惡權奸,唾棄趨炎附勢之徒,這是人品;在作品上,舉個下例子:杜甫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詩叫《嶽陽樓》,這首詩就是受到孟浩然《洞庭湖》的影響。
  • 雲南山歌歌詞:開開心心唱歌樂,編寫一首山歌來
    ,心想回家又沒錢 一人孤單在外邊,無數心酸在心間閒時給家寫封信,哭了半天寫半篇 出門在外最想家,想念家中老爸媽白晃幾年回家後,父母頭髮被霜打月亮出來月亮明,月亮底下好談情,哥在月下思念妹,帶去相思淚兩盈。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9首孟浩然詩,美到極致
    細讀孟浩然的詩作,只覺清新空靈。孟浩然最會捕捉生命中的詩意感受,簡淨的文字,疏淡的語言,在孟浩然的筆下,卻獨具雅致空靈的氣韻。今天,小編分享9首孟浩然的詩作,相信我,當你細細品讀之時,一定能感受到自然清新之美。
  • 孟浩然隱居的鹿門山,究竟有怎樣的魅力?有詩為證!
    讀唐詩,最喜歡一個叫孟浩然的詩人的生活態度。仕途的不順並沒有讓他一直鬱鬱寡歡。古代的讀書人,進不能求功名,退則學歸隱。遠離京都,回到農村生活其實並不差,樂趣多多,比如閒時串串門。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孟浩然最著名的10句唐詩,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
    孟浩然最著名的10句唐詩, 燕子家家入,楊花處處飛。1. 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憂。——唐·孟浩然《送席大》君,你。命不偶,命運不好。此二句在對朋友命運不佳、時運不濟的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與朋友同病相憐的悲傷之情。是悲朋友,也是悲自己,故益發使人悲之。
  • 孟浩然的最後一天:想起李白王維老死不相往來,不由潸然淚下
    就在這個嚴寒刺骨的冬末,孟浩然出生於襄陽一戶殷實人家。孟浩然祖上,便是亞聖孟子。直到20歲,他都在家裡埋頭苦讀,不聞外事。鄉親有饑寒交困者,他就出手相助。襄陽城東南三十裡有座鹿門山,因山前有兩頭石鹿,故名。他跟朋友們隱居於此,終日作詩唱和。山外一切風花雨雪,都被封在了山中。他作《登鹿門山》言志: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
  • 《九兒》、《山歌好比春江水》、《映山紅》她唱的這3首歌,比原唱...
    徐金慧5歲時唱的一首《九兒》火爆網絡,現在再唱這首歌依然讓人印象深刻。小金慧台風穩健,算是一位「久經沙場」的歌手了。她唱的《九兒》、《山歌好比春江水》、《映山紅》,聲音純真優美,樂感十足!
  • 40句孟浩然詩,句句清淡,意境渾成,讀了令人耳目清爽
    點擊上方「詩刊社」可以訂閱哦來源:古典文學與詩詞(gdwxysc217)孟浩然是盛唐時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
  • 桃園迷蹤徑,宦海無津口——仕隱皆失的孟浩然
    據說孟浩然出生於書香世家,按理說他家會催他考取功名的,但人家卻志不在此,直接去鹿門讀書練劍去了。並在鹿門碰到了同隱的好朋友張子容。孟浩然的隱是有自己的隱逸情懷的,不跟盧藏用似的(創造"終南捷徑"成語那哥們兒)。從他早期的詩歌我們可見一斑。他那首以他隱居之地命名的詩歌《夜歸鹿門歌》就很有意境。他首先說"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 雲南山歌歌詞:沒有時間陪伴你,夜晚陪你唱山歌
    喊聲情歌聽我說,小妹今天活路多,沒得時間陪伴你,夜晚陪你唱山歌。情哥哥來情哥哥,你來陪妹對山歌,你一首來我一首,發進論壇樂呵呵。妹在壇中唱山歌,哥在上班事情多。這個時候見著你,哥想和你暖被窩。小妹小妹聽我說,哥想妹妹睡不著。只想和妹懷中抱,一生一世到白頭。喊聲小妹你聽著,你來陪我唱山歌,活多話少不要緊,唱完山歌幫你做。我到山上去打柴,看見妹家有人來。
  • 45句孟浩然詩,句句清淡,意境渾成,讀了令人耳目清爽
    孟浩然是盛唐時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孟襄陽」。
  • 《唱支山歌給黨聽》是怎樣誕生的?
    這也是為什麼《唱支山歌給黨聽》能經久不息地迴響在萬眾心上。任桂珍若要試問,此歌首唱是誰?肯定大多會指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瑪。許多媒體也這樣報導。她確實唱過,也錄了很多唱片、磁帶、CD。但首唱不是她。任桂珍跟我說過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