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實現「住有所居」應是房地產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成思危)

2020-12-22 國家統計局

實現「住有所居」應是房地產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成思危

 

  我國房地產業的發展一直受到廣泛關注,有兩點原因:第一,住房是民生的重大需求,每一個人都需要住房,因此房地產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第二,房地產對於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是相當大的。根據我們十多年前所做的一個研究,100元錢的房地產投資,可以拉動上下遊60多個行業總共180-220元的投資。房地產的發展不僅能拉動生產資料的需求,還能拉動消費資料和服務業的需求。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展,新就業人口和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想改善住房條件的家庭日益增多,對住房的需求一直會保持比較旺盛的態勢。在我國基本實現城市化過程中,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是不會動搖的。有人說現在有些國家已經不拿房地產當支柱產業了,我認為那是因為他們已經基本解決了城市化的問題,而我國還處於城市化的過程中。因此我們對房地產業的發展還是要保持信心,住房的需求在我國基本實現城市化、也就是城市人口佔70%之前肯定還是旺盛的。

 

  房地產研究首先要將理論、體制、政策等重大問題弄清楚,而不是糾纏一些細節的問題。實現中央提出的「住有所居」應當是我國房地產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

 

  理論上來說,住房(House)和居住(Housing)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住房是其擁有者的財富,而住所則只是指居住的地方,不一定是居住者自己的財富。租房是租賃行為,不涉及產權的轉移;而買房則是購買行為,涉及到產權的轉移。租金是一種流量,而房產是一種存量。

 

  近年來在房地產方面的一些爭論,多半與上述的概念不清有關。在此僅列舉其中的3個似是而非的觀點。

 

  1.住房是「準公共產品」嗎?

 

  有人說住房是「準公共產品」,因此國家應當負責解決人民的住房問題,除了保障房以外,還應當讓大多數家庭買得起商品房,實現「居者有其屋」。實際上只有國家為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是公共產品,而其餘家庭在市場上購買或租用的商品房則是商品,不屬於公共產品之列。目前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實現「居者有其屋」,但只能實現「居者有其所」,也就是「住有所居」。

 

  2.住房是消費品嗎?

 

  有人說住房是消費品,應當強調住房的消費品屬性。實際上從經濟學理論來說,房產是資本品,而不是消費品,因為房屋本身是一種財產,買房是一種投資行為。房產是可以通過出售或出租產生利潤的資本品。在國外常有這樣的情況,兩夫妻和兩個孩子住一所大房子,孩子大學畢業後自己成家了,兩夫妻就把大房子租出去,自己租一個小公寓居住,大房子的租金不僅足以支付小公寓的租金,還能給他們日常生活提供更多的消費資金。

 

  3.房價應當列入消費價格指數(CPI)之中嗎?

 

  有人說國家統計局應當將房價列入CPI,但由於住房不是消費品,因此原則上是不應列入CPI的,只應當在CPI中列入居住費用。我認為對自有住房的家庭,其居住費用應當按虛擬房租計算。所謂虛擬房租就是如果把自己的房子租給自己時所應收取的合理房租。作為房東的你和作為房客的你肯定是不一樣的,作為房東的你總是希望把房貸全部轉嫁給房客,而作為房客的你肯定不同意,因為我給你交了若干年房租以後,房子還是你的,等於是我在替你買房子。作為房客的你希望按照房子的生命周期50年的折舊來計算房租,但是作為房東的你肯定不同意,因為除了購房費用之外,還要負擔物業費等費用。我們現在正在研究虛擬房租如何確定。虛擬房租當然跟房價有關係,相應也會影響到實際的房租,因此我認為,我國城鎮家庭平均居住費用應當是80%自有住房家庭的虛擬房租與20%租房家庭的實際居住費用的加權平均值。

 

  宏觀調控應該首先圍繞實現中央提出的「住有所居」的目標,先要解決真的沒有住所的人的問題。這大體上包括3種人群,第一種是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的無住所人群;第二種是中等收入無購房能力的人群;第三種是中等收入有購房能力的人群。

 

  應該說從當年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政策設計來看,將住房分為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三類,還是比較合理的。但是在政策執行的過程中發生了問題。建廉租房全要政府出錢和補貼,政府不願意多建,建設進展很慢。廉租房造價低,質量較差,區位也不好,有的廉租房建好後許多人不願意去住。更重要的是經濟適用房成了腐敗高發區,因為誰拿到經濟適用房就等於拿到了國家補貼的一大塊財富,因此出現了各種腐敗現象。一是有些公務員「近水樓臺先得月」,他們既掌握分配權,又掌握優先選擇權,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現了經濟適用房變成公務員小區的現象。二是由於經濟適用房是一大塊財富,就會產生尋租現象,有的人就會想辦法用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謀取經濟適用房。因而有些地方出現「六連號」,有些開著寶馬車的人住在經濟適用房小區,有些經濟適用房小區的房屋70%是租出去的,還有的人買兩套經濟適用房打通後裝修成豪宅。因此我主張經濟適用房不能給予完全產權,一般不允許出售,在出售時應當將國家補貼的部分還給國家。就算沒有腐敗,經濟適用房制度也會引起新的不公平。假定年收入4萬元以下的家庭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一個年收入39000元的家庭買到經濟適用房後等於拿到國家幾十萬元的補貼,而一個年收入41000元的家庭則不允許買經濟適用房,只能用高得多的價錢去購買商品房,這就會造成新的不公平。

 

  現在我國新的制度設計提出了公租房。公租房僅是出租,不涉及產權。公租房既能解決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保障問題,又能解決沒住所而又買不起房的中等收入人群的居住問題。但是在公租房的制度設計上要改變思路,從補貼磚頭到補貼人頭。公租房既然是保障性的,標準就不能太高。當然也要考慮到人的尊嚴,公租房也不能搞的太差,起碼功能要齊全,廚房、廁所、淋浴都要有,在設計時還應考慮綠色和節能的要求。公租房可設有40平方米(供兩口之家居住)、55平方米(供三口之家居住)和70平方米(供四口之家居住)3種戶型。公租房的房租應參照虛擬房租來確定,比市場價格要低一些,但不是低很多。國家對收入低於房租3倍的家庭給予補貼,補貼金額是房租與家庭收入1/3之間的差額,每年年初根據家庭收入核定補貼數額。對於家庭收入高於房租3倍的家庭,國家不予補貼。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政府建設和管理公租房的積極性,也有利於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公租房,因為有穩定的現金流來保證合理地回收投資。

 

  最近一些城市的房租大漲,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限制房租上漲的政策。當公租房制度確立和普及之後,市場的力量就可以制約房租的上漲。

 

  公租房可以解決前兩部分沒有住所的人群的居住問題,最後一部分要解決的是中等收入有購房能力人群的購房問題,這些人購房的能力來自自己的儲蓄,加上父母的儲蓄和親友的貸款。有些人是在結婚的壓力下必須要買房,即所謂剛性需求。對於這部分人群在政策上應當給以適當的照顧。一是適當降低首付,可以考慮降低至20%;二是實行優惠利率,按正常貸款利率打八折;三是採取遞增式還款的方式,使還款負擔不超過其家庭月收入的50%,最好是不超過30%。而現在銀行對購買首套住房的家庭提高了首付,又取消了優惠利率,實際上是增加了這部分人群的負擔,不利於實現「住有所居」的調控目標。有人說通過宏觀調控把房價調下來,這些人就能買得起房子了。但我認為,即使在越來越嚴厲的宏觀調控下,房價也不可能降很多。根據我們的研究,房價由4部分組成,包括建安費用、地價、政府稅費和開發商的稅後利潤。從長遠來看,建安費用是上漲的,鋼材、木材、水泥、玻璃等建築材料的價格也是上漲的,積壓只是暫時性的。我國實行最嚴格的土地政策,而且通過招拍掛來確定地價,土地價格肯定會上升。要真的降房價,就是政府要控制地價,減少稅費,開發商要讓利,如果只指望壓縮開發商的利潤,房價不可能降太多。因為如果壓縮得太厲害,三五年以後房子的供應就會減少。儘管現在看來房地產投資還在增加,但增幅已經在減少,而且房子的建設有一定的周期,短期內看不出問題,但是長期內可能會造成供需失衡,房價可能會反彈,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當年房改政策允許個人購買單位的公房,由於房子一般面積比較小,條件比較差,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就產生了改善的要求。這些房子的區位一般都比較好,即使有些房子在當年位於城市的邊沿,現在也差不多靠近城市中心了。這些家庭只要將舊房賣掉,就會有改善住房的能力。對於這一部分人的需求也應當適當考慮,如果購房者承諾買到新房以後就將舊房賣出去,仍然保持一套住房,可以適當地在政策上予以照顧。

相關焦點

  • 長沙:住有所居,託起市民「穩穩的幸福」
    住有所居,託起市民「穩穩的幸福」    長沙將持續保持「房價窪地」比較優勢,打造宜居樂地、人才高地、投資福地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宏觀調控應著眼於中長期
    面對這一局面,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日前對本報記者表示,應堅決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的各項部署,繼續實施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國企、土地、戶籍、服務業準入和事業單位等重點領域改革上,切實改善營商環境,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
  • 實現「住有所居」 無錫構建多層次住房供應體系
    住房的故事 是一面鏡子 映照出城市發展 社會民生進步的影子 作為房地產調控「一城一策」的試點城市,無錫積極探索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舉措,落實「房住不炒」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
  • 鬱亮:樓市政策長效機制的核心是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談到如何看待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時表示,無論是當前全國樓市整體平穩的狀態,還是「730」政治局會議給樓市定調後,政策環境也更趨穩定,整體上,當前房地產行業都趨於穩定,這給建設房地產政策的長效機制帶來可能。鬱亮分析,「730」以來,管理層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房住不炒的調控脈絡已經非常清晰。
  • 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實踐轉型與理論貢獻
    1985年9月召開的「巴山輪」會議,確立了「有宏觀控制的市場協調」為中國改革目標模式,諾獎得主詹姆斯·託賓介紹了西方「需求管理政策」的主要內容,形成了宏觀管理應從直接管理為主轉變為間接管理為主的共識。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並指出「要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必須加強和改善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
  • 房地產調控不能有「空窗期」
    地價上漲、房價上漲、鋼筋水泥價格上漲,這三個「上漲」就足以勾勒出當前房地產行業的大體樣貌——房地產復甦了。在房價調控政策一直沒有放鬆的形勢下,對房地產復甦的解讀就多出很多意味來。如果從整體宏觀經濟走勢和城鎮化規劃戰略來看,房地產的復甦是必然之勢;如果從經濟主動去槓桿化來看,眼下的復甦似乎過早了;如果從資產價格泡沫程度來看,房價泡沫還沒怎麼擠破就又開始被吹大,新遊戲的老玩法又開始了。接下來的問題是,房地產復甦之後,我們該怎麼做?是從控制房價入手,是限制土地供應,還是繼續保持對基層設施等大型項目的扶持?
  • 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 促進宏觀經濟穩定
    危機發生之前的幾十年中,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在推動世界各國金融體系快速擴張的同時,金融體系內的波動與失衡也逐漸成為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因素。危機前,貨幣政策框架主要關注價格穩定,並通過有效控制通貨膨脹來維護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而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則主要依靠微觀審慎監管,價格穩定是金融穩定的前提和基礎這一理念被奉為圭臬。
  • 實現住有所居、實施城市更新……濟南住建「十四五」要這麼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谷婉寧12月17日上午,在「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時代」系列之「十三五」時期居民住房建設工作情況及對「十四五」規劃的展望新聞發布會上,濟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勇對「十四五」進行了展望:結合濟南市「十四五」規劃,將發揮住建部門在經濟發展
  • 2018房地產開啟定向調控 共有產權住房成亮點
    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樓市調控將從一城一策向定向調控的多城多策、一城多策轉變,從過去「限」為代表的短效機制向長效機制轉變,真正實現房住不炒。多地定調2018樓市調控 11日,福建省召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視頻會議指出,將著力解決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住房城鄉建設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並圍繞人民住有所居目標,抓好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
  • 盧鋒:從宏觀調控寬泛化理解中國經濟
    文/盧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胡溫十年,中國宏觀調控內涵發生了階段性演變,表現出一系列深刻特點。「宏觀經濟」作為西方經濟學概念在計劃體制時期不可能成為官方經濟政策表述。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後,中國經歷從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必要性也逐步體現出來。
  • 成思危:最喜歡被稱作「教授」
    「沒有風險投資,建設創新型國家難以實現。」   「經濟只能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能保證我們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確保我們的後天。」   ■本報記者 宋偉濤 7月12日發自北京   「我畢生的抱負就是能為富國強民做點事。」這正是成思危一生的寫照。
  • 三明市304j1工業不鏽鋼焊管對的宏觀調控
    三明市304j1工業不鏽鋼焊管對的宏觀調控   無錫新同巨鋼業有限公司專業生產三明市304j1工業不鏽鋼焊管,規格齊全,價格優惠,貨源充足,歡迎新老客戶來電洽談。
  • 脫韁的房地產走上回歸之路
    房地產既涉經濟發展問題,更兼居民安居樂業之重,因此,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房地產市場便遭遇了第一次宏觀調控,直至今日,掛在這個行業頭頂的調控之劍仍舊時時高懸,而這一切,都顯示出國家既要促進發展又要保障民生的良苦用心。早在1998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設的通知》就明確提出:「最低收入家庭租賃由政府或單位提供的廉租住房解決。」
  • 調控前後南京房地產市場發生六大變化 自住比重加大
    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是: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投資結構不盡合理。調控措施的實施,使南京市的房地產市場產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和影響,本文就調控前後南京市房地產市場的現狀以及今後房價的走勢作一分析。
  • 發揮好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
    他強調,要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發揮好財政在宏觀調控中的重要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公共財政的優先方向,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座談會上,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介紹了2010年財政工作和下一步打算,河北、黑龍江、湖北、廣東、四川等省政府負責同志發了言。
  • 實現「住有所居」
    居住權是《民法典》新創設的一種物權,是一種用益物權,是一種利他物權,是一種人役權,可以在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更有效率的使用房屋,實現「住有所居」。  綜上,居住權是一種物權,是一種用益物權,是一種利他物權,是一種人役權,可以在所有權不變的情況下,更有效率的使用房屋,既能保護產權方的所有權,又能確保居住方佔有、使用房屋,滿足其穩定的居住需求,如離婚後為無房一方設置居住權,解決其居住問題;單位在產權不變的情況下,為職工提供穩定的住房福利;老年人保留居住權的情況下,賣房養老,從而實現住有所居
  • 高中政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的宏觀調控》教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學的宏觀調控》教案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知道宏觀調控的含義、必要性、目標;掌握宏觀調控的手段。【能力目標】通過分析經濟現象,逐步具備透過現象看本質,準確把握事物的共性和根本特性的辯證思維能力。
  • 石寶峰:房地產調控與土地出讓金改革
    但綜合起來考慮,一方面,眾多行為的目標之間很多具有一致性,如擴大拆遷規模,可以產生大量新的被動住房需求,有利於搞房地產投資。這一系列政府行為綜合起來看,構成了房地產開發從上遊供地到終端提供住房產品的利益鏈條,體現了追逐經濟利益的動機,類似於企業的「經營行為」。另一方面,有的行為之間存在較大衝突,如轉讓土地獲取高額出讓金與提供土地建設廉租房。
  • 餘永定:增長是硬道理—對90年代以來宏觀調控的反思
    雖然也存在著很多宏觀問題,但是跟我們在教科書上所學的經典的宏觀問題不太一樣。到了90年代之後,中國逐漸變成了以市場為主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在這個過程之中,宏觀調控跟我們在教科書上所學的宏觀調控一致性越來越多,所以今天我想從1991年之後來談。
  • 2011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新聞頻道-和訊網
    2010年11月 5.10% 6.10% 2010年10月 4.40% 5.00% 2010年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