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6年經濟形勢撲朔迷離。兩會將會如何分析中國經濟形勢?又將會採取哪些改革措施?搜狐財經思想庫採訪、整理專家、學者觀點,為網友理解中國經濟大勢提供參考。本文為作者在搜狐財經思想庫讀書會上的發言。請勿轉載)
(搜狐財經思想庫:讓思維有樂趣,讓思想有力量!匯集頂尖財經智慧,分享深刻透徹的調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識,為網友提供思想洞見和專業分析。)
文/盧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胡溫十年,中國宏觀調控內涵發生了階段性演變,表現出一系列深刻特點。「宏觀經濟」作為西方經濟學概念在計劃體制時期不可能成為官方經濟政策表述。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後,中國經歷從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實施宏觀經濟政策的必要性也逐步體現出來。經過最初幾年實踐探索與學術討論,逐步形成在體制轉型時期政府需要加強宏觀經濟管理的政策共識,政策方針具體表述則經歷了一個探討演變過程,最後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中共十四大以後定格為「宏觀調控」範式。
新世紀初期我國宏調政策突出特點,是在對象內容、部門主體、手段工具等方面都比較寬泛化。一是宏調對象寬泛化,是指宏調政策舉措針對現象與試圖解決矛盾,不僅包含總量關係也包含結構問題,不僅包括總需求管理也包括總供給內容,一些涉及產業部門發展、區域結構調整、相對價格調節、產品質量提升、環境汙染控制等方面問題,都不同程度成為宏觀調控政策所涵蓋對象與治理內容。
二是宏調部門寬泛化。除央行、財政部自然是宏調部門外,我國轉型背景下由計委演變而來的發改委承擔更為綜合與重要的宏調職能。另外我在書中有關文章中專門梳理討論過,新世紀初年商務部,工信部,銀監會,國土部,環保部,住建部,農業部,證監會等十來個部門,都不同程度被賦予或自認為承擔宏觀調控職能,形成宏觀調控「十龍治水」的現實體制架構。
三是宏調工具寬泛化。在宏調手段選擇方面「十八般武藝一起上」。不僅有利率,匯率,預算收支和赤字率等市場經濟條件下比較常態性宏調手段,日常宏調還較多採用數量控制、投資準入、產業政策等非總量非價格手段,其中不僅包括在治理產能過剩命題下常態性審批核准諸多部門投資項目,還包括土地數量控制、信貸窗口指導、改變房貸首付比率、限制購買商品房、振興特定產業、補貼能繁母豬等等特色舉措。在特殊形勢下還會採用力度較大行政幹預工具,如暫停建設用地供地、凍結企業物價調整、高層直接查處民企大案推進宏調等等。
在我國轉型經濟環境下,政府管理與幹預經濟在短期內實際擁有較大選擇自由度,一般而言其影響利弊互見需要理性客觀分析。十年宏調期間超預期追趕伴隨開放宏觀經濟各類衝擊與失衡矛盾,政府採用寬泛化手段務實調整避免失衡因素過度發展出現失控風險,對於快速追趕階段保持大體穩定宏觀環境具有積極作用。對十年宏調探索的有益經驗與貢獻無疑應充分肯定,其中符合規律與持續合理因素將對未來開放宏觀經濟政策實踐提供借鑑。
不過從改進宏調政策與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機制角度看,十年宏調的體制架構與具體方法顯然也存在一些或可反思改進因素。例如宏調過於寬泛化在現實操作中容易產生不同定程度任意性,給人觀感是政府有關部門只要說是宏觀調控就有理由出手,並且過多部門都可以宏調名義出手幹預使這方面問題有時更為突出。至少在邏輯分析意義上,如果不對宏調對象、主體、手段加以適當界定,不對過於寬泛化宏調加以適當約束,計劃控制與市場經濟界限可能會變得模糊不清,不利於改進完善開放型市場經濟體制。
十年宏調經驗實踐還提示,在要素價格等領域深層改革滯後背景下,過於依賴數量控制與行政管制方法實施宏調,實際上難以實現貨幣與根治失衡目標,反而會在客觀上派生一定程度宏調政策微觀化和產業政策宏調化的偏頗。例如十年宏調時期產業政策部門一直把治理鋼鐵業等部門產能過剩作為重要宏調任務,這方面努力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不過回頭看政策實施效果總體並不理想,近年鋼鐵業仍面臨嚴峻產能過剩壓力以至於目前仍要花大力氣消化鋼鐵業產能過剩就是一個證明。又如宏調政策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調控房地產政策,來來回回或揚或抑實施了大量調控政策,然而最終在調控房地產價格飆升與不少地區局部過度投資方面也顯然效果不佳。
另外過於寬泛化宏調架構與做法,在實踐中與實現「微觀經濟要活」的培育市場競爭秩序目標不無矛盾,而且客觀上會給行政權力過多幹預經濟運行提供便利,為一些權力部門少數官員錢權交易以權謀私提供體制性溫床。近年中央大力推進反腐倡廉深得人心,從公開報導一些典型案例看,有些部門官員以權謀私貪汙巨款,與這些部門對經濟運行過於寬泛的管制幹預權力有關,而這些權力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長期被攫取與放大,一定程度與過於寬泛宏調方式為尋租者提供客觀便利有關。並且這套調控模式與特定利益結構會相互支持,使得體制和機制深層改革更加難以推進。宏調架構不完善因素既是市場經濟體制關鍵領域改革滯後產物,同時也會反過來增加體制扭曲因素。因而十八大以後全面深化改革,客觀上包含宏調體制創新的要求。
更多內容見搜狐財經思想庫,請掃下方二維碼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