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談宏觀調控的規律和新特點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最近,針對經濟增長速度偏快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中央繼續採取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我國經濟已在高位運行了較長時間,同時宏觀調控的力度也不斷加大。這其中有沒有規律可循呢?近日,記者就此採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

    記者:我國最近幾年的宏觀調控有什麼新特點?

    劉樹成:一般說來,宏觀調控是要不斷進行的。但是,針對經濟運行中投資增長過快和經濟增幅過大而比較集中地出臺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以往都是一個經濟周期中只有一次。在每個經濟周期中,通過宏觀調控,經濟增長率由周期波動的上行道立即轉入下行道,由經濟過熱轉入經濟調整。而在2000年進入新一輪經濟周期以來,已進行了三次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第一次是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重點是2004年4月至5月;第二次是2005年上半年,重點是2005年3月至4月;第三次,即目前這一次,是2006年4月到現在。

    記者:我國的經濟波動和宏觀調控有沒有一般性規律,宏觀調控的關鍵是什麼?

    劉樹成:就經濟波動的一般規律而言,經濟增長過熱,即我們常說的「大起」,必然導致隨後的「大落」。這是因為,「大起」帶來對資源的高消耗、對環境的高汙染,並造成對經濟正常運行所需各種均衡關係的破壞,必然引起「大落」。「大起大落」的要害在於「大起」。宏觀調控的目的正是為了防止「大起大落」、平抑經濟波動,而其中的關鍵又在於及時防止「大起」,也就是及時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或由局部過熱轉為全面過熱。這就要求及時地「削峰」,使經濟增長率的「峰位」處於適度增長區間的可控範圍內。我國以往經濟波動中經常出現的「大起大落」,就是因為沒有很好地認識和把握經濟波動規律,沒有及時防止「大起」,而是等到經濟增長率已突破11%的上限警戒線、經濟陷於全面過熱而難以為繼時,才不得不進行被動調整。在這種調整中,需要集中地、大力度地出臺一系列調控措施,以迅速扭轉過熱局面,較大幅度收縮經濟增幅,因而呈現出峰谷落差明顯、一個周期對應一次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的情況。

    記者:那麼,為什麼本輪經濟周期中的宏觀調控變成了多階段、多次性的調控呢?

    劉樹成:這是因為在本輪經濟周期中出現了一些新情況。

    首先是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周期在適度高位的延長。2003年下半年至2004年上半年所進行的本輪周期中第一次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是在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部分行業出現局部過熱時,就適時、適度地進行的主動調控。這一次調控見事早、動手快,防止了局部過熱轉為全面過熱,避免了因「大起」而導致「大落」的局面,並由此延長了經濟周期在適度高位的運行。2005年上半年,針對房地產業發展中的問題所進行的本輪周期中第二次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又一次防止了局部問題轉為全局問題,進一步延長了經濟周期在適度高位的運行。從2000年到2005年,本輪周期已連續6年在8%—10%左右的適度經濟增長區間內平穩較快運行,這在新中國經濟發展史上是從未有過的。由於宏觀調控水平的提高以及由此形成的經濟周期在適度高位的延長,就有可能在一輪10年左右的中程周期內出現幾次經濟運行的偏熱或偏冷、幾次小峰或小谷。這就要針對一輪周期內的不同階段和新問題,適時、適度地多次進行相應的微調。今年一、二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上升到10.3%和11.3%,再次出現偏快傾向。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實施了第三次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以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繼續保持下去。

    其次是宏觀調控的體制基礎的變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在本輪經濟周期中,宏觀調控的對象市場化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經濟的擴張與收縮主要取決於中央政府自身的行為。中央政府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擴張,又用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進行收縮,自己調控自己。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到企業,大家「齊步走」,經濟增長率在控速降溫的宏觀調控中很快就會降下來。而現在,宏觀調控的體制基礎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宏觀調控的對象即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其投資和經營行為已市場化、自主化了。企業對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要有一個認識、理解、消化、吸收的過程。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經濟運行仍帶有計劃經濟體制的一些特點,如一些地方政府的盲目擴張衝動,一些企業投資實際上只負盈不負虧的軟預算約束等;同時還帶有不成熟市場經濟的一些特點,如企業行為的非法制化、非理性化等。在這種情況下,與經濟增長的「高溫」降下來很慢相對照的是,經濟在「升溫」時卻升得很快。這表明,在本輪經濟周期的適度高位運行中,宏觀調控主要是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這不是一次性比較集中的宏觀調控就能萬事大吉的,而要緊密跟蹤經濟形勢,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問題,適時、適度地多次進行微調。

    第三是房地產業的特殊性。目前,我國以住房為代表的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是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的結果,是居民購買力不斷積累的結果。在未來幾十年內,房地產業的發展對相關產業乃至整個經濟增長具有持久的推動力。但如果房地產業發展過熱,引發投機活動,引起資源特別是稀缺的能源和土地資源的大量消耗,也會給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危害。因此,對房地產業的調控要特別謹慎,既不能力度太大使其一蹶不振,也不能力度不足使其盲目擴張。特別是對住房這種特殊商品,我們的調控經驗還比較欠缺,需要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管理規則的不斷完善。這也決定了對房地產業的調控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要有節奏地進行。

    記者:這種多階段、多次性的微調有著什麼樣的政策含義?

    劉樹成:為延長經濟在適度高位運行,在一輪周期中針對經濟運行的問題多次進行微調,並不意味著前一次微調沒有起作用,也不意味著今後不再需要新的微調。我們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把握經濟波動與宏觀調控的一般規律和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新情況,自覺地貫徹落實中央對宏觀調控和各項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以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馬宏偉 於春暉)

相關焦點

  •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等12人獲增選為社科院學部委員
    9月25日,《光明日報》第09版刊發的「中國社會科學院2018年新增選學部委員公告」,公布了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等12名2018年新增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名單。公告稱,「2018年,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章程》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等規定,經提名、評審、公示、院外學術評鑑和學部委員大會,選舉產生12名學部委員,現將新增選學部委員進行公告。」
  • 社科院學部委員公示名單「官多」惹爭議(組圖)
    該名單公布後,有一網友在新華網社區發帖,稱委員名單上「47人中有44人做過所長或現任所長」,並發出「官大學問大?」的質疑。  「學部委員是最高學術職務」  據社科院官方網站報導,該院院長陳奎元曾表示,本次社科院設立學部委員不是延續以往中國科學院的稱號,而是作為社科院內的最高學術職務和榮譽稱號。
  • 社科院公示首批推選的47名哲學社科領域學部委員
    中國社科院17日公示首批推選出的47名學部委員的名單。    這次公示的首批學部委員是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作出重大成就和突出貢獻、學術水平為國內或國際學界公認、作風正派、學風優良的在職知名學者。同時,還推選出95位榮譽學部委員,他們是在學術界享有很高威望、對社 會科學作出傑出貢獻的離職資深學者(兩個名單另公布)。
  • 社科院專家:用新型城鎮化擺脫經濟下限保衛戰
    用新型城鎮化擺脫「下限保衛戰」   ———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   □記者 金輝 北京報導   2012年以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影響,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對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形成了衝擊。
  • 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夯實金融基礎——訪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呈明顯下行趨勢。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金融應該發揮哪些重要作用?金融業如何迎接新挑戰,抓住新機遇,以高質量發展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及榮譽學部委員
    劉樹成  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宏觀經濟學。  呂 政 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工業發展理論。  汝 信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哲學、美學。  江 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專長為科學社會主義。
  •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潘家華:公園城市是治療「自然缺失症...
    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家潘家華看來,公園城市是治療「自然缺失症」的一劑良藥。10月24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在成都舉行。潘家華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可以技術解決城市擴張的各種難題,但技術並不是萬能的,我們可以造城、造高樓,但是我們造不了自然。
  • 中國特色宏觀調控的實踐轉型與理論貢獻
    馬建堂等認為,新一輪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創新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形成了「總量+結構」的調控組合,大大提高了宏觀調控工具的精準度和效果。區間調控與定向調控各有側重,區間調控側重於穩總量,定向調控側重於調結構,兩者緊密結合,形成穩增長調結構合力,豐富了宏觀調控的目標內涵和方式手段,是中國宏觀調控實踐對宏觀調控理論的重大貢獻。
  • 賈偉平參事入選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
    12月18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學術諮詢委員會公布2020年增聘28位學部委員,市政府參事賈偉平教授入選。賈偉平教授是我國內分泌病學與代謝病學領域的資深專家,立足人民健康需求,致力臨床研究,取得系列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又造福國人健康的研究成果,如揭示國人糖尿病的遺傳特徵,新發現了12個並確認了28個國人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構建了「中國2型糖尿病遺傳預警模型」,用於篩選高危人群。
  • 中國社科院首批學部委員內部推選 遭學者質疑
    -核心提示  醞釀已久的中國社科院首批學部委員推選工作原定於本月底揭曉,但來自新聞辦的消息稱,名單的公布尚未確定時間表。按設想,該院30多個研究所將分別推選1至4名候選人,分屬新組建的人文、經濟、法學社會學等五個學部。有學者認為,「學部委員」應是中國社科界最高學術榮譽稱號,僅在社科院內部推選顯然不合適。
  • 社科院:明年中國經濟增速或在7.8%左右,建議取消特別國債發行
    記者 辛圓中國社會科學院周一發布《經濟藍皮書》稱,受今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的影響,同時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以及國內外的不確定性,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約在7.8%左右。社科院建議下調明年赤字率,並取消抗疫特別國債發行。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一季度同比下降6.8%,為1992年有季度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點,但二季度後,隨著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相繼落地,經濟實現「V型」反彈,二、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分別增長3.2%和4.9%。
  •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靈魂和...
    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在主旨演講中解讀,之所以要構建新發展格局,其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統籌發展和安全,「倒過來也可以講,新階段的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的戰略抉擇,就在於構建新發展格局」。
  • 社科院: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隨著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改善和市場環境穩定,中國宏觀經濟仍將持續穩定回升。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國醫大師劉嘉湘教授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
    會議由學部執行委員會主任黃璐琦院士主持,中國中醫科學院黨委書記查德忠宣布學部委員名單並頒發證書,國醫大師、上海中醫藥大學和我院終身教授、主任醫師劉嘉湘當選首批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並參加第一次學部委員會議。
  • 盧鋒:從宏觀調控寬泛化理解中國經濟
    匯集頂尖財經智慧,分享深刻透徹的調查研究,旨在普及常識,為網友提供思想洞見和專業分析。)    文/盧鋒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胡溫十年,中國宏觀調控內涵發生了階段性演變,表現出一系列深刻特點。「宏觀經濟」作為西方經濟學概念在計劃體制時期不可能成為官方經濟政策表述。
  • 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 消費拉動增長...
    原標題:社科院發布2021年《經濟藍皮書》,明年GDP增速或近8%,消費拉動增長作用更強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12月14日在京舉辦。藍皮書指出,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宏觀調控與凱恩斯
    很多人對「宏觀調控」4個字耳熟能詳,但很少人知道「宏觀調控」與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的關係。  古典經濟學家和新古典經濟學家都贊同放任自流的經濟政策,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該幹預經濟,做一個「守夜人」就行了。因為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會將資源有效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實現經濟的繁榮。
  • 厲以寧談供給側:政府要知進知退 宏觀調控要精準扶貧
    「改革是漸進的,不要急;政府要知進知退;宏觀調控要『精準扶貧』而非大水漫灌。」據第一財經日報11月24日報導,22日剛過完86歲生日的經濟學家厲以寧23日在2016新浪金麒麟論壇以手寫演講稿談供給側改革,言辭懇切。 供需綜合考慮 厲以寧首先談了要明確供給和需求的互動關係。
  •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詳解
    12月15日,在《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以下簡稱《經濟藍皮書》)發布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談到了對經濟發展趨勢曲線的看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學部委員蔡昉圖片來源:中國網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社科院在當天發布的《經濟藍皮書》中指出,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但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多變。
  • 【公基備考】宏觀調控那些事
    日前,資本市場再迎提振信心的一攬子舉措:3月27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那麼何為宏觀調控?在公基考試中,又會怎麼考察關於宏觀調控的知識點呢?政府宏觀調控也叫國家宏觀調控,是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行政手段與經濟手段(主要是財政手段),實現以經濟主體為主導、經濟主體與經濟客體的對稱關係為核心、經濟結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行為。政府宏觀調控是系統工程。 經濟增長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是實現國家長遠戰略目標的首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