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管理宏觀經濟

2020-12-16 騰訊網

[摘要]中國古代主張國家幹預經濟大多時候佔據上風。王朝更替以及大的戰亂等社會重大變革發生時,需要在經濟政策上進行重大調整,即使在太平年代,由於舊制度弊端越來越多,需要調整經濟政策。

「鹽鐵會議」是一次重要的關於要不要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宏觀經濟調控的辯論會議,會議的記錄經整理後多達10卷、60篇,這就是著名的《鹽鐵論》

在如何管理宏觀經濟的問題上,中國古代始終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主張政府不要幹預,如司馬遷總結的「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誨之,其次整齊之,最下者與其爭」,即對國家經濟最好是聽其自然,其次是隨勢引導,再次是通過制定法規加以約束。另一種看法是政府需要對宏觀經濟進行幹預和介入,實行國家調控,如管仲所主張的「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工立三族,市立三鄉,澤立三虞,山立三衡」,即國家利用貨幣、價格和市場等手段來調控經濟。

兩種截然不同的宏觀經濟管理思路在古代商品經濟產生早期就同時出現了

前一種看法可以叫作「善因論」,後一種看法可以叫作「輕重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宏觀經濟管理思路,它們在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產生和發展的早期幾乎同時出現了。

春秋時期,奴隸制逐漸走向崩潰,商品經濟興起,政治上又呈現出諸侯爭霸的局面,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實現經濟發展的突破提供了條件也提出了迫切要求,管仲於是提出了國家全面幹預經濟的主張,以實現「兵強、民足、國富」的目標,繼而稱霸天下,他的想法得到了齊桓公的大力支持。

管仲主張國家幹預經濟有一套系統的政策措施,除了「通權重」即統一貨幣外,還有「以農為本、本末並舉」的產業政策,「寓稅於價」、「與之為取」的財稅政策,同時主張發展工商業和內外貿易,通過降低稅收把齊國變成一個「自由貿易區」,達到「以商止戰」的目的。管仲甚至提出,在國家財富得到充分積累的情況下可以適當「侈靡」,鼓勵和調動整個統治集團和富人的消費,以刺激經濟。管仲的經濟主張取得了巨大成功,經過對國家經濟的幹預和調控,齊國一躍成為當時最富有的諸侯國,並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讚頌管仲,但孔子的經濟思想與管仲卻不同,孔子主張仁、義,在義和利的關係上主張「重義輕利」、「貴義賤利」,更重視對經濟的道德幹預,孔子的經濟思想對孟子、荀子、墨子、老子等人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都主張「富國」,但同時普遍主張對經濟不要過多幹預。到了漢初,國家從長期戰亂中走出來,急需休養生息,相當一部分人更加認同對經濟不能過多幹預,這就是司馬遷提出「善因論」的背景。

「鹽鐵會議」:一次重要的關於要不要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宏觀經濟調控的辯論會議

對宏觀經濟調控的兩種看法在中國古代一直交織並行,它們在不同的時期分別佔上風,有時候這兩種觀點也會發生碰撞,產生激烈的交鋒。

漢初,政府施行「行仁義、無為而治」的政策,對包括工商業在內的經濟活動很少幹預,使商品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漢武帝繼位後,出於強化中央集權、建立大一統王朝的需要,內政、外交連續推出了多項重大舉措,尤其是連年對外徵伐,給國家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為解決政府財政不足的問題,漢武帝調整了管理經濟的思路,接連推出了多項政府直接幹預經濟的措施,先是宣布鹽鐵官營,募民煮鹽而官府專賣,繼而壟斷冶鐵經營,又任用桑弘羊先後推行了算緡、告緡、均輸、平準、酒榷以及貨幣改革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漢武帝的經濟改革也帶來了很多弊病,突出的表現是加重了百姓的負擔,而且使財富更加集中,引發的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漢武帝駕崩後霍光輔政,朝廷裡形成了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一種以桑弘羊為代表,堅持國家繼續幹預經濟的政策,主張通過強化對經濟的控制進一步增強國力;另一種以霍光為代表,主張對經濟不要管得太嚴,休養生息,關心民情,免除田租。兩種觀點勢均力敵,都無法說服對方,於是朝廷舉辦了一場辯論會。

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2月,這場辯論會在京城長安召開,參加會議的有三方人員:一是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政府官員,是幹預政策的「正方」;二是各地的民意代表、知名人士,即所謂「賢良方正」,多達60人,是幹預政策的「反方」;三是丞相田千秋,是辯論會的主持人。這場辯論會不僅參加的人數眾多,而且會議開的時間也很長,一直到這一年的7月才結束,歷時5個月。會議討論得也十分激烈,作為這場辯論會的主角,桑弘羊一共發言114次,對他所主張的經濟政策進行了辯解。

這場歷史上著名的辯論會被稱為「鹽鐵會議」,會議的記錄經整理後多達10卷、60篇,這就是著名的《鹽鐵論》。這場辯論會雖然議題廣泛,但其實質就是要不要實行以政府為主導的宏觀經濟調控。霍光雖然沒有參加辯論,但他的主張最後佔了上風,會議辯論的結果,認為應當堅持漢武帝晚年輪臺罪己詔中制定的政策,對國家幹預經濟的政策重新進行調整,推行與民休息,把公田交給貧民耕種,貸給農民種子、口糧,免除部分賦稅、徭役,降低鹽價,這一系列重大經濟政策的調整,對於恢復經濟、緩和內外部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

古代歷次改革都試圖以國家手段的介入使問題叢生的經濟擺脫困境

但總的來說,在中國古代主張國家幹預經濟的思想在大部分時候佔據著上風。王朝更替以及大的戰亂等社會重大變革發生時,往往需要在經濟政策上進行重大調整,即使一些相對太平的年代,由於承平日久,舊制度的弊端越來越多,矛盾累積越來越嚴重,也需要經濟政策有所變化。

歷史上所有重大的改革幾乎都是在這種背景下進行的,改革的主題要麼是加強經濟幹預,要麼是減少幹預。

宋朝立國後也重視農業發展,宋太祖立下「勒石三戒」,要求休養生息,不許瞎折騰,經濟也很快得到恢復。但隨之而來出現了冗官、冗兵、冗費的「三冗」問題,國家財政收入的水平雖然已經很高了,但仍陷入困難,在這種背景下王安石主導變法,目的也是想通過行政、法律的手段加強對經濟的幹預,增加財政收入,擺脫經濟困局。再以後,明朝的張居正改革、清朝的「一條鞭法」等,這些著名的改革儘管處在不同的時代,但其推出的背景也大都相似,每一次改革都是一輪對宏觀經濟的調控,都試圖以國家手段的介入使問題叢生的經濟擺脫困境。

只著眼於國家的財政和稅收,只想「富國」,而沒有解決經濟發展中深層次問題的智慧和勇氣,改革是難以成功的

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願望都是好的,但效果卻不盡相同。有的調控措施推出恰逢其時,措施也很貼近實際,最高統治者的改革意志也很堅決,所以取得了成功。有的調控措施力度雖然也不小,措施也很有力,但效果卻不理想,改到一半就遇到很大阻力,被迫草草收場,有的調控措施甚至被徹底推翻。

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王安石變法是一次強有力的宏觀經濟調控,一開始聲勢十分浩大,得到了皇帝的支持,接連推出了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等調控措施,改革的「頂層設計」不僅完備而且充滿了超前意識,但這些政策措施推出後立即引來了激烈爭論和反對,改革一直在爭議中進行,最後不得不半途而廢。

反思這場改革失敗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最高決策者宋神宗意志不堅決,有人認為是既得利益者勢力太強大,有人認為是改革者沒有做好宣傳發動,沒有爭取到百姓的廣泛支持。其實換一種角度看,問題恐怕更出在改革措施本身上,這場為改變積貧積弱面貌而進行的宏觀經濟調控,一開始似乎就真的只定位在「富國」「強兵」這兩點上,調控措施很多,但真正有力度的只是財政、稅收這些領域。

中國古代大部分失敗的和虎頭蛇尾的改革往往都存在這個問題,問題嚴重了改一次,改一改情況好點兒,但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於是重新去改,由此陷入改革和調控的循環與怪圈。原因是這些宏觀經濟調控往往一開始就只著眼於國家的財政和稅收,只想「富國」,而沒有解決經濟發展中深層次問題的智慧和勇氣。

(文/ 陳忠海 作者為文史學者)

相關焦點

  • (北京站)「宏觀經濟與財富管理——2016大趨勢」
    中國網訊 (王振陽)「玉蘭盛開迎貴客,一年一度春滿園」,近日由廣和投資舉辦的「宏觀經濟與財富管理——2016大趨勢」在北京郡王府飯店隆重舉行,廣和投資常務副總韓磊先生為本次活動致辭,並向與會嘉賓表達了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廣和投資全體員工、新老客戶參加了此次活動,大家齊聚一堂,共享了一段「與專家對話、謀共同發展」的美好時光!
  • 宏觀經濟管理_諮詢工程師《政策規劃》核心考點
    第二章 宏觀經濟管理  宏觀經濟政策包括一總三分,本章是一總,三分分別是投資、財稅和金融,也就是三、四、五章。  大綱要求  (一)宏觀經濟運行的衡量;宏觀經濟總量指標及其相互間的關係。  (二)經濟周期中的產出、就業及價格變動;經濟周期的原因分析。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 王霞:如何測度宏觀經濟不確定性?
    這不僅在微觀層面上影響居民的資產配置和家庭決策、公司投資率和資產分配,而且在宏觀層面上使得產出和消費顯著下降、弱化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控效果。因此,研究經濟狀況的不確定性,對於優化家庭資產配置、理解宏觀經濟波動行為、制定合理的宏觀調控政策以及提前預警經濟金融運行風險等,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 智能經濟對宏觀經濟治理提出哪些新挑戰
    智能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宏觀經濟管理提出了挑戰,全面而準確地認識這些挑戰並採取有效的應對舉措,對於提高宏觀經濟治理能力,無疑具有重要意義。,改變了微觀經濟主體原有的運行模式,也改變了宏觀經濟運行周期,宏觀經濟預警和調控能力大為增強。
  • 李稻葵的宏觀經濟預測模型
    在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稻葵看來,顯然不能僅僅依靠研究政府的行政行為來預測宏觀經濟走勢,必須尋找一種更加準確的方法  本報記者 侯利紅 發自北京  比起眾說不一的「李約瑟難題」(中國近代科學為何落伍),2005年中國經濟的後續走    勢或許更讓學者們抓撓頭皮。
  • 《環球經濟熱搜》:宏觀經濟「晴雨表」,PMI如何計算?
    宏觀經濟「晴雨表」,PMI如何計算?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8月製造業PMI為51%,那麼PMI是什麼呢?PMI的全稱是採購經理人指數,是通過對採購經理的月度調查匯總出來的指數,有宏觀經濟變化的「晴雨表」之稱。PMI分為製造業PMI、非製造業PMI、綜合PMI等。下面將以製造業PMI為例,來進行講解。製造業PMI如何計算?第一步,向採購經理發放調查問卷。
  • 江小涓:進一步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
    本文就其中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的相關內容,談幾點認識和體會。在我國,政府主要承擔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建設等職能。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要以促進高質量發展和協調政府各項職能為目標,以財政、金融、就業、科技、產業、區域、營商環境、信用體系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為重點,強化各項調控制度建設,完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統籌各項政策手段應用。
  • 盧鋒:從宏觀調控寬泛化理解中國經濟
    (編者按:2016年經濟形勢撲朔迷離。兩會將會如何分析中國經濟形勢?又將會採取哪些改革措施?搜狐財經思想庫採訪、整理專家、學者觀點,為網友理解中國經濟大勢提供參考。本文為作者在搜狐財經思想庫讀書會上的發言。
  • 宏觀經濟研究框架
    建議可以在這幾個角度,看專業機構是哪個思考維度去思考宏觀的,可以為自己的分析工具乃至交易體系作為借鑑。3.宏觀涉及面很廣,工作量大,我個人目前習慣,一般不做宏觀研究,主要是通過專業渠道去了解,收集信息,結合個人經驗進行判斷。
  • 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 促進宏觀經濟穩定
    雙支柱調控框架促進宏觀經濟穩定的機理相比傳統的金融宏觀調控範式,雙支柱調控框架不僅指宏觀金融調控包含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兩大支柱,而且至少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創新內涵:第一,推動貨幣政策框架轉型,創新流動性管理工具箱;第二,建立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完善現有金融監管體系;第三,實現「貨幣政策 宏觀審慎政策
  • 黃益平:數位技術對宏觀經濟的潛在影響
    在論壇上,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發表了主題為《數位技術對宏觀經濟的潛在影響》的演講。黃益平探討了疫情下數位技術改變了哪些傳統上的經濟行為,他表示數位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宏觀經濟的穩定器,同時他認為數位技術產生的大數據能夠對電子經濟和大數據風險評估造成積極的影響,以及可能造成第三次經濟全球化。
  • 首屆「中國宏觀經濟學者論壇」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辦
    2019年6月15日至16日,由《經濟研究》編輯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中山大學嶺南學院、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文瀾學院、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以及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共同發起
  • 張啟迪:宏觀槓桿率與經濟增長
    雖然擴張性政策的實施挽救了危機並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宏觀槓桿率大幅上升 。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顯示,2008-2018年,全球宏觀槓桿率從199%上升至230%,幾乎已達歷史最高水平。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主要經濟體紛紛再度採取擴張性政策,進一步增大了全球宏觀槓桿率上升的壓力。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適度的槓桿率有利於經濟增長。
  • 讓普通人看懂和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
    在《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一書中,作者融匯了自己過去十餘年來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以學術研究、政策研究與市場研究為緯,以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研究結論為經,試圖實現「道術結合」「授人以漁」的目的。
  • 宏觀經濟決策取向應顧及民生
    相關管理部門在進行決策時,如果不顧基本民眾生活,甚至以犧牲民眾生活水平為代價,那似乎對此可以說,就是再有任何理由也應該是說不過去的。所以在這次經濟數據公布之際,筆者在此很想提醒宏觀決策部門:經濟調控應注意對民生的影響。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以下觀點節選自CMF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2020-2021)《邁向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執筆人為劉元春、劉曉光、閆衍,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2、在經濟復甦與基數效應的雙重作用下,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各類同比參數將全面走高。經濟主體的認識角度和判斷標準將發生巨大變化,微觀主體對經濟運行的直接感受將與宏觀數據的表現發生嚴重的背離,社會不同階層對宏觀經濟形勢的認識也將出現強勁的分化。預期分化和經濟主體對於經濟困難忍受程度的下降將是2021年宏觀經濟運行面臨的新情況。
  • 推薦幾本適合入門宏觀經濟的書
    和眾多的國內經濟金融教材比起來,有趣太多。然而這本書太厚,最終半途而廢。後來,由於工作關係,想要快速了解金融,在知乎尋找「如何入門金融學」,「如何入門經濟學」,裡面大牛的推薦上來就是亞當•斯密,對於我這樣的0基礎小白來說,依然望而卻步。許多次希望了解金融而不能之後,會覺得這是一個艱深的領域,並對學習它心生恐懼。
  • 2021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招聘24人公告
    2020年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11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簡稱宏觀院)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直屬研究機構,下設經濟研究所、對外經濟研究所、投資研究所、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社會發展研究所、市場與價格研究所、能源研究所、綜合運輸研究所、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及雜誌社和協會
  • 「開局•開放」宏觀經濟論壇暨創新峰會圓滿落地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衝擊、國際局勢動蕩,中國抵住了內外壓力,快速實現經濟復甦,彰顯出了大國之風範;站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1年起點,我國又將如何找準方向,以嶄新姿態迎接「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 觀察家 | 讓普通人看懂和獲益的宏觀經濟分析
    在《宏觀中國:經濟增長、周期波動與資產配置》一書中,作者融匯了自己過去十餘年來研究中國宏觀經濟的分析框架,以學術研究、政策研究與市場研究為緯,以分析工具、分析方法和研究結論為經,試圖實現「道術結合」「授人以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