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接著上次繼續聊影響咖啡風味的因素。
首先,為什麼要將咖啡在磨成粉呢?
一顆完整的豆子的表面積大概只有1到1.5平方釐米,所以直接從豆子萃取出咖啡是很困難的,顆粒的變化會讓咖啡的表面積擴大1000倍甚至更多,所以我們才能才能在幾分鐘之內就萃取出一杯咖啡。
那我們到底該磨多粗的粉呢?
大家應該能理解咖啡粉的粗細決定了在同等環境下單位時間內萃取的速度,所以我們就可以根據器具和不同的萃取方法來確定咖啡粉粗細的大概範圍。我在這裡簡單地把粉的粗細分為粗粉,中粉,中偏細,細粉,極細粉。至於調整粗細程度是十分簡單的,只要把磨豆機設定到相應的檔位就可以了。這裡真正值得我們探討的是應該如何去選擇和調整粉的粗細。
先來形容下各級別粉大小,有一個感官的認識。
粗 粉:小米粒的大小。
中 粉:白砂糖大小的顆粒。
中偏細:大小介於中粉和細粉之間。
細 粉:略大於綿白糖顆粒。
極細粉:比綿白糖還要細一點。
通常情況下粗粉可以對應法壓壺萃取方式;中粉和中偏細粉更適合手衝方式,虹吸壺方式;細分適合掛耳包,愛樂壓,摩卡壺的萃取方式;極細分適合意式濃縮咖啡的萃取。
手衝咖啡萃取的樂趣在於有很多可調的參數可以影響咖啡的風味,但對於新手來說這也是最大的問題,新手無法掌握這些參數的變化會帶來什麼所以也不會調整,但這些在對咖啡的學習和逐漸了解過程中也會變得越來越好玩。為了方便新手迅速的能開始衝出一杯及格的咖啡,在咖啡研磨度這方面我給出一點建議,僅供參考。在手衝過程中如果粉過細會導致萃取過度就會表現出味道過苦,口感澀,末端雜味過多。粉過粗則會導致萃取不足,會表現出入口味道淡薄,口感不飽滿,好像兌水的感覺。先給大家的建議是手衝咖啡時粉的粗細選擇先從中粉開始一也就是白砂糖顆粒的大小,一般電動磨豆機3.5-4.5的位置就是大概這個粗細。
有了這個基準研磨度開後,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調整咖啡研磨度了。比如太苦了,調粗豆子;太淡了,調細豆子。依照這個規則會逐漸探索出適合自己口味的研磨度,然後做好記錄哦!提示一下水溫,萃取時間,研磨度,水粉比會同時作用去影響一隻豆子的風味,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要一項一項參數去調整,不能又變水溫,又變研磨度,這樣會讓你不知道到底是啊哪項改變影響了咖啡,不利於對咖啡風味的理解。等逐漸理解深刻了再去複合調整也不遲。
好的,今天就到這裡。如果需要詳細交流可以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