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0~3歲寶寶讀繪本,你心中是不是也有很多疑問?給小嬰兒講繪本要不要指讀?不同月齡要用什麼方法讀?都需要注意什麼……今天珠珠幫你解決心中的疑問,不同月齡要用不同的方法講繪本,寶寶才會愛上閱讀。
關於什麼時候可以給小嬰兒講繪本這個問題,珠珠給大家的建議是在寶寶6個月左右,也就是等寶寶會坐的時候,就可以坐在你的懷裡給她講繪本了。(剛會坐的寶寶不可以長時間坐立,所以不要講太長時間。)
有些寶寶六七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開口叫「爸爸」、「媽媽」了。開口講話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意味著小嬰兒已經懂得運用「語言」這個工具,所以我們要開始給孩子講繪本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種現象:我們家長每天給小嬰兒說的話基本上都是名詞和動詞。比如:寶寶,這是水杯、這是蘋果、這是汽車;寶寶,別碰水瓶……並且這一兩個月說的話都是重複的,很少出現新的詞彙。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裡提到,如果父母給0~3歲的寶寶輸入大量積極的語言,孩子的智商會遠遠高於那些詞彙量少的孩子!
作者薩斯金德醫生發現了早期語言環境對孩子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並不能影響孩子學業的好壞,父母與孩子交談中使用的語言才是最關鍵的影響因素。父母的語言會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空間推理、自身行為約束和道德品質等諸多方面產生深遠的影響。
(書本內容不做詳細解讀,後期會詳細分享給大家,回歸正題。)
繪本又剛好彌補了這一部分的語言缺失。因為繪本裡有很多形容詞和擬聲詞。如果拓展的話,那你還會愁每天和寶寶沒話說嗎?並且每本繪本的主題都不同,你和寶寶的話題就會有很多,這也特別適合不太會和寶寶聊天的爸媽。
小嬰兒積累更多的詞彙量後,等她會說話的時候,他的語言流暢度會明顯高於同齡寶寶。並且表達的會更清晰,詞彙量還豐富!所以我們可以在寶寶6個月左右、會說話的以後就可以給寶寶講繪本了。
給0~3歲的寶寶讀繪本,我們首先要明白給寶寶讀繪本的初心是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這個年齡段的寶寶重點培養興趣而非識字。所以給寶寶讀繪本,不需要指讀。
另外,如果家長長期給寶寶指讀的話,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親子共讀的主角原本是寶寶,我們要跟著寶寶的節奏走,而不是讓寶寶跟著我們的節奏走。如果我們家長經常性打斷寶寶的思路,要求跟著咱們的思路走的話,會破壞寶寶的專注力。
咱們與其指讀識字,還不如聲情並茂的把繪本裡的故事演繹出來,這樣寶寶會更喜歡。
相信98%的家長都遇到過這種問題。小寶寶的注意力本身就很短,如果我們要求她們能夠像小學生一樣坐在板凳上老老實實的聽咱們給他講繪本是幾乎不可能的一件事。下文會提到0~3歲不同月齡段,孩子的專注力時長,如果能達到下面所列時長就已經非常棒了。
另外,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假如你在跟寶寶讀《我有多愛你》這本繪本,讀著讀著寶寶跑開了,我們可以跟著寶寶目前專注的事情繼續給她聊天,但絕對不是用誇張的表演再讓她吸引回來。(破壞專注力)如果她關注一個球球,那我們可以和她聊天:寶寶,你喜歡這隻球呀,這是一個綠色的西瓜球球,小兔兔喜歡球球嗎?我們問問小兔兔喜歡不喜歡球球吧?這種方法就是從寶寶關注的事情出發,植入繪本裡的人物或事情,讓寶寶重新回到繪本故事中去。而不是用非常誇張的表演吸引寶寶,導致寶寶停下自己正在關注的事情去關注你。這樣做是會破壞寶寶專注力的。
很明顯這是寶寶口欲期的一種表現,正確的做法有3點:
1.給口欲期的寶寶買正版書籍。如果寶寶吃、咬的話,正版書籍會相對比較安全。
2.給寶寶買硬板書,布書。這些書專門針對小寶寶設計,隨意撕、咬也不怕書爛。
3.如果寶寶撕、咬繪本書,只要不是吃嘴巴裡,咱們家長儘量做到不幹預。如果你不想讓寶寶撕、咬這本書,那可以把這本書提前收起來,放到寶寶看不到的地方。
如果我們一直幹預寶寶,不讓他撕、咬的話,會破壞專注力;寶寶的嘴巴沒有得到滿足,口欲期的時間也會有所延長。
6~12個月的寶寶——增加「詞彙量」
1.最主要的是「詞彙」。對於這個月齡段的寶寶,我們不需要講一個完整的故事,只需要把繪本裡的單詞進行突出和強調,並且重複的說。
我們在給寶寶講的過程當中語速要慢,語言一定要簡潔。通過緩慢的語速和簡單的語言來突出繪本裡面的詞彙量。
2.充分利用聲音、表情的變化來調動寶寶閱讀繪本的興趣。
3.小月齡寶寶不要指讀,跟隨她的注意力讀。
4.咱們家長給寶寶讀繪本的時候要經常暫停等待,要給寶寶足夠多的反應時間,讓寶寶有時間來思考。
5.角色扮演是每個寶寶都喜歡的親子共讀時光。一歲以內的寶寶,咱們家長可以學動物的叫聲,注意表情動作要誇張。總之,媽媽越戲精,寶寶越喜歡。
12~18個月寶寶——引導「觀察」
我們家長在講的過程中要學會觀察,不僅僅是講給他聽,而是需要提醒他:自己去看、觀察。
用的技巧是:需要我們家長在講的過程中用誇張的表情、誇張的動作、抑揚頓挫的語氣來吸引小寶寶對繪本的專注力。讓他的注意力集中在繪本內容上。主要是鍛鍊寶寶的專注力!
18~24個月寶寶——引導「理解」
我們家長要儘可能的引導孩子學會理解繪本內容,多感官的參與到繪本內容中來。比如:我們家長拿一本繪本,打開給寶寶看,讓寶寶觀察,我們問一問寶寶,你看這裡有好多蘋果呀,你來摸一摸(引導寶寶用手摸);你再聞聞香不香?(引導寶寶用鼻子聞);你要不要吃一口?引導寶寶假裝吃一口等。寶寶通過看、聽、摸、聞、嘗……這種多感官參與的方法來引導寶寶全方面的理解繪本內容。
24~36個月寶寶——引導「想像」
這個月齡的孩子想像空間比較大,比較喜歡玩兒過家家遊戲,這其實就是想像力的一種表現。我們在給寶寶講繪本的過程中,需要增加一個新的技能——提問。通過提問的方式來激發孩子的想像力。讓孩子通過觀察和想像來培養她的獨立思考能力。
提問又分為封閉式提問和開放式提問。我們儘量用開放式提問,可以激發寶寶更多的想像力。
什麼是封閉式提問?
比如:你問寶寶,小豬佩奇是不是很開心呀?寶寶的回答只有是或者不是,就沒有下文了。這就是典型的封閉式提問。這種封閉式提問,不僅沒有成功互動,反而會減少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什麼是開放式提問?
比如:你喜歡小豬佩琪家裡哪一個玩具?這樣的互動就會不斷的延伸下去,就是開放式提問。
咱們家長切記不可以提問以下問題:
1.小豬佩奇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呀?
2.我們要向小豬佩奇學習什麼精神呀?
我們這樣問,寶寶會被我們嚇到的!我們要清楚親子共讀的目的,不是讓娃學會什麼人生大道理,而是重在享受閱讀的過程,培養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
一:專注親子共讀
孩子不可以一邊拿玩具,一邊看繪本;家長不可以一邊看手機一邊給孩子讀繪本。這就和孩子不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是一個道理。做什麼事情,就要專注的做這件事情,等做完了以後再做其他的事情。
專注親子共讀是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最基本的一個要求。
二:固定時間、區域
在家裡,我們要為孩子準備一個閱讀區,當我們和孩子講繪本的時候,我們家長要放下手機,寶寶放下玩具,一起坐到閱讀區跟孩子一起共度愉悅的親子閱讀時光。這種固定的區域會讓閱讀變得更有儀式感。也很容易給孩子培養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關於固定時間,並不是定的每天晚上八點就一定非要等到晚上八點才講繪本。固定時間是指固定的一個時間段。比如,你定的是晚上八點講繪本,這時候如果寶寶太飽、太餓了都不是講繪本的最佳時機。那咱們可以先滿足寶寶的需求,再根據寶寶的狀態做調整。就算推遲半小時~1小時也沒關係。以寶寶良好的精神狀態為標準,根據寶寶的狀態做調整。
三:重複閱讀
寶寶會比較喜歡重複不斷的讀同一本繪本,我的一位寶媽朋友曾向我吐槽過這件事情,她沒有生二胎之前,也是每天給大寶講繪本,基本上一本繪本能講幾十遍甚至上百遍。其實孩子就是比較喜歡重複的聽一個故事,這件事情也屬於正常現象。只要孩子要求咱們讀,咱們家長只需要重複的給孩子讀就行了。因為每讀一遍繪本,孩子就會有一遍的記憶,並且都是不同的回憶。
重複閱讀這個行為也比較符合她的學習特點。幼兒就是在不斷的重複、不斷的糾錯中學習,才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能力和知識。
所以我們在給寶寶準備繪本的時候,不需要準備太多的繪本,讓孩子保持重複閱讀的習慣。不斷的去溫習、去檢驗才是關鍵。
三:關注寶寶閱讀質量
我們給寶寶講一本書,不需要把一本書從頭講到尾。咱們可以分段講、分頁講,不需要講完。寶寶翻到哪裡講哪裡,注意到哪裡,就給他講哪裡。幼兒閱讀不強調連續性,強調的是專注和理解。所以不要太過於糾結閱讀的連續性。
如果寶寶能夠在這些年齡段專注以下時長,說明寶寶的專注力表現得非常棒!
一歲以內的寶寶,堅持閱讀2~3分鐘;
1~1歲半的寶寶,堅持5~8分鐘;
1歲半~2歲寶寶,堅持10~12分鐘;
2歲~3歲的寶寶,堅持將近15分鐘。
如果做不到也沒關係,因為這是很棒的專注力了,我們只需要每天堅持親子共讀就可以了。
所以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我們講繪本不用強調連續性,而是要注重專注性以及她的理解能力。
四:堅持親子共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建立在每天堅持閱讀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家長不要怕麻煩,跟孩子一起讀一本書,共度一段美好的親子閱讀時光吧。切忌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天堅持寫親子共讀筆記,既可以對當天的親子共讀進行復盤,又可以制定明天的親子共讀計劃。並且如果你堅持21天,半年,一年後你就會驚嘆於寶寶的閱讀量以及專注力。
你有每天給寶寶講繪本嗎?你和孩子的親子共讀時間是在幾點呢?關於親子共讀,如果你還有疑問,或者有更好的建議,歡迎留言。
我是 ,一名全職寶媽,喜歡讀書、聽課、記筆記。如果你也有寶寶,就請關注我吧。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和英語啟蒙相關攻略。育兒路漫漫,我們一起前行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