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皇帝,出身平民階級的不多,最為世人熟知的有兩位,一位是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平民出身還做過乞丐,另一位則是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他是第一個創造農民當上皇帝這個奇蹟的人,但後人對他的評價其實好壞參半,這又是為何呢?
劉邦建國稱帝後,就開始馬不停蹄地集中精力,削除異姓諸侯王,加強中央皇權。而其中就包括大部分和他一起起義到建國的開國功臣,比如臧荼、張敖、彭越、韓信、英布等等。後來,劉邦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馬之盟」。
成功後,你就誅殺功臣,這是劉邦一直為我們詬病的一個黑歷史。劉邦建國後有8年時間都在處理這一件心頭的大事,而漢初三大將,則成了劉邦的「開胃菜」。
首先是齊王韓信,眾所周知,韓信是劉邦能擊敗項羽,取得楚漢戰爭勝利、平定天下的關鍵人物,劉邦能登上帝位,不能說都是韓信的功勞,但沒有韓信,劉邦很大程度上登不上帝位
一開始,有人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抓來問罪,韓信苦口婆心哭訴:「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經平定,我這樣的人也早就該烹殺了」。一番肺腑之言,博得了劉邦的感動,就放過他,降級為淮陰侯。這讓韓信懷恨在心,真的開始謀反,最後呂后採用了蕭何的主意,將韓信誘騙入宮抓捕誅殺,留下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千古絕唱。
再來就是梁王彭越,漢初三大將之一,彭越早期率兵臣服劉邦,拜魏相國,封建成侯,協助劉邦贏得楚漢之爭,與韓信、英布並稱漢初三大名將。西漢建立後,封為梁王。
彭越其實沒謀反之心,手下總是蠱惑,蠱惑不成就去告發彭越,被抓後,劉邦念及舊情,赦免他,貶為平民,但彭越在流放路上遇到呂后,他自己作死還去找呂后哭訴,呂后假意帶彭越回來,其實是為了唆使劉邦斬草除根,最終彭越難逃一死。
最後,漢初三大將只剩下淮南王英布了。
韓信死後,彭越被剁成肉醬,劉邦還把肉醬裝好分別賜給諸侯,送到淮南,英布正在打獵,看到肉醬,特別害怕,於是起了反叛之心。他覺得韓信和彭越,這兩個能打的都死了,劉邦也老了,自己是最牛的了,但最後還是戰敗而逃,不是被劉邦殺死的,而是死在了逃亡路上,被平民所殺。
漢初三大將軍都被滅了,其餘更是小菜一碟,包括從小一起玩耍的「好基友」盧綰也未能倖免,最後劉邦還對一直忠心耿耿的老朋友蕭何起了疑心,機智的蕭何設法自汙聲名以躲過一劫,在劉邦去世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因為他是呂后的妹夫,後來劉邦去世,就此作罷。
至此,從劉邦起義開始一直追隨他建國的好友、功臣、大將,都無一倖免,死的死,逃的逃,躲的躲,劉邦為何會如此地「忘恩負義」?
這也許就是作為帝王的無奈,劉邦出身平民,一路打怪升級到帝王,等級跨越太大,心性自然不能再像以前在農村那樣隨性,他要考慮到國家的鞏固,要考慮後世劉氏王朝的繁衍,也許有些無奈,但在當時,不得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