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開創了一代盛世,史稱仁宗盛治,他統治時間超過四十年,算是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宋仁宗性格寬厚仁慈,不喜奢華之物,生活樸素,作風嚴謹,因此宋仁宗與歷代存在感非常強的皇帝相比,他確實比較低調不顯眼。
回顧中國五千年歷史,封建時代歷經了24個朝代更迭,統一全國的朝代只有11個,能存活100年的朝代更少,只有6個。在經濟文化方面達到全面繁盛的朝代大概有西漢、唐、北宋和清朝,這些朝代在穩定發展期都有一位立下豐功偉績的皇帝,雖然後來都走上沒落,但漢武帝、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成就實在太奪目了,至今仍被後人歌頌。
然而,宋仁宗相比上面所說的皇帝並沒有所謂的豐功偉績,反而看起來過於平凡甚至看起來「碌碌無為」,他下面的臣子如韓琦、司馬光、蘇軾、王安石、富弼等名人卻大放異彩,讓人不得不感嘆如此平庸無奇、沒有雄才偉略的皇帝卻擁有如此多文學巨匠和政治家,這是中國其他朝代都難以媲美的地方,北宋的文學之盛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宋仁宗治理的北宋可謂是繁星璀璨,雖然他沒有多大的成就,卻成就了不少偉人。如此看來,表面上宋仁宗資質平庸、無宏圖偉略、性格不鮮明,那為什麼他統治的朝代出現了如此多的偉人?難道真的是他運氣太好了?還是大家根本不了解最真實的宋仁宗,沒有發現他深藏不露的治國之才?
首先除了最近的電視劇《清平樂》詳細刻畫了宋仁宗在生活和朝堂的形象外,其餘很多文學作品、電視影劇對宋仁宗的形象刻畫並沒有很具體詳細,甚至在戲中是個小角色和背景板。例如非常有名的影視作品《包青天》,幾百集的電視劇壓根就沒有出現過宋仁宗,只交代了故事的朝代政治背景,誰會記得北宋有個開創仁宗盛世的仁君?無論在現代的影視作品,還是古代的文學作品,都沒有非常正式提及他本人。例如世人熟知的包青天故事、楊家將故事、司馬光故事、狄青故事等等,在這些故事中,宋仁宗只是他們交代故事背景的「背景板」,好像並不是不值得記載的主角。
其二,大家提到具有才情的皇帝肯定不會有宋仁宗,大都會想到宋徽宗、李煜。毫無疑問,宋徽宗才情橫溢,琴棋書畫皆精通,而李煜的詩詞流通百世,小學生的課本總會收錄他一兩首詞。但大家都沒想到宋仁宗在琴棋書畫上也頗有才華,書法比得上宋徽宗,繪畫也有小有成就,除此外他也通音律,寫詞曲,算是各方面都不差的君王,但相比於有所造詣的文學巨匠,宋仁宗當然比不上,就像參加考試的小學生,就算不是單科狀元,但所有科目的成績都是中等偏上。正是他統治時期出現如此多的文學巨匠和傑出政治家,大家才忽略了宋仁宗身上的亮點。
其三,像之前說為什麼宋仁宗資質平平,後人對他的評價卻如此之高?在《清平樂》中宋仁宗的形象是決斷英明,見解獨到,有謀略盤算,顏值略高,帶有仙氣的君主。例如,重臣勸諫宋仁宗廢郭后,宋仁宗知道他們背後的動機卻不說破,靜觀其變,找準機會後再廢郭氏。
但是現實中的宋仁宗真的自帶光環麼?其實不然,宋仁宗真的只是資質平平的君王,像普通人一樣,他也有優缺點,有喜怒哀樂,有憂愁苦悶,做決定猶豫不決,不夠果斷。但是,如此平凡的君王,大臣子民卻喜歡他,對他比較認可。宋朝的子民認為宋仁宗統治時期經濟之繁盛超過漢唐;明朝的朱國禎認為宋仁宗、漢文帝、明孝宗才有資格被稱為「賢主」,其他所謂有雄才偉略的君主都微不足道;乾隆也曾說過自己只佩服三位皇帝,其中一位便是宋仁宗。
《清平樂》中宋仁宗的扮演者王凱曾經說過宋仁宗的「仁」是對所有人,上至朝堂重臣,下至普通百姓,包括後宮嬪妃,凡事以仁為先,其次就是他特別能容忍,容忍諫官整天逼著他納諫,容忍所有人的監視,他沒有自己的生活,他活著就是為了天下百姓。因此,評價宋仁宗為仁君是挺合適的,他符合士大夫心中克己復禮、實施仁政的君王形象,也符合普通百姓心中憂國憂民,心繫百姓的明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