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多得人心?譽為「千古第一仁君」,死後敵國皇帝放聲大哭

2021-02-27 古見其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古見其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名頭最大的,除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之外,論名聲好、名頭大、名望高的,則非宋仁宗趙禎莫屬。他13歲登基,54歲去世,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42年間,為政寬簡,為君寬宥,為人寬仁,政治經濟文化持續發展,尤其愛惜人才如命,獎引後進不遺餘力,使許多聰慧而貧寒的子弟脫穎而出,共同奏響了文化和科技的華章,將宋朝的文化盛世推向了巔峰。明朝大詩人鄒智曾評價宋仁宗:「宋之英主,無出仁宗」,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那麼,宋仁宗這個皇帝,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仁慈的宋仁宗,被稱為「千古第一仁君」

宋仁宗的仁慈是十分有名的,有人稱為「千古第一仁君」,雖然貌似過譽,但以他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生殺予奪的權威,再觀察他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一些細節,你會發現,這也並非過譽。

比如,作為皇帝,宋仁宗對天地和自然充滿著敬畏之心。有一天晚上,工作至深夜的他肚中飢餓,特別想吃燒羊肉,但考慮到民間總以宮中的需要而風動,擔心他晚上吃了燒羊肉後,老百姓會天天殺羊,便忍了。第二天,與近侍閒聊此事,近侍說為何不讓人做了送來?仁宗說:「我若不忍一時之飢,便會引起無窮殺戮,此為暴殄天物。」在自己需要時,卻首先考慮的是對天地自然的敬畏,這樣的皇帝少之又少。

又如,他對身邊的侍從僕眾極仁慈。有一次吃飯,吃著吃著,突然牙齒一陣劇痛,咬到沙子了,侍吏趕快問怎麼回事,仁宗說咬了沙子了,然後趕緊對侍從說,千萬不要說我吃飯咬到沙子了,否則對廚師不利。

有一次,他在御花園散步,回來後趕快對侍女說,快拿水給我喝。侍女邊倒水邊說,外面沒喝水嗎?不是有管茶水的侍從嗎?仁宗喝完後說,我散步時找了好幾次,沒看到當值的侍吏,又不好向其他人詢問,否則侍吏會因此受罰,所以只好忍渴而回。一個皇帝,凡事不是以自己的方便需要為要,而是先考慮別人的後果,替人著想,殊為難得。

宋仁宗不僅對侍從仁慈,對大臣和讀書人更是寬厚包容到讓人詫異。對於國家大事和人事任免,他都採取朝堂公議的公開程序。有一次,他想提拔自己寵幸的張美人的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先同宰相們提議後,然後拿到朝堂上公議,結果提拔的方案剛一提出,御史包拯頭一個站出來反對,說無論口碑和功勞,張堯佐都不可能如此提拔重用,這是「超拔」,而且,包拯反對時義憤填膺,態度十分激昂,講話時唾沫四濺,濺了宋仁宗一臉,讓他又羞又惱,然而,面對包拯的反對,作為皇帝的他也只好忍氣吞聲,放棄了這個提議。回到後宮,張美人興衝衝前來詢問,宋仁宗好沒氣地說:「你只知道要宣徽使,難道不知道包拯是御史?!」他就是這樣,不霸道,不盛氣凌人,不倚權壓人,更不仗勢欺人。

愛惜人才,宋朝人才榜上最著名的文人絕大多數得到過他的發現、垂青和重用

宋仁宗愛才,如飢如渴。他首先在科舉中發現人才。宋朝如唐朝一樣重視科舉,而在仁宗朝為最盛。宋朝最有名的那些文人,很多都是在宋仁宗朝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然後才慢慢聲名昭彰以至名揚千古的。像蘇軾、蘇轍兄弟和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曾鞏、宋祁這些文壇巨星,像富弼、韓琦、文彥博、範純仁這些傳世名臣,像理學家程顥,寫過「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像科學家蘇頌、沈括,像畫家文同,書法家蔡襄,全部都是宋仁宗通過科舉發現並使用的人才,像柳永,本來是個穿行於煙花柳巷的浪子,宋仁宗在科舉中因為柳永那句「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親自批評他「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的,但到了最後還是宋仁宗親自點名,讓年近五十的柳永順利過關,考上了進士,步入了仕途。

其次在工作中提拔人才。宋仁宗一朝,是宋朝湧現名臣最多的一朝,像上面通過科舉入仕經過一番歷練後因宋仁宗重用而成為名臣的韓琦、富弼、文彥博、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範純仁(範仲淹的兒子)、包拯、蔡襄、蘇頌這些人外,那些不是宋仁宗朝考上進士的晏殊、範仲淹、種世衡、狄青等人,他們或為名臣,或為名將,皆是名重一時。而且,看上面的名單你會發現,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除了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六人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全部出現在宋仁宗一朝,其中除了蘇洵沒考上進士外,其他五人全部是宋仁宗通過科考錄取的進士,你不能說,這與宋仁宗沒啥關係。

還有,宋仁宗還在「恩蔭」中提拔人才。《辭海》對「恩蔭」的解釋是:「謂遇朝廷慶典,官員子孫承恩人入國學讀書併入仕。此制始於宋初,是門蔭制的擴充。」這個「始於宋初」的制度,到了仁慈的宋仁宗當皇帝時,被高頻率、廣泛地使用,很多名人沒考上進士,卻通過「恩蔭制度」步入了仕途,實現了人生抱負,像理學大師周敦頤,與歐陽修並稱為「歐梅」的大詩人梅堯臣,便都是在仁宗朝通過「恩蔭」入仕的,宋仁宗真是「仁」到了骨子裡。

所以,仁宗以他的仁慈給了很多人恩惠,讓很多人對他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而其仁慈之名亦天下共知,老百姓視若神明,據邵伯翁《邵氏聞見錄》記載,仁宗去世後,「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者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同時,「(洛陽)城中軍民以至婦人孺子,朝夕東向號泣,紙菸蔽空,天日無光。」當宋朝將仁宗去世的消息送到遼國,據說「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連曾為「宿敵」的遼道宗耶律洪基都握住使者的手禁不住放聲大哭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那如喪考妣的架勢,是仁宗皇帝「千古第一仁君」之譽的最好註腳。

宋仁宗是中國最仁慈的皇帝,這種「仁慈」卻遺患無窮

中國歷史上的「仁君」太少了,使得宋仁宗是如此的光彩奪目,名揚萬古。

也確實,皇帝手掌至高無上的權柄,一言九鼎,殺伐決斷不過一念之間,能做到宋仁宗這樣既敬畏天地自然,又對文人士大夫關懷備至,甚至對地位卑微的侍從奴僕都留心尊重,在古代,這樣的官吏都極少見,何況九五至尊的皇帝?因此,他的仁慈顯得極其難得,也因此而讓那麼多優秀的人才呈井噴式出現,成就了文化上的「燦爛星空」,明朝文學家李贄便認為宋仁宗一朝:「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這是宋仁宗真正的功績所在。

然而,在我瀏覽了厚達40冊的《宋史》(元朝脫脫著)和《全宋筆記》(傅璇琮等主編)中很多野史筆記後,在我對兩宋歷史長達十多年的浸淫後,在我寫作並發表了近200篇有關宋朝的歷史隨筆後,在我對北宋和南宋滅亡的原因一再鉤沉追索後,我有一天終於喟嘆宋朝「與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策實在是有其潛伏危機的一面,令人的是,與此同時我越來越感覺到,宋仁宗這種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仁慈」,實在有「遺患無窮」的一面。也就是說,宋仁宗雖然是個「仁君」,但卻不是個特別出色的政治家,更絕非一流政治家。

我們中國,自秦始皇開始,「百代皆行秦政法」,基本上都是皇帝君主一言堂。自秦始皇以來,出現了數百位皇帝君王,其中有過明君也有過昏君,有過仁君也有過暴君,但真正堪稱政治家的皇帝卻鳳毛麟角,十分稀少。真正的政治家當然應該仁慈,但光有仁慈卻遠遠不夠,真正的政治家最閃光的地方不能是仁慈,而應該是有理想、有遠見、有胸懷、有決斷、有是非、有規矩,有仁而非婦人之仁,有勇而非匹夫之勇,有決斷而非和稀泥之斷,有眼光而非井蛙之眼。

宋仁宗有許多優點,但他的優點往往又伴隨著缺點,潛伏著後患。就拿他的「仁慈」來說:

仁而無斷:宋仁宗也曾經是一個雷厲風行的皇帝,當年重用範仲淹開啟「慶曆新政」之時就是這樣。宋朝有幾個問題一直影響著朝局的穩定和國家的發展,這幾個問題自宋真宗一朝已經顯現,到宋仁宗初年已暴露無遺,什麼問題呢?一是收入太少,二是冗員太多,三是軍備太弱。收入少,財政入不敷出。冗員多,朝廷不堪負重。軍備弱,老打敗仗,只得「花錢買和平」,只得盤剝百姓,朝廷和百姓更加不堪負累,形成惡性循環。當這介問題在仁宗朝積成沉痾之後,宋仁宗決定改革,火燒火燎將在延州(今陝西延安)與西夏作戰的範仲淹和韓琦調回,並任命範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主持改革,開啟「慶曆新政」。所謂改革,實際上就是針對上述三個問題開藥方,無非三種途徑:找錢、減員、強軍。範仲淹在宋仁宗支持下,在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的配合和幫助下,提出了「明黜陟、精貢舉、抑僥倖、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覃恩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開始推行改革。儘管範仲淹的這些改革措施遠沒有「王安石變法」措施的全面深入,遠沒有那麼觸動既得利益者的痛點,但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重新調整,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範仲淹的措施「明黜陟」和「擇官長」都是針對冗員的,都會影響人一部分人的升遷進步,故得罪了一批官員。「抑僥倖」是針對靠「恩蔭入仕」的那些人,既針對名不配位者,更針對「恩蔭」濫賞的行為,又得罪一批官員。「擇官長」旨在澄清吏治,涉及地方大員的考核和黜陟,任何一個因此下臺的都會對範仲淹恨之入骨,又得罪一批。因此,這些被影響了前途和利益的官員便通過上書告狀、御史彈劾、謠言誣告等等一切可用的管用手段圍攻範仲淹,因為宋仁宗仁慈,耳朵又軟,凡事三個人說「不」他就會罷,或停。於是,官員們一番對範仲淹和「慶曆新政」的謠諑中傷之後,只想著息事寧人的宋仁宗叫停了改革,將範仲淹調離了京都,他那首鼠兩端、蒼黃反覆的性格在事件中暴露無遺,一場有可能改變宋朝國運、至少可以緩解一下朝廷困局的改革,就在宋仁宗那表面似「仁慈的決斷」而實際「仁而無斷」的決斷中草草收場,一切照舊。

仁而無矩:任何一個成熟而優秀的政治家,在治國理政過程中,必須是最遵法度、最守規矩的,無法則亂政,無矩則亂心。宋仁宗確實「仁」,但他「仁而濫賞」,在位期間,他每年用於賞賜文臣的錢物高達百萬錢之巨,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卷二五載:「宋制,祿賜之外,又時有恩賞。李沆病,賜銀五千兩;王旦、馮拯、王欽若之卒,皆賜銀五千兩。」時任諫官的司馬光覺得這樣橫恩濫賞不妥,曾三次上書規勸說:「國有大憂,中外窘乏,不可專用乾興故事。若遺賜不可辭,宜許侍從上進金錢佐山陵。」(脫脫《宋史•司馬光傳》)意思是說,在這內外交困、財政緊張之際,不宜過度賞賜,實在必要的,應準許大臣們將賞賜的錢,捐獻營建山陵之用。然而,宋仁宗拒絕了司馬光的提議,繼續大把施恩。皇帝乃一國之主,他的任何一個決策幾乎都是全國性的,全局性的,他的賞賜行為也是如此,面向的是所有官吏,涉及到公平,涉及到人心,一旦濫賞,必有不均,這就壞了規矩,亂了人心,結果便會帶來小人的攀附和仕途的奔競之風,「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容易造成「只謀人,不謀事」現象的發生,遺害無窮。

仁而好名:如果以那麼「不君子」的思路去揣度宋仁宗,他這個皇帝是極好名的。當然,實話實說,宋仁宗的確重視科舉,他通過三年一屆的科舉考試招攬了無數英才,使他這一朝人才輩出,群星燦爛,造成了歷史上少有的「人才奇觀」現象。但對於人才的吸收,宋仁宗在做法上又太「不拘一格」了。比如,當時,成都有一個舉子給知府獻了一首詩,中有:「把斷劍門燒棧道,西川別是一乾坤」,意思是只要守住劍門關,用火燒掉入川必經棧道,就能割據一方,與朝廷分庭抗禮。這自然是考生因屢試不第想走「捷徑」而出的招數,但這首「反詩」嚇壞了成都知府,他連忙把舉子捆綁至京,請求宋仁宗治罪。宋仁宗了解情況後卻哈哈一笑說:「這不過是老秀才急於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遠小郡,出任司戶參軍一職。」寫反詩的不但沒受到懲罰,反而在皇帝那謀得了官職,這一方面反映了宋仁宗心裡的明白通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寬容大度,對言論的寬鬆態度,但同時也反映了他因「好名」而滋生的「濫賞無度」,處事隨意,毫無規矩可言。在個案上如此,在決策上他也是如此。宋太宗時,科考政策規定,考生凡過了六十歲後就不能再參加科舉考試,哪怕考中了也不能授官,到了宋仁宗手裡,政策就調整為:只要年滿六十歲,無論考中與否,全部授官。這不僅帶來了虛報年齡的問題(官員的年齡常常有「實年」與「官年」之分),更帶來了規矩之亂和冗員增多的問題。

所以,宋仁宗「仁」的背後,也有碧水下的沉渣和鮮花下的汙泥,不能一美遮十醜,「好心辦壞事」與「好人辦壞事」的現象也並非孤例。而且,宋仁宗之所以有「千古第一仁君」美譽,其實也與他優待文人士大夫無所不用其極的「仁慈」和「好心」是密切相關的,因為,歷史畢竟都是文人記載的。蔡東藩在《宋史演義》一書中評價宋仁宗說:「仁宗之駕馭中外,未嘗不明,而失之於柔……仁宗以仁稱,吾謂乃婦人之仁,非明主之仁。」

話雖愨直,但卻是知人識人之言。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時間:2020-09-24 13:5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為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
  • 皇帝成長計劃2敵國兵種數據詳解 敵國兵種攻略匯總
    18183首頁 皇帝成長計劃2 皇帝成長計劃2敵國兵種數據詳解 敵國兵種攻略匯總 皇帝成長計劃2敵國兵種數據詳解 敵國兵種攻略匯總
  • 歷史上的仁義皇帝,在位42年被傳頌千年,死後敵國皇帝為之痛哭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有這樣一位皇帝,他是中國古代史中第一位享用仁字廟號的君主
  • 評價最高的五個皇帝諡號,擁有其中一個的皇帝,幾乎都是千古帝王
    諡號起源於中國西周王朝,是對一個生前有一定地位的人(包括帝王、后妃、將相等),死後給予的能夠概括其一生功過的稱呼。諡號有評價高的,叫「美諡」,有評價低的,叫「惡諡」,也有評價中等的,叫「平諡」,本文只討論皇帝的諡號。
  • 九歲小孩被皇帝賜死,臨終前說了7字遺言,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之中,皇帝是最高權力和極上地位的擁有者,自然這個位置也更容易讓人的心遭到腐蝕,而劉子業就是其中被毒害的一個,權力和地位讓他變得喪心病狂,連自己年幼的弟弟都不放過。劉子業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暴君,他狂妄、殘暴,毫無人君之道。在他即位之後,他開始變得瘋狂。
  • 此人眼睛裡長了兩個瞳孔,有人預言必當皇帝,25歲果然成功當皇帝
    中國歷史上有明君、仁君,也有昏君和暴君。當然,還有的皇帝如果不是皇帝,絕對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藝術家。可惜生在帝王之家,以至於沉迷自己的天才而忽視了治國,忘記了自己皇帝的職責。比如南唐後主李煜。李煜我們太熟悉了,他那幾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們至今吟唱。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想不到皇帝竟要帶著大臣反了自己的臣子,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自古都只聽說過,臣子造反,要反皇帝的,比如武將因不滿皇帝的奪權而直接帶兵反了,再比如藩王取皇帝而代之然後就直接在自己的封地就反了,如此種種,在歷史上不可謂不多。
  • 大明王朝的完美皇帝:名副其實的千古明君,難得一見的好男人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鐵血王朝,自明太祖朱元璋開始,到明末帝崇禎皇帝為止,每一任皇帝都做到了「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不賠款,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錚錚鐵骨風範,讓無數後人尊崇景仰。明朝自1368年建國,到1644年國破,享國276年,共傳12世,歷經16帝,在這16個皇帝中,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建文帝朱允炆、木匠皇帝朱由校、嘉靖帝、萬曆帝、崇禎帝等等,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皇帝,不過今天要說的,是明朝唯一一個完美皇帝,名副其實的千古明君,天下第一好男人,那這個皇帝是誰呢?
  • 他是清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死後被人掘墳,屍體被拖進水溝裡
    其中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間,清朝的疆土算是有了一個具體的概括,並且在他的治理下,國土面積到達了歷史的最高峰,並且乾隆皇帝還非常注重人文建設,命令紀曉嵐修築四庫全書,也算是造福子孫後代的一個壯舉。乾隆皇帝在所有歷史上的皇帝中也算是獨具一格,絕無僅有了,在他確定登基時他的年齡僅僅才二十五歲,這一在位就一直到了八十五歲,可是說是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了。
  • 英國版的「宋徽宗」,熱愛藝術收藏的斷頭皇帝查理一世
    宋徽宗趙佶,素來享有「千古畫帝」的美譽。他不光是「瘦金體」的創始人,而且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宋徽宗若他不是皇帝,可以說是能和李白媲美的大文豪,然而作為皇帝他卻是亡國之君。趙佶在位期間先後被太后、蔡京奪權,政治無能,腐朽黑暗,最後甚至落得個亡國的下場,被敵國囚禁折磨致死。
  • 乾隆皇帝驕傲一生,死後屍體被拖出棺材任人踐踏,溥儀得知跪地嚎哭
    在清朝十二位皇帝中,乾隆皇帝是最有福氣的皇帝。乾隆實在是太順利了,他沒有像父親那樣經歷九子奪嫡的兇險,他是從父親雍正手中接過了一個國力強盛的帝國,而不是像雍正從康熙手中接手的一個爛攤子。乾隆在位時間非常長,長達60年,但實際掌權的時間卻長達63年。
  • 他是低調不顯眼的皇帝,後人卻評價他為仁君,他身上的三大悖論
    宋仁宗開創了一代盛世,史稱仁宗盛治,他統治時間超過四十年,算是在位時間較長的皇帝。宋仁宗性格寬厚仁慈,不喜奢華之物,生活樸素,作風嚴謹,因此宋仁宗與歷代存在感非常強的皇帝相比,他確實比較低調不顯眼。在經濟文化方面達到全面繁盛的朝代大概有西漢、唐、北宋和清朝,這些朝代在穩定發展期都有一位立下豐功偉績的皇帝,雖然後來都走上沒落,但漢武帝、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成就實在太奪目了,至今仍被後人歌頌。
  • 「最扎心生日蛋糕」走紅,孩子當場放聲大哭,考慮過孩子感受嗎
    孩子看到"最扎心蛋糕"後放聲大哭 小天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他對自己今年的生日也是滿心期待,很想知道今年父母給自己準備了一個什麼樣的蛋糕。
  • 女人真正的心寒,不是放聲大哭,而是變得很沉默很絕情
    燕子說,女人真正的心寒,不是放聲大哭,而是變得沉默和絕情。她曾經在乎你,但現在是真的累了,哀莫大於心死,女人心寒了,對於你幹什麼,在哪兒,她都不想知道了。女人,一旦心寒了,除了沉默,就是冷漠。女人只有愛的時候才會吵鬧和哭泣,可是當她心寒的時候是非常平靜的,可以說是心如止水,連跟你吵架,放聲大哭的力氣都沒有了。沉默是女人無聲的抗議,也是她選擇和你了斷的最體面方式,不撕逼,不指責,不口出惡言。
  • 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
    導語: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如唐朝的詩歌、元朝的戲曲一般,宋朝也有著它最為鼎盛的文化——詞,史稱宋詞,作為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 產婦把孩子生下後,全家放聲大哭,醫生:好可憐的一家人
    小愛為了孩子的安全不敢放肆的大哭,就這樣老公被安排進醫院治療,小愛每天陪在他身邊,很快小愛就到了生產的日子,經過幾個小時的努力小愛順產生下了7斤重的大胖小子,小愛出了產房後,一家人全都忍不住掉下了淚水,小愛更是放聲大哭,產科醫生讓她不要太激動,護士看著這一家人的痛苦模樣,她們也忍不住抹起了淚水。
  • 正德皇帝死後,繼位的為何是朱厚熜?
    在中國歷代皇帝中,明武宗,也就是正德皇帝朱厚照應該是最會玩鬧的皇帝之一吧。從別具心裁的"豹房"到"別有用心"的發起"應州之役",再到走向末路的"江南之行",正德皇帝的所作所為可堪稱"最會玩鬧"的皇帝中的典型代表。
  • 清朝在北京定都數百年,為何九位皇帝死後都葬在了河北深山中?
    1644年的4月,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順治皇帝登基,定都於北京。自此之後便有著長達268年的十代皇帝在此統治,並且北京從始至終都是清朝的首都。但令人不解的是,除了中國的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其他的九位皇帝駕崩後,全都葬在了離北京有一百多裡的河北地區,而且還是山區地帶!這是為什麼呢?一代帝王死後為何要將墳墓葬於此地呢?
  • 3歲孩子趁媽媽不注意「外溜」 迷路後當街放聲大哭
    本文轉自【揚子晚報網】;揚子晚報網1月5日訊(通訊員 唐鈺 朱小麗 張玉成 記者 王國柱)1月3日下午4點左右,一名迷路小男孩站在泰州市姜堰區一家超市門口放聲大哭,熱心群眾發現後立即報警。民警提醒:家長在生活中務必看護好孩子,在外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範圍,同時要讓孩子記住父母姓名和聯繫方式,如果發現孩子走失,要第一時間報警。
  • 護士烈日下穿防護服做核酸檢測中暑,現場放聲大哭手指抽筋
    這不就在近日,武漢一位做核酸檢測的護士,中暑後坐在臺階上大哭的視頻,引發了更多網友的關注。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段視頻中,一位身穿白色防護服的護士坐在一個桌子前。之後因為天氣太熱中暑,便把防護服脫掉,坐在一旁的臺階上休息了一會兒。在休息的過程中,這位護士開始放聲大哭,哭到最後手指也抽筋僵硬到沒辦法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