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中的外國貨,中國人每年為它貢獻1500億,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2020-12-20 縱橫情報社

相信在很多人的廚房中,都有金龍魚的食用油,或者金龍魚的大米和白面,而且我們也經常聽到關於金龍魚的產品宣傳,可以說這個品牌已經被人們熟知。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金龍魚這三個字表面上看起來是中國名字,但實際上這個品牌是一個外國品牌,每年可以從我們身上賺走1500億。

金龍魚的母公司就是新加坡著名的豐益國際,這家企業是全球500強之一,二十多年以來,一共賣出了50億瓶食用油,背後的老闆就大名鼎鼎的郭鶴年。1998年,郭鶴年在中國創辦糧油加工廠,後發展成為益海嘉裡。

隨著企業不斷發展,益海嘉裡推出很多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比較著名的有海皇、金味、胡姬花等十幾個品牌。郭鶴年還在中國20多個省市成立三百個糧油加工廠,每年壓榨油籽達到1千萬噸以上,成為我國首屈一指的糧油企業。

在糧油行業,益海嘉裡在我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是我國10大糧油加工企業之一,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益海嘉裡的全年銷售額達到1500億元,收入比茅臺還要高。

益海嘉裡背後的巨頭就是豐益國際,而金龍魚就是出自這個公司,這家企業幕後的大佬就是97歲高齡的郭鶴年,他是馬來西亞首富,還被外界稱之為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而金龍魚的收入就成為了郭鶴年的主要經濟來源。

郭鶴年在北京還有一個重要的產業,那就是北京國貿,在80年代的時候,北京需要成立貿易大樓來應對外貿事務,國內外很多財團都想拿下這個項目,但是卻遇到了種種困難。而郭鶴年知道了這件事,他決定無論花多少錢,遇到什麼困難也要拿下這個項目。

其實郭鶴年是一個愛國企業家,雖然他是一名華裔,但是他卻一直對中國有著很濃厚的感情,因此他即使拿出全部身家也要讓中國擁有自己的國貿中心。這棟大樓建成後,成為北京地標建築,郭鶴年前前後後一共花費了40億元,如今這棟大樓每年的租金就達到幾十億。

其實不只是金龍魚,有一個乳酸飲料品牌也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它就是日本的養樂多,喝過這款飲料的人都知道,養樂多的口味和包裝始終如一,從來沒有改變過。

1930年,日本醫學專家田稔利用技術成功培養出益生菌,後來養樂多就利用這種技術發明了乳酸飲料。十幾年前,養樂多剛進入中國市場就受到了追捧,每分鐘能夠賣出5千瓶,憑藉獨特的口味和親民的價格,養樂多在中國市場逐漸站穩腳跟。

其實,無論是金龍魚還是養樂多,這兩種產品都已經滲透到人們的生活,或許是因為它們的品牌名字比較「中國化」,因此才會被誤認為是國貨。那麼,當你知道這兩個品牌是外國貨的時候,你還會一如既往地支持它們嗎?

相關焦點

  •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
    深藏中國30年,年撈金377億的辣醬品牌,卻被國人誤以為是國產貨推薦語: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食作為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無疑是不可忽視的。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也是隨之提升,色、香、味都成了美食的重要標準。
  • 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
    在我國還是有不少迷惑性的品牌,雖然說提起二維碼技術,身份證技術,這些我國人都會習以為常,畢竟這些在我國都是非常常見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讓人驚訝的特點,那就是貌似國貨。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再例如中華牙膏,很多人以為是國貨,但並不是,它是外國產品。日本飲料的巨頭,卻被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在中國每年撈金36億,你們可知道這種飲料是哪種?對於這種飲料其實是沒有喝過,也絕對見過或者是見過。這種飲料是一種乳酸菌飲品,而提到這類飲料,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
  • 一個國產洗髮水品牌,卻被誤認是外國品牌,一年銷15億,名字耳熟
    在中國立足至今,海飛絲每年的銷量都能躋身前三名,這足以看到海飛絲在中國的熱銷程度,也難怪有些國人誤以為海飛絲是國貨。事實上,象海飛絲這樣,讓國人以為是國貨的洋洗髮香波還有很多,潘婷、多芬、飄柔都是,但是有一款洗髮水明明是國貨,一年銷售15億,卻總是被國人誤以為是洋貨,而一提到品牌名稱,很多人就感覺耳熟。
  • 美國品牌「藏華」30多年,每年賺走377億,卻被誤以為是國貨
    由於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巨大,所以不少外國品牌也紛紛來到中國。來到中國之後,他們搖身一變,換成中文名以及中國風格的包裝,並開始在國內市場撈金。在國內調味品行業,就有一個美國品牌,它成功「藏華」30多年,卻始終被人誤以為是國貨。說到調味品市場,老乾媽無疑是大家率先想到的品牌。
  • 靠一瓶2.2元的酸奶,年賺40億,很多中國人卻誤以為是國產
    飲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算是不可或缺的產品,全球大大小小的飲料品牌和產品沒有幾萬也有幾千,可以說競爭還是相當大的,被市場淘汰的飲料也是千千萬萬,很少有飲料能撐幾十年不被淘汰,而且銷量還越來越好。但是很少並不是代表沒有,日本就有一款飲料從推出市場到現在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了,這款飲料也很有可能成為一款百年飲料的企業,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我想很多人都喝過,那酸酸甜甜的味道還是相當讓人著迷的。自從2002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後就相當受歡迎,從每天銷售近6萬瓶,到2018年這個數據已經上漲到750萬瓶,差不多每分鐘有5200瓶養樂多被買走。
  • 打著洋品牌,賣著中國貨,國產品牌為何鍾情「日本化」?多掙錢?
    隨著中國市場的潛力被開發,越來越多的外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而在很多外資公司的營收「戰績」中,中國市場更是為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財富。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品牌更是越來越「中國化」,甚至很多中國人都以為他們是國產品牌。例如來自日本的養樂多,新加坡的金龍魚等等。
  • 細數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九大品牌
    刷了這麼多年的牙,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中華是外國牌子,黑人才是國貨,快來看看,究竟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  一、中華牙膏  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廠的前身中國化學工業社始建於1912年。
  • 「偽裝」成國產的日本飲品巨頭:與蒙牛、伊利齊名,每年狂賺65億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比如華為、OPPO、VIVO和聯想等電子產品。與此同時,也有大量外國品牌進入中國,而且還實現了本土化,讓一些中國人把它們誤當成是國產品牌。養樂多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是實實在在的日本品牌,每年在中國狂賺65億,算得上是「藏」在中國的日企巨頭。一、養樂多的日本發展史養樂多是日本一家歷史比較久遠的企業,外文名為「Yakult」,又譯為「益力多」,意即酸奶。
  • 這兩個品牌的牙膏,很多人以為是國貨,其實是外國品牌!
    而說到牙膏的品牌,大家最熟悉的無外乎雲南白藥、黑人、佳潔士、高露潔幾種。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幾個品牌的牙膏在市面上最常見,所以留給消費者的印象比較深。但是很多消費者卻不知道,有許多自己以為是國產品牌的牙膏,其實都是外國品牌。
  • 14億國人,每年要消費多少只安全套?此國產品牌最有權「發聲」
    中國有14億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對安全套有需求。考慮到如此大的市場規模,那麼中國人每年消費多少安全套?很多人會對此有疑問。 數據顯示,早在2017年,中國每年消費的安全套就超過了100億個。到2018年,中國安全套的需求和產量都超過了100億。中國的安全套消費近年來一直在增長,所以現在中國每年消費的安全套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億。
  • 當我們在瘋搶外國貨時,外國人也在瘋搶我們的國產貨
    近日,一條「中國辣條出口160國,日本成辣條最大進口國」的消息上了熱搜,根據報導,海外購買辣條最多的國家依次為日本、新加坡、韓國、美國。 中國「美食」衝出亞洲,紅遍世界的早已有之。比如,被譽為「國民女神」的老乾媽早已火遍全球,當年,老乾媽在美國成了「奢侈品」,入了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的法眼,被奉為尊貴調味品。用老乾媽醃製雞肉的土耳其米飯、奶酪貝果淋上老乾媽、冷豆腐沙拉配老乾媽和米飯、老乾媽配聖代冰淇淋佐花生糖粉與奶油細末……國外因為老乾媽衍生出各種花樣百出的吃法,大大地造福了全球人民。
  • 這家美國公司的產品家喻戶曉,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賺走幾...
    不過有些外國公司卻走了另一條路,而且還走得非常成功。比如很多外國公司把自己的產品貼上中國漢字,在中國生產,廣告也從不提及自己是外國品牌,使得很多中國人以為這就是中國品牌,這些年在中國賺了不少錢,比如美國的寶潔公司、英國荷蘭的聯合利華公司,這些都是例子,今天我們就先來說說美國寶潔公司。
  • 一年掙600億,搞垮多家國產品牌,卻被誤認為是國貨,每天都在喝
    來源:九度視頻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又擁有14億超大消費市場,中國市場逐漸成為各國企業的「香餑餑」。而有些外國企業,更是早早看中了中國的發展,趕在幾十年前就「紮根」中國,甚至年輕一代的人,都以為他們是國貨品牌。
  • 「外國品牌」佔領服裝市場 商場難見國產老品牌
    近些年,紅都、藍天、華表……曾經十分流行的中國服裝品牌不見了,反倒有一大堆叫不上名字、號稱來自義大利等地的服裝充斥著市場,這些動輒數千元甚至幾萬元的服裝都是貨真價實的外國貨嗎?    探查洋品牌服裝四大現狀    「Ninoriva?這個牌子的羊絨衫以前沒有聽說過。」「這是義大利名牌!
  • 日本飲料巨頭,一直被誤認為是國產品牌,每年在中國默默撈金65億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經濟全球化給世界各國帶來了空前的機會,但也衝擊了生產力較弱的國家,當物美價廉的進口商品打擊國產商品時,國家又不得不出臺對應政策。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品牌來自於日本,每年在中國低調撈金幾十億,還一直被大家誤以為是國產品牌,它就是「養樂多」。
  • 這十大家喻戶曉的中國品牌,一直被誤以為是洋貨,其實都是純國產
    1.名創優品小編一直以為它是日本的品牌,因為名創優品的很多信息,都帶上了日本風格,所以被很多人誤認為是日本品牌,其實它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牌。大家都知道「哎呀呀」吧,名創優品的創始人就是哎呀呀的創始人葉國富。
  • ...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一定會有你所誤解的牌子。
    刷了這麼多年的牙,到今天才知道,原來中華是外國牌子,黑人才是國貨,快來看看,究竟還有哪些被中國人誤以為國貨的大品牌。  一、中華牙膏  上海白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牙膏廠的前身中國化學工業社始建於1912年。
  •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深藏中國的日本飲料巨頭:日銷760萬瓶,卻被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 推薦語:改革開放幾十年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很多自主品牌拔地而起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資企業紛紛選擇進入國內市場撈金。
  • 國產牙膏品牌崛起,擊敗兩大「藏華」外企,重新奪回幾十億市場!
    而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也吸引了眾多洋品牌的關注,紛紛進軍中國市場。上世紀90年代以來,大量外資品牌湧入中國市場,試圖「瓜分」我們的市場份額。隨著國外品牌進入中國,中國相關行業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如牙膏行業。在我國牙膏行業,兩面針、田七等一大批品牌正日益衰落。一些洋品牌在中國市場紮根多年,很多人誤以為是國產品牌,比如中華牙膏。
  • 日本飲料巨頭,每年默默從中國賺走65億,網友:難道不是國產的嗎
    尤其伴隨著這兩年「蒙牛」和「伊利」等這種民族品牌也推出了乳酸菌飲料後,愛屋及烏,一直以來,大家一定也以為「養樂多」也是中國品牌。 經過十多年的菌落培養,代田稔最終成功分離培養出了乳酸桿菌,並將其命名為「乾酪乳酸桿菌代田株」,也叫「代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