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
· &34;
· &34;
馬上要開學了,許多父母嘴上說著&34;,其實心裡緊張得不得了。特別是今年剛準備入幼兒園的家庭,對孩子將要面對的未知生活,既期待又擔心。
周圍就有不少父母,經常會出現以上的擔憂,有的甚至總把&34;&34;掛在嘴邊。
這種情況,說起來是關心孩子,其實已經超過了正常的界限,就是潛意識裡將上幼兒園和受苦畫上等號,上幼兒園=受苦。
不知不覺就會延伸出&34;。
有些家長在看待孩子遭遇的各種事情時,習慣從自己孩子切身利益出發,不考慮實際情況。總擔心孩子受到欺負、傷害,一旦遇到一點爭執或者糾紛,總懷疑有人故意針對。
我偶爾去幼兒園接孩子時,每次都會遇到一位同學奶奶。聽其他同學家長聊天得知,這位奶奶幾乎每天都會提前至少半小時到幼兒園。因為她想從護欄外看看孫子上幼兒園的模樣。
這天老師帶著小朋友在操場玩沙包,班上的老師給小朋友分發沙包。要發到這個奶奶的孩子時,一筐沙包剛好發完了。
老師轉身抱起另一筐後,好巧不巧剛好漏掉了這個孩子,直接從下一個開始。
一般父母看到這一幕,多半只會覺得這是老師一時疏忽,漏掉了一個小朋友。可這位奶奶當即就發起脾氣來:&34;
等到孩子們終於放學了,這位奶奶急衝衝地衝進教室,找老師理論。
&34;
老師聽到家長反映,連說對不起,表示下次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疏忽。可這位奶奶還不依不饒,話裡話外都在暗示老師是不是故意針對自己家孩子,場面一度被鬧得非常難看。
&34;的壞影響
&34;會導致一些比較嚴重的後果:讓孩子感覺到,上幼兒園不是一件好事。
01 孩子不願意上幼兒園
口口聲聲說&34;&34;了,孩子自然就會覺得家裡更舒適、自在。
反觀在幼兒園,不僅要聽老師安排,還有可能要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不上幼兒園豈不是是最好的選擇?
這些孩子生出不想上幼兒園的想法,就只能怪家長自己了。
02 孩子也總以自我為中心
兒童在7歲以前,本身還處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只不過他們會慢慢從這個階段成長起來,慢慢學會換位思考、同理心、共情能力。
可具備&34;的父母,無疑是強化了孩子&34;的意識,會阻礙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無法得到良好的成長。
03 孩子也會變得焦慮
另外,總擔心&34;,這樣的父母通常很焦慮。而焦慮情緒極易傳染。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遺傳到父母的焦慮心態,做任何事都會過分糾結和謹慎,缺乏果斷、勇敢的精神。
克服&34;,從小事做起
通常情況下,每個家庭更關注自己的事情,而不會過多的關注別人家庭。也就是說,大多數時候都是父母自己&34;。
在抱怨老師照顧不周、孩子受到其他小朋友欺負之前,先想一想事情的原因可能會是什麼,會不會有其他的可能,以免造成誤會。
心態上要客觀一些,而不是&34;,以自家孩子利益為本位去思考。
俗話說&34;。
在遇到一些比較緊急的事情時,很多父母確實是會下意識就想保護孩子,偶爾有些一閃而過的過激想法,但在冷靜下來之後,也還是會想通問題,這種情況其實也很正常。
那麼,父母就需要在言行上有所注意,哪怕下意識一瞬間產生了&34;,也要克制住自己在孩子面前抱怨的衝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