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卡特裡娜」災難成因分析

2020-12-23 中國天氣

政府低估天災影響 部門間協調配合不力

8月29日「卡特裡娜」登陸紐奧良後,人們蜂擁而入「超級穹頂」體育館和會議中心,躲避洪水。

「超級穹頂」臨時避難所被形容為「人間地獄」。裡邊的空調系統無法啟動,2.5萬災民擁擠在一起,空氣中瀰漫著令人窒息的臭氣。體育館醫務室職員警告:「馬上就會爆發痢疾。」災民每天只獲發兩瓶瓶裝水,食物嚴重缺乏。


在紐奧良市體育館內,擠滿了避難的人群。

在有限的生存資源的面前,在瀕於死亡的特殊環境下,人性的惡似乎得到了不加節制的張揚。體育館內隨處可見鬥毆,有人被強姦,有人被割喉,騷亂不時發生。

在容納了1.5萬到2萬災民的另一避難所--紐奧良會議中心,軍方直升機幾次想降落到空地上分發食品和淨水,蜂擁而來的人群卻讓直升機不得不從高處扔下救援物資。一個士兵痛心疾首:「這情形讓我想起非洲飢餓的難民。」

對於發生在紐奧良的災難,很多人感到難以置信。因為美國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國,有著發達的基礎設施,雄厚的財政儲備以及豐富的應付風暴的經驗。為什麼風暴來臨時,災區沒有提前組織居民撤離?風暴過後,災區食物匱乏、秩序混亂,不見聯邦和州政府的有效救援?

風暴來臨前,當地官員和居民對此次風暴重視程度不足,低估了災難的嚴重性。儘管早在數日前氣象部門就精確預報了颶風的登陸地點和時間,但紐奧良的官員幾乎毫無準備。同時,從密西西比州到聯邦各級政府,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都被用到了反恐戰爭中,人們在提防人災的同時,大大低估了天災造成的威脅。同時,美國是一個民主體制的國家。颶風發生前,政府已經預見到了颶風的影響,也對公民提出過警告,希望居民撤離。但如果公民不願意搬走,政府必須尊重公民的自主權和他們的選擇,不能採取強制措施的。

紐奧良市長納金的強制撤離令在8月28日星期天清晨才發出,此時颶風已開始肆虐。納金辯白說,他必須在星期六首先諮詢市政律師,他是否有權發出強制撤離令。

納金也有責任為難民建立避難所,並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水。但「超級穹頂」和市會議中心的食物儲備、生活必需品和藥品嚴重不足。市長甚至沒有為每個避難所配備醫護人員,避難所裡也根本沒有醫療區。

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布蘭科直到8月31日才匆忙和周邊幾個州達成州際互助合作,拖延了對災情的處理。布蘭科可能沒料到經常伴隨洪災出現的市民騷亂,國民警衛隊沒及時部署在紐奧良各處,城市在嚴重警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度陷入無政府狀態,騷亂持續惡化。


9月3日,暴亂和毀壞開始出現,美軍士兵在街頭逮捕鬧事者。

而聯邦政府直到災情發生數天後,才驚醒般投入行動。專門負責應對突發災難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局長邁克·布朗事後承認,直到9月1日,他才知道紐奧良會議中心有15000人在缺水缺糧的狀況中等待救援。

9月2日,布希在公開聲明裡承認美國政府在救災工作中存在不足。他也指出了地方政府的救援不力:「紐奧良許多災民根本得不到必要幫助,這是不可接受的。」

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工作明顯出現了斷層。布蘭科解釋說,她有很多法定程序要走。布蘭科和布希所說的「齊心協力」難以實現。

納金感嘆,「我上面的領導太多了,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互相推諉。我跟總統說,如果州政府不能承擔責任,那你把這事管起來吧。但現在看來,效率還是很低。」

9月2日,布希政府向布蘭科發出備忘錄,要求由聯邦政府接管紐奧良大撤離,並統領所有當地警力部隊和州國民警衛隊,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團結州長和市長的力量,並減少其間的官僚環節。路易斯安那州官員經過一夜商討後拒絕了聯邦政府的要求,「如果他們現在從地方接管一切,就能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地方身上了!」

布蘭科立即採取行動確保自己的獨立。她為颶風受難者創立了基金,並聘請了柯林頓時期的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署長詹姆斯·李·維特擔任救災顧問。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各州擁有較大權力。州政府的官員由各州自行選舉產生,聯邦政府無權任命州長或州級官員。聯邦和州並不是簡單直接的上下級關係。這樣的關係,也許從客觀上影響了救援行動的迅速執行。

在美國,非常時期維護社會治安和搶險救災由州政府領導下的國民警衛隊完成。而軍隊的調動需要由州長向聯邦政府申請,調用軍隊難免嚴重滯後。

災難發生48小時後,第一批國民警衛隊開進入紐奧良,但他們中的不少人抵達目的地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找地方睡覺和打牌。在美國,軍人是公務員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反應主要是在戰場上。但面對颶風,它的應變能力顯然不足。國民警衛隊最高指揮官解釋道,美國武裝和準軍事武裝並沒有明確的國內搶險救災的職責,並且從來沒有接受過相關訓練,因此,當國民警衛隊第一批人員開進災區時,他們在不了解實際災情的情況下,還以為只是替當地的警察和消防隊打下手,所以根本無法立即介入。

就是這樣在各種磕磕碰碰中,救援工作艱難進行。

總統布希和他的團隊的領導失敗了。美國有足夠的救災能力--直升機、食物、水和水陸兩用的交通工具,來拯救被困住的災民。這些資源原本是可以被調動的,但是卻沒有。

這場災難告訴美國人一個道理:就像在戰場一樣,即使擁有最好的武器,沒有好的領導和有效的溝通也是不可能勝利的。

 

相關焦點

  • 卡特裡娜颶風
    就在她登陸佛羅裡達州HallandaleBeach和Aventura的前兩個小時,卡特裡娜正式到達颶風強度。由於穿越陸地,系統強度減弱,但在進入墨西哥灣1小時後,卡特裡娜再次恢復往昔強度。 一進入墨西哥灣高水溫區域,卡特裡娜增強速度明顯加快,8月27號,卡特裡娜 達到了三級颶風的強度。
  • 造成了1836人死亡的美國颶風,給中國疫情防控帶來什麼啟示?
    正解局出品2005年8月底,卡特裡娜颶風襲擊美國,造成了1836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最慘的是紐奧良市,近50萬人受災,城市的80%淹沒水下。(卡特裡娜颶風中逃難的災民)在以上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必定會亂了手腳。這也是導致救援行動執行不力的原因,有災民沒等到救援來就喪生了。
  •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  颶風「卡特裡娜」日前襲擊美國。氣象專家預計「卡特裡娜」會造成100萬居民流離失所。專家把此次颶風定為四級。颶風的分級標準是什麼,颶風與颱風有何區別,今年的颶風是不是歷史上強度最大的,颶風會不會增多或增強呢?  美國把颶風分五級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顯示,颶風與颱風只是同一種氣候現象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稱呼。熱帶氣旋按其中心附近的風速分級,風速在17米/秒以下的熱帶氣旋稱為熱帶低壓,17米/秒—33米/秒的稱為熱帶風暴。
  • 今年颶風季所致災難不同尋常!來聽美國科研專家分析
    美國科研機構專家梳理分析今年大西洋颶風季特點  活躍的颶風季所帶來的災難不同尋常  ■董 哲/編譯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大西洋的颶風季同樣令人難忘。
  • 盤點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颶風,這組圖帶你了解颶風破壞性有多大!
    翻看美國的歷史,就會發現上面灑滿了與颶風鬥爭的血與淚。 一般來說,每年的6月至11月是美國的颶風季節,其中8、9月份颶風最為集中,去年兩場強颶風「哈維」和「艾爾瑪」先後侵襲美國,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 為什麼「颶風」在美國登陸,常常會影響到十分內陸的地區?
    空間站拍攝的颶風颶風根據風力的大小不同可以分為一級颶風、二級颶風、三級颶風、四級颶風和五級颶風,從對應的風力來看,一級颶風風力在33至42米每秒,而五級颶風的風速高達70米每秒以上。影響美國的颶風通常形成在加勒比海以東的廣闊大西洋海域,形成之後颶風通常會往西北方向移動,其中對於美國影響最大的颶風路徑是「颶風形成之後往西北方向移動,經過加勒比海,再往西北偏北方向移動進入墨西哥灣,最終在美國的墨西哥灣沿岸登陸,之後颶風繼續往北移動,深入美國內陸地區」。
  • 北美觀察丨「不尋常」颶風季碰撞新冠疫情 美國民眾:兩難之下如何...
    大西洋颶風季通常從每年的6月1日持續至11月30日。據統計,一個大西洋颶風季平均出現12個命名風暴,其中6個演化為颶風,包括3個強颶風。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活躍度「高於正常」,共出現18個命名風暴,其中6個演化為颶風,包括3個強颶風。但今年的颶風季在專家眼裡更加「不尋常」。
  • 颶風吹出的特許學校
    @海德沙龍:卡特裡娜颶風曾給紐奧良帶來巨大破壞,幸運的是,它並非沒有留下任何好處,颶風摧毀了大部分公立學校,為不久前剛取得合法地位的特許學校創造了機會,如今紐奧良95%的學校是特許學校,它們在十年間讓這個曾經全美是最糟糕的教育系統發生了巨大改觀。
  • 那些紀念災難的公共藝術
    這讓孫振華想到一個問題,面對災難,藝術何為?藝術家何為?擴展閱讀:孫振華:面對災難,藝術何為?藝術家何為?紐奧良雙年展2005年卡特裡娜登陸美國,給紐奧良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由於防洪堤因風暴潮而決堤,該市八成地方遭洪水淹沒。在颶風來臨之後,紐奧良出現了無政府狀態的混亂局面,劫匪們公然當著警衛隊和警察的面,大肆燒殺搶掠和強姦,颶風至少造成了1833人喪生。
  • 讀新聞學英語_颶風蘿拉襲擊美國,致6人死亡
    蘿拉颶風與2018年造成52名美國人喪生的佛羅倫斯颶風和15年前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卡特裡娜颶風有共同點。 蘿拉颶風與2018年造成52名美國人喪生的佛羅倫斯颶風和15年前襲擊路易斯安那州的卡特裡娜颶風有共同點。都是在短短的一兩天之內,這三個颶風就從更典型的颶風變成了嚴重的颶風。
  • 百萬人疏散,軍艦撤離,核電站關閉,今年最強颶風即將登陸美國
    根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National Hurricane Center,NHC)發布的信息,目前大西洋上正在上演著「三颶風共舞」的壯觀場景,它們分別是颶風弗洛倫斯、熱帶風暴艾薩克、颶風海倫。如果算上前幾天才登陸的熱帶風暴戈登,美國本土和海外離島可以說在短期內受到了4個風暴的圍攻。
  • 【颱風科普十六】颱風和颶風的區別:「產地」不同
    【颱風科普十六】颱風和颶風的區別:「產地」不同 來源:SRC-576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08日10:45
  • 《颶風奇劫》曝看點預告 颶風天奪命飆車燃爆銀幕
    由曾執導過《速度與激情》、《極限特工》的著名導演羅伯·科恩執導,「颶風少女」瑪姬·格蕾絲與《真愛如血》男星瑞恩·柯萬滕、英倫新星託比·凱貝爾聯袂演出的驚險災難動作大片《颶風奇劫》即將於11月2日登陸全國各大影院。
  • 如果颶風來臨,你的選擇是什麼?
    而在羅伯科恩導演的電影《颶風奇劫》中,災難卻又不僅僅是災難,它更像是一雙手,可以撕開所有偽裝的面具,讓一顆顆鮮活而真實的心展露在人們面前。這顆心不管美麗或醜陋,它們都是真實的。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不敢正視的怯弱和自私,而災會放大這些特點,讓你認識到真正的自己。
  • 陳曉寒K現江湖:颶風、減產、PMI反彈和弱美元。哪一個才是你做多...
    颶風「蘿拉」逼近美國墨西哥灣,美國石油陷入停產危機?各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有所反彈,油價能否一馬當先?  颶風「蘿拉」火爆登場  8月底,第三季最強颶風「蘿拉」在美國南部登陸,以時速241km的最大持續風速襲擊墨西哥灣,世界氣象組織發言人稱,這是本季度最強颶風。
  • 高考地理小專題——熱帶氣旋(颱風、颶風)
    (2)分析熱帶氣旋很少向內陸地區深入的原因。(3)分析圖示區域9~11月颱風威力仍然很強的原因。(4)指出颱風可能誘發的自然災害。(3)分析近洋面空氣從熱帶低氣壓發展壯大形成颱風的過程。特別應該一提的是幾乎每年都侵襲這一地區且常常是災難性的颶風(熱帶氣旋)。颶風從6月1日開始,一直延續到11月30日。破壞性特別巨大的颶風有1900年侵襲德克薩斯州加爾維斯敦(Galveston)的颶風和2005年侵襲紐奧良及其附近的颶風。在颶風季的那段時間內,北大西洋生成的颶風也可能穿過墨西哥灣,並且往往在此得到加強。
  • 颶風多利安已對準美國,它可能是美國東海岸數一數二的大颶風
    西北太平洋弱颱風橫行的同時,北大西洋出現了一個快速加強的「狠角色」颶風,它就是多利安。北京時間8月29日晚10點,多利安的中心位於美國波多黎各以北,距離佛羅裡達州邁阿密市約1600公裡的海面上。雷達圖可見,多利安已有較為清晰的颶風眼和眼牆結構,但體型非常小,堪稱「侏儒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