颶風吹出的特許學校

2021-03-01 headsalon

@海德沙龍:卡特裡娜颶風曾給紐奧良帶來巨大破壞,幸運的是,它並非沒有留下任何好處,颶風摧毀了大部分公立學校,為不久前剛取得合法地位的特許學校創造了機會,如今紐奧良95%的學校是特許學校,它們在十年間讓這個曾經全美是最糟糕的教育系統發生了巨大改觀。

作者:Robert Colvile @ 2016-04-15 

譯者:小冊子(@暱稱被搶的小冊子) 

校對:pathto(@pathto) 

來源:CapX

網址:http://t.cn/Ri3BeId

「嘿,夥計,把衣服束起來好嗎?」在塞繆爾格林特許學校,一個小男生匆匆穿過餐廳,一邊嘴上嘟噥著道了個歉,一邊整理好白襯衫松出來的衣角。Jay Altman滿意地點了點頭,彎下腰撿起了地下的一片垃圾,然後繼續往前走。

 

塞繆爾格林讓人感覺就是那種你想把自己孩子送去的地方。那裡穿著墨綠色校服的學生——無論是那些才5歲的幼兒園學生,還是那些已經14歲快要上高中的學生——都顯得那麼聰明、整潔,而且充滿活力。學校的那些紅磚建築外表都乾淨得發亮。

 

餐廳裡,每個餐桌旁都放著塑料有機堆肥桶,它們很快會被搬到「生活樂園」上去清空。「生活樂園」是一個佔去學校後面大部分面積的大花園,學生在那兒學習種植各種香草和植物,在路易斯安那的陽光下藤曼遮蔽的樹蔭裡了解植物營養學。

 

這所學校是Altman名為「前線學校」的學校聯盟所監督的五所學校之一,在這裡發生了一些令人驚訝的事。例如,它位於全美最糟糕的州裡最糟糕的城市,曾經是全市最糟糕地段裡最糟糕的學校之一。 另外,十年前這所學校還遭受了滅頂之災,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事實——在學校餐廳的牆上,畫了一條齊肩高的線,標示著在卡特裡娜颶風肆虐後洪水達到的高度。而它令人矚目的復興——和整個紐奧良校網的復興——不僅是因為克服了巨大的困難,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這次災難。

 

事情要回溯到1992年,那時Altman和朋友Tony Recasner聯合了一班教師、家長和社會活動家,創立了詹姆斯劉易斯附屬學校。這是一所特許學校(相當於英國的自由學校或自由學院),只是當時還沒有這種說法。他們並沒想開啟一場運動,只是想證明,就算不對學生精挑細選,也一樣可以辦一所像樣的學校,同時也可以為紐奧良窮困家庭的孩子增加改變命運的機會。Altman說,其中的關鍵在於狠抓11歲到14歲這一段初中時期,「因為這是開始沉淪的年紀」,家庭富裕的學生開始甩下貧困的同學。

 

詹姆斯劉易斯學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六年之後,它成為了紐奧良第一所正式的特許學校。2005年,州政府邀請他們當時名為「劍指初中」的學校聯盟(如今已更名為「前線學校」), 接手薩繆爾格林。Altman回憶道,「那時候這學校失去了控制,簡直亂作一團。」他實際上還建議Recasner回絕這一請求:「不要接那所學校,它會害死你的。」但在那一區長大的Rescasner,希望能對那裡有所回饋。

 

那時候,Altman在教育界炙手可熱——無保留援助兒童基金會邀請他,希望他能將特許學校的經驗帶到他們在英國的新興校網去。但天意難料,「我們2005年6月進駐學校,洪水8月就來了。」紐奧良基本上陷於癱瘓:學校被木板封門,也不知道何時能夠重開,甚至還會否重開。當時已更名為紐奧良特許初中的詹姆斯劉易斯中學,就再沒有重開過,因為它所服務的社區已不復存在。

 

但災難之中也有轉機。在之前的2003年,路易斯安那州通過了一條有爭議的法案,宣布紐奧良為「學校重建區」——這實際上承認了該市的教育系統不如人意。糟糕的學校實在是太多了,它們把學生也拉進了泥潭,一同在底層掙扎。

 

在這條法案下,那些達不到基本要求的學校,可以由那些承諾做得更好的人來接管:塞繆爾格林正是案例之一。但事情的進展極其緩慢,直到颶風卡特裡娜的出現。

 

紐奧良決定在重建中打破常規。與其重建單獨的一所所學校,政府決定要像Altman所說的那樣,重建一個有機結合的學校網絡。如今,該市超過95%的公立學校是特許學校,每個學校都可以決定各自的特色,也可以在全市範圍內招生,由黃色校巴負責每日接送,每個學校都需要就是否達到基本標準而接受問責。如今在「前線學校」屬下的四所學校裡已經有3,000學生。

 

這對英國讀者來說也許並不陌生,因為這有意識地借鑑了催生了自由學校與學院的英國教育改革的自由擇校、自主辦學與可問責三原則,而且同樣的原則也推動了美國其他地方的特許學校熱潮。這一舉措本身充滿爭議,但其效果卻無可辯駁。

 

我們坐在塞繆爾格林那「生活樂園」的樹蔭下——當年有一艘快艇被卡特裡娜一直衝到了這裡——Altman讓我看了一組數字。2005年,紐奧良的學校裡有62%被評定為「不及格」。現在,儘管標準比以前更嚴格,該百分比仍然降到了7%。十年前,只有35%的學生達到基本標準,比路易斯安那州整體平均水平要低23個百分點。如今達標的比例是62%,與全州差距僅剩6個百分點。殘疾學生達到同樣標準的比例從11%上升到39%,與全州平均水平的差距也從23個百分點降到了2個百分點。簡而言之,紐奧良的教育改善幅度在全美的城市中首屈一指。

 

塞繆爾格林的經驗並不僅僅體現在考試成績,其亮點在於對品格的追求。由於95%的學生是非洲裔——由學校提供免費膳食的學生也達到了95%——走廊上掛著前輩們的勵志照片:第一位黑人總統、第一位黑人參議員、第一位黑人芭蕾巨星。屋頂上懸掛的標語也是勵志的名言,宣揚著美德、自律與夢想。牆壁上點綴著全美各所大學的校旗,教室也以這些大學來命名。

 

最引人矚目的是,學校特意用「2024」、「2025」、「2026」來標識年級——那不是孩子們從高中畢業的年份,而是從大學畢業的年份。這裡的所有東西都旨在讓這些孩子們明白,上大學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小概率事件(儘管目前的統計數據仍然如此),而是很自然的,甚至是理所應當的。

 

那麼其他地方,比如英國,可以從紐奧良學到什麼呢?當然,很多特別的因素在這裡起作用,從卡特裡娜後這個城市的人口結構變化,到這城市內外希望災後重建更勝以前的決心。當「前線學校」決定敲開塞繆爾格林的混凝土操場時,創建了加州Chez Panisse餐廳的女廚神Alice Waters幫忙規劃花園。當地橄欖球隊紐奧良聖徒隊捐助操場另一角的全天候運動場,而他們的明星四分衛Drew Brees則與名廚Emeril Lagasse共同資助了烹飪教室。

 

人們已經從中得到某些更有普遍性的經驗教訓。對於英國的學校改革者來說,紐奧良再次證明了自主權、問責制和多樣性的重要性——給學校予自由空間,根據各自的願景和特點建校,但同時要求他們達到某些標準。

 

例如,前線學校利用生活樂園來向學生們教授營養學、生物學和園藝,但其它特許學校有別的側重點:Bricolage 學院的校長Josh Densen說,他們學校的建校宗旨是「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創新者」——學校「有一個創意課堂,在那裡我們教授工程、設計、計算機編程、電子電路和機器人技術」,隨著孩子們從幼兒園一路升學,課程的難度也隨之加深。學校的教學方法也多種多樣:前線學校採用分組學習的形式,一部分孩子與老師討論,一部分孩子做題,其餘的就可以使用旁邊的電腦。而Bricolage 學院則採用討論會的形式,「我們發現這種方式比傳統授課更有助於學習。」

另一個經驗是發掘和培養教育人才的重要性。當年在英國的時候,Altman就和沃靈頓英皇領導學院的創辦人Iain Hall爵士共同設立了公益組織「未來領袖」,旨在培訓和選拔最出色的教師,當中包括來自直接銜接項目「教育第一」「名校指導」以及「教育為美國」的教師。Altman解釋道,「我們今年嘗試的事情之一——這還只是實驗性的——是讓我們的骨幹教師一周工作四天,以令他們每周能有一天聚在一起,學習共同規劃,接受專業培訓」

 

它的設計者們希望,隨著像Altman的每周四天授課的這類實驗接受他人的評估,這個教育體系日趨多樣,能夠促進相互學習。哪怕只是在塞繆爾格林呆一個上午,也很容易觀察到那些可以推廣到別處的理念:每周評估各班的表現,而不是每個學期一次,以確保能及時糾正偏差,根據需要進行調整;讓家長在家就可以了解孩子的電腦化的課程設置;讓各個班級每幾個小時就活動十分鐘(確有做到,當我參觀教室時,就看到學生們跟著流行曲的錄像跳舞);使用電子教學,這些高科技手段的效果多年來被過分地誇大,如今終於開始達到預期效果了。

 

然而最重要的是,薩繆爾格林體現了一種簡單理念的力量。

 

「不管他們自己是否意識到,人們對低收入與來自貧困地區的學生總是存在著各種的偏見,」Altman說道。「前線學校」的辦學原則就是「堅信所有年輕人的潛力……和共同的道德追求」。

 

在紐奧良,那些問題通常會與種族聯繫起來。但在英國,問題的根源更多是社會階層,尤其在北部的老工業區。

 

「在經合組織內,英國的父母收入與子女的抱負和成就的相關性比其他國家更強,」現在擔任偉大學校慈善信託CEO的 Iain Hall爵士說。「如果一個小孩子家裡三代同堂,家人長期沒有工作,他的志向就會消沉。你必須打破這種胸無大志,讓孩子相信『我能在逆境中成功』。」

 

他的事業,和Altman的一樣,都被一個新興理念驅動:「如果你能提升孩子們的品格,你就能改善他們受教育的效果。這就是我和Jay (Altman)在大西洋兩岸一直做的——向孩子們灌輸勵志的信息和強大的信念,以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堅韌不拔。」

 

Hall聲稱教育大臣Nicky Morgan已開始接受這一理念。「通過美國的KIPP【另一個特許學校聯盟】,她開始發現對品格培養的重視會帶來令人驚訝的收穫,」他說。「未來領袖」的核心理念——「目標遠大,不找藉口」,如今已經「出現在幾乎所有學校的官方網站上,至於他們是否真正實踐這一理念是另一回事……」

 

英國的教育改革在很多方面都領先於美國:如Altman所說,紐奧良過去的教育系統,缺乏標準、監督和問責制度,不僅僅落後於英國的布萊爾時代,甚至是落後於柴契爾時代。但在另一些方面,Hall認為英國也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英國)越來越多的學校以大學校名來命名教室。但你還必須讓老師們去配合——他們也要經常談及個人抱負和不懈努力。」這些對美國人就比因循守舊的英國人來得更自然,因為他們有著萬事皆可能的性格和明確的使命感。

 

儘管如此,像紐奧良那樣的成功案例,用「新校網」的Nick Timothy的話來說,依然「令人欣喜若狂」。這也是該辦校理念——最好讓投身其中的老師和家長們有權參與學校的運營和建設——的一大佐證。Timothy指出,英國的自由學校「與其他公立學校相比更經常被評為表現優異,更受家長們歡迎,也更普遍設立所謂的提高課程以幫助年輕人考上頂尖大學。我們都能看到,它們和美國的特許學校一樣,在不斷地改善教育質量,為不同背景的學生創造更多的機會。」

 

然而在大西洋兩岸,要做的事情都還有很多。「坦率的講,我們在紐奧良做到的,只是從『不及格』進步到『尚可』和『中等』」Altman說,「這些學校都不再不及格了,但我們也不能只滿足於『及格』是吧?」

Robert Colvile是英國《電迅報》評論編輯,也是BuzzFeed英國版的新聞總監。他的新書《偉大的加速:生活如何變得越來越快》由Bloomsbury出版社在2016年4月7日出版。

(編輯:輝格@whigzhou)

 

*註:本譯文未經原作者授權,本站對原文不持有也不主張任何權利,如果你恰好對原文擁有權益並希望我們移除相關內容,請私信聯繫,我們會立即作出響應。

點擊閱讀原文查閱中英對照版

<END>

海德沙龍·翻譯組

致力於將英文世界的好文章搬進中文世界

相關焦點

  • 美國特許學校:教育公平的探索
    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指出,多元化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人性的根本需求,這就需要探索出合適的體制。美國政府希望教育有百花齊放的局面,並給予家長更多的選擇權利,特許學校因此誕生了。
  • 瞭望︱美國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
    市政府解釋這些學校沒有被充分利用,存在資源浪費現象。另外,政府承諾關閉學校所節約下來的2億美元將用來重新投資學校,一部分關閉的公立學校學生將被特許學校接收。在芝加哥的658所學校裡,有126所學校屬於特許學校。2014年,在芝加哥還將增加15所特許學校,其中4所特許學校將建在關閉54所學校的學區。接收轉校生的特許學校配置了新的科學實驗室、電腦、無線網、圖書館、美術室以及空調系統。
  • 特許學校真的有效嗎?
    利用美國13個州33所特許學校的2330個學生樣本數據,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Clark等人估計了特許學校對學生成績的影響。研究發現,平均意義上而言,特許學校對於學生數學和閱讀成績有負面影響,但這種影響統計上不顯著。
  • 「特許學校」是縮小學校差距的良方
    ▲2018年11月21日,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特教學校的學生在上課。圖/視覺中國按照慣例,今天(3月12日)的議程是圍繞本界別關心的議題開展界別協商。民進是「教育黨」,所以我們選擇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今天的話題,也為今年的議政性常委會做準備。事先預約發言的就達到13位。
  • 「特許學校」是縮小學校差距良方
    至於上好學的問題,我建議,政府在配置公共教育資源的時候,尤其要注意向薄弱學校傾斜。那麼,如何解決薄弱學校的發展問題呢?這次兩會我提出了一個發展中國特色的「特許學校」的概念。所謂特許學校,它是自1990年以來,在美國興起的眾多公辦民營學校之中的一種學校類型。
  • 你不知道的美國的公立特許學校
    有些特許學校提供短期的交換生項目,可以允許國際生作為交換生入讀。但特許學校在中國還很陌生,家長們並沒有把特許學校納入子女國際教育的選擇範圍。反倒是因為特許學校的部分資金來自於民間投資,特許學校成為投資移民EB-5的一個項目。10月13日,好望角諮詢主辦了關於特許學校的論壇。中國家長們第一次了解到,特許學校並不是給美國窮人們設置的「希望小學」,有時還得「搖號」才能上。
  • 《颶風奇劫》「體感」風暴身臨其境 突破視覺極限
    視頻中導演羅伯·科恩與特效團隊一同分享了電影中演員在「五級颶風」中動作場面的拍攝。為了讓觀眾感受身臨其境的感受,片中包括颶風肆虐,暴雨傾盆和海嘯來襲,都是真實拍攝完成。實拍場面配合後期CG特效,演員們在真正的颶風中玩命上陣,令該片產生了酣暢淋漓的感官刺激。
  • 「颶風獵人」的前世今生
    美國時間9月11日,「颶風獵人」機組成員尼克·安德伍德乘飛機進入颶風「厄瑪」,投下探測儀,收集數據。12日,他分享了飛機被風吹得「吱嘎作響」的視頻。  安德伍德似乎很享受。那時,美國颶風預報系統非常薄弱、分散,很多時候依賴海上船舶提供的信息。於是,在美國氣象局的支持下,美國參議院和眾議院於1936年6月5日通過了颶風巡邏法案。  1943年二戰期間,一場颶風襲擊了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休斯敦市附近的布萊恩空軍基地的兩名飛行員,為了偵察颶風可能對基地的影響,駕駛一架T-6教練機強行衝進了颶風眼。
  • 美國網絡特許學校興盛背後藏隱患
    此類學校兼具普通特許學校和虛擬學校(virtual school)的優勢,為學生和家長提供了比傳統公立學校更多樣、更加個性化的選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文章談到,「當一名學生離開傳統公立學校轉入特許學校時,學生所屬的學區政府會向特許學校支付數額相當於該學區內公立學校學費的補貼」,而您認為「隨著選擇就讀網絡特許學校的學生數量增加,這會導致學區內公立學校的財政資源流失」。
  • 世界觀的故事(55):特許學校
    改革公共教育其中一個最具創意的方法,就是「特許學校運動」(charter-school movement)。特許學校是公立學校,不同的是老師的任聘以考績決定,而不是鐵飯碗;而且,老師上課不必使用州政府規定的課程。擁有這樣的自由,特許學校必須符合嚴格的學習表現標準。這個想法是基於容許特許學校進行大幅度實驗,不過學生表現必須符合嚴格的學術標準,以便州政府能夠判斷什麼教學方法成效較大。
  • 盤點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颶風,這組圖帶你了解颶風破壞性有多大!
    翻看美國的歷史,就會發現上面灑滿了與颶風鬥爭的血與淚。 一般來說,每年的6月至11月是美國的颶風季節,其中8、9月份颶風最為集中,去年兩場強颶風「哈維」和「艾爾瑪」先後侵襲美國,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 探尋美國中小學之三——什麼是特許學校?(下)
    一、錄取政策特許學校相關法律要求所有特許學校在錄取學生時都必須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要招收本社區所有的學生。但當適齡學生人數超出學校招生計劃時,許多特許學校採用搖號或者列出候補名單的方法。在阿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明尼蘇達州和新澤西州,特許學校得到的運營撥款少於公立學校。但有些州,比如加州,特許學校還會獲得額外的撥款或貸款。在大多數州,地方政府對於特許學校的設施是不給予經費補貼的。但是,特許學校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類別向聯邦政府申請不同的經費,比如學校的學生人群中有「處境不利兒童」,就可根據「一號標題法案」向聯邦政府申請相應的資金支持或申請特殊教育補助。
  • 北美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 的特別之處
    在北美,基礎教育系統除了我們熟知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以外,還有另一種存在,叫做「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
  • 下一個颶風即將到來嗎?2018年的第三次5級颶風即將消散!
    威拉颶風是2018年的第三次5級颶風。但是下一次颶風將會襲擊哪裡?它將被稱為什麼?周三,威拉登陸墨西哥西部部分地區時遭遇強降雨和強風。受影響的地區包括馬薩特蘭南部,靠近埃斯庫納帕社區。颶風威拉襲擊墨西哥太平洋海岸。颶風之前是5級,但在準備登陸時減弱為3級。在墨西哥肆虐過後,當地時間今天早上,風暴進一步減弱為熱帶低氣壓。
  • 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這個翻譯有點誤導!
    進入好的特許學校,像中彩票一樣幸運大家很熟悉,美國中學體系分為:
  • 紐約特許學校擴招 鼓勵亞裔學生及家長踴躍報名
    ,紐約市特許學校中心9日宣布啟動一系列推廣計劃,擴大招收英語學習生。不過組織者也承認目前特許學校學生中只有1%是亞裔,這種情況很難改變,因為亞裔聚居地區一般校舍擁擠,特許學校很難找到立足空間。  特許學校近來屢遭詬病,其中一項指責認為特許學校考試成績好於普通公校是因為此類學校中不諳英語的新移民比例偏低造成的。  目前紐約市有197個特許學校,共8.3萬名學生,而英語學習生僅佔到6.3%。
  • 美國特許學校及學生數量持續上升 創歷史新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8月23日報導,22日發布的聯邦教育報告指出,美國所有學生中參加「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的人數已達到6%,突破歷史新高。美國的特許學校是指由公家負擔經費、特別允許教師、家長、教育專業團體或其它非營利機構等私人經營的學校。
  • 【美國教育】特許學校,適合你嗎?--詳解Charter School的是與非
    從上圖可以看出,特許學校和公立學校之間或者是資源共享,或者是互相競爭,所以特許學校在美國一直是個很矛盾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特許學校。特許公立學校是英文Charter school的譯稱,簡稱特許學校,也是自1990年以來,在美國興起的眾多公辦民營學校之中的一種學校類型。
  • 美國學校探秘丨特許學校?隨機招生?不說話用手勢表達?
    主要走訪了美國三類學校:公立學校( Public School )、獨立學校( Independent School )、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 ),深入了解美國當地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課程設計方法。
  • 美國加州特許學校激增 州長宣布新協議加強監管
    中國僑網9月5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鑑於主要以低收入家庭組成的小區入學人數越來越多,加州當局準備收緊管理特許學校的規定。加州州長紐森於當地時間9月4日宣布一項協議,將徹底改變加州對其特許學校的授權和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