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校探秘丨特許學校?隨機招生?不說話用手勢表達?

2020-08-27 嘰裡呱啦APP

繼五個月前,媽咪 Cat 帶隊前往舊金山,

訪問美國西海岸的小學後。

這次 Daddy Tony 和 Sarah 老師,

深入美國東海岸波士頓,

繼續一探究竟。


Daddy Tony

這個假期,Daddy Tony 和 Sarah 老師再次遠赴美國,開啟訪學之旅。主要走訪了美國三類學校:公立學校( Public School )、獨立學校( Independent School )、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 ),深入了解美國當地學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課程設計方法。



家長為孩子選擇學校


Public(公立)代表著學齡前至高中的義務教育,但有的家長或許對獨立學校和特許學校略有陌生。接下來就詳細介紹下三類學校各自的特點。如上圖所示,美國家長從小在為孩子擇校時一般考慮三種學校,其中的 Charter 代表了特許學校,而 Private(私立學校)當下在美國多稱為 Independent(獨立學校)。

◆ 公立學校:劃學區招生、政府出資、免學費。

◆ 獨立學校:入學考試及面試、私人投資、學費昂貴。

◆ 特許學校:另類公立學校、政府撥款加社會募捐、抽籤篩選。


這三類學校雖然招生方式不同,但各具特色,而且每個州、甚至每個區各類學校的課程(Curriculum)都有自己單獨的一套體系,在訪問的過程中都令兩位老師印象深刻。四天的訪問行程,分別去了兩所特許學校、一所公立學校和一所獨立學校,近距離的參與到課堂,深入與老師和學生互動交流。


1、特許學校


特許學校作為公立學校的一個新興分支,自1990年以來成為了美國眾多公辦民營學校中的獨特一類,不受一般公立學校法令條文的制約,有一套獨特的作業系統,並且每個州學校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它既有公立學校機會公平、學費低廉的優勢,也有私立學校中重視教學質量和經營水平的特點。

特許學校設立的初衷,是為了幫助社會和經濟條件比較弱勢的群體,獲得平等的教育機會。由於社會客觀因素,部分美國街區的學生整體水平較低,學習程度較同齡孩子要差。該地區的公立學校由於經費局限和環境原因,很難留住好老師,師資力量受到局限。特許學校一般設立在錄取率低的街區,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這些大學錄取率低的孩子們,獲得更好的教育得以順利進入本科。


位于波士頓的 KIPP ACADEMY


行程的第一天和第四天,分別拜訪了兩所在麻薩諸塞州有名的特許學校,一所是全美最廣為人知的 KIPP (Knowledge Is Powder Programm) 項目,另一所是叫 MATCH 的特許學校。由於在 KIPP 的體會深刻,這裡作為主要對象分享給大家。

【用手勢管理課堂】

KIPP 在全美擁有200多所學校,接受過來自社會各界名人的贊助。安靜的環境、有秩序的教室管理、聽話的學生、守規矩、是對 KIPP 小學課堂的印象。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很難看到調皮搗蛋的學生,大家都非常遵守紀律,不是在自己寫作業就是安靜的進行小組討論。

他們有一套獨特的課堂管理模式,非常注意對噪音 Level 的控制。上課期間,在發表不同觀點或是陳述個人意願時,不允許隨意講話,而提倡使用手勢 (Hand Gesture) 來表達。

老師在教課堂手勢用語

比如學生口渴,他們會伸出一隻手,用大拇指握住小指,分開中間三個指頭呈 " W "狀,代表 " Water " 的意思;課堂中想要上廁所,會伸出食指舉1;需要紙巾的時候,也會做出捂著鼻子舉手的動作;當他人說話時自己也想表達觀點的情況下,就會左右手握拳交叉向上疊加,代表 「我也想發言」 。整節課在教室裡完全感受不到吵鬧,孩子們很有秩序很乖,有種軍事化的感覺。



【距離高考還有669天】

在 KIPP 衡量成功的第一要素就是,是否能上大學、讀本科。他們認為,你要成功就必須進入大學,而且非常重視學校文化的沉浸。比如 KIPP 很牛的一點在於,他們的老師大多出自常春藤名校,每個教室的門口都會貼自己老師畢業院校的校徽,以示激勵。教學樓裡也會張貼各種 Motivation Speech 的海報鼓勵孩子。對於起點差的孩子,學校會增加學習時長,周末也會抽出一天安排課程,讓他們趕上正常水平,幾年內達到某個要求。

MATCH 裡張貼的海報

名人名言

另一個有趣的學校文化是,你會在 KIPP 學校裡看到四處貼有 " Class of ..." 的字樣,代表著,學校認為你會在哪一年上大學,為了上大學需要在之前做哪些努力。運用環境中直覺可以看到的圖像及文字 (Environmental Print) 營造學校的文化氣氛,給孩子潛移默化的進行心裡暗示。這樣的做法和國內學校牆壁上掛著的,各種振奮人心的名人語錄極其相似。

" Class of 2022 " 代表2022年上大學


【隨機招生】

為了杜絕種族、性別、經濟、社會地位等歧視,學校無權利挑選學生,招生純粹依靠隨機抽籤,只要證明你住在所屬社區,就有機會參與。學校不對任何學生貼標籤,也沒有入學考試。

因為隨機招生的機制,沒辦法把握學生水平,老師負責任教導,學校用心培養,所以教出來的學生都很棒,這點非常的吸引人。正因為如此,雖然特許學校開在生源較差的街區,但優秀的教學成果還是會吸引很多人。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進入特許學校,會搬家到相應的學區,招生名額供不應求的情況在某些地區也時有發生。


KIPP教室文化角


閱讀指導

Daddy Tony 和 STE老師交流


由於學校資源的相對匱乏,學校也十分注重家庭輔導,老師定期會跟學生家庭溝通,希望他們可以在家中多輔助孩子。另外,特許學校裡大部分學習者來自較差街區的移民家庭,總數佔到 80%-90% ,以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為主,亞裔孩子很少見到。因為英文非母語的原因,學校也會給到這類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孩子相應的支持。班主任會受到相應的培訓,尊重不同孩子的文化背景,針對 Local 和 ESL 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各有不同。

Sarah 老師和學生們合影


總體上 KIPP 強調,只有學校、家庭,雙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幫助學生提高能力。


2、獨立學校

第二天參觀了全美排名第九,麻薩諸塞州排名第一的著名獨立學校 Milton,完整的參與了 5歲孩子 K級別 (幼兒園)的課程。Milton 的 K級別只有兩個班級,每個班12人,資源豐富,非常精細化的小班管理,讓每個孩子可以得到良好的學習體驗。

Daddy Tony 和 Milton 的校長(左)招生主管(右)合影

K級別的班級,每天有行程規劃表 (Routine),按照上面羅列的內容進行活動,所有的上課方式都是在互相溝通交流中進行。

豐富的日程表

每天在進行正式日程前,先進行早會,老師會有個 Schedule 進行四項環節,每個環節對應選4個孩子,12個小孩每人都會輪到不同的環節,承擔不同的「工作」。

Milton 的教室

【第一個環節】

老師會提前寫好一張標有具體日期的海報,讓1個孩子邊用手指棒指著句子邊念出來,很難想像5歲連字母都認不全的孩子,可以完整的念出句子。在這個孩子做任務的時候,下面的其他小朋友也會幫助她。這個過程中會發現,美國小孩的英文學習,從小就注重單詞發音和單詞形狀的對應,老師反覆多次的輸入帶領他們念讀,再通過每天的活動引導他們輸出。

課堂規定


【第二個環節】

老師會問做這個任務的小孩今天的天氣怎麼樣,當天遇到的孩子比較內向半天沒開口,老師也不急,就讓她站到大窗戶旁向外看,引導她出去觀察外面的天氣情況,然後再回來告訴大家。

【第三個環節】

前一天老師會給第二天這個環節的小朋友布置」任務」,讓他回家後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做東西。當天這個小朋友帶來的是自己用豆子做的一件東西,老師會請小朋友站到前面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同時會問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為什麼選擇這個材料、為什麼想做這個東西等等。

Daddy Tony 參與實驗

第四個環節

老師會請一個小孩坐在特別的椅子上,剩下的孩子對她稱讚 (Compliment),但老師會要求不允許讚美對方的長相和衣著,一定要說些關於這個人你的感受 (something about this person)。因為當時這個班級已經開學兩周,14天的相處足夠讓孩子了解其他小夥伴。

孩子們豐富的課堂活動

有的小朋友會說, "very nice"、"helped me"、"share toys with me"... 並不是每個孩子輪過一圈後就結束,老師還會問到每個小朋友細節上的內容,關注小朋友的思考過程,是不是真的了解班級朋友的情況,跟同伴好好相處,而不是簡單的稱讚一句了事。

這個過程老師非常注意小孩子在畫面感上的傳達。老師會說, "Close my eyes,I can’t see it. No picture in my mind." 用這樣的話語表達,讓小朋友給到更具體的細節例子,豐富腦海中的畫面感。

這四項早會內容結束後,接著再開始一天的日程,接下來就進入了數學課。

數學課是分成兩組,6人一組進行活動,分別通過玩 Grap and Count 和 Roll and Record 兩個遊戲,學習數數字,把篩選出的數字念出來,大家之間互相交流。

除了玩遊戲,Milton 的老師教小朋友數學,還有非常厲害的一招。他們會請小朋友記自己來學校是第幾天,在下圖中的這個教具空格裡貼圓圈,來一天貼一個圈,一組格子貼滿就是10天。我們去參觀的那天,正好有個小朋友來了14天,所以他在另外的格子裡又貼了4個圓圈。通過視覺上的觀察去看數字,知道圓圈是一個個具體加在一起的,便很容易的就學會數數,數字加法運算的概念會被深刻的記住。而不是單純的在紙上,寫下數字公式做加法算術。

視覺數數

貼在教室旁邊的海報

各類實體教具


3、公立學校

第三天參觀的這所叫 Tucker 的公立學校在當地也十分有名,短暫的體驗了小學的課堂。公立學校相對獨立學校來講,班級容量較大,平均每個班級有20+左右的孩子,每個班級配有兩名老師,一名主講,一名助教。課堂上大部分時間,也是進行分組活動。

老師在給孩子們講故事

Tucker 學校的特色是有一套法語的課程系統,如果有家長希望孩子把法語作為第二語言,就會搬來這個學區。但是我們在課下跟學生們聊天了解到,對於法語的學習也只是在學校進行,回到家他們也幾乎不說法語。

Daddy Tony 跟學生交流


Tucker 顛覆一般人對公立學校的固定印象,資源不好,師資力量不足。一個公立學校的好壞跟所在街區有關。如果開在安全穩定的街區,學生的整體質量也會上去,教學成果會提高,自然會吸引更多的生源。

Tucker 小學生日程表

學生課上的練習紙


每個小朋友桌子上都會貼著標籤

美國的基礎教育叫 K12 ( kindergarten through 12 grade) 是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的統稱,詳細分級請見下表。

K12 分級表

K1 在美國就是幼兒園階段,上一年時間,在這之前有個 PreK 的課程內容,類似我國3-4歲的託班。像 Tucker 這類公立學校從小學 (Elementary School) 開始是免學費的;Milton 的情況不強烈要求上 PreK 的課程,但如果家長自願送孩子去的話,入校的機率會增加。

Tony老師參觀課堂


而且美國的 K級別課程老師教的內容很豐富,什麼都教,但什麼都不會深入,只是讓小朋友了解入學需要做什麼,怎麼和其他同伴接觸等。像 Milton 的 K級別課程就會非常重視教小朋友做人。

參觀過三類學校後,發現他們的課堂裡都有兩大特點。

第一,無論是特許、獨立還是公立學校,在上課時教室裡都會有地墊。當老師要集體講一件事情的時候,小朋友就會坐到印有自己名字或者自己喜歡的彩色地墊上,圍成一團,氛圍非常自由輕鬆。他們的教室,也全部都是五顏六色的。

三類學校的教師除了地墊還有很多自製海報,根據不同目標會劃分區塊目,還有不用形狀的桌子,也屬於這個教室的圖書區。

自製海報裡有老師對班級小朋友的期許,會有最近所學內容的總結 as a reminder 掛在牆上,還會包含行為規範和語言表達等信息。

Milton 教室的地墊

Tucker 教室的地墊


第二,每節課至少有三種上課方式,讓孩子感受多樣化的感受學習過程。例如 Tucker 的老師上閱讀課時,會把孩子們分成三組。一組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共讀一般書,老師會提前設計好問題提問,並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情況;二組是坐在地毯的搖椅上隨意,趴著也好,晃晃悠悠也可以;三組會利用耳機和電腦,讓孩子通過聲音感受閱讀。

老師帶領一組孩子閱讀

第三組孩子邊聽邊閱讀


這次波士頓訪學,感受到了美國教育與中國教育的不同之處:

重視學習過程和思考的過程,相信好的過程會帶來好的結果。老師在課堂上不著急趕上課進度,會很認真的聽孩子們的想法。比如,要觀察一個植物的生長過程,就會把孩子們帶到小花園去讓他們自己觀察,鼓勵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美國的學校無論是公立、獨立還是特許,都非常注重培養孩子思考能力。這次波士頓訪學之行收穫滿滿,從體驗中出發引導孩子學習,也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事。

關注「嘰裡呱啦」微信公眾號哦!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美國的公立特許學校
    雖然為解決教育不公平而生,但在政府監管和家長監督下,特許學校並不是低收入家庭的專屬,各階層想進好的特許學校,也得「搖號」。自1992年第一所特許學校在美國誕生以來,這種頗為新穎的辦校模式便在北美流行起來。
  • 美國特許學校:教育公平的探索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曲恆昌提出,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是美國的一種公校私營的辦學形式,具體做法是地方教育委員會與某教育公司或個人組合籤定合同,將辦得較差、學生家長不滿意的學校委託它們管理運營,教育當局按當地生均費用為承包者提供辦學經費,並提出辦學的質量要求,承包者提出具體質量指標,並全權負責學校的管理運作包括選聘教師、確定課程、教學內容
  • 探尋美國中小學之三——什麼是特許學校?(下)
    一、錄取政策特許學校相關法律要求所有特許學校在錄取學生時都必須做到公開、公平和公正,要招收本社區所有的學生。但當適齡學生人數超出學校招生計劃時,許多特許學校採用搖號或者列出候補名單的方法。,但和公立學校一樣,根據其招生數量得到政府的撥款。
  • KIPP特許學校並非美國「衡水中學」
    2015年高考剛結束,中國就有人稱「美國也有『衡水中學』式的嚴酷應試集訓營」。實際上無論是辦學理念還是管理方式,KIPP都距「衡中」甚遠。KIPP(「知識即力量」)項目是美國公立學校系統中各種「特許學校」項目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參與「特許學校」項目的各公立學校,招生、募款、課綱、校規都有更大的自主權。
  • 特許學校真的有效嗎?
    利用美國13個州33所特許學校的2330個學生樣本數據,通過多元線性回歸分析,Clark等人估計了特許學校對學生成績的影響。研究發現,平均意義上而言,特許學校對於學生數學和閱讀成績有負面影響,但這種影響統計上不顯著。
  • 【美國教育】特許學校,適合你嗎?--詳解Charter School的是與非
    自從1992年第一所特許學校成立以來,其數量至2009年已增長到4578所。特許學校法在41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得以實施。特許學校實踐在38個州展開,招生人數達到140萬人,佔學校招生總數的2%。到目前為止,全美國已經有超過四百所特許學校停止招生,其中大部分學校並不是因為教學不力而被迫關門,很多測驗表現不佳的學校,因情況特殊而被允許繼續經營,特殊情況包括專門服務特教學生或學生人數眾多。學校辦不下去的原因很多,排名第一的是財務問題,不少特許學校管理不善而入不敷出。
  • 瞭望︱美國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句話在美國也有類似的解釋。美國教育的一個問題是,富有家庭的孩子與貧困家庭的孩子學業成績相差大,另外,種族差異也在學業中有一定體現。幾乎每一位美國總統都會在教育方面做一些改變。2002年1月8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布希籤署了一項《有教無類法案》的聯邦法律,簡稱為NCLB。該法案更通俗的名字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
  • 美國網絡特許學校興盛背後藏隱患
    >內容摘要: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是美國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型學校,經州或市政府授權,由社區組織、企業團體或個人開辦,接受公共教育經費,在財政、師資、課程、學生招收等方面享有較高的自主權。
  • 中國學生在美國特許學校年會上面向數千人演講
    中國學生鍾坤宏  達拉斯市 — 2017年10月11日,在達拉斯舉行的美國德州特許學校年會上,中國留學生鍾昆宏(英文名:Bill)與數千位來自特許學校的專家和老師分享他在美國求學的經歷他計劃在美國大學學習理療學,並希望能將在美國學習到的醫學知識和中醫結合起來。  昆宏從9年級開始,已經在德州國際領袖學校學習了4年,他對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讚譽有加,4年間他一直住在加蘭高中的校內國際生宿舍。在會上,他分享了假期在當地寄宿家庭中的生活體驗,令他非常難忘的一次是感恩節假期他住在了學校的美國互助夥伴家裡,在夥伴家的牧場裡度過了難忘時光,並品嘗到了地道的感恩節傳統食物。
  • 廣州外國語學校面談招生 「只做題」「不說話」
    昨天,廣州外國語學校舉行小升初面談招生考試。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攝  廣州外國語學校試水面談招生  新快報記者 黃婷  今年廣州市公辦外國語學校首次實行面談招生。昨日,面談率先在位於南沙的廣州外國語學校進行,該校今年共招生300人,按照3:1設定,有900個面談指標按比例分配至各區,面談以考查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為主。  不過,有不少考生反映,面談和想像中不一樣—仍是做題,13道題目中有11道為數學題,這引來家長吐槽:「得數學者得天下。」
  • 美國小學招生季來臨 大部分美國家庭選擇公立學校
    作為一名美國公立小學的老師,筆者所工作的學校最近每天都有家長湧入諮詢招生信息。除了教學以外,老師們還會與家長見面,介紹教學內容、學業考核標準、課外活動等信息。和國內一樣,很多學校還會有校園開放日,方便家長來參觀孩子未來的課堂,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學校。  那麼,美國小學有哪些種類?家長們又是如何為孩子們選擇學校的?
  • 【GET2017】矽谷學校基金Brian:特許學校是公立校改革引入的新力量
    Brain介紹了美國一種新型的公立校形式——特許學校。與公立校不同的是,它不是由政府來運作的,這類學校在美國存在了25年左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Brain闡述了自己對於個性化教育的理解,在他看來,個性化學習和混合式教學法有著很大的區別。混合式教學法是引入科技和技術到課堂,而個性化學習需要重新思考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是什麼。
  • 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這個翻譯有點誤導!
    公立中學PublicSchools私立中學Private Schools也許很多人不知道,美國中學體系還包括:Charter Schools(特許學校;委辦學校)Magnetschools(磁石學校)Parochial
  • 美國特許學校及學生數量持續上升 創歷史新高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8月23日報導,22日發布的聯邦教育報告指出,美國所有學生中參加「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的人數已達到6%,突破歷史新高。美國的特許學校是指由公家負擔經費、特別允許教師、家長、教育專業團體或其它非營利機構等私人經營的學校。
  • 颶風吹出的特許學校
    那時候,Altman在教育界炙手可熱——無保留援助兒童基金會邀請他,希望他能將特許學校的經驗帶到他們在英國的新興校網去。但天意難料,「我們2005年6月進駐學校,洪水8月就來了。」紐奧良基本上陷於癱瘓:學校被木板封門,也不知道何時能夠重開,甚至還會否重開。當時已更名為紐奧良特許初中的詹姆斯劉易斯中學,就再沒有重開過,因為它所服務的社區已不復存在。
  • 任澤區舉辦民辦學校招生隨機派位活動
    18月4日上午,我區在區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舉行民辦學校招生隨機派位活動,區領導胡慧敏出席活動並致辭,有關單位負責人、學生家長代表參加活動。為秉承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區教育局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察人員、公證人員、民辦學校校長、學生家長代表、媒體人員等進行現場監督,實行現場派位、現場公示、
  • 「特許學校」是縮小學校差距良方
    但中國殘疾人的持證比例相對較低,沒證則不予以統計,無法做好後續工作。所以,我建議發改委、殘聯、教育部等相關部門聯合起來,抓緊對全國殘疾兒童的人數進行統計。第二個群體是進城兒童。無論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還是所謂「白領」的孩子,沒有所在城市戶籍的學生,現在入學手續非常繁瑣,甚至無法在所在城市入學。第三個群體就是學前兒童。
  • 紐約特許學校擴招 鼓勵亞裔學生及家長踴躍報名
    《星島日報》報導,針對外界關於特許學校不諳英語新移民學生比例過低的指責,紐約市特許學校中心9日宣布啟動一系列推廣計劃,擴大招收英語學習生。不過組織者也承認目前特許學校學生中只有1%是亞裔,這種情況很難改變,因為亞裔聚居地區一般校舍擁擠,特許學校很難找到立足空間。  特許學校近來屢遭詬病,其中一項指責認為特許學校考試成績好於普通公校是因為此類學校中不諳英語的新移民比例偏低造成的。  目前紐約市有197個特許學校,共8.3萬名學生,而英語學習生僅佔到6.3%。
  • 「特許學校」是縮小學校差距的良方
    ▲2018年11月21日,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特教學校的學生在上課。圖/視覺中國按照慣例,今天(3月12日)的議程是圍繞本界別關心的議題開展界別協商。民進是「教育黨」,所以我們選擇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今天的話題,也為今年的議政性常委會做準備。事先預約發言的就達到13位。
  • 美國加州特許學校激增 州長宣布新協議加強監管
    中國僑網9月5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鑑於主要以低收入家庭組成的小區入學人數越來越多,加州當局準備收緊管理特許學校的規定。加州州長紐森於當地時間9月4日宣布一項協議,將徹底改變加州對其特許學校的授權和評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