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節讀書筆記之四: 讀嚴長壽先生《教育應該不一樣》兼讀《大學與博雅教育》(下)

2021-02-19 勇於探索

(承前)昨天,我提到我們應該怎麼讀書?該讀什麼樣的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它對我們的人生、對我們的事業和家庭意味著什麼?甚至對整個社會有什麼樣的影響?而這個社會又是怎麼在影響著我們?

       我想起讀過的另外一本書《大學與博雅教育》(董成龍編譯,華夏出版社2015年2月版),那本書的內容,主要講的是美國最重要的教育家哈欽斯等人關於文明教育的論述,反對高等教育的專業化,主張面向所有專業的博雅教育。尤其是哈欽斯的《偉大的對話》一文

       何為博雅教育?在大陸,有時候它被稱為素質教育,但事實上二者卻有一定的區別。真正的博雅教育的定義是什麼呢?哈欽斯在《偉大的對話——一種博雅教育的本質》一文中說:博雅教育的內容是:辨認出基本問題、了解論題的差異和相互關係,以及理解各種理念。

        博雅教育試圖澄清基本問題,並理解一個問題對另外一個問題的影響方式。它試圖把握可能取得的解決方法,並將所給答案的檢驗標準公式化。

        受過博雅教育的人,能夠理解詩歌和歷史、科學與哲學、理論科學與實踐科學的區別與聯繫。他知道同一個方法不能運用於全部領域。

        受過博雅教育的人,在所有領域都能健全的思考,他可能只是某一領域的專家,但他知道任何領域的任何重點,他會考慮並利用這些領域來詮釋自己的領域。接受過博雅教育的人對理念世界和實務世界都如數家珍,因為他理解二者的關聯。(P20~21) ...(接受)博雅教育的方式,是博雅技藝(P21)。

       它不是職業技能,也不是考試分數,是叫你如何應對世界、特別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內容。如果需要再舉一個例子的話,就是韓愈在《師說》裡面講的「六藝經傳皆通習之」的六藝了。大家有興趣還可以去查一下,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斯多德當年給那幫小子教了一些什麼。

       我個人理解,與博雅教育相對應的,大致可以稱為「以尋求某種職業能力為目標的教育」,通俗的說法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技能性教育吧。

       哈欽斯先問到:「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博雅教育嗎?這個問題,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他接著說,「博雅教育並不適用於處在飢餓中的人,這個人的首要責任是謀生,學習謀生然後謀生。——在經濟體系正處於初級階段的國家,使民眾免於經濟奴役,並有時間獲得適宜於自由人的教育,把生活水平提高到這一點上,正是上述國家政治家的首要任務」,「技術培訓之所以合理,是因為它有助於提供經濟基礎,而後者使普及博雅教育成為可能。技術培訓在發達國家也必須的,這只是因為就業在這些國家中是必要的」(P31)。 

       前些時我在香港中文大學向陳方正先生請教過關於教育的「社會倒逼」現象,陳先生在聽完我的解釋後覺得這個說法有點意思:在自由經濟不太成熟的社會裡,即使沒有極權統治的指令,卻也會出現教育的職業化、技術化趨勢,它是人們只會從當前利益著眼行事的結果。

       社會永遠都需要大量的職業人才,急功近利的人們又迫不及待地希望接受教育的年輕人儘快能夠成為人才,於是學校在社會的導向和人們需求的雙重推動下,熱衷於搞職業化、技術化的以就業為導向的速成教育,這是一種因需要滿足社會需要而被社會「倒逼」的現象。管理者需要的是專才,教育家腦袋裡面想的是博雅。但問題是說話管用的是社會管理者,而老百姓在急於希望讓自己家的娃娃長大以後能夠儘快有個好工作。於是,教育家兩頭受壓,尤其是被民眾「倒逼」。其實,不獨教育領域,倒逼的現象在社會其它領域,同樣層出不窮。(我在後面幾天還會談到在其它領域的倒逼現象)。

       於是乎,以職業教育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的教學大綱就這樣被制定出來了。而且民眾「倒逼」的事情還幾乎沒人站出來認帳。但捫心自問,有幾個家長不是指望自己孩子讀個熱門專業將來畢業找個好工作的?——「我家孩子在你這個學校學不到本事,成績不好將來怎麼考大學?考不上大學,他將來出來怎麼找工作?!」夠義正辭嚴了吧?教育者還能夠搞什麼博雅教育呢?生源都沒了。這叫站著說話不腰疼。

        其實,不僅僅是大陸,臺灣也一樣,嚴長壽先生告訴我們說:「…真正的問題是臺灣的教育和全世界的教育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在過去的五年之前我寫了一本書叫做《教育應該不一樣》,我發現這個問題是世界的教育已經不再是一個老師講知識讓其他人再吸收的時代。因為現在這個在線學習已經變成是鋪天蓋地,尤其是在過去這幾年從小學中學已經走到大學了,象什麼哈佛大學啊、史丹福大學啊、MIT啊,所有的課程,現在都丟到網上,而且是你可以直接上網。只要你英文夠好。你們要當心,不要忘了現在有一大群在印度的學生,他們在讀的是哈佛的課程,讀的是斯坦福的課程,別以為我們(考上它們)就了不起。」「所以我現在覺得最終的,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覺得中國的、臺灣的都一樣,碰到了一個問題,一個叫做人,一個叫做事。我們現在都在教孩子做事,你將來要做科學家呀做什麼什麼的,我們沒教他做人。可是真正的做人,我就分析要教他三種東西:第一就是自我約束的能力。知道什麼好、什麼不好;第二懂得思辨,判斷實非的能力。我們臺灣是個民主社會了,那個投票什麼的,你隨便亂投?那就不要怪別人他決定了你什麼。第三,生活的能力。現在年輕人都不懂生活,除了玩計算機就是去考試。沒有人在認真的了解生活。其實年輕人從小長到12年級(臺灣的高中畢業),最應該做的是音樂、藝術、戲劇、美術,舞蹈。音舞戲美加運動,這五樣東西都要俱全。不是說將來要他做舞蹈家音樂家什麼。這可以變成隨著他一輩子做人的工具、修身養性的工具,但是這個我們在臺灣,全部被忽略掉,就為了一個考試。於是在家也不必做事,到了學校就是讀書,年輕人在這樣一個環境裡面是不對的,所以我就很想改變,所以我現在就是在改變教育,我覺得將來的價值觀決定他們的未來。」

       這麼看來,臺灣的情況也是如此,那我們該責怪誰了呢?再透露一下,即使在美國到現在,他們也仍然有這樣的爭論:博雅教育怎麼搞?我們要不要博雅教育?

       然而,哈欽斯覺得:「如果說流水線生產是西方工業的典型特徵,那麼工業化充其量也只是好壞參半的事。這種千篇一律、沒有心肝、無所創新的工作,為穩步減少勞動時間的趨勢提供了有力辯護。但節省下來的時間被浪費在時下這種追求中,這該如何是好呢?因為謀生變得簡易了,所以也就變得無聊和不重要了,所有的個人問題就變得更加令人困惑。加之沒有任何足以解決這個問題的教育,各種迷信就出現了…」(P33)。

       讀到這裡,我腦袋裡自然就浮現出眾多的國學讀書班,還有一大堆的仁波切們在北京散養著,另外,前段時間某個著名電視演員的活佛坐床儀式也十分莊嚴肅穆…,也許,我們的這個現象更嚴重、更突出一些,因為我們的經濟近三十年發展得飛快。腦袋遠遠落在了身子後面。

       哈欽斯寫到,亞當.斯密早就說:「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說:不能恰當運用智力的人,甚至比懦夫還卑劣,因為他在人類自然本性中更重要的部分,還有殘缺和畸形」。(同上)。亞當.斯密這話挺難聽的,不過想一下還真沒法反駁。

       另外,哈欽斯在論述成人教育的時候還說:「成人教育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博雅教育。個人即使在青年時接受了可能的優質博雅教育,他也有責任接受經由偉大作品和博雅技藝展開的無止境的教育。他不應該指望孩提時代所接受的教育是一勞永逸的。人們在青年時代所能做的,只能是得到鍛鍊,養成習性,這會使得他窮其一生都能夠進行自我教育。持續的成長對理性的生活至關重要」(P53)

       「我必須重申,青少年時期的教育無論有多好,你都有可能一無所獲。那只是一個接受某種教育的準備期…現在的重大問題是文明的生死問題,它需要成熟的思維」(P67~68)。

     

       請讀者放下手機,閉上眼睛,仔細回想一下,離開學校以後你讀過多少書,除了那些淺薄的心靈雞湯和工作中具體操作類的工具書之外?然後,再請回想一下,即使當年在學校裡面讀書的你,年輕時除了與考試成績有關的書籍,其它經典書籍,你讀過幾本?哈欽斯的這篇《偉大的對話》其實就是他編寫的那一套在1952年出版的《西方世界偉大著作》中的一篇文章。

       嚴長壽先生自己總結的「無可救藥的熱忱」、「屢敗屢戰的毅力」和「冷靜的思維與一種非常清澈的觀察力」等優點,以及他從傳達小弟開始一直做到現在的事業,與他當年高中畢業沒有去讀某個大學的某個專業然後拿到某個文憑,真的關係很大嗎?他為什麼說自己繼承了他父親的基因呢?他父親的基因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嚴長壽先生現在在大聲疾呼「教育應該不一樣」,並且挽起袖子自己在臺灣偏遠地區親力親為辦教育,他辦的是什麼教育呢?為什麼辦教育的,又是他呢?

       就如同前天談到的梁啓超、梁思成他們之間的關係一樣,不搞清楚梁啓超先生的思想變遷,你怎麼能夠搞明白梁思成為什麼會成為梁思成?稀裡糊塗也讓兒子邯鄲學步的去讀建築系,他就一定能夠成為梁思成啊?就一定能夠好到好工作?緣木求魚。嚴長壽先生也不是那麼好學的,他從傳達小弟能夠做到總裁,快70的人了還那麼年輕,意氣風發談笑風生,你從高中畢業就開始幹了啥?我們很多人,30歲以前就老了。

       此外,哈欽斯還說:「一個沒有經驗又未開化的強國,會是世界和平的一大威脅」(P57),「未開化的政治權力是危險的,未開化的閒暇是墮落的,也會是危險的」。他認為:「俄國人好像準備通過對舊東方的某些關注,為新東方人提供一個簡單的安排。這些新東方人可能在俄國的指引下,催生新型的帝國主義——自食其果的帝國主義,它將比以前的西方帝國主義者更殘酷的對待迷信的東方——甘地的東方」(P62)。當然,他說這話的時候還很早很早,那時候,什麼事情都還沒有發生。他編寫的那一套《西方世界偉大著作》是在1952年出版的。當然,這是題外話了。不過我們似乎也應該想一下…

      接下來幾天,我會暫時先離開一下博雅教育,轉而談一下當我們缺少那一份健全的思辨能力之後,我們會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痛苦,甚至給家庭、給企業、給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因為哈欽斯說「所有人都能夠獲得博雅教育嗎?這個問題,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問題,可能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問題」,他為什麼會覺得這事情這麼嚴重?

  (完)

相關焦點

  • 2016春節讀書筆記之二: 讀嚴長壽先生《教育應該不一樣》兼讀《大學與博雅教育》(上)
    1948年,才1歲的嚴長壽隨家人來到臺灣,當時的家境並不好,也因如此他高中畢業後便沒有再深造。當了3年兵後,嚴長壽開始工作。       「當時是在一個同學的介紹下,進入了全球知名的旅遊企業美國運通工作,不過職位很低,是傳達小弟,也就是送信員,因為那時只有這個職位是不需要大專以上學歷的。」
  • 嚴長壽:臺灣三分之二的大學不值得去讀(圖)
    嚴長壽:臺灣三分之二的大學不值得去讀(圖) 2013年06月14日 09:2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在美國「高露潔」大學感受博雅教育
    學校禮堂裡座無虛席,都在等著他宣讀科蓋特大學第三世紀的遠景規劃。因為我從事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的工作,所以對學校的發展特別有興趣,一邊聽還一邊記筆記。校長Dr. Brian Casey很有戰略思維,眼光長遠。他提出了四個大的發展方向,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就是對學生,教師,和員工的支持。除此之外,他還計劃在學術研究,學生體驗,以及學校環境方面做出改善。校長認為學校做得出色的地方,要將其做得更好。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走一條大學教育的新路
    閱讀提示  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南京大學的「匡亞明學院」等都在嘗試大學教育改革。旨在培養「學問家」的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成立之初因其課程設置「小眾」和培養目標「高端」,一度引來種種質疑。  隨著新一屆學子入學,已升入大二的博雅人在這一年收穫了什麼?與其他同齡人相比,他們的大學生涯又有何不同?
  • 品好書 嚴長壽:教育應該不一樣
    長久以來,我們的教育不斷有人提出各項改革案,我曾與一些在教育現場想有作為的教育部官員、校長以及老師談過,他們說出同樣的心聲:「我們正努力為孩子的未來做出改變!但若家長們的觀念無法改變,一直停留在分數代表一切、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那任何改變都抵抗不住來自家長的壓力!」
  •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教育教學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3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博雅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建設與實踐
    「君子不器」建構了儒家博雅教育人格培養的基本目標,要求君子的知識結構應該寬廣,不能像器皿一樣只有一定的用途,並以「修德學道」為最重要。所謂的君子是道德高尚且多才多藝之士。孔夫子認為,要成為君子就必須學會「禮、樂、射、御、書、數」六種技藝。六藝教育最終要培養的是具備六藝技能的通才,這是最原始樸素的博雅教育理念。
  • 博雅教育好在哪裡
    《為博雅教育辯護: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未來》 (美)法理德·札卡瑞亞 著 劉怡女 譯 臺灣大寫出版公司 2016年1月版 ●彭以夤(圖書館職員,香港) 西方世界自羅馬中世紀時代迄今,「博雅教育」成為了學院教育的重要一環,「博雅教育」英文稱為liberal
  • 博雅教育:博專融合的回歸之道
    未來世界多元發展、縱深複雜,未來的人才如何在「刺蝟式」的一技之長之基礎上,也擁有「狐狸式」的具有轉移性的通用能力,既能適者生存,也能更勝一籌?日前,以「博雅教育:理念與實踐」為主題的第三屆博雅教育國際研討會於復旦大學召開,在國際坐標上,博雅教育「中西合璧」,點燃不一樣的「煙火」。
  • 最好的教育是博雅教育
    我們今天講中國夢,中國夢在我看來,歸根到底就是教育夢。科技實力要提升,教育是根本。教育如何提升呢?我想,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文匯報:博雅教育是指本科生教育嗎?楊福家:博雅教育不是從大學才開始的,小學就應該開始了。
  • 「心靈的思維」: 博雅教育的目標
    臺灣的同學大多是大學畢業,當完兵後到研究所念碩博士學位。所以可以說在博雅學院內幾乎找不到臺灣的同學。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在今天台灣高等教育學界對美國博雅學院有隔靴搔癢之感。來自香港的同學大多是中學畢業的學生,所以就分布到美國各大學,包括博雅學院 (Liberal Arts College)。有不少就如我一樣來到了小型的博雅學院。今天許多非常有成就的華人是來自香港的學生。
  • 博雅教育為何重要?聽聽美國衛斯理大學校長怎麼說
    5月13日,美國衛斯理大學校長麥可·羅斯(Michael Roth)教授在復旦大學作了題為「大學之外:博雅教育何以重要」的演講,介紹了美國的「實用主義博雅教育」。下文為其演講實錄,有刪節。Michael Roth       博雅教育何以重要?
  • 教育應該不一樣
    教育為什麼要不一樣從生命的本質來講,天人合一,是大道自然的;沒有兩個人的基因是一樣的,因此在有限的生命過程中,應該讓每個生命都換發光彩,活出自己應有的樣子。從生命的長度看,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跟宇宙的長度相比,我們都微不足道,因此我們應該追尋怎樣的教育?是盲從,還是追尋內在的自己?
  •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招生不設專業被指貴族教育
    有質疑的聲音說,現在大學生就業不容易,連專業都沒有的博雅生靠什麼就業?讀大學不考慮就業,這恐怕只是貴族式教育,農村的孩子讀不起!但在今年第二期博雅學院28名新生產生的時候,我們看到,有好幾位是來自農村的,並且還有家庭較為貧困的。對此博雅學院院長甘陽特別指出,家裡有沒有錢、是否來自農村,不是博雅學院的選人標準,只要符合條件,農村孩子同樣可以錄取。」
  • 教育專家告訴孩子:停課不停學,怎樣在家做好讀書筆記,學習知識
    錢鍾書先生的博聞強識在文學界有著「移動圖書館」的美譽,國外一些媒體甚至稱讚他為「照相機式記憶」,看過的東西可以像照相一樣記在大腦中一字不差。對此,錢鍾書的夫人楊絳解釋「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
  • 四年級讀書筆記範文大全100字-讀書筆記摘抄
    新東方網高考頻道為您整理最新的讀書筆記大全,讀後感,讀書筆記摘抄,以下內容是四年級讀書筆記範文大全100字-讀書筆記摘抄 ,更多讀書筆記範文請關注讀書筆記大全以下內容是四年級讀書筆記範文大全100字-讀書筆記摘抄 ,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讀書筆記(一)   這個寒假裡,我讀了《佐賀的超級阿嬤》這本書,我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
  • 「博雅教育成就一生」——嶺南大學介紹
    01作育英才,服務社會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簡稱「嶺大」,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的「格致書院」,現為香港八大教資會資助的公立大學之一,奉行西方經典的博雅教育理念,在香港高教界獨樹一幟,2015年獲《福布斯》評為亞洲十大頂尖博雅大學之一,學校校訓是
  • 崑山杜克大學校長劉經南: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實際上是兩回事
    既是合作辦學,自然少不了美國那套博雅教育體系,不過在劉校長看來,既然是合辦,就不能只是簡單接受,而應進行再創新。如何把博雅教育融入本地特色並落地實施?外灘君與劉校長聊了聊,聽聽他是怎麼說的。文丨張燃編輯丨李臻東與上海毗鄰,西與蘇州相連,從上海市區驅車一小時出頭,便來到了崑曲的發源地崑山。坐落在市郊的崑山杜克大學是外灘君此行的目的地。
  • 近代博雅通識教育先行者:上海聖約翰大學
    該校學生第一年不選擇專業,實行博雅通識教育,成功培育了林語堂、張愛玲、鄒韜奮、顧維鈞、宋子文、榮毅仁、劉鴻生、貝聿銘、施肇基等一大批影響中國歷史的傑出人物,雖然學校實體已然不存在,但其精神仍然啟發和影響著我們當下的教育。聖約翰大學創建於1879年,原名聖約翰書院,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聖公會原轄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在滬西梵皇渡購地興辦。
  • 日本大學研究發現藤野先生曾細改魯迅課堂筆記
    日本大學研究發現藤野先生曾細改魯迅課堂筆記  因為魯迅的一篇文章,藤野先生的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日本東北大學魯迅研究課題組15日透露,對魯迅在日本仙臺醫學專門學校留學期間時課堂筆記的分析顯示,他的老師藤野嚴九郎曾對筆記的日語用法作出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