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教育:博專融合的回歸之道

2020-12-27 中國教育新聞網

狐狸通常知道很多事情——無論是進攻還是防守,都會有非常多的策略和計謀;但刺蝟通常只知道一件大事——遇到攻擊時捲起來,就可以保命。

「把複雜的世界簡化、簡化、再簡化,最後變成一個唯一的觀點、一條基本原則或一個基本理念,發揮統帥和指導作用」,刺蝟把所有的挑戰和進退維谷的局面壓縮成簡單的「一元方程」,成專才之代表;而狐狸則主張多元主義,尊重世界萬物的多樣性以及事物的多維度、多層次,對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追求不同甚至相互牴觸的目標,凝聚了通才之特徵。

未來世界多元發展、縱深複雜,未來的人才如何在「刺蝟式」的一技之長之基礎上,也擁有「狐狸式」的具有轉移性的通用能力,既能適者生存,也能更勝一籌?

日前,以「博雅教育:理念與實踐」為主題的第三屆博雅教育國際研討會於復旦大學召開,在國際坐標上,博雅教育「中西合璧」,點燃不一樣的「煙火」。

與專業教育融合相生

「教育不是局限於某一個時間段,而是一種終身追求和終身學習的過程。」韋爾斯利女子學院常務副校長安德魯·謝楠在談到博雅教育時強調,博雅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理念及能力。

「學費『漲』到每年8萬元,相當於現在國內普通高校的10倍;入學標準一直卡的很緊,考生必須達到高考第一批次錄取分數線,且高考英語成績必須達到115分。」在如今國內學生就讀高校的選擇機會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寧波諾丁漢大學的高標準的招生要求與高學費絲毫沒有影響學生和家長的擇校熱度,緣何如此?

「英語劇本是我們自己寫的。」該校學生葉越所在的戲劇社在聖誕節大大出了一次風頭:《阿拉丁》《美人魚》和《綠野仙蹤》等這些不相干的童話故事用現代的、搞笑的語言串到了一起。這段時間,葉越的重頭戲是課堂作業——關於電影《紫色》的3分鐘演示,加之其他功課,葉越仍抽出時間籌劃另外一個英文短劇的演出。她認為,「這也是一種學習。」

博雅教育,旨在培養具有廣博知識和優雅氣質的人。然而在教育日益功利化的今天,當教育者在本科階段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專業化教育時,博雅教育或多或少淪為專業教育的輔助手段,其所扮演的知識啟蒙角色也漸隱漸弱。如何使博雅教育重歸教育初心,與專業教育融合共生促進人才更好發展?

「怎麼培養傑出人才?」當問及錢學森先生時,他給予的建議是:學工科的、學理科的,也要學習一點文學藝術,很多靈感就是在文學藝術的修養中產生的。

「公共寫作課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怎麼把行話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給行外人聽。」安德魯·謝楠介紹,韋爾斯利女子學院高年級的學生必修「公共寫作課」,並邀請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各院系的教師共同進行該課程的教學。

然而,課程結束,並不表示教學的完結。課程結束後,學生被分成若干小組,承擔並嘗試研究和解決某個特定的國際問題,由此使學生真正實現跨學科式的「博」雅教育。

2005年,復旦大學就正式成立復旦學院以開展通識教育,後又提出2+X改革,學生在大二專業分流之後,仍不被放到專業裡培養,再用一年時間修讀通識教育課程。兩年之後學生在第一次專業分流的基礎上還可以二次選擇,之後再進行專業教育。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強調,「博雅教育也並非是不分專業,而是重在與專業教育相融合。」

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並非簡單相揉或是疊加在一起,而是在彼此中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因此,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通,還將不僅限於課程內容上的交融,二者更要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實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

促進學生多維度成長

「如何大量地開出高質量的研討式、交互式的課程,更好地匹配博雅教育的教育目標?」困於傳統的灌輸式的國內教育方式,一位參會的老師不禁憂心忡忡。

「我們學校每周三下午常設三大系列講座。一是科技講座,邀請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等在內的科學家為學生分享他們的科學之路;二是外交官系列講座,邀請各國外交官進校與學生交流互動;三是藝術家進校園。」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介紹並分析道,「博雅教育如果光憑几個專業教師,恐怕很難達到目標。為此,澳門科技大學更是鼓勵和倡導校內非通識教育科目的教師亦在專業教育之中融合博雅教育思想。」

而在香港中文大學,要求教師能清楚地認識到,在開發慕課時,除了傳播知識外,還要加強學生的讀寫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話和辯論等方式發現真理。

「中國學生大多比較沉默、較為內向,這種害羞、沉默的文化其實就是從課堂開始的。」芝加哥大學常務副校長艾瑞克·艾薩克斯認為,如果在課堂上教師鼓勵對話,學生就會願意互相分享和交流,進而帶有批判性思維認知和看待問題,才能培養會問問題的人才,而非只會答問題的學生。

當前,為推進及深化博雅教育,一批批「書院制」等全新管理模式上線:不同學科的學生混居、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和生活,通過實踐活動鍛鍊社會能力、通過科研項目提高學術水平,與學院相比,其更致力於促進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多維度成長。

但缺乏能長期深入地與學生交流和分享的教師,卻是博雅教育難以廣泛推行的軟肋之一。如何擴充專業的博雅教育師資隊伍,如何開拓專業教師博雅教學技能,如何在上述這種關係密切、互動交流的師生社區中實現教學相長,探索之路還將漫漫。

進入人類「問題」中心

高等教育大眾化成果越來越顯現,諸多大學將資源投入到追求國際一流的目標上。同時,高等教育也越來越呈現國際化和跨國化教育趨勢,為博雅教育的未來發展帶來更大空間,卻也面對著更大的壓力。對於未來人才的培養,博雅教育還將有哪些作為?

「深入推進博雅教育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理念,探索更加符合國情和學校發展特點的教育模式和有效舉措:一是要更加注重推進科學知識教育、人文素養教育和實踐能力教育的融合發展,二是要注重提高課程建設水平,三是要注重加強大學文化建設。」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徐青森指出。

「教育家可以超越時代,但教育要符合這個時代,因為教育本來就是為社會服務的。」因此,博雅教育與解決人類問題的有效結合,也還將是我國博雅教育在未來人才培養中所應努力的方向。

在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的政治學系,有一門很受學生喜愛的課程——「水政策以及水問題,中國與美國的差異」。該課程涉及幾個國家面臨的水汙染及水資源匱乏、溼地保護及城市暴雨收集管理等問題。在課程設置上,學生完成課堂教學後,還會到一些國家進行為期3周的實地考察。如參觀中國三峽大壩,用10天時間在重慶大學了解重慶的城市規劃及環境保護。

「通過這樣的體驗式學習,學生能獲得第一手資料並親眼目睹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進而會主動開展比較和跨學科的研究。」斯沃斯莫爾學院副校長託馬斯·史蒂芬森介紹,這種內嵌式的海外學習體驗也延伸到了和平與衝突等課程中,如研究巴基斯坦、以色列歷史和人口因素所造成的衝突問題等。

「『做人第一,修業第二』是博雅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始終強調。博雅教育不僅是把學生培養成人才,更要把學生塑造成負責的公民。因此,博雅教育不再只是停留在理念層面的探討,更要基於解決人類問題上推陳出新。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7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在融合回歸中創生傳統文化教育新格局
    通識教育的核心和靈魂是價值觀教育,旨在實現大學教育「人的培養」與專業知識技能傳授的協調發展,西方教育界將之作為抗衡高等教育專業化發展的利器。不管是培養「完整的人」還是「人的精神」塑造,都必將涉及價值判斷,這與民族傳統文化有密切關聯。通過傳承文化培養大學生的價值觀,進行精神塑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共通之處。
  • 楊福家:博雅教育的五個要素
    楊院士根據自己擔任復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寧波諾丁漢大學多所中外名校校長的體會,肯定了博雅教育的重要性,並總結了博雅教育的五個要素。查看詳細>>>以下為楊福家演講的精彩觀點:這幾年來我認識到博雅教育是所有世界上一流的本科院校都貫徹的東西,我對它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什麼叫博雅教育?
  • 博雅教育在中國大有發展潛力
    、「跨領域、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闡釋了為什麼博雅教育在現在整個社會發展當中如此重要。正是由於這次契機,他覺得有必要寫一本書,來解釋或者是詮釋對於博雅教育理念認識上的誤區。在《超越大學:博雅教育何以重要》一書中,羅斯闡釋了博雅教育「自由」的理念、「合作「的方法,以及怎麼樣發揮我們的創意,把博雅教育推廣、覆蓋到更多的社會群體。
  • 求索書院制教育改革之道
    依法治國的全面推進需要更高素質的法治人才,日益多元複雜的社會需要具備更全面適應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我國高校以往過度的專業教育模式影響了學生畢業後的持續成長能力,大類招生政策的實行需要對接機制,開展書院制教育改革可以解決這些現實問題。以書院教育為基礎的博雅教育模式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
  • 最好的教育是博雅教育
    圍繞博雅教育的話題,楊福家院士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最好的教育是博雅教育文匯報:請您先簡單圈點一下,博雅教育是一種怎樣的教育理念?我認為,通識教育是重要的,但通識教育不能代替博雅教育,這兩個概念還是不同的。「通識」體現的是博雅教育中的「博」,而博雅教育還有其他一些要素。第二條就是「雅」。「雅」就是做人第一、修業第二,這是以科技聞名的史丹福大學明確提出來的。第三條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書育人為本。第四條是小班課為主的第一課堂,鼓勵學生提問題,培養質疑精神,這點我認為非常重要。
  • 開封北大培文學校:以博雅之名,育靈魂之人,造教育之地
    黃河之濱,九州之中,古都開封,於茲發祥。開封北大培文學校開封北大培文學校是北大培文教育文化產業集團與河南東信集團合作創辦的一所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為一體的高品質、國際化、全齡段、全日制寄宿學校。學校地處河南省開封市,坐落在八朝古都汴東湖畔,與清明上河園咫尺相望,毗鄰百年名校河南大學。
  • 博雅教育不是少數的人教育,是人人都應享有的教育
    學校教育需要幫助孩子提出真問題,然後用合作、自主的方式解決真實世界中的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打破學科界限,甚至改變學校的物理空間。而家庭教育的重心,是要更回歸孩子的性格和成人教育,幫助孩子拓展生命的寬度和深度,找到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 新聞學教育應注重博雅通識
    望者」,新聞人必須具有人格完善、知識廣博、心智發達和視野恢弘等品性,而這些品性的獲得,則主要依賴於博雅教育的薰陶,和人文素養的積累。然而中外的新聞經驗都表明,優秀的傳媒人才的成長跟講究快速回報的職業教育模式之間基本是方枘圓鑿。事實上就在新聞人才培養迅猛增加的同時,我國的新聞就業市場卻出現了新變化。一方面,「集團化」之後媒體發展放緩,人員基本飽和,每年新聞專業畢業生的「供給」遠遠大於媒體正常的員工更新所需;另一方面,分眾化傳播和媒體融合的背景使得新聞單位對於新聞人才的內涵和標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誰殺死了博雅教育?
    作者是有30年博雅教育教齡的西北大學英文系教授約瑟夫•愛潑斯坦( Joseph Epstein)。在他看來,延續「新保守主義教父」歐文•克裡斯託爾的「文化戰爭已經結束,我們輸了」的思路,今日美國的教育體制,使其輸掉了博雅教育這場在文化戰爭中具有決定性的戰役:博雅教育的共識被顛覆,內容被大幅改變,其重要性被質疑。
  • 博雅兒童通識教育,將世界帶給孩子|全國優秀教育創新成果在線展播
    但如果僅僅是上大學了才有通識課程,沒有中小學通識教育基礎,大學的通識教育將會陷入無水之源、無木之本的窘境,出現脫節現象。由於各種客觀因素的制約,中小學通識教育的理念還沒有被普及,通識教育的課程資源更是非常匱乏,有待充實。北京博雅教育抓住通識教育這片藍海,集結了一群懷揣理想的夥伴和同行者,希望做兒童通識課程的設計者和服務者,做出最美的兒童通識課程,將世界帶給孩子。
  • 第二屆校園通大會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之道
    由高考資源網,中考資源網,小學資源網,中職資源網承辦,北京校園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二屆校園通大會8月2日在北京開幕。  當moocs、網絡公開課、微課程、微學位等為代表的在線教育新名詞病毒式地流行,在線教育呈現巨大的生命力與滲透力,對於傳統學校教育來說,如何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在線教育的衝擊,如何利用在線教育改進傳統學校教育,如何探索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之路?這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命題。
  • 王明儒:從「理解」到「博雅」科研引領學校特色發展
    近十年來,奉城高級中學科研工作主要圍繞兩大關鍵詞「理解」和「博雅」展開。「理解」即2009年開始實施的「理解教育」,「博雅」即2018年開始的「博雅課程」建設。
  • 北大博雅計劃全面取消,人文教育再升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裡有提過,北大清華還有中大等多所國內名校都已經對人文教育愈發重視,甚至開設了博雅計劃、領軍計劃和博雅學院等。博雅計劃和領軍計劃給了更多優秀考生通往名校的一條多元化的路,在去年幾乎有1900人初步入選,最終錄取502人,佔去年總錄取人數的1/6,可以說是相當火爆。
  • 博雅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
    博雅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文 | 薛湧01真正的博雅教育,從孩子一出生就應該開始如果我們認真考察一下美國的教育的話就能看出,真正好的教育,從早教到高中,都滲透著博雅教育的精神。博雅教育,在中文世界又有譯為「通識教育」的。但不管是「博雅」也好、「通識」也好,都把英文中的liberal arts的精髓譯丟了。Liberal arts的教育來自於西方的古典傳統,即蘇格拉底式的教育。蘇格拉底可謂西方的教育之父。他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走到雅典的街頭同普通公民談話。
  • 博雅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課程建設與實踐
    增城碧桂園學校以「博學雅正」為校訓,志在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的、博雅、修實、樂志的終身學習者。為每一名學生獲得幸福生活、促進個人終生發展、溶於社會並能促進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要完成這些目標,就需要多樣的校本課程。一、理解博雅教育實質「博雅教育」是一種源遠流長的教育思想,古今中外它的教育精神一直在傳承與發展之中。
  • 博雅教育好在哪裡
    《為博雅教育辯護:當人文課熄燈,大學正讓青年世代失去遠大未來》 (美)法理德·札卡瑞亞 著 劉怡女 譯 臺灣大寫出版公司 2016年1月版 ●彭以夤(圖書館職員,香港) 西方世界自羅馬中世紀時代迄今,「博雅教育」成為了學院教育的重要一環,「博雅教育」英文稱為liberal
  • 哈佛大學的博雅教育到底是什麼?知識分子的良心,不是說著玩的!| 博雅教育系列
    此事一出,網上頗有些指責學校小題大作的聲音,但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魏陽卻認為,考慮到哈佛的教育基礎——「博雅教育」,因不當言論而被學校拒收乃是必然。那麼問題來了:博雅教育到底是什麼?博雅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也有人翻譯做自由教育,近來又稱作通識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精髓。雖然從中世紀以來,關於博雅教育的定義,見仁見智,但是在最近數十年,已經能夠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
  • 博雅雲課堂再獲網易教育金翼獎!
    博雅雲課堂剛剛捧回了2019年度第三張獎牌! 12月5日,第十一屆網易教育「金翼獎」頒獎盛典在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舉行。今年,網易新聞以「聚力教育·智變未來」為主題,凝聚教育業界力量,共謀教育質變發展。
  • 遇見曲江七小,遇見"博雅教育"的美好
    是一所在曲江第二小學教育集團文化浸潤下的新學校。,曲江二小,第二朵是生活教育花,曲江六小、第三朵是博雅教育花,也就是我們曲江七小啦!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精華,也是我們的教育理念!中文名是:「博雅教育」外文名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
  • 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首屆「對話教育的未來」博雅教育研討會圓滿...
    他提到應對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沿襲了半個多世紀的蘇聯式的細分專業教育已經不再合乎時宜;大學教育不應該止步於專業技能教育,而應該追求它的本然價值,著眼於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自成立以來即以創新教育為內核,以成立遠景學院為試點,實施博雅教育,培養完整的人;並以點帶面,循序漸進在全校範圍內推行通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