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等級賦分,這6種學生更容易得高分

2020-09-18 學而優歸納與總結

前言

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對選擇同一科的同學進行對比,然後賦分,這樣有利於解決因試題難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公平。

應屆生和復讀生都要深入研究賦分制


舉個例子 :

小明同學高考選擇了物理、歷史和地理三門科目參加等級性考試,其卷面成績分別在選考科目的考生中排到20%、5% 和13%,對應的等級分別為B1、A3和A5,根據等級細算規則,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分值分別為物理85分、歷史94分和地理88分。

如果小明當年的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考成績分別是90分、105分、120分,他今年的高考成績就是:

90分 +105分 +120分 +85分 +94分+88分=582 分

賦分制採用的是比例累加制


如物理排名20%,不在A等級,因此A1等級5%+B1等級7%=22%,15% ~ 22%屬於B1,因此物理成績排名屬於B1等級,賦分85分;

歷史排名5%,在A等級內,A1等級1%+A2等級2%+A3 等級3%=6%,3%~6%屬於A3等級,因此歷史在A3等級,賦分94分。

同理, 地理排名13%屬於A5等級,地理賦分88分。

學校的改變
高中:走班制。

目前各校採用的方式不同,各校選考時間不同。

因合格性考試的原因,大部分高中在高二階段實行走班教學和選考,選考為校內自選。官方選考時間目前尚未公布。

高校:發布 2020 年選考科目要求。

目前,專業選考要求主要分為三種:不限選考科目、選考其中一種、必須選考。

這 6 種學生更容易得高分

伴隨著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學生的課程、授課形式、授課內容等均發生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下這 6 種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新的考試形式,更容易在新高考中脫穎而出。

1

思維活躍的學生

高考中絕大多數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方法的選擇、解題時間的長短,就能夠區分出考生能力的差異。因此,能夠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未來善於穿越學科邊界、進行融通並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是最有前途的。

今後,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對於迎戰新高考,搞好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習,甚至對於今後參加工作都是有好處的。適應高考,孩子一生的成長,以及素質教育,這三張「 皮 」應該是合在一起的。

2

廣泛閱讀的學生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閱讀能力成為多門學科考查的重點。結合閱讀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僅體現在語文卷中,在理綜、文綜、數學等多個學科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尤其是語文卷的閱讀試題,涉及古今中外各種作品。

高考試題閱讀量的加大,向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教師和學生、家長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 :今後高考側重於考查學生在 12 年基礎教育階段的閱讀積累和知識融通、應用能力,靠死記硬背和只熟悉課本中節選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績的。要想讓學生多讀書,家長就要從自身做起,同時,要教給孩子速讀、泛讀、精讀等多種閱讀技巧,學會深度閱讀,不斷豐富並積累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3

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多地學業水平考試改革方案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政治等科目按等級賦分,不再強調分數差異。每科除了學業水平考試,高考參考的綜合素質評價,每個方面都包含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對實踐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意味著今後學生必須將學習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

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重視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提高所學知識的應用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家庭中的各類資源,拓寬孩子主動學習的空間環境,創造出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為豐富學習方式提供支持。

4

親近傳統文化的學生

高考語文科目在語文基礎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有較大變化,將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考查。不只是語文,書法、匾額、對聯、兵法、連環畫、京劇、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學名著……這些內容在高考其他科目中都會出現。

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關注傳統文化,學校也要創設機會讓學生走近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簡簡單單地死記硬背知識,而是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繼承、弘揚、創新的發展路徑,注重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

善於傳遞正能量的學生

近年來各地高考各科試題都加入了「 德 」的元素,如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命題素材,體現革命烈士寧死不屈、甘願為崇高理想獻身的高尚品質的片段等,既旗幟鮮明,又與「 智育 」的考察相得益彰。

老師在教學和複習備考中,可以通過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取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試題材料,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並將之內化為行為準則;同時一定要增強 「 時事語文 」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6

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

開放性試題將是未來高考的一大特色。專家表示,考試中安排開放性試題,供學生選擇不同的解決策略,為學生提供彈性的發展空間,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在這種考查中,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更有優勢。

考題呈現一定的開放性,最終答案需要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想法。未來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及陳述表達能力,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做邏輯思維訓練來提高。傳統的機械記憶、單調計算、模仿應用,既會加重學生負擔,又於提高能力無益,所以必須摒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學而優歸納與總結


相關焦點

  • 高考等級賦分—學生篇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簡單來說,就是將所有考生成績進行高低排行,在這排行中劃分為不同等級,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原始分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原始分的全省排名。是全省排名決定了你被放進哪個賦分區間。排名確定了,等級也就確定了,賦值區間也就確定了。反過來講,等級和賦值區間都是根據排名作為唯一依據而確定的。這體現了教育公平性原則。
  • 新高考政策賦分制度是什麼意思?等級賦分怎麼算
    「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後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為什麼會有賦分?山東高考改革被說了太多,大家已不再新鮮。
  • 什麼是新高考「賦分制」,如何理解等級賦分,哪些考生有優勢?
    文|娟娟lu教育隨著新高考政策的不斷推進,考生和家長對新高考的「賦分制度」更為關注,因為考生的「分數」高低直接影響著可以報考什麼等級的高校,但是對於賦分,大家的了解並不全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什麼是新高考賦分制?
  • 高考志願 | 新高考省市等級賦分制詳情
    網校導讀:目前為止高考改革已經進行了三批,這三批一共有14個省份進行參與,分別是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東、海南、遼寧、重慶、河北、湖北、湖南、江蘇、福建、廣東。14個省份共採用六種賦分制度,分別為21級、5等11級、5等21級、5等8級、標準分和五等級。21級賦分制浙江省採用21級賦分制。
  • 新高考「等級賦分制」,有失公允or相對公平?一文帶你全看懂
    A、B、C、D四個等級內又按照不同的比例分成5個小的等級。根據學生卷面分數的排名和報考科目的總人數,確定學生屬於哪個等級內,再根據每個等級對應的分數給予賦分。詳減下表我們焗個慄子:關羽同學參加新三國高考,採用上述賦分制。因為販賣水果經常走南闖北,地理成績較好,考了90分。在整個三國高考選擇地理的10000名考生中排名1500名。
  • 什麼是新高考等級賦分制,為何要實施等級賦分,賦分制公平嗎?
    關於新高考模式「賦分」制,不用說不在教育崗位的家長,哪怕是在職老師,很多人都不清不楚,甚至是高三的老師,一些人也稀裡糊塗。很多人只是清楚是賦分模式不看原始分,要看排名,但具體檔次劃分,根本記不住,其實賦分制規則並不難理解。
  • 新高考等級賦分搞不清?3+1+2模式與原來有什麼不同?
    在看完新高考政策後,不少家長和學生都一頭霧水,「3+1+2」模式跟原來有什麼不同?等級賦分到底是什麼?怎麼計算?有什麼作用?所以,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到底都是怎麼回事吧~2018年,湖北、河北、河南、廣東、遼寧、江蘇、四川等18個省、市、自治區開始實行新高考改革,這些地區今年新入學的高一新生將面臨全新的教學與高考制度。2021年,這些地區將全面推行新高考制度。
  • 新高考模式帶來了「等級賦分制」,能實現公平嗎?學生選科要注意
    2020年,新高考模式開始了自己的第一批試點,這一批施行新模式的省份採用的是「3+3」模式。而2021年將採用「3+1+2」高考模式的省份,是湖南、湖北、福建、廣東、重慶、遼寧、河北和江蘇這8個省。所謂的「3+1+2」高考新模式,指的是學生除了要選擇語數外這3門主科,還需在物理歷史中任選1門、在生化地政這四門學科中任選2科,作為自己高考考試科目。而「3+3」則是3門主科外加生化地史政物這6科裡任選3科。
  • 浙江新高考首考成績發布 考試院解答等級賦分是怎麼來的
    浙江新高考首考成績發布 考試院解答等級賦分是怎麼來的 2015-11-24 10:44:56 來源:浙江在線 作者:  新高考下的學考選考成績,與以往傳統的考試成績有所不同,並非直接體現卷面分。學考和選考成績究竟是怎麼得來的?省考試院進行了權威解答。  學考的成績總共劃分為ABCDE5級,其中E為不合格,E等比例不超過5%。每個等級劃分比例情況如下表。學考以當次當科考生的卷面得分(卷面滿分70分)為依據,按照下表的等級比例,按照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
  • 新高考再選科目怎樣排名賦分?權威解答來了
    &nbsp&nbsp&nbsp&nbsp華聲在線12月13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從湖南新高考方案發布至今,已有近8個月的時間。三湘都市報記者獲悉,目前我省各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已經按照新高考的要求,以選科走班的模式上課。
  • 新高考3+1+2選科究竟怎麼選才划算,21個等級賦分制度詳細刨析
    選考科目按21個等級賦分(以浙江省為例)學生各科成績按等級賦分,以高中學考合格成績為賦分前提,高中學考不合格不賦分,起點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選考科目等級起點賦分設置為40分,主要原因如下:浙江省高考選考科目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有利於進一步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度,體現高考與學考相結合及高中教學的基本要求,有利於學生為進入高校學習打下更紮實的學科基礎。
  • 聚焦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度下,學霸也會成炮灰?
    目前新高考改革正在部分省市如火如荼的推行中,浙江、上海是最早進行新高考改革的試點省市,今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省市新高考政策首年落地,2021年將有8省市加入新高考的隊伍當中。眾所周知,新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選科與賦分模式,學生的高考成績將不再由單一的原始成績計入。
  • 新高考3+2+1模式下,如何選科「賦分」更高?要參考哪些標準?
    簡單來講賦分制就是新高考規定的,除了語數外三門主科以外,其他副科,也就是物理、歷史生物、地理等科目同時設等級性的考試,按成績的等級進行賦分,我們也可以認為是把考生這些科目的卷面分劃分成幾個等級,根據這些的等級區間進行排名,賦予對應的分數。
  • 新高考等級賦分詳解,看過就全懂
    擅長性格測評、心理疏導、藝術高考、升學規劃,已幫助數百名學生成功進入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名校。等級賦分詳解作者:範令一2018年湖南省已經確認啟動新高考,在新高考政策裡與考生關係最密切的部分就是等級賦分,在大多數已經實施新高考政策的省份都是實施等級賦分。不同的等級賦分政策會影響孩子最終的高考分數,卷面得分與高考分數在等級賦分中到底有怎樣的關係呢?
  • 2021新高考「3+1+2」方案新詳解!等級賦分公式...
    ,錄取怎麼錄,將對後續進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的考生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等級賦分如何進行對於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4門再選科目考試,等級賦分是按統一規則,由原始成績進行等級劃定後,再由等級轉換而來的分數。高考成績公布時,考生查詢到的再選科目成績是等級賦分後的成績,不需要考生自行轉換。錄取咋進行?
  • 等級賦分、一檔多投和綜合評價,新高考的這些難點該怎麼解決?
    文|冷絲欄目|新高考綜合改革上海市和浙江省是全國實行新高考綜合改革的兩個試點地區,經過了三屆招生後,很多考生和家長,還有社會公眾始終不理解三大難點問題,也是熱點問題——等級賦分、一檔多投和綜合評價。同時,冷絲也提出問題:這三大難點問題有什麼解決的好辦法?第一,等級賦分辦法雖然還算科學,但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比如,浙江2017年到2018年,選擇物理的考生就很少,這就造成了選考科目人數失衡問題。
  • 新高考的等級賦分究竟是什麼?更公平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個最近很火的話題——老高考與新高考。截至目前(7月30日)有的省高考填志願已經完成,有的省剛開始填志願,全國所有省市中,目前只有北京,天津,山東,上海,浙江,海南六個省市已經厲行新高考。其餘省市雖然也有不少高一,高二的的學生已經學的是新高考內容,但今年2020年的高考仍然是老高考。
  • 班主任坦言:新高考選科,這3種組合是「最優組合」,高考有優勢
    目前,很多省市都對高考進行了改革,相信很多家長和同學都對新高一選科問題特別關心,選科直接影響著高考成績,並與大學專業的選擇息息相關,甚至會影響未來的就業。新高考選科並不是簡單的「6選3」,需要綜合考慮自身興趣愛好、特長、專業、就業等問題。
  • 高一3+1+2物化生和物化地賦分制情況下,選哪個更容易得高分?
    在我班的學生選課中,選擇理化生的有13人,選擇理化地的有5人。那麼,哪個組合更容易得高分?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學習能力:生物和地理哪個更好學?無論是選地理還是生物,要想賦高分,都要想辦法讓自己處在「分子」上而不是「分母」上。那麼地理和生物,哪個更好學?這個因人而異!
  • 等級賦分制是什麼概念?在這種賦分模式下,哪類學生更佔優勢?
    在選擇自身優勢學科的前提下,學生在平時學習時也會更充滿活力。伴隨新高考模式出現的,就是新的賦分制度,為了讓高考更加公平,「等級賦分制」開始嶄露頭角。等級賦分制的概念是什麼?在原來文理分科時,學生的成績組成比較直接。直接由三大主科以及文理三小科組成。文科就是政史地,理科就是物化生。而如今的高考模式使文理科界限變得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