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對選擇同一科的同學進行對比,然後賦分,這樣有利於解決因試題難度不同而導致的不公平。
應屆生和復讀生都要深入研究賦分制
舉個例子 :
小明同學高考選擇了物理、歷史和地理三門科目參加等級性考試,其卷面成績分別在選考科目的考生中排到20%、5% 和13%,對應的等級分別為B1、A3和A5,根據等級細算規則,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分值分別為物理85分、歷史94分和地理88分。
如果小明當年的語文、數學、外語三門統考成績分別是90分、105分、120分,他今年的高考成績就是:
90分 +105分 +120分 +85分 +94分+88分=582 分
賦分制採用的是比例累加制
如物理排名20%,不在A等級,因此A1等級5%+B1等級7%=22%,15% ~ 22%屬於B1,因此物理成績排名屬於B1等級,賦分85分;
歷史排名5%,在A等級內,A1等級1%+A2等級2%+A3 等級3%=6%,3%~6%屬於A3等級,因此歷史在A3等級,賦分94分。
同理, 地理排名13%屬於A5等級,地理賦分88分。
學校的改變
高中:走班制。
目前各校採用的方式不同,各校選考時間不同。
因合格性考試的原因,大部分高中在高二階段實行走班教學和選考,選考為校內自選。官方選考時間目前尚未公布。
高校:發布 2020 年選考科目要求。
目前,專業選考要求主要分為三種:不限選考科目、選考其中一種、必須選考。
這 6 種學生更容易得高分
伴隨著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學生的課程、授課形式、授課內容等均發生改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下這 6 種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新的考試形式,更容易在新高考中脫穎而出。
1
思維活躍的學生
高考中絕大多數試題的解答方法、思維方式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種多樣的。通過方法的選擇、解題時間的長短,就能夠區分出考生能力的差異。因此,能夠廣泛涉獵、博學多識、學貫古今、觸類旁通,未來善於穿越學科邊界、進行融通並且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是最有前途的。
今後,學生在初中和高中階段應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按照自己的興趣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對於迎戰新高考,搞好大學本科階段的學習,甚至對於今後參加工作都是有好處的。適應高考,孩子一生的成長,以及素質教育,這三張「 皮 」應該是合在一起的。
2
廣泛閱讀的學生
縱觀近年來的高考試題,閱讀能力成為多門學科考查的重點。結合閱讀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僅體現在語文卷中,在理綜、文綜、數學等多個學科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強。尤其是語文卷的閱讀試題,涉及古今中外各種作品。
高考試題閱讀量的加大,向整個基礎教育學段的教師和學生、家長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 :今後高考側重於考查學生在 12 年基礎教育階段的閱讀積累和知識融通、應用能力,靠死記硬背和只熟悉課本中節選的名著片段,是考不出好成績的。要想讓學生多讀書,家長就要從自身做起,同時,要教給孩子速讀、泛讀、精讀等多種閱讀技巧,學會深度閱讀,不斷豐富並積累知識,提高閱讀能力。
3
動手能力強的學生
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充分體現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查。多地學業水平考試改革方案規定,物理、生物、化學、歷史、地理、思想政治等科目按等級賦分,不再強調分數差異。每科除了學業水平考試,高考參考的綜合素質評價,每個方面都包含開放性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對實踐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意味著今後學生必須將學習搬到社會大課堂中,在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
學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重視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提高所學知識的應用性,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老師和家長也應該充分利用科技館、博物館、家庭中的各類資源,拓寬孩子主動學習的空間環境,創造出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為豐富學習方式提供支持。
4
親近傳統文化的學生
高考語文科目在語文基礎運用、現代文閱讀、古詩文閱讀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有較大變化,將更加重視對傳統文化的考查。不只是語文,書法、匾額、對聯、兵法、連環畫、京劇、古代文言名篇、古代文學名著……這些內容在高考其他科目中都會出現。
教師和家長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內外關注傳統文化,學校也要創設機會讓學生走近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簡簡單單地死記硬背知識,而是要加強對古代文化基礎知識尤其是古詩文的積累,融匯歷史知識,對中國傳統思想的發展脈絡有基本的了解;要遵循繼承、弘揚、創新的發展路徑,注重傳統文化在現實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
善於傳遞正能量的學生
近年來各地高考各科試題都加入了「 德 」的元素,如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命題素材,體現革命烈士寧死不屈、甘願為崇高理想獻身的高尚品質的片段等,既旗幟鮮明,又與「 智育 」的考察相得益彰。
老師在教學和複習備考中,可以通過從優秀文學作品中選取能夠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試題材料,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明,感受、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厚的內涵,並將之內化為行為準則;同時一定要增強 「 時事語文 」意識,及時閱讀新聞報刊,保持對社會現實的敏感度。
6
擅長邏輯思維的學生
開放性試題將是未來高考的一大特色。專家表示,考試中安排開放性試題,供學生選擇不同的解決策略,為學生提供彈性的發展空間,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在這種考查中,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更有優勢。
考題呈現一定的開放性,最終答案需要學生自己表達觀點和想法。未來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及陳述表達能力,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做邏輯思維訓練來提高。傳統的機械記憶、單調計算、模仿應用,既會加重學生負擔,又於提高能力無益,所以必須摒棄。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學而優歸納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