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發布2015年消費侵權典型案例

2020-12-20 參考消息

中新網西寧3月14日電 (孫睿)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青海省工商局14日對外發布青海省2015年消費侵權十大典型案例:

一、海西州德令哈液化氣供應站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欺詐消費者案

2015年8月,德令哈市工商局根據消費者投訴,對海西州德令哈液化氣供應站進行依法檢查,發現當事人所使用的計量器具的檢驗已於2015年4月過期。經委託海西州質量監督檢驗檢測所檢測,該計量器具的誤差額為每500克氣少100克,屬不合格器具。至案發時為止,當事人違法所得5482元。當事人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從事經營活動的行為,既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失,也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商業原則,屬於典型的消費欺詐行為。工商部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沒收違法所得5482元,並處罰款16446元的行政處罰。

二、共和縣中圍加油站銷售不合格成品油案

2015年10月,當事人從西寧石油銷售分公司購進2噸93#汽油對外銷售,銷售金額15486.4元。經青海省工商局委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對當事人銷售的該批93#汽油進行抽檢,結論為不合格產品。當事人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品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規定,工商部門依法作出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並處30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三、大通縣金地燃氣有限公司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案

大通縣金地燃氣有限公司利用其是大通縣唯一實施燃氣設施建設工程和經營天然氣的經營單位,具有市場獨佔地位的優勢,限定用戶必須購買其經營的燃氣壁掛爐。其他品牌的燃氣壁掛爐如想入戶則需另行交納每戶每臺300元的不合理費用。對不接受其不合理條件拒交費用的拒絕辦理相關天然氣入戶手續和供應天然氣。至被工商部門查處時為止,當事人已收取不合理費用76000元。當事人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自主選擇權和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準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強制交易行為的權利,工商部門依法作出沒收當事人違法所得76000元的行政處罰。

四、火鍋店以鴨肉冒充牛羊肉欺詐消費者案

2015年9月,海南州工商局對當事人黃生成經營的火鍋店以鴨肉、鴨板肉冒充牛羊肉欺詐消費者的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經查,當事人將從西寧交通綜合批發市場購進的「香福隆精製肉卷」(鴨肉)和無標識的「二號鴨板肉」,經過分割後冒充高價位的「鮮小肥羊」(羊肉卷)和「優質肥牛」(牛肉卷)提供給進店就餐的消費者。截止案發,當事人已使用「香福隆精製肉卷」9卷、「二號鴨板肉」6板。當事人的行為嚴重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擾亂了食品市場秩序,主觀惡意明顯,構成欺詐消費者行為。工商部門對此依法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五、陳新亞偽造他人廠名、廠址和產地案

當事人陳新亞為了謀取非法利益,在未經深圳市迪亞達尼實業有限公司許可的情況下,從海寧諾之皮草時裝有限公司以600元至680元不等的價格購進皮衣43件,懸掛上自己定製的含有「深圳市迪亞達尼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市羅湖區嘉賓路爵士大廈17B06」、「產地深圳」及「D.YADANY」字樣的服裝吊牌後,冒充深圳市迪亞達尼實業有限公司的「迪亞達尼」牌服裝,通過西寧市城中區衣之盛服飾店以1880元至2180元不等的價格對外銷售,貨值金額87740元。當事人銷售偽造他人廠名、廠址和產地服裝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客觀上也侵害了正當企業的商品信譽。工商部門對此作出沒收侵權皮衣43件,罰款50000元的行政處罰。

六、趙金丹篡改食品生產日期案

2015年3月,西寧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對曹家寨市場A廳14--3號趙金丹經營的西寧城東南亞食品店進行檢查時,發現當事人有篡改食品生產日期的行為,現場查獲已篡改生產日期的「金貓」牌水晶涼皮51袋、「金貓」牌葉麻婆48袋和用於篡改生產日期的印章一枚、蓋壓日期的工具一個。當事人的行為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且危害到消費者的人身健康,工商部門依法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對其作出罰款10000元的行政處罰。

七、王義紅銷售無中文標識食品案

2015年1月15日,海西州德令哈市工商局執法人員在河西市場王義紅經營的新世紀水產超市冷庫內發現無中文標識的進口豬蹄150箱。經查,當事人違反食品經營必須履行索證索票、進貨檢查驗收義務的規定,於2015年1月12日從蘭州一遊商手中購進該批無進口報關手續,無中文標識的豬蹄,準備擇日銷售時被執法人員全部查獲,貨值金額21000元。為保證食品安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進口預包裝食品沒有中文標籤、中文說明書的,不得進口銷售。當事人王義紅的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的規定,工商部門對此作出沒收無中文標識的150箱豬蹄並處61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八、鄭慶收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洗化商品案

2015年9月17日,城東工商分局執法人員在西寧市小商品批發市場三期二樓D-165號鄭慶收的庫房內查獲無合法進貨手續的「海飛絲」、「飄柔」洗髮水710瓶、「舒膚佳」香皂2448塊、「碧浪」、「汰漬」洗衣粉264袋。經廣州寶潔有限公司鑑定,結論為:「非寶潔公司產品,屬於侵犯寶潔公司相關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經查,當事人於2015年5月從非正規渠道低價購進上述5種商品後以正品的價格對外銷售,違法經營額21735.6元。工商部門依法對當事人銷售明知是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行為作出了沒收侵權商品,並處10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九、香壩子火鍋店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案

2015年1月13日,西寧市城中區工商局執法人員對香壩子火鍋店檢查時發現,該店宣傳開展的「每桌均贈送價值50元午餐券,50萬話費免費贈送(送完為止)」聖誕元旦惠動全城活動,其實是當事人以每張10元的價格從一名推銷員手中購得面值50元的第三方網絡電話卡20張對外發放。至案發時為止,當事人對就餐的消費者實際只發放了18張網絡電話卡,價值180元,剩餘2張已自行銷毀。當事人在附贈式銷售活動中虛假誇大附贈商品的數額價值,誤導了消費者的選擇意願,構成欺詐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工商部門當即責令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罰款人民幣10000元。

十、農資銷售未履行索票索證法定義務案

2015年3月16日,民和縣工商局執法人員檢查時,發現當事人汪樹青銷售的從甘肅省臨夏市購進的「美盛二銨」、「三環二銨」、「寧夏尿素」,農藥「氟樂靈」、「燕麥畏」等農資商品無法提供供貨商的發票及農資商品質量檢驗報告,貨值總額10萬元。為保障農資安全,把好農資商品進貨關,《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農資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進貨時應當查驗供貨商的經營資格,驗明產品合格證明和產品標識,並按照同種農資進貨批次,向供貨商索要具備法定資質的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以及產品銷售發票或者其他銷售憑證等相關票證。對當事人未履行索票索證法定義務銷售農資商品的違法行為,工商部門依法作出責令改正違法行為並處6000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完)

相關焦點

  • 青海省檢察機關發布6起典型案例
    12月3日,青海省人民檢察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省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和經濟犯罪6件典型案例,向全社會表明青海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懲治犯罪的態度、決心和力度。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是全省各級檢察院職務犯罪檢察部門和經濟犯罪檢察部門在全面履職中取得較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案件,具有較強的典型意義。
  • 南寧發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在這個答案揭曉之前,今天,南寧市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為進一步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震懾不法經營行為,增強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從全市處理的消費維權案件中挑選出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進行發布:看看哪些企業中招?
  • 江蘇發布2015年商標侵權典型案例
    南京市工商局依法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並銷毀27件列印頭、500個包裝盒,2卷商標標識,罰款5萬元。◎宿遷市工商局查處侵犯諾貝爾註冊商標專用權案  2015年4月30日,宿遷市宿城區市場監管局接到杭州諾貝爾集團有限公司舉報,對深圳市華南裝飾公司和南京華耐建材有限公司惡意串通銷售侵權假冒「諾貝爾」商品案進行立案調查。
  • 2015年中國海關智慧財產權保護典型案例
    二、推薦理由該案是海關開展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以來查處的出口至非洲,案值巨大,侵犯自主品牌且涉及生命健康和生產安全商品的典型案例。同時,該案為近似商標侵權、權利人與發貨人爭議較大、案情複雜。根據國務院部署,自2015年4月起,全國海關開展為期3年的中國製造海外形象維護「清風」行動,針對輸往重點國家和地區、重點口岸以及重點航線的商品加大打擊侵權假冒的力度。
  • 安徽省工商局發布 2017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中安在線訊 據合肥晚報報導,3月1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工商局、安徽省旅發委、安徽省質監局、安徽省消保委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了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或2017年消費維權舉措。
  • 畢節市發布2017年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畢節市工商局、畢節市消費者協會日前發布2017年畢節市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我們對這些案例進行了逐一評析,希望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幫助消費者規避消費陷阱,促使經營者不斷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消費者在便捷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中逐步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逐步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湖北省委宣傳部發布「3·15」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湖北省委宣傳部版權管理處處長盧文俊通報了「3·15」消費維權典型案例3月12日上午,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委宣傳部、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消委等多部門聯合召開2019年「3·15」湖北省消費維權新聞通報會。
  • 2015年中國海淘五大痛點與典型案例盤點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今年主題為「新消費,我做主」。今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315晚會」主題確定為「共築消費新生態」,將繼續關注傳統消費領域和新興消費領域兩個方面,揭露一些行業存在的潛規則,和消費市場中存在的違法侵權行為。
  • 柳州市表彰2018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從原柳州市質監局官網獲悉,為宣傳柳州市2018年消費維權執法成果,營造誠信經營、放心消費的良好環境,市局於2019年1月23日組織開展了「2018年原柳州市工商系統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評選活動,同時,對入選案例的報送單位予以通報表彰。
  • 海南高院發布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永和豆漿商標侵權等
    資料圖,圖文無關1月14日,海南高院對外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例4件、民商事案例3件、行政案例1件、環資案例1件、執行案例1件, 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法治進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 浙江發布2019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央廣網杭州4月21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曹露浩 通訊員陳誼)4月21日,浙江省公安廳發布2019年浙江省公安機關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十大典型案例。 十大案例如下:(一)杭州臨安姜某等人銷售假冒品牌手機案2019年4月初,杭州市公安局臨安區分局經偵大隊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發現,該區錢王街道某出租房有一個「華為」品牌手機「拆、裝、售」加工作坊。
  • ...不履行合同約定或承諾的侵權行為如何查處?這裡發布相關典型案例
    綜合2020年第四季度河北省消費維權情況,利用預付費形式侵害消費者權益、經營者拒不履行合同約定或承諾的侵權行為成為消費投訴最大熱點。針對近期市場消費熱點和假日消費特點,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發出消費提示。
  • 2015年度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出爐 網絡盜竊案居首
    本報訊 (記者 劉春華)在1月20日省法院發布的2015年度全省十大典型案例中,網絡盜竊案名列榜首。網絡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四川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左衛民提醒公眾,一定要管好個人信息,看好自己的錢包。
  • 上海公布2018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多涉及民生領域
    上海公布2018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多涉及民生領域 原標題:   中新網上海3月12日電 (記者 許婧)「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2日公布了2018年查辦的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案件,篩選並公布了
  • 山西發布2017年消費維權典型案例_資訊速覽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會上公布了2017年全省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包括誤導消費者案、銷售不合格服裝案、銷售不合格運動鞋案、銷售不合格仿古瓷磚案、銷售不合格化肥損害農民消費者案、虛假宣傳案、珠寶店有獎銷售誤導消費者案、銷售假冒「藍月亮」洗手液案、銷售假冒「日豐」商品案、擅自篡改生產日期銷售過期防水塗料案。具體案例如下:
  • 廣西發布2019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摘要:3月11日,玉林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玉林市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涵蓋了網店食品虛假宣傳、消費者個人信息洩漏、食用不合格食品致腹瀉等生活中常見的消費糾紛問題。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會上,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各項部署,努力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國和現代種業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全社會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正確引導植物新品種維權執法,保障公平競爭的種子市場秩序,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法律服務中心遴選了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範本,並正式公開發布。
  • 剛剛,青海通報10起典型案例
    今天,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10起典型案例,分別涉及商標侵權、侵犯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不服專利侵權行政處理決定書、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系列案等
  • 你可能不知道這10個商標侵權的典型案例
    以下大型店主分享了10個典型的商標侵 權案例,讓每個人都驚慌失措! 1、對偽造的「茅臺」進行了調查 2018年1月18日,當格爾木市工商局執法人員視察市場時,他們查處涉嫌侵犯貴州南部五星級五星級貴州「茅臺」牌白酒的案件 。格爾木市石油運輸部門。
  • 杭州發布消費糾紛典型案例 萬象城、菲力健身被點名
    杭州網 記者 劉文昭 通訊員 潘樂今天下午,杭州市消保委召開消費投訴情況發布會,向社會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曝光了一批不誠信企業。哪些行業、哪些問題是被投訴的「重災區」?萬象城BURBERRY被點名,健身、美容、教育投訴處理難會上公布了幾大典型的消費糾紛案例,主要涉及健身行業、奢侈品大牌、美容保健和教育培訓,面對不誠信經營、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不良商家、失信企業,市消保委依法行使《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能,結合「浙江省全面開展消費投訴公示」的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