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了味的家長群,還能起到原來的作用嗎?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這幾天刷手機,看到一則消息。
太原教育部明令禁止老師通過各種方式要求家長批改孩子作作業、要求家長到教室打掃衛生以及各種幫忙點讚轉發消息等等。並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公布舉報電話和信箱,暢通社會反映情況渠道,引導廣大的學生和家長一同監督工作。對任何造成中小學學生過重學業負擔的行為都採取「零容忍」、「舉報一起,查處一起,曝光一起」的措施。
這個消息一出來,立刻引發了諸多網友熱烈討論,很多為人父母的家長都紛紛表示「實名羨慕太原家長」。吐槽這幾年因為孩子上學,被老師折騰夠嗆的經歷。
太原教育部的這一做法之所以引發這麼多人共鳴,無疑跟這幾年推行的「家校合作」模式相關。
「家校合作模式」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對孩子成長有所幫助,但事實上,卻把更多的負擔轉嫁到了家長身上,同時連帶一部分老師的責任,也被偷偷轉移了。
這幾年,因為家長群而苦不堪言的父母真不在少數。
因錯過群內大掃除消息,家長被老師約談
前兩天還有一件聽起來很可笑滑稽卻又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一個寶媽在網上吐槽,因為她錯過了孩子班級群老師發的消息,後來還被班主任約談了。而她錯過的僅僅是一條通知家長來校掃除的消息。
10月13日,杭州某小學的班級群裡,老師發了這一條「有趣」的群通知,因為要應對上級的衛生檢查,班主任擬「徵調」5~6名家長自願者,當天晚上來學校幫忙打掃教室衛生。
其中有一個家長因為工作原因,錯過了當時的群消息,等她注意到的時候,掃除都已經完事了。想補救也來不及了。可這個家長沒想到的是,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攤上事了。
當晚,班主任在群裡對這次大掃除做了總結,@了所有人,對到校的家長表示感謝,還特意提到了沒來的家長,然後指責道,「沒到校的家長或許是因為忙吧,但你不能來也應該通知我一聲吧。這是對集體、對老師最起碼的尊重。」
不僅如此,老師還表示,「這些沒來的家長需要給我一個解釋。」當時被點名的寶媽就解釋說,自己沒有第一時間看到消息,看到消息的時候已經錯過了請假的時間。
而對於老師提出的「面談解釋」的說法,她也很反對,「我替老師把衛生做好了,誰替我掙錢養家啊?」
家長做法被網友一邊倒的支持
這件事被曝光後,引發了網友們的極大關注,這個家長几乎受到了一邊倒的支持,當有記者對家長電話回訪時。家長也再一次堅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我覺得打掃衛生這種事,孩子是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沒必要非得家長參與,至於孩子們能打掃的怎樣,那就是他們最真實的表現。」
這個說法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更有不少人對目前許多學校的類似做法表示頭疼。家長群被一些老師搞的完全變了味道。
「除了打掃衛生,更噁心的還是批改作業,啥東西都直接往群裡一丟,檢查作業、批改作業都成了家長的工作,這種推卸責任的行為讓很多家長非常不滿。」
家長群反而成了問題的集中地
不得不說,這次太原教育部的做法確實走在了前面,及時制止了更多問題的發生。在此之前,家長群裡發生的鬧劇數不勝數,而大多數問題其實完全可以避免。
比如之前因為好幾個孩子數學作業有問題,老師含糊其辭不作為,而被家長集體嗆聲的事件,還有質疑老師不負責任被踢出群的事情。以及最近那個公開怒懟老師,退出家長群的家長。
凡此種種,無一不在說明,家長群主要作用已經變了,從最初單純方便溝通的工具,變成了矛盾的集中地。
不僅是老師和家長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因為家長群,也出現了諸多問題。
比如之前有一位家長,因為開著跑車送孩子上學,被一群家長反對,聲稱這個他的做法會導致孩子攀比,並且集體要求這個家長換車。而這個家長非常不理解,「我自己賺錢沒偷沒搶的,想給自己孩子好生活,我礙著你們什麼事了?受不了咋不從自身找原因?」結果這個家長就被踢出群了。
此外,還有些心術不正的家長,通過家長群在群裡「搞曖昧」,把群裡搞的烏煙瘴氣。
變了味道的「家校合作」,還有意義嗎?
其實家長群的初衷確實是好的,這也是一種折中的辦法,目的在於在減去孩子負擔的同時,「家校雙方」能夠更進一步的合作,減小教育孩子的成本,提高教育效率。
只不過,很多時候大家都把這件事想的過於理想化了。
如果前提是老師負責,家長也負責,那麼「家長群」存在的意義確實不小,這也的確是一種很有的溝通合作方式。有問題雙方可以即時溝通,對孩子的狀態可以實時掌握,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能夠做的更好。
當然,咱得承認,大部分的家長和老師在這件事上做的還是不錯的,做的不好的只是少數的一部分。一些老師和家長沒找好自己的位置,弄清自己的責任,到頭來自然容易發生矛盾。
而但凡發生在家長群裡的矛盾,就沒有小事,受波及的不僅僅是當事人。
如此一來,那些兢兢業業為了孩子的老師被「躺槍」了,那些踏踏實實的家長也被「躺槍」。好好的家長群也就變了味兒了。
錦鯉媽咪碎碎念
我倒是覺得,太原教育局起的這個頭其實非常不錯。這相當於在這些烏煙瘴氣的家長群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對於那些兢兢業業的老師和負責靠譜的家長來說,這並未有什麼影響。而對於那些不負責任的老師和家長來說,他們下一次再想「起么蛾子」之前,總得掂量掂量「頭上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