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後悔,昨晚八點四十五分,因為孩子不聽話,發火打了孩子一巴掌,而且手勢很重,差點把孩子打壞了。人到中年,脾氣有時候不知道怎麼來的,老爺火說發就發。為了不再犯這個火,我和孩子約定,以後再打他就讓他不要認我這個父親。
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我自己卻是個熊家長。我要給自己立個《一個父親的罪己書》,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一、父母是原稿,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佛教文學家馬明博先生在《禪的滋味》一書中寫了一則信眾和禪師的對話:
信眾問:請問,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我該怎麼辦?
禪師說:您複印過文件嗎?
複印過。
如果複印件上有錯字,您是改複印件,還是改原稿?
改原稿。
禪師說:原稿和複印件都改,才最好。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我們都認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但是卻沒想到自己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未來。你別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二、從小走散三次的好孩子
我們做孩子的時候,恐懼自己不優秀,將來沒前途;做父母的時候,又恐懼自己做得不夠好,耽誤了孩子。我們總是以近乎完美的標準來苛求自己。——李雪《有限責任家庭》
誰家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我也不例外,孩子是我的全部,是我的驕傲,是我的全世界。
平時辛苦工作,到家看到他,一切的累乏都煙消雲散了。孩子是個聰明的好孩子,這不是我自誇。我簡單講講孩子前後走散三次的故事。
第一次走散。
是孩子幼兒園中班時候,我出差外地,他和母親一起去了一個大型綜合體。後來他媽媽不知怎麼得竟然和孩子走叉了。孩子仍然按照進來的路徑走出綜合體的大門。
他等了好久,看看媽媽一直沒來,就特地找了一個白髮老奶奶,跟著她走過十字路口,來到我們的車子停的地方。
然後,他爬上車子的引擎蓋,一直等到天黑,等到媽媽找到他為止。期間,車子邊上有一輛售賣水果的卡車,司機說給他水果吃,他也不下引擎蓋。
最終找到孩子後,孩子告訴媽媽,媽媽一定會來開車回家的。他想得很對!令我驚訝的還有一點,他為了過十字路口,知道找一個白髮老奶奶。因為他說白髮老奶奶肯定是好人。
記得當天,為了找他,發動親戚朋友好多人來找,還找交通電臺的朋友播音全城找人。
第二次走散。
那是這個城市一個暴雨之後的晚上,我在外面應酬,中途又接到孩子母親的電話,在學校附近,小孩走散了!前後就是為了她去借了一輛公共自行車的時間,走叉了。
後來,孩子一個人等不到媽媽,沿著回家的路,獨自走啊走啊,最終停在一個大的十字路口邊上的眼睛店門口,打定主意等媽媽。
孩子的美術老師找到了他。他告訴美術老師,十字路口安全很重要,他不敢一個人過。那時候,他讀小學一年級。
第三次走散。
這次的罪魁禍首是我。我帶他在一個中型規模的綜合體玩的時候,我顧著一個人看手機新聞,他走在前頭,一開始我還跟著他走的。
走著走著,找不見他人影了!我快步跑上前去找,沒找到人。急得不得了,我找到諮詢臺,廣播找人,也沒有找到。
後來,我只能去調看監控。監控裡,孩子沿著我們來的路線,上了電梯,應該是去了停車場。結果沒錯,孩子當時發現爸爸沒跟上來,也找過我,沒找到,就去停車場車子邊等我。他認為我一定會來開車的。
這次他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我當時很惱火,怒火攻心,反手一個巴掌打了他,竟然把孩子打得一側眼角出血!其實,是我沒有跟緊孩子!該被打的應該是我自己!
當時,我下決心以後不能再動手打孩子了。自那以後,每當我眼睛瞪起來,他就會下意識地後縮,甚至作躲避狀。我知道,我把他打怕了。他心裡有陰影了。
但是,我昨晚又打了他,還下手很重,差點把孩子打壞了。僅僅因為晚上快九點了,他還要去健身房找媽媽去,而次日也就是今天他是期中數學競賽!我好說歹說,不聽,又怒火中燒,六年級的孩子了,說了不聽了,順手一個巴掌,把他眼鏡也打落在地。孩子雙手捂著臉,生怕我繼續打,半天沒有發出聲音,眼淚也摒著好一會兒才流下來。
我是多麼地恨自己!我是多麼地不應該打他!我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後來,我和孩子說我不再打他了,他說他再也不相信了,因為以前說過不打他了,今天又打了。於是,為了讓孩子相信,也為了讓自己做到,我和他說,如果以後再打他,他就不要認我這個父親了。
三、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卻毀孩子而不知
當有一天,我們給孩子晾曬衣物時,發現衣架都可以用成人衣架的時候,你的心裡是高興的,可能也有點莫名的複雜,孩子就這樣悄悄地長大了,而我們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和孩子同步長大地準備了呢?
孩子逐漸長大,也慢慢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了,我這個做父親的卻越來越不稱職。整整一個晚上,我都在深刻反思我對孩子有些什麼問題,我發現我至少犯了三個錯。這三個錯都是毀孩子的,我得改錯,我得改變,不然,我就不配當孩子的父親。
第一錯,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同時也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樊登《讀懂孩子的心》
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總以愛孩子的名義,不允許孩子這個,不允許孩子那個,一切都要聽自己的才行。
萬一孩子犯錯了,先劈頭蓋臉一頓罵再說,不問青紅皂白,連給孩子解釋和陳述的機會都沒有。待到時候,真相大白之後,我們只剩下內疚。
卡耐基先生在著名的《人性的弱點》裡有這樣一個觀點,我深以為然:
批評無濟於事,它只會使人平增一層防禦,而且竭盡全力地替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地,它會傷害一個人地自尊和自重地感覺,並激起他人地有力反抗。
我們常常眼裡揉不進一顆沙子,特別是對我們地孩子,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在無私地為孩子好。
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們眼裡的灰色,在孩子的眼裡也許就是彩色。而我們卻常常要求孩子眼裡必須和我們一樣的灰色。我們常常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常常陷入早知現在何必當初的內疚與後悔中。
尊重孩子,努力用和他同海拔的姿態,蹲下來、彎下身子來與他交流,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孩子。然後,你也會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我並沒有做好這方面。我使勁想了又想,唯一有個習慣,我堅持了好幾年。每天孩子出門去上學,我都會說「祝你學習愉快」,孩子會說「爸爸,祝你工作愉快」。每次和孩子通電話完畢,我都會說「我愛你」,孩子也會說「爸爸,我也愛你」。每天晚上睡覺,我都會說「祝你做個好夢」,孩子也會說「爸爸,也祝你做個好夢」。
我是很寵孩子,但其它能體現我對孩子真正尊重的好像沒有了,汗顏無比啊。
第二錯,沒有做到孩子的好榜樣
對我來說,父親的「言教」是我幼兒時期的主要思想來源,他是我最深刻的思想影響者。……我幾乎每天都想到他,特別是在我生活中遇到成功或失敗時,他總是我立即想到的、願與分享喜悅與悲傷的第一人。——茅於潤《我的父親茅以升》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其實,只有熊家長,沒有熊孩子。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照妖鏡。家長是人是妖,孩子這面鏡子讓你原形畢露。
我們常常自恨這輩子上不了北大清華,就把這個夙願讓孩子來實現。孩子就成了一個「新」的你,是來為你實現自己曾經的理想的。從此,孩子也許就沒有了自我。
在孩子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扮演的是一個侵略者的角色,所以當孩子反抗的時候,我們會惱火,甚至像我一樣動手打孩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我們的藝術品,這個世界上唯一的。
我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身傳言教,善莫大焉。今年,我戒了煙,正在早起習慣培養中,並且開始戒酒了。今年,我放大我的閱讀量,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我還和孩子約定一起嚴格自己的成長,我重新拾起英語單詞書背單詞,和他互相激勵,互相鼓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要孩子多閱讀,自己就不應該忙著刷手機。
第三錯,帶著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
成年人的世界,各種遭遇和境況,都會帶來脾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下定決心一進家門,就把脾氣打包扔了再進門,微笑著面對家人,特別是孩子。其實,做到這點真得好難。我一不小心就會帶著自己的情緒面對我的寶貝孩子。
這樣的後果便是,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情緒遷怒到孩子,孩子遭了殃,幾乎是躺著也會中槍。最後,孩子不快樂,我們自己很愧疚和懊惱。一地雞毛。
在孩子的眼裡,我們有時候也是一個長不大的不靠譜的大人。
我們自私地為自己地情緒找理由,卻渾然不曉孩子也有資格有情緒。
我們在面對孩子、面對親人說話之前,可以先緩一緩,覺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愛的位置,還是分裂的位置?話說出口,會讓關係更親近,還是更疏遠?——李雪《有限責任家庭》
四、陪伴孩子走好人生的頭三裡路
長輩人牽手走三裡,自己走七裡,一輩子十裡。——張超《尋找魚王》
孩子剛出生地時候,我抱著他,用掌心託著他的小屁屁,小腦袋就在我的手肘彎擱著,兩隻小腳分列我手掌左右兩側。真的不大,只有五斤七兩。
歲月如梭,飛逝而過。現在,小學快畢業的他,已經身高一米六,一百一十八斤重。我想抱也抱不動了。真後悔以前應該再多抱抱,因為現在才知道抱得遠遠不夠。
有時候想起孩子一個習慣,倍感溫馨。每每和他一起乘坐自動扶梯,他都會上前一點,然後坐在我地雙腳背上。以後孩子大了,這樣地享受終究會成為永遠地回憶。
寫到這裡,我想到一位偉岸的父親,那是多年前一家報社搞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沙龍活動,我有幸參加並聆聽了蔡笑晚先生的講座。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在他的培養下,出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老六蔡天西是女孩,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如此成功的父親,讓我太震驚了。
蔡笑晚先生寫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書,《我的事業是父親》、《我的事業是父親2:蔡笑晚教育家書》等。他曾經描寫自己的父親:
「父親在我心裡永遠留下的不是朱自清先生說的背影,而是他的正面,是他含著無限深情和期望的雙眼。偉大的父愛永遠留在我的心裡,他那包含著無限深情和期望的雙眼,看著我走人生的路,使我一生都保持著自信和執著……後來我感到今生無以報答父親的深情和期望的時候,我決定付出自己一生的愛來培養孩子,把父親作為自己的事業,使孩子們成人、成才,我想父親在九泉之下一定會高興的。」
這樣一位成功的父親,在《我的事業是父親2:蔡笑晚教育家書》書中和讀者分享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極為細小的事,「我給孩子們寫家書時,都慣以『您好』開頭,『您』字下面有個『心』的用心在和孩子交流,用心與孩子保持一種心靈的通感,用心達到一種教導的『箏線藝術』」。
世界上沒有完全可以複製的「如何做一名好父親」的樣本,作為一名父親,從來都是現場直播。想起曾經看過的兩部電視劇,都寫到了父愛,一部是李雪健主演的《父愛如山》、一部是《平凡的世界》。也許可以找一找如何做好父親的啟發。
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但我卻是一個熊家長。無論如何,我們要牽著孩子地手,走好他這一輩子的頭三裡。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行將結束的時候,孩子起床喝水,看我還沒睡,硬是湊過來想看我寫了什麼。大致瞧了一下,就被我趕回被窩了。他丟下兩句話,爸爸,寫得不錯,我給你暖被窩。
期待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評論、關注和分享。關注並轉發本文的朋友們,能力瘋強,收入瘋漲。作者:南月春秋郎;公眾號:南月春秋郎。寫作與文案愛好者,關注閱讀分享、自我提升和寫作變現。原創嘔心瀝血,未經同意,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