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父親的罪己書:打了孩子一巴掌後,我發誓再打就讓他不認我

2020-11-13 南月春秋郎

我很後悔,昨晚八點四十五分,因為孩子不聽話,發火打了孩子一巴掌,而且手勢很重,差點把孩子打壞了。人到中年,脾氣有時候不知道怎麼來的,老爺火說發就發。為了不再犯這個火,我和孩子約定,以後再打他就讓他不要認我這個父親。

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我自己卻是個熊家長。我要給自己立個《一個父親的罪己書》,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一、父母是原稿,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佛教文學家馬明博先生在《禪的滋味》一書中寫了一則信眾和禪師的對話:

信眾問:請問,小孩不聽話、不愛學習,我該怎麼辦?

禪師說:您複印過文件嗎?

複印過。

如果複印件上有錯字,您是改複印件,還是改原稿?

改原稿。

禪師說:原稿和複印件都改,才最好。

父母是原稿,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

孩子是父母的未來,父母更是孩子的未來。

我們都認為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但是卻沒想到自己是孩子的世界,孩子的未來。你別不承認,事實就是如此。

二、從小走散三次的好孩子

我們做孩子的時候,恐懼自己不優秀,將來沒前途;做父母的時候,又恐懼自己做得不夠好,耽誤了孩子。我們總是以近乎完美的標準來苛求自己。——李雪《有限責任家庭》


誰家的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寶。我也不例外,孩子是我的全部,是我的驕傲,是我的全世界。

平時辛苦工作,到家看到他,一切的累乏都煙消雲散了。孩子是個聰明的好孩子,這不是我自誇。我簡單講講孩子前後走散三次的故事。

第一次走散

是孩子幼兒園中班時候,我出差外地,他和母親一起去了一個大型綜合體。後來他媽媽不知怎麼得竟然和孩子走叉了。孩子仍然按照進來的路徑走出綜合體的大門。

他等了好久,看看媽媽一直沒來,就特地找了一個白髮老奶奶,跟著她走過十字路口,來到我們的車子停的地方。

然後,他爬上車子的引擎蓋,一直等到天黑,等到媽媽找到他為止。期間,車子邊上有一輛售賣水果的卡車,司機說給他水果吃,他也不下引擎蓋。

最終找到孩子後,孩子告訴媽媽,媽媽一定會來開車回家的。他想得很對!令我驚訝的還有一點,他為了過十字路口,知道找一個白髮老奶奶。因為他說白髮老奶奶肯定是好人。

記得當天,為了找他,發動親戚朋友好多人來找,還找交通電臺的朋友播音全城找人。

第二次走散

那是這個城市一個暴雨之後的晚上,我在外面應酬,中途又接到孩子母親的電話,在學校附近,小孩走散了!前後就是為了她去借了一輛公共自行車的時間,走叉了。

後來,孩子一個人等不到媽媽,沿著回家的路,獨自走啊走啊,最終停在一個大的十字路口邊上的眼睛店門口,打定主意等媽媽。

孩子的美術老師找到了他。他告訴美術老師,十字路口安全很重要,他不敢一個人過。那時候,他讀小學一年級。

第三次走散

這次的罪魁禍首是我。我帶他在一個中型規模的綜合體玩的時候,我顧著一個人看手機新聞,他走在前頭,一開始我還跟著他走的。

走著走著,找不見他人影了!我快步跑上前去找,沒找到人。急得不得了,我找到諮詢臺,廣播找人,也沒有找到。

後來,我只能去調看監控。監控裡,孩子沿著我們來的路線,上了電梯,應該是去了停車場。結果沒錯,孩子當時發現爸爸沒跟上來,也找過我,沒找到,就去停車場車子邊等我。他認為我一定會來開車的。

這次他已經是小學三年級了。我當時很惱火,怒火攻心,反手一個巴掌打了他,竟然把孩子打得一側眼角出血!其實,是我沒有跟緊孩子!該被打的應該是我自己!

當時,我下決心以後不能再動手打孩子了。自那以後,每當我眼睛瞪起來,他就會下意識地後縮,甚至作躲避狀。我知道,我把他打怕了。他心裡有陰影了。

但是,我昨晚又打了他,還下手很重,差點把孩子打壞了。僅僅因為晚上快九點了,他還要去健身房找媽媽去,而次日也就是今天他是期中數學競賽!我好說歹說,不聽,又怒火中燒,六年級的孩子了,說了不聽了,順手一個巴掌,把他眼鏡也打落在地。孩子雙手捂著臉,生怕我繼續打,半天沒有發出聲音,眼淚也摒著好一會兒才流下來。

我是多麼地恨自己!我是多麼地不應該打他!我是一個失敗的父親!

後來,我和孩子說我不再打他了,他說他再也不相信了,因為以前說過不打他了,今天又打了。於是,為了讓孩子相信,也為了讓自己做到,我和他說,如果以後再打他,他就不要認我這個父親了。

三、我們常常以愛的名義,卻毀孩子而不知

當有一天,我們給孩子晾曬衣物時,發現衣架都可以用成人衣架的時候,你的心裡是高興的,可能也有點莫名的複雜,孩子就這樣悄悄地長大了,而我們自己,是否已經做好了和孩子同步長大地準備了呢?

孩子逐漸長大,也慢慢有自己的自主意識了,我這個做父親的卻越來越不稱職。整整一個晚上,我都在深刻反思我對孩子有些什麼問題,我發現我至少犯了三個錯。這三個錯都是毀孩子的,我得改錯,我得改變,不然,我就不配當孩子的父親。

第一錯,沒有真正做到尊重孩子

父母是最愛孩子的人,但同時也是對孩子傷害最大的人。——樊登《讀懂孩子的心》


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總以愛孩子的名義,不允許孩子這個,不允許孩子那個,一切都要聽自己的才行。

萬一孩子犯錯了,先劈頭蓋臉一頓罵再說,不問青紅皂白,連給孩子解釋和陳述的機會都沒有。待到時候,真相大白之後,我們只剩下內疚。

卡耐基先生在著名的《人性的弱點》裡有這樣一個觀點,我深以為然:

批評無濟於事,它只會使人平增一層防禦,而且竭盡全力地替自己辯護。批評也是危險地,它會傷害一個人地自尊和自重地感覺,並激起他人地有力反抗。

我們常常眼裡揉不進一顆沙子,特別是對我們地孩子,因為我們認為自己是在無私地為孩子好。

孩子的世界大人不懂,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我們眼裡的灰色,在孩子的眼裡也許就是彩色。而我們卻常常要求孩子眼裡必須和我們一樣的灰色。我們常常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常常陷入早知現在何必當初的內疚與後悔中。

尊重孩子,努力用和他同海拔的姿態,蹲下來、彎下身子來與他交流,一定會發現不一樣的孩子。然後,你也會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我並沒有做好這方面。我使勁想了又想,唯一有個習慣,我堅持了好幾年。每天孩子出門去上學,我都會說「祝你學習愉快」,孩子會說「爸爸,祝你工作愉快」。每次和孩子通電話完畢,我都會說「我愛你」,孩子也會說「爸爸,我也愛你」。每天晚上睡覺,我都會說「祝你做個好夢」,孩子也會說「爸爸,也祝你做個好夢」。

我是很寵孩子,但其它能體現我對孩子真正尊重的好像沒有了,汗顏無比啊。

第二錯,沒有做到孩子的好榜樣

對我來說,父親的「言教」是我幼兒時期的主要思想來源,他是我最深刻的思想影響者。……我幾乎每天都想到他,特別是在我生活中遇到成功或失敗時,他總是我立即想到的、願與分享喜悅與悲傷的第一人。——茅於潤《我的父親茅以升》


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其實,只有熊家長,沒有熊孩子。我常說,孩子是家長的一面照妖鏡。家長是人是妖,孩子這面鏡子讓你原形畢露。

我們常常自恨這輩子上不了北大清華,就把這個夙願讓孩子來實現。孩子就成了一個「新」的你,是來為你實現自己曾經的理想的。從此,孩子也許就沒有了自我。

在孩子的世界裡,我們常常扮演的是一個侵略者的角色,所以當孩子反抗的時候,我們會惱火,甚至像我一樣動手打孩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為那樣的人。

孩子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是我們的藝術品,這個世界上唯一的。

我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身傳言教,善莫大焉。今年,我戒了煙,正在早起習慣培養中,並且開始戒酒了。今年,我放大我的閱讀量,多讀書,多思考,多寫作,我還和孩子約定一起嚴格自己的成長,我重新拾起英語單詞書背單詞,和他互相激勵,互相鼓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要孩子多閱讀,自己就不應該忙著刷手機。

第三錯,帶著自己的情緒面對孩子

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拿破崙


成年人的世界,各種遭遇和境況,都會帶來脾氣。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下定決心一進家門,就把脾氣打包扔了再進門,微笑著面對家人,特別是孩子。其實,做到這點真得好難。我一不小心就會帶著自己的情緒面對我的寶貝孩子。

這樣的後果便是,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情緒遷怒到孩子,孩子遭了殃,幾乎是躺著也會中槍。最後,孩子不快樂,我們自己很愧疚和懊惱。一地雞毛。

在孩子的眼裡,我們有時候也是一個長不大的不靠譜的大人。

我們自私地為自己地情緒找理由,卻渾然不曉孩子也有資格有情緒。

我們在面對孩子、面對親人說話之前,可以先緩一緩,覺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愛的位置,還是分裂的位置?話說出口,會讓關係更親近,還是更疏遠?——李雪《有限責任家庭》

四、陪伴孩子走好人生的頭三裡路

長輩人牽手走三裡,自己走七裡,一輩子十裡。——張超《尋找魚王》

孩子剛出生地時候,我抱著他,用掌心託著他的小屁屁,小腦袋就在我的手肘彎擱著,兩隻小腳分列我手掌左右兩側。真的不大,只有五斤七兩。

歲月如梭,飛逝而過。現在,小學快畢業的他,已經身高一米六,一百一十八斤重。我想抱也抱不動了。真後悔以前應該再多抱抱,因為現在才知道抱得遠遠不夠。

有時候想起孩子一個習慣,倍感溫馨。每每和他一起乘坐自動扶梯,他都會上前一點,然後坐在我地雙腳背上。以後孩子大了,這樣地享受終究會成為永遠地回憶。

寫到這裡,我想到一位偉岸的父親,那是多年前一家報社搞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沙龍活動,我有幸參加並聆聽了蔡笑晚先生的講座。他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五個兒子一個女兒,在他的培養下,出了五個博士、一個碩士,老六蔡天西是女孩,成了哈佛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如此成功的父親,讓我太震驚了。

蔡笑晚先生寫了家庭教育方面的書,《我的事業是父親》、《我的事業是父親2:蔡笑晚教育家書》等。他曾經描寫自己的父親:

「父親在我心裡永遠留下的不是朱自清先生說的背影,而是他的正面,是他含著無限深情和期望的雙眼。偉大的父愛永遠留在我的心裡,他那包含著無限深情和期望的雙眼,看著我走人生的路,使我一生都保持著自信和執著……後來我感到今生無以報答父親的深情和期望的時候,我決定付出自己一生的愛來培養孩子,把父親作為自己的事業,使孩子們成人、成才,我想父親在九泉之下一定會高興的。」

這樣一位成功的父親,在《我的事業是父親2:蔡笑晚教育家書》書中和讀者分享了一個家庭教育的極為細小的事,「我給孩子們寫家書時,都慣以『您好』開頭,『您』字下面有個『心』的用心在和孩子交流,用心與孩子保持一種心靈的通感,用心達到一種教導的『箏線藝術』」。

世界上沒有完全可以複製的「如何做一名好父親」的樣本,作為一名父親,從來都是現場直播。想起曾經看過的兩部電視劇,都寫到了父愛,一部是李雪健主演的《父愛如山》、一部是《平凡的世界》。也許可以找一找如何做好父親的啟發。

我的孩子是個好孩子,但我卻是一個熊家長。無論如何,我們要牽著孩子地手,走好他這一輩子的頭三裡。


就在我寫這篇文章行將結束的時候,孩子起床喝水,看我還沒睡,硬是湊過來想看我寫了什麼。大致瞧了一下,就被我趕回被窩了。他丟下兩句話,爸爸,寫得不錯,我給你暖被窩。


期待今天的分享對你有所啟發,歡迎評論、關注和分享。關注並轉發本文的朋友們,能力瘋強,收入瘋漲。作者:南月春秋郎;公眾號:南月春秋郎。寫作與文案愛好者,關注閱讀分享、自我提升和寫作變現。原創嘔心瀝血,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孩子校車上吐髒話被打,父親:一個巴掌1萬元,我要老師賠5萬
    孩子校車上吐髒話被打,父親:一個巴掌1萬元,我要老師賠5萬現在的家長都很寵愛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磕了碰了,或者受到一點點的委屈。即使是孩子犯錯在先,只要別人動了孩子,那就是不可饒恕的。近日一個孩子在校車上吐髒話被老師打,孩子的父親開始對此事不依不饒起來,稱一個巴掌1萬元,我要老師賠5萬。那麼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鄧先生的兒子今年十歲了,小孩平時比較頑皮,那天孩子放學回到家,鄧先生發現孩子的臉上多了五個手指印,一看就是被人給打了,後來詢問得知,是被班上的老師給打的。
  • 同事打了我一巴掌該怎麼辦?是打回去還是忍?為什麼?
    如果真的是無緣無故,上來就扇你一巴掌,這種事情誰能忍?畢竟扇耳光這是侮辱一個人人格的事情,在我們老家當地,扇人耳光猶如殺人父母一樣嚴重。反正我是忍不了,不管打得過,打不過,肯定要先打回來。就好像有人突然拿著刀要來捅你,你已經沒有後路了,不管能不能打得過,一定會殊死反抗回擊啊!畢竟不回擊也是死,回擊說不定還能逃出升天。
  • 「爸爸,我起不來了」,6歲女孩被活活打死,父親:就打了兩巴掌
    在海南萬寧的一家醫院裡的急診室裡,進來一位一位中年男子,他手上還抱著一個昏迷不醒的小女孩,女孩的身體十分瘦弱,身上遍布紫青色的傷痕,已經奄奄一息了,以醫生從業多年的經驗來看,這個小女孩基本已經回天乏術。 可是本著醫生的職業道德操守,依舊對小女孩展開搶救,半個小時後,小女孩被宣告死亡。
  • 林清玄被父親一巴掌打到埃及,他說「我的生命不能被保證」
    作者 / 林清玄我記得小時候,老師叫我們寫「我的志願」,我就寫:「我的志願是以後要當一個作家。」結果老師把我叫去,摸摸我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發燒,因為每個同學不是要當科學家、工程師,就是當發明家,為什麼你的志願這麼渺小呢?在我成長的過程中,父親常常問我說:「你以後要幹什麼?」我說:「我要做作家。」他問我:「作家是幹什麼的?」我說:「作家就是寫字寄出去,人家就會把錢寄進來。」我爸爸馬上伸出手把我「蓋」下去說:「世間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 爸爸打遊戲兒子搗亂,生氣打了孩子一巴掌,卻把孩子打進了ICU
    孩子小的是非常脆弱的,有時候大人不經意的舉動都會傷害到孩子,可是大人並不覺得有什麼,但對於生長發育期的孩子有些身體部位是不能打的,就像下面這個爸爸,他的一巴掌直接把孩子打進了ICU,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跟著小編來看下吧!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父母別再「打一巴掌再給顆糖」,不利於娃成長
    所以,此時的家長就會借用一顆「糖」來去安慰孩子,從而來彌補自己的過錯。 不過,這種「打一巴掌給顆糖」的教育方式真的正確嗎? 但明明卻不達目的不罷休,甚至用哭鬧的方式來威脅媽媽,媽媽有些煩躁,頭腦一熱就打了明明一巴掌,打完後又感到自己太衝動了。
  • 因小學生不認真做作業,被父親一巴掌打過去,耳鼓膜穿孔
    父母可能會覺得,不就是動一下孩子,這讓孩子長記性,沒什麼大不了的。雲老師在這裡告訴你,錯!出現問題你就後悔啦!近日,浙江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生的一條朋友圈刷爆朋友圈,因為一名父親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脾氣上來甩手給了孩子一巴掌導致孩子耳鼓膜穿孔,經檢查傷病較輕沒造成大的影響,事後孩子爸爸表示後悔極了。
  • 孩子網課時打遊戲,家長連呼兩巴掌,被打後孩子說的話令人落淚
    小編聽到這樣一個事:一位孩子的家長晚上從外面打完牌回家,發現孩子趁著上網課的時間在打遊戲,自己站在他身後都沒發現,怒氣上來的他連呼了孩子兩大巴掌,孩子瞬間就鼻青臉腫的,哭哭啼啼。看到這裡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感同身受吧,或許教育方式有些暴力但是作為家長都可以理解,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好,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更優秀呢?
  • 用玩具金箍棒打父親被報警,反過來家長打孩子可以報警嗎?
    就打了一下,不是打多下,明顯孩子不是故意的,他也表明自己是不小心按到按鈕,那個家長卻要學習「女童偷竊親媽報警」的案例嚴肅處理此事。拜託這兩件事根本沒法相提並論,孩子偷竊需要嚴肅對待,而一個不小心打到父親的案例被如此處理,得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心裡陰影,讓他以後再也不敢犯錯。
  • 家長一巴掌,孩子竟喪命!千萬別打孩子的這5個部位
    都說打孩子不能打後腦勺,會出人命的。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看到一個新聞才明白:一巴掌下去,真的會死人的!這個新聞我依然記憶猶新:一位媽媽在檢查8歲女兒的作業本時,發現了很多錯題,當時一氣之下,一巴掌打到女兒後腦勺上。女孩漸漸出現頭疼嘔吐,送進了醫院。
  • 家長一巴掌,孩子竟喪命!千萬別打孩子的這5個部位!
    都說打孩子不能打後腦勺,會出人命的。 很多人都不以為然,直到看到一個新聞才明白:一巴掌下去,真的會死人的! 這個新聞我依然記憶猶新: 一位媽媽在檢查8歲女兒的作業本時,發現了很多錯題,當時一氣之下,一巴掌打到女兒後腦勺上。 女孩漸漸出現頭疼嘔吐,送進了醫院。最後這名女孩還是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 我姨的孫子10歲,一巴掌打我10個月女兒的頭上
    10歲了,一巴掌打我女兒頭上,女兒只有10個月,我拉過來就打。另外幾個姨,還有我舅他們說我不應該打,到中午下午了,那個孩子把一屋子的娃都打,我舅和姨她們說,那個老三的孫子就該打。不然長大了不得了。什麼人都有Top2、今天遊樂園裡,玩那個轉圈圈鯊魚時候,有個大點的小朋友轉的太快,一個小點的小朋友掉下去了,不過是在軟軟的墊子上,不疼的。
  • 媽媽一巴掌,8歲的女兒沒了!父母再生氣,孩子這5個部位也不能打
    8歲的女兒寫作業不認真,媽媽一巴掌下去,孩子的命被打「沒」了陝西有位8歲的小女孩,寫作業的時候不認真,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媽媽檢查作業時發現有很多做錯的,非常生氣,就一巴掌打在了女孩後腦勺上,可能因為在氣頭上,力氣沒有控制好,打的有些重,結果女孩頭暈嘔吐,昏迷不醒,送去醫院以後也沒有搶救過來。
  • 輔導作業情緒失控,媽媽打了孩子一巴掌,結果釀成悲劇……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高琛琛說起#輔導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真叫一個「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俗話說,「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12月10日晚,嘉嘉磨蹭到9時才寫完作業,媽媽一檢查,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反覆講過的幾道題嘉嘉接連做錯。冷靜幾秒後,袁女士耐著性子給兒子講解,督促其改正。袁女士回憶,有一道錯題她講了好幾遍,抬頭一看兒子兩眼發直,明顯在走神,怒火一下躥了上來。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打」會遺傳,要懲罰但不是「打」
    40%的孩子想到的是「怕」,60%的孩子想到的是「恨」。我也曾問過許多孩子這個問題,有的孩子說他在挨打的時候想將來長大了,打的第一個人就是父母;有的孩子認為有這樣的父母是一種恥辱;有的孩子在心裡發誓,將來有孩子一定不打他。「打」在這個時代裡,無疑是難以立足了。打孩子簡單,打的後果卻是沉重的,關係到一個孩子日後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
  • 媽媽一巴掌8歲女兒沒了!孩子的這些部位不能打
    原標題:媽媽一巴掌,8歲女兒沒了!孩子的這個部位千萬不能打!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爸媽們都是小心謹慎的,生怕有什麼意外斷送了孩子的前程或者性命。前不久,家住陝西的一個8歲小女孩就在夜裡突然死亡,只因媽媽一個習慣性的動作……!
  • 實在忍不住打孩子怎麼辦
    經常控制不住打孩子怎麼辦?大概是父母頭疼的事情了。從出生後看見他天使的面龐,心裡暗暗發誓不會打他一次,將來一定給他最幸福的生活。然後....於是父母怒火中燒,氣不打一處來,發過不打孩子的誓言,早已在憤怒中拋到了九霄雲外,上來就是一頓痛打。到底是孩子,打完之後父母立馬後悔,在心裡罵了自己無數遍,恨不得把打孩子的巴掌換到自己的身上,畢竟孩子3、4歲的年紀,父母還是疼在心裡。
  • 中國式家庭教育:孩子不聽話就打?打一「巴掌」還要給個「甜糖」
    一塊出去散步,或者關在房間裡,和孩子來一次親密接觸。語氣要和藹親切,與暴怒時形成鮮明對比,讓孩子有心理落差,突然感覺:此時的爸爸媽媽好溫暖,好愛自己。父母要告訴他:白天為什麼會打他,跟孩子道歉,再告訴他應該怎麼做。
  • 包貝爾打女兒一巴掌,只因不讓保姆抱:打罵一定會讓孩子長記性?
    據妻子包文婧表示,被打後的餃子對大人卻是更有禮貌,更有分寸了。雖然當時有網友質疑包貝爾打孩子的做法,但也有人表示,孩子該打還是要打,不打不長記性,我堂姐就很贊同打孩子的觀點,她總是對我說:「小孩子該打的時候,就要打,打一頓就長記性了,比你費勁口舌說半天管用得多。」
  • 24歲女孩被父親打,報警稱自己遭家暴,女孩:打孩子是犯法的
    女孩姓唐,今年24歲,當天中午在家吃飯的時候,因為一點小事和父親發生口角,女孩稱父親一言不合就動手打了她,雖然下手並不重,但卻深深傷害了她的心。小唐的父親承認了自己動手打人。唐父解釋說,女兒最近一段時間遇到不少挫折,工作不太順利,感情上也亮起了紅燈,壓力很大,心態也非常消極,經常在朋友圈發一些負面的新聞和消息,讓人很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