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輕課外負擔?大班額現象怎麼解決?教育部回應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教育「四大難題」,治理成效幾何——專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以及兒童早期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人民群眾最關心的4個教育問題。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教育部針對這些問題採取了哪些措施?未來又將如何回應群眾關切?就此,半月談記者近日專訪了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

  減課外負擔:校外規範,校內提質

  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是加大中小學生課外負擔的重要原因。

  2018年,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標本兼治、內外聯動、堵疏結合、積極穩妥」的總體思路,在全國2963個縣(市、區)啟動專項治理整改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存在問題機構27.3萬所,現已完成整改27.0萬所,完成整改率98.9%。

  「治理不是要關停所有培訓機構,而是要鼓勵素質拓展類培訓機構、規範學科競賽類培訓機構。」呂玉剛說,校外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於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所以,整治的重點,主要是安全隱患、無證無照、超標超前教學等問題。」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推進綜合施策,凝聚各方力量,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呂玉剛說。

  具體來看,教育部將在治標、治本兩方面發力。治標方面,要在2018年整治成果的基礎上,保持高壓態勢,防止違規培訓反彈,強化督導,建立完善治理長效機制。尤其要特別注意抓好寒暑假這一重要時點、在線培訓這一重要領域的整治。

  治本方面,教育部將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印發、實施《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切實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努力讓學生在學校學足學好。同時繼續推進課後服務,不斷提高課後服務質量,豐富課後服務途徑;進一步清理規範學科競賽,斬斷社會培訓和競賽與學校的利益鏈。

  「校外問題還得校內來治,只有讓學生在學校『吃飽吃好』,才能讓校外培訓真正降溫。」呂玉剛說。

  治「擇校熱」:堅持免試就近入學,緩釋擇校衝動

  針對「擇校熱」問題,教育部自2014年啟動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改革,推動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學規則。調查統計顯示,2018年全國24個大城市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8%。

  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將繼續鞏固這一成果。「在前幾年推進重點大城市免試就近入學基礎上,積極穩妥推進所有地市、縣(區)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全覆蓋。同時全面推行陽光招生政策,依託學籍系統和招生入學平臺,禁止學校為違規招收的學生分配學籍,將招生權關進位度的籠子裡。」呂玉剛說。

  隨著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執行越來越嚴格,過去的「擇校熱」變成了「擇校難」,跨區域擇校、「共建生」擇校、擇校亂收費、無學籍招生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呂玉剛說,改革永遠在路上,下一步教育部將持續深化中小學招生入學制度改革。

  一是對熱點公辦學校實行多校劃片、隨機派位入學。二是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廣泛採取集團化辦學、強校帶弱校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普遍將50%以上的優質高中招生指標分配至區域內初中,擴大薄弱初中和農村初中學生升學機會;實行均衡編班,合理配置班級生源、師資,避免擇班、擇師問題。三是嚴格落實「十項嚴禁」紀律,特別是進一步規範民辦中小學校招生行為。

  「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從根本上緩解家長擇校衝動。」呂玉剛說。

  控大班額:抓源頭補短板,降幅10年最大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少城鎮學校班級學生劇增,超出額定人數,出現大班額現象。按國務院要求,全國2018年底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底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

  「按照這一工作目標,我們從新生入學入手,嚴控產生新的大班額。」呂玉剛說,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國義務教育大班額、超大班額數量比2017年分別減少了18.9%和48.7%,為近10年來最大降幅。

  2018年2月,教育部在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知中明確要求,普通中小學起始年級按照不超過國家規定班額標準招生,嚴格控制存在大班額、大校額學校的招生計劃,防止產生新的大班額。並且,建立通報約談制度、加強督導檢查,督促地方切實落實消除大班額任務。

  與此同時,教育部會同財政部、發改委實施「全面改薄」、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項目,重點支持中西部困難地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促進地方合理布局學校,增加學位資源供給。

  呂玉剛說,一手抓源頭,一手補短板,2018年全國基本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已經如期實現,控制大班額取得明顯成效,為確保2020年全國基本消除大班額目標如期平穩實現打下了紮實基礎。

  解「入園難」:強化頂層規劃,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

  「針對『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2018年出臺了學前教育頂層設計,下一步我們的工作就是要推動頂層設計的落實。」呂玉剛說。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明確了新時代學前教育改革發展必須始終堅持公益普惠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

  呂玉剛認為,「公益普惠」四個字十分關鍵,《意見》中一系列政策措施都是圍繞這一方向展開。

  一是大力發展公辦園。要求各地在公辦資源不足的地區,充分挖掘各種閒置資源,鼓勵有實力的企事業單位辦園,採取新建改擴建等多種途徑,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

  二是規範治理小區配套幼兒園。國務院辦公廳已印發《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的通知》,部署開展專項治理,要求通過全面摸排、分類整改,集中解決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移交、辦園等環節存在的突出問題,使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幼兒園。

  三是引導扶持普惠性民辦園。要求地方政府進一步完善普惠性民辦園認定標準、補助標準及扶持政策,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培訓教師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更多地舉辦普惠性幼兒園。

  在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的同時,促進營利性民辦園規範發展,滿足部分家庭選擇性入園需求。(半月談記者 高遠至 原碧霞)

相關焦點

  • 教育部發布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的通知,你怎麼看?
    近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六科超標超前培訓負面清單(試行)的通知》。通知要求相關部門依據負面清單,嚴肅查處超標超前培訓行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這都是怎麼造成的呢?學霸、學渣的形成更促使了家長逼迫孩子學習,老師逼迫學生學習。所以,減負的呼聲四起。但是,社會的競爭還是如此殘酷,單憑几聲減負的呼喊,能真正達到減負的目的嗎?現在,教育部出手了,為了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發布了負面清單的通知。那麼,學校老師在執行的同時,家長也應當積極配合,才可能真正達到減負的目的。
  • 《山東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近日, 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公安廳、山東省民政廳、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山東省工商局聯合印發《山東省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魯教基字〔2018〕11號印發,以下簡稱《方案》),現就相關問題作如下解讀。  1.
  • 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 開闊思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有關部門在嚴格控制學生作業時間、規範課堂教學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學生校內課業負擔逐漸減輕,但也出現「校內減負、校外增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等新問題,學生實際課業負擔並沒有真正減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既是教育問題,也是社會問題。7月6日,全國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就此進行協商座談。
  • 什麼是合理的學業負擔、什麼是過重的?教育部說清楚了
    不少家長都害怕孩子學業負擔過重,影響身心發展。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減負?減負是否就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在14日的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為家長釋疑解惑,同時也介紹了中央印發的相關文件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等熱點問題。
  • 什麼是合理的學業負擔、什麼是過重的?教育部說清楚了→
    不少家長都害怕孩子學業負擔過重,影響身心發展。那麼,如何正確理解減負?減負是否就是讓學生沒有學習負擔?在14日的教育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為家長釋疑解惑,同時也介紹了中央印發的相關文件以及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等熱點問題。
  • 關於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
    各縣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場監督管理局,市開發區、徐圩新區、雲臺山景區教育局、文教局、社會事業局、黨群工作部: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廳〔2018〕3號)、《關於轉發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 基礎教育6大重點工作落實進展如何?教育部這麼說
    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教育部堅持多措並舉,積極推動各地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2018年是近十年來大班額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國平均大班額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額比例下降到0.5%,有14個省份提前實現了到2020年大班額比例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
  • 武漢擬設立獎補資金減輕幼兒家庭負擔
    「設立獎補資金,一方面是為了鼓勵多種形式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另一方面是為了切實減輕幼兒家庭的經濟負擔。」武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對認定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將按照一級及以上幼兒園(含省、市級示範幼兒園)3000元/生·年、二級幼兒園2400元/生·年、三級幼兒園2000元/生·年的標準予以財政補助,無等級園按不高於三級園標準補助。
  • 柘城縣教體局局長王培選稱:正在積極消除「大班額」現象
    9月16日,柘城縣教體局局長王培選回應稱,目前該局正在著力解決第二實驗小學「大班額」現象。同時,記者還收到其他家長反映,柘城縣還有部分小學也存在「大班額」現象。回顧:省市教育機構多次下發文件取消「大班額」 柘城縣仍有學校未消除今年9月初,柘城縣第二實驗小學的部分家長向記者反映稱,該校新入校的一年級班級新生人數過多,多個班級人數在70多人,出現嚴重的「大班額」現象。
  • 「課外輔導班」遍地開花,而教育部明令中小學減負,怎麼看
    一邊是教育部命令中小學減負,孩子們的課本越來越簡單;一邊是應試教育要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現象?一、教育部減負政策與教師教學的矛盾教師必須執行教育部的減負政策,因為教師工資收入是與其職稱等級密切掛扣的。
  • 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農架林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商局:  根據《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規定和國家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廳〔2018〕3號)精神,治理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行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現就具體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 減輕學生的負擔,我們需要著手從書包減起
    現在,既要保證學生學習質量,還要保證學生多方面全能型發展,造成了學生的負擔大面積增加,原來只是簡單的數學語文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包括英語、計算機、自然、地理、音樂、科學、美術、手工常識等各種學科在學生面前出現,學生們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時間都不用太多,但是就僅僅是這麼多的學科,學生的負擔能夠減輕嗎?學生的書包裡面每天都會有六七斤的課本,這麼多的課本怎麼可能談得上為學生減負呢?
  • 基礎教育6大重點工作落實進展如何?教育部這麼說|教育奮進看落實...
    治理進展如何?教育部及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情況如何?六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社會上也廣泛呼籲做好減負工作。首先,學校要認真貫徹落實中發〔2019〕26號文件精神,通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質增效,精準分析學情,注重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解決好學生學習上「吃不飽」、「消化不了」、需求多樣等問題;要減少考試次數,不得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堅決禁止分班考試,實行均衡編班。其次,要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規範培訓行為,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完善「黑白名單」制度,切實減輕校外培訓造成的過重課外負擔。
  • 「柘城小學新生班級人數太多」續 教體局:正解決「大班額」問題
    9月16日,柘城縣教體局局長王培選回應稱,目前該局正在著力解決第二實驗小學「大班額」現象。同時,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還收到其他家長反映,柘城縣還有部分小學也存在「大班額」現象。」 柘城縣仍有學校未消除 今年9月初,柘城縣第二實驗小學的部分家長向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反映稱,該校新入校的一年級班級新生人數過多,多個班級人數在70多人,出現嚴重的「大班額」現象。
  • 「柘城小學新生班級人數太多」續 教體局:正解決「大班額」問題
    9月16日,柘城縣教體局局長王培選回應稱,目前該局正在著力解決第二實驗小學「大班額」現象。同時,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還收到其他家長反映,柘城縣還有部分小學也存在「大班額」現象。回顧:省市教育機構多次下發文件取消「大班額」 柘城縣仍有學校未消除今年9月初,柘城縣第二實驗小學的部分家長向猛獁新聞·東方今報反映稱,該校新入校的一年級班級新生人數過多,多個班級人數在70多人,出現嚴重的「大班額」現象。
  • 遼寧省教育廳等四部門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各市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工商(市場監管)部門:  為切實解決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非學歷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以下簡稱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近日,教育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教基廳〔2018〕3號),決定聯合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現就我省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 基礎教育6大熱點難點問額治理如何?教育部官方答覆
    02 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 教育部堅持多措並舉,積極推動各地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2018年是近十年來大班額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國平均大班額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額比例下降到0.5%,有14個省份提前實現了到
  • 人大代表建議給高中生減負,教育部回應,家長看法不一
    也就是說,考慮到目前的高中生學業負擔過重,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希望能夠給高中生減負。 不得不說,這種現象確實存在,而且是普遍存在。因為大家都很清楚高考的競爭壓力有多大,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在將來的高考中佔據更大的優勢。 在這樣激烈的競爭環境下,要想實現高中減負難度確實不小。
  • 「減輕教師負擔」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二者同成熱點,這是怎麼了
    一則消息引發了我的思考,「減負」不是指的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嗎,怎麼現在「減輕教師負擔也成了兩會教育熱點話題。難不成為了減輕學生負擔,老師逼著自己少布置作業,從而糾結得睡不著覺,心理負擔加劇到必須要全行業進行減負了。老師的負擔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