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屋拆遷之前的幾夜,農民瘋狂建房,這是為了啥

2020-11-08 徵地拆遷案例

有很多新聞和網絡媒體都在爆料,有不少地方,在徵地拆遷前幾夜為了得到更多的徵地拆遷補償款,老百姓挑燈夜戰,建設違章建築,很大面積的房子居然一個夜晚起來好幾十棟,有地甚至在施工的時候砸傷了人,還有很多百姓在自己的農田裡面也建起了獨立的房子,看到這大家是不是感覺到太瘋狂了,其實這個就是不懂徵地拆遷法的原因,都是聽其他村民這樣說房子多,面積大,拆遷的時候就會補償很多錢,就這樣很多人就開始了整個村都在燈火通明的忙碌著違章建築。

就這樣很多人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就是人工費,建築材料費,每家每戶都花了很多錢,卻一分錢拆遷補償款都沒有拿到,這樣的違章建築不在少數,很多地方聽到了拆遷風聲,馬上就在自家的房屋周圍開始了建築,但是最後都是沒有任何的收穫。

律師提醒大家,不要聽信他人的講述,多蓋房子就會多拿補償款,要去當地拆遷辦和房屋管理局諮詢相關的事宜,在您所居住的範圍內還可不可以建設房屋,是否可以辦下房產證。

我們來看看一位女博士講述的她家鄉徵地拆遷的實際情況!

一、在農民看來,開發區是要徵地拆遷的,這是國家的政策,是大勢所趨,個人是反對不了的,更何況拆遷是好事。因此,農民是不會反抗拆遷的,但是拆遷的利益是要爭取的,所有人都為拆遷做準備。農民根據對附近城郊村的徵地拆遷經驗,土地根本不值錢,每畝只有2-3萬元,值錢的是房子,房子按照1:1.5比例賠償,一棟房子能夠賠償2套房子,在農民看來是很划算的,幾乎所有的農民都行動起來了,要建新房。

因為拆遷預期,不管戶口是否在村,不管是否有錢,也不管是否已經在城市中買房居住,村民們都使出了渾身的解數,要通過在農村中建房分得拆遷的利益。不打算建新房的農民也建了新房,沒有資金的農民都卯足了勁。那些以後需要房子居住的農民,今年都修建了新房子,三層的小洋樓,他們邊住邊等拆遷。那些有房子居住的農民,新建的房子就是為了拆遷,新建房屋沒有地基,也沒有大梁,隨時都會倒塌下來,安全成為一個大問題。

二、那些已經搬遷的村民,在村裡沒有戶口,也沒有土地,回來建房了。與我一個家族的兩個爺爺,八十年代全家就已經搬到陽新縣城居住,戶口也遷走了,沒有土地,其中一個爺爺只有一棟已經倒塌一半的老房子。他們很早就獲得了要拆遷的消息,2018年春節的時候,第一次回到家鄉過春節,說要在村裡建房,清明回家掃墓的時候就回來選宅基地。有老房子的爺爺在原來的宅基地上建房,沒有老房子的爺爺花5萬元購買村民的菜園地建房。他們沒有戶口,用本房族的人的戶口辦理手續,沒有土地,購買本房族的人的土地。「都是一家人,自己人受益,還壯大自己的家族,何樂而不為呢」,還留在村莊中的村民都會積極幫助他們建房。

已經在城市中居住的村民,在城市中謀生,不做生意,也回來建房。石武兩兄弟九十年代就搬到大冶市做生意,村裡的土地拋荒了,已經在大冶市買房子,經濟並不寬裕,兄弟兩貸款建新房。石桂從我記事起也在大冶市做生意,有兩個兒子,已經在大冶市買了兩套房子,也回家建了一棟房子。石正全家在城市,和親戚一起做生意,2008年左右就在村裡建了新房,本來打算在城市裡買房,聽說要拆遷,就將買房的資金用於回村建房。

這麼多的人想建房,那些位置較好的土地變成了香餑餑,宅基地變得比耕地值錢了,那些從來不關心土地的村民也關心起來。我的三叔小學沒有畢業就在城市裡討生活,結婚以後一直在外面居住,從來不知道自己家的土地在哪裡,由我爺爺幫其管理。3年前,村裡的石剛建房時沒有合適的宅基地,和爺爺商量,拿湖裡的土地交換村口的土地用於宅基地。在村莊裡,湖裡的土地的一類地,是最好的耕地,村口的土地不肥沃,旁邊有村莊居住,莊稼常常被雞、豬等毀壞,難有收成,是五類地,是最不好的耕地,一般用作宅基地。對於這一交換,爺爺當然是同意了,當時爺爺與三叔商量,三叔也同意了。今年三嬸回家過年,突然關心起自己家的土地起來,聽說爺爺將村口適合做宅基地的土地與不適合做宅基地的土地更換了,就大罵起來,認為爺爺很傻很笨,將位置這麼好的土地與別人交換,責備爺爺有什麼權力擅自將她家的土地與別人交換。

三、當然地方政府也是有先見之明的,早早的就規定不能建新房了,每個村都成立了一個城管執法小隊,一個人和一臺挖掘機,看到建房就挖掉。當然全村農民都建房,一臺挖掘機是挖不過來的,一個人的執法隊管不了千千萬萬的農民。農民與政府圍繞建房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執法隊來的時候,農民就停止建房,執法隊走了,農民接著建房,執法隊拆掉,農民再建。農民索性晚上建房,一個晚上建築隊大工的工資漲到500元,小工的工資漲到300元,農民還沒有收益,泥瓦工倒是先大賺了一把。春節期間,執法小隊和基層幹部都放假,也成為農民建房的最好時機。

弔詭的是,農民加上一塊磚頭很容易,也不會受到什麼懲罰,執法隊要拆掉卻是很難,換言之,農民能夠違法建房,政府卻不能違法拆房。

如此,吵架的,打架的,建房的,拆房子的,樓頂插國旗抗拆的,等等,農村建房儼然成為了戰場,拆遷還沒有開始就興起了建設的高潮。

半年的時間,家鄉建設的新房子翻番了。我家所在的位置因為是我們鄉鎮最偏遠的鄉鎮的最偏遠行政村中的最偏遠的小組,政府監管成本太大,周圍每戶農民都建了新房,戶口已經遷出去的五戶也回來建了新房。春節期間,搬到其它鄉鎮的十幾戶回來掃墓時,也半開玩笑地說回來建房。我們小組裡,只有三兄弟沒有建新房,那是因為老大和老二2012年剛建起新房,沒有資金再建房,老三進了監獄,有心無力,但是宅基地已經選好了,準備一出獄就借錢建房。那些中心地帶村莊的農民都羨慕起我們邊緣小村了,「要是在我們村,肯定建不了這麼多的房子」。

一年沒有回家的我,辨識不出家鄉的模樣。到處新建的房屋、堆砌的磚頭,讓我懷疑起來,這是要拆遷,還是建新村呢?或者說,建房就是為了拆遷。

拆遷前夜,我的家鄉已經成為戰場。

四、面對意想不到的拆遷逆襲,有人愁有人樂。那些把戶口遷出去的農民,農業稅費時期為逃避稅費不要土地的農民後悔不已,那些沒有把戶口遷出去的農民感到萬幸。「以前打算把戶口遷出去的,幸好當時沒有遷出去」,三嬸為自己當時明智地選擇眉飛色舞。即使那些不想建房的農民,看到周圍的鄰居風風火火的建房,想到到時候賠償,自己家獲得的太少了,豈不是很吃虧,心裡也很不是滋味,也只能跟風建房了。

拆遷成為春節的公共話題。爺爺說,這裡要建飛機場,都要拆遷;二叔說,這裡是旅遊風景區開發,國家只要耕地,不拆房子;姐夫說,經濟開發區只是規劃,拆遷恐怕是十年之後的事情了;最近外婆聽到集市上的人說,開發區取消了,因為建的房子太多,賠償的成本太高了。面對這些傳言,三嬸遲疑著,什麼時候回來建房,是否要建廠房等待拆遷。

面對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因為各種傳言,農民也彷徨起來,內心隨著徵地拆遷消息的變化而不停的波動。還沒有拆遷的正式通知,農民建房還比較保守,一般一戶新建一棟房子,以後既能夠居住,拆遷時也能夠分享到利益。

不管拆遷是否,每一種傳言,每個農民心裡都會打起自己的小算盤,建與不建,就是一場賭博。消息虛虛實實,農民也糾結起來。最糾結的是那些想在城鎮中買房的農民,他們一般都不在村莊裡居住,這個時候是在城市裡買房子,還是在農村中建新房,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拆遷前夜,農民的內心,也不再平靜。

五、對於拆遷,農民是期待的,對於拆遷的利益,農民也會博弈,農民博弈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反抗拆遷。不管政府是否要徵地拆遷,農民已經做好了準備,倒是拆遷,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在農民的預期中,開發區是要拆遷的,賠償是按照城郊村拆遷的標準,肯定能夠大賺。而按照黃石市的規劃,國家級的黃石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包括城區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物流園區建設和生態新區建設四個部分,我的家鄉被規劃為生態新區建設。這就意味著政府主要是進行環境整治,一般不會拆農民的房子。農民的拆遷預期不會實現,那麼農民辛辛苦苦攢的一輩子的錢打了水漂;耕地被大量浪費使用;那些本來能夠進城居住的農民無法在城市中買房居住,村莊中的房屋只能閒置;那些沒有地基的房子成為農村的安全隱患。竹籃打水一場空。農民建房的賭博失敗了,還帶來諸多的苦果。

律師認為,這位女博士站在了一個很高的高度看待的這個事情,也非常公正地說出了現在徵地拆遷的實際情況,律師認為是當地百姓的工作是我們的村委會沒有做到位,宣傳得不好,沒有阻止百姓的違章建房行為,所以才有了這樣的結果出來,現在的村官都是土豪,根本就不了解什麼是拆遷法,所以宣傳工作沒有提前做好,違章建築才會越來越多,我們當地政府應該提前預防,提前通告,才會避免這樣的事情再發生。

■ 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繫刪除。

■ 徵地拆遷、拆遷補償、農村拆遷、國有土地拆遷、拆遷知識交流與分享。

■ 徵地拆遷律師每天為您推送各種專業、有用的拆遷知識,幫您識破拆遷背後的心機。

相關焦點

  • 農民的這8種建房行為蓋得都是違建,遇拆遷沒補償
    ■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辛辛苦苦蓋的房子住了沒兩年,趕上拆遷卻被認定為違建進而來個不予補償,這無疑是最令農民朋友糟心的經歷了。那麼,究竟怎樣的農村建房行為會極大可能地面臨不予補償的結果呢?農民朋友們又該怎樣規避「違法建設」的風險呢?
  • 單位集資建房如何確定房屋權屬,拆遷利益如何分配?
    1997年4月,於峰所在單位進行集資建房,於峰向單位支付集資建房款6萬元,其中5萬元為於雄出資。二、1999年7月,於峰與單位籤訂《成本價集資建房協議書》一份,約定「於峰所購房屋建築面積116平方米,按成本價900元/㎡計價出售於峰;享受工齡、現住房、一次性付款等項折扣後,實際付款總額為3萬元。」,餘款3萬元已退回於峰且於峰未將相應款項支付給於雄。
  • 2020年拆遷來臨,你的房屋還在「被違建」嗎?
    1.若你的房子是建於《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之前198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村居民用於住宅建設的土地,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法律是不溯及既往的,如果是在這個標準之前的房屋建設,自然不應被視為違法建設。
  • 對拆遷期間臨時加蓋的房屋不予補償
    我國城鎮化進程腳步腳步不斷加快,城市郊區、鄉鎮地區基礎建設不斷完善,而這就面臨著拆遷等一系列問題,也是因為這些問題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拆遷糾紛,被拆遷人想著拆遷多拿錢,想到對自己的房屋進行加蓋,是不是拆遷時就能多拿補償?中師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對拆遷期間臨時加蓋的房屋不予補償!
  • 長沙市農村拆遷過程中,房屋合法性認定規則及最新法律規定
    一、閱讀摘要集體土地徵地拆遷過程中,房屋合法性認定問題,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以及政策鮮少有規定,但這又是徵地拆遷過程中,所必須要面對並解決的問題,因此,關於徵地拆遷過程中,房屋合法性認定問題,長沙市出臺了相應的地方性法規及政策予以調整。
  • 城中村拆遷,農民身份變了,財富變了嗎?
    ,農民變市民。這兩種拆遷補償方式,各位被徵收人可以自由選擇。,改善農民的居住生存環境,設置了很簡單便捷的宅基地審批手續單。如果農民想申請宅基地,只需要向村委會申請,村委會審批通過後,政府就會加蓋公章。至於建房手續如何申請、如何審批,各地幾乎都沒有嚴格執行相應的規定,一般都是宅基地批下來就可以自行建造房屋了。這就導致一些農村的房屋大部分都是沒有證件的,完全靠村長點頭來判斷能蓋還是不能蓋。
  • 2019最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19農村最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昨天我們為大家梳理了城鎮房屋拆遷的補償標準,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普及關於農村最新房屋拆遷補償的相關知識。對於農村的房屋拆遷,大家可能會有很多疑問,例如:農村拆遷補償到底是按照戶籍人口算還是按土地面積算?
  • 農村自建房屋有補貼嗎?房產證要如何辦理?2020農村建房政策解讀
    而實際上,農村自建房屋確實是有補貼的,但目前還沒有對農民平常意義上的自建房屋補貼,只限於農村危房改造項目的補貼。當然就該補貼來說,由於各個省市的經濟條件狀況不一,補貼標準也是有所不同的。據了解,補貼標準按東、中、西部分區分別為6500元、7500元和9000元,同時還有人均1200元錢的補助標準用於改建農村自建房的配套基礎設施。
  • 農村自建房被「叫停」?家住農村的請注意,這3類房屋將被拆除!
    在這一大環境下,對於有住房需求的村民,必須經鎮、村有關部門審查,並由村民小組、村委會公布後,才能進行建房。這樣做的目的,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宅基地指標,又能保證村集體成員的內部公平。因此,規定中明確指出「禁止未批先建」,否則將被列為違規建築。2.
  • 要拆遷了,農民可以臨時加蓋房屋嗎?哪些農房不予賠償?
    幾天後,另一村民在自蓋房屋澆築混凝土時,鋼檁條不堪重負突然傾斜坍塌,致使兩名工人死亡,3人受傷。拆遷按照房屋面積發放補償款,很多人得知了拆遷的消息,日夜趕工加蓋,只要在規劃範圍內,能蓋幾層是幾層,但這樣加蓋出來的房屋基本是獲得不了賠償的。
  • 新農村建設,農民房屋面臨拆遷工作,這4點要注意,免得自己吃虧
    近些年,有的地方農村已經拆遷,而有些農村可能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面臨拆遷,國家為了完善農村各項設施,提高農民的生活環境,提出了統一規劃工作,這其中包括、撤村並村、合村並鎮等等,有些試點地區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效,而在拆遷中很多相關事宜農民並不了解,有些村民文化水平不夠,有的農民根本不識字,有的農民可能根本不知道拆遷後自己該怎麼辦,更有的人對於拆遷相關程序一點也不懂,
  • 房屋拆遷,怎麼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況下讓百姓的補償最大化?
    房屋拆遷過程中,雙方達成了意識一致,被拆遷人籤訂了補償協議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搬遷,也就不存在強行拆除了,但也會出現被拆遷人與拆遷方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主要問題還是補償問題。這時,被拆遷人可能就會遭遇強行拆除的情況,但大家要知道,屬於合法的房屋,就必須通過合法的程序流程進行拆除。
  • 2021年,農村宅基地建房「4項禁止」要注意!違反了託人沒用
    第一,禁止農民私自進行交易宅基地對於宅基地的擁有來說,我們只是擁有了使用權,並不是擁有所有權,這點大家就要注意了,隨著這幾年農村的發展迅速,很多的農民的風景人文等建設都是讓人賞心悅目,隨著這幾年農村旅遊的興起,很多的農民在農村家門口就賺起了錢,可能這些就會被一些城裡人看上眼了,那麼有的城裡人就想去農村發展,但是房屋和土地是個問題
  • 自建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標準,應該這樣計算!
    被拆遷人申請宅基地新建房屋的審批程序,按照國家和當地農村住房建設的有關規定執行。   4)不具備易地建房條件的區域,可以選擇貨幣補償,也可以選擇與貨幣補償金額同等價值的產權房屋調換。被拆遷人不得再申請宅基地新建住房。其原則應當是使被拆遷人的居住水平不因拆遷而降低。
  • 農村徵地拆遷,土地徵收,農民上樓,對農民來說到底是喜還是悲?
    想了解三農政策,解讀三農新規,聽一聽農村故事,獲悉農民最新福利?趕緊動動手點擊上方關注吧! 編者按:現如今提到農村徵地拆遷,很多農民都有著一定的法律基礎,在協商賠償款和換購房屋的時候,也多了很多話語權。
  • 外村人買了農民的房屋,拆遷的時候得不到補償的嗎?
    人人都有手頭緊的時候,而農民遇到缺錢的時候,不少人就會想著將自己家的房子賣掉了,那麼如果是外村人買了農村宅基地房屋的話,拆遷的時候能不能分錢呢?農村房屋是農民私有財產,但並不能夠自由買賣在很多人看來,農民自己蓋的房子,就是屬於農民的私有財產,是可以讓兒女繼承的,是可以自由處置的,所以拿去賣也是合理的。
  • 宅基地上房屋遇拆遷,房子大人口少怎麼避免越拆越窮?
    絕大多數項目的補償安置方案都採取「數戶籍人口數」的方式來確定安置房屋面積,每多出一個本村的戶籍人口,安置面積就有望增加40-50平方米不等。如此一來,「房大人少」的戶就只能幹瞪眼、白吃虧,甚至越拆越窮,越補面積越小。而在農村房屋的種種複雜背景下,與之相類似的矛盾還有很多,農民朋友又該樹立怎樣的權利救濟原則呢?
  • 在明律師:農民在自己耕地上蓋的房子被拆了,沒地方住了怎麼辦?
    即對耕地的房屋予以強拆,並不予補償。然而,這樣一來,問題來了,房子被拆了,農民沒有房子住了,該怎麼辦呢?實踐中因為拆遷而流離失所的農民不在少數,這些農民朋友怎麼也想不到會因為打著利國利民旗號的徵地拆遷項目而讓自己流落街頭。自己住了幾十年的房子說沒就沒了,這換誰也無法接受。
  • 農村建房新規,這4個「紅線」注意不要逾越,不想違規農民早了解
    我們都知道農村建房向來都比較隨意,一方面是以前農村房屋建設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另外農民對於建設房屋也不像城市樓房那樣合理,不少村莊整體房屋顯得都比較雜亂,有些人建設的是三層小樓房,有的則是鄰裡之間房屋風格懸殊非常大,村子房屋整體面貌不規整,而在近些年,不管是統一規劃還是相關房屋規定出臺,其目的不光是為了農村群眾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更是為了今後農村的整體面貌,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也自然希望能生活一個整潔
  • 農村「拆違」正在進行,怎樣建房才合法?「拆錯了」又該如何申賠
    以前農民在建設房屋時,並沒有太多限制,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宅基地資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佔用耕地建設農房的情況。因此,為了提高農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國家便依託「一戶一宅」和亂佔耕地建房「八不準」政策,開始對農村的違規建築進行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