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服飾:美人幽幽至,香自囊中來,你所不知道的「香囊」文化

2020-12-24 騰訊網

小小物件,氤氳流香

提起香囊,大家總會想起定情信物,用以傳情達意等,就如最近的熱播劇《錦衣之下》,陸繹表妹送給女主袁今夏的並蒂蓮香囊,就是一件承載女兒情長的物件。

《錦衣之下》

但是,香囊真的只局限在「以物傳情」嗎?我們被影視劇誤導,只知道香囊的傳情達意作用,卻不知香囊究竟蘊含了古代人民怎樣的追求。

悠悠今天就從香囊的社會文化歷史為出發點,從物質文化史的角度,帶大家了解香囊的文化蘊涵。

一、簡單的介紹一下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香包、荷包、容臭和花囊等。香囊本由佩囊發展而來,在囊中放入香料,並冠以「香」字,一為其內含香料,味芳香;二亦顯文雅。但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香囊」一詞便具有越來越抽象的意義,並非只有囊中盛放香料才叫香囊,而一般雅稱很多盛放小件貴重物品的囊袋都為香囊。

中國的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香囊是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輕便小巧,製作精美而成為古代最受歡迎的香具之一。

(一)香囊的製作材料

就香囊的製作材料而言,可謂十分豐富,以玉、金、銀、翠、絲等為主。材料並不是只有絲、棉、麻材料,金屬材料也運用廣泛。

唐 鎏金雀鳥紋銀香囊

如《舊唐書》卷五十一《楊貴妃傳》中載:「初座時以紫褥裹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

這裡意思大概為楊貴妃的遺體,肌膚已無,只剩枯骨,而香囊仍在,這裡的香囊就是金銀器物。

這種金銀器物所做的香囊最為精巧奇趣,西安法門寺考古中就出土過類似香囊,據地宮內《物帳碑》記載,唐禧宗的「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直徑 12.8 cm, 重 547 g, 鏈長 24.5 cm。該香囊為銀質,呈球形,由上下兩部分扣合而成,上者為囊蓋,下者稱囊體,二者以鉸鏈、勾環相連。

鎏金雙蜂團花紋鏤空銀香囊

更值得稱道的是其內部裝置,頗為巧妙,以活軸鉚接的手法使得置香盂與外壁在連接的同時又不完全受外壁的翻轉所影響,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手工業者的高超工藝水平。香囊在轉動之間,由於內部活軸的存在,置香盂不會發生反轉,香料也就不會傾灑,其原理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陀螺儀。

(二)香囊的紋飾

香囊的紋飾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實物象徵類,比如並蒂蓮象徵愛情的美好,魚水圖案象徵人對魚生殖能力的崇拜,亦有兩性歡愉方面的寓意。

另一類為典故寓意類,用神話傳說、歷史典故,表達人們的或美滿、或忠義的個人情感。

二、香囊的文化內涵

(一)香囊的「禮制」文化角色

早在很早人們就已經開始佩戴香囊。

《禮記·內則》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若已食則退;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

這裡的「容臭」即香囊,此時的香囊已經具備了一定意義上的禮儀功能,拜見長者時佩戴香囊,避免有穢氣觸犯他們,以示敬意。

而屈原的《離騷》所言「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中江離、闢芷以及秋蘭三者均為香草。紉,乃連綴之意。佩即佩幃,在這裡即指香囊。此處屈原以江離、闢芷為飾,又以秋蘭扣弦成索懸於身側,借花草之天然芳香來彰示自己的高潔傲岸,不與小人為伍。

表明當時人們佩戴香囊帶有修飾自身之意,當然這裡所說「修飾自身」不僅僅是外在形象的一種修飾,更多表現在高潔的內在品性修養方面。

另外,人們對於香的追求更多體現在精神層面。古人文人雅士喜好「焚香撫琴」,認為「香」代表著美、善、高潔。

香囊香氣馥鬱,帶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美感,氤氳流蕩的幽香,使之被視為無形的精神層面上最美好的象徵,貴族死後以之陪葬除了香料的防腐作用外,又何嘗不是對香的溫純、美好的一種貪戀。

香囊的禮制還集中體現在作為服飾制度的一部分,一般稱為「鞶囊」。鞶囊起源於周代,漢唐時達到頂峰,因其盛放官印和綬帶又稱綬囊、傍囊。

其以形制、用料、顏色等嚴格的等級規定以標示佩戴者的身份,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

《晉書·輿服志》記:「漢世著鞶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漢代官員以官印標示身份地位,每印又有一專用綬帶,由朝廷統一發放。官員用鞶囊裝官印,將綬帶放在外面,顯示自己的官階。此時的鞶囊本身沒有地位的區別,但到了南北朝時期,

據《通典》記載:「(北朝)鞶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鞶。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囊及爪。」

可見北朝服飾禮制中已有專門關於綬囊的禮制規定。發展到此時,綬囊作為固定的服飾禮制之一,儼然已演變成為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

印與綬帶

發展到唐代,鞶囊在這時被稱作「魚袋」,(註:這可不是裝魚用的,而是因為唐代以「魚符」做身份標識,所以裝魚符的囊成為「魚袋」)。

到了宋代,魚袋之中已無魚符。魚袋以其經久發展而被賦予的特有的身份象徵意義,一變而脫離官印、魚符而單獨使用,成為一種風俗禮制。

(二)香囊的民俗文化色彩

香囊的傳承,受不同社會時代、政治的多重因素的影響,從象徵身份的禮制角色逐漸被民俗化代替。

有很重要也是約定俗成的一個寓意為:傳情達意。這就是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場景了。

袖底生香」,香囊含蓄又誘惑,情思相繞,心意相通,眷戀相盼,悠悠相訴

如「韓令偷香」的典故,《晉書·賈午傳》記載了一則因香囊而成就的千古佳話:官宦之女賈午與當朝青年才俊韓壽互生愛慕,並以西域的香料贈予韓壽 , 懷揣異香的韓壽在入宮上朝之際引起賈午之父賈充的注意,進而了解到二人之間的情意,最終成全了他們。

另外,我們熟知的《紅樓夢》中,對於香囊一物亦是多有提及。如第十八回中,寶玉於大觀園題詩受到賈政的讚賞,出得園來身上所佩之物盡被小廝們解去,黛玉到來不由氣急,對寶玉一頓搶白。

《紅樓夢》

氣憤之下將日前為寶玉新做的香囊剪了,直到寶玉將貼身帶著的香囊解下給黛玉看,這才使得黛玉又羞又愧地揭過此事。

黛玉為何生那麼大的氣呢?因為香囊此物最是表情達意,黛玉體弱,一件像香囊這般的小物件都要費上好大的功夫,如此勞心勞力,其間情意自是不必言說,猛然得知寶玉竟將自己一片心意隨手打發了下人,怎能不氣?

除了傳情達意之外,香囊還有藥用功效,比如端午節的驅邪避毒,但因悠悠不是中醫,這塊就不班門弄斧了。

香囊為什麼從禮制漸漸轉為民俗角色呢?

昔日,可代表禮儀與等級的香囊,為何最後成為了民間人人皆可佩戴的物件?

物質文化,以物為承載對象,體現時代獨特的韻味和內涵,實物本身與文化合二為一。探究這些物件,有助於我們見微知著,了解古代文化、經濟、政治的發展。

香囊一開始為禮的象徵,隨著政治背景的明確,等級象徵愈發成熟,發展到宋,卻逐漸從禮制中退出,

一是因為使用的範圍愈發大了,而且皇帝經常賜香囊於臣子、才子,象徵化的特徵加強到一定程度,必定物極必反,人人都有了,也就不稀罕、不尊貴了。

二是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宋代商品貨幣經濟達到了一定高度,街巷市集對香囊的出售,使其禮制地位下降,實用性卻增加了

另外,從宋代以後,世俗文化興起,話本、文學小說的流行,加快了香囊的流行,這些作品富有豐富的感情色彩,它們賦予香囊更直接的自身情感表達,不隱晦、不避諱,我鍾意你,我送你香囊,你接受了,這就是情投意合。

總結

香囊,雖只是小小物件,卻承載了歷史的變遷,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從古人追求的高潔品性象徵,到成為一種禮制文化角色,再到成為互贈之品、傳情達意的載體,慢慢衍生出一種獨特的香囊文化。

在這浩瀚宇宙,

有幸能與您相識於文字,

我是國風悠悠,

邀您一起共賞國風之美。

還請大家多多點讚支持哦~

注參考資料:

《舊唐書》劉昫.

《紅樓夢》曹雪芹

《晉書·輿服志》

《離騷》

《香囊的社會文化史》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開展手工製作香囊活動
    中工網訊 艾香淡淡囊中來,溫情濃濃人心存。為積極響應安徽省教科文衛體工會的號召,近日,安徽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開展「抗疫暖心 健康生活」女教職工手工製作香囊活動。學校廣大女教職工們積極報名參加活動。活動中,女教職工們一針一線地精心縫製香囊,在大家的努力和相互協助下,完成了一個個造型獨特、針線精巧的香囊。
  • 香文化丨香囊的故事
    在較早之前,我們對東西方的香氣起源做了一些簡要的介紹,文章從西方香史至古代香史,從古代到現代對香文化的態度作比較,以追根溯源的角度表明了香文化自古有之。與當代人對香的認知對比,前者重在香氣內裡的精神追求,後者則側重香味所帶來的的感官享受。今後,我們將會圍繞著中國香文化書寫一系列關於香氣的故事。
  • 弘揚傳統服飾之美—長安老子文化國學研究院國風服飾研創中心成立
    服飾就像錦上之花,使中國歷史顯得更加異彩紛呈,充滿活力;又像是一條貫穿古今的五色彩帶,為我們展示著一副5000年的風俗畫卷。國風服飾,即中國風格的服飾,是建立在5000年的文明史孕育的獨特中國文化基礎上,蘊含著大量中國元素並有著適應全球流行趨勢的服飾風格。國風服飾以中國傳統服飾作為靈感來源,同時融合傳統文化元素,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
  • 蓋婭傳說,國風服飾的驕傲!
    從前,提到中國風服飾,無非不就是漢服、旗袍等等,千篇一律的漢服、旗袍等服飾即使設計一年比一年好看,款式也越來越多,可供人們選擇性大,但無非萬變不離其中,在美學上會有所突破,但不足以驚豔世人。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驚豔國人乃至世界的國風服飾《蓋亞傳說》。話不多說,先上圖。該品牌由中國著名服裝設計師熊英女士於2013年創立,靈感源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蓋婭傳說傳承了中國智慧美學並始終致力於將原創精神轉化為獨特的服飾美學文化。
  • 女性用品:香料、香水、香囊,漫談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
    香水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妝品,通過香料和酒精等混合物發出了濃鬱的香氣,而在古代香囊成為民間優秀的刺繡作品,香囊中的香料讓許多人喜歡,往往用來提神。這是古代農耕文化帶來的產物,經歷了幾千年在今天依舊能發揮光彩。
  • 明星們都愛穿的國風服飾蓋婭傳說,你了解嗎?
    現今社會大家都覺得古裝是古代人的服裝,大多都是cosplay才穿,可我覺得這是老祖宗就給我們的瑰寶,演員喬振宇這一身國風西裝大氣典雅,這才是我們該追的時尚。肖戰這一身白長衫在明星大偵探裡穿過,簡潔大方,給人一種溫潤如玉的感覺,就像他是一個溫柔的人。
  • 追「國風服飾」夢,從基本開始
    12/9,定位:廣西民族博物館,做最基礎的學習,研究蘊藏獨特的嶺南故地甌駱文化,將每件器物身均有極為獨特的花鳥獸雲等紋路,每件少數民族服飾傳統文化,熟記於心。
  • 文化尋蹤|小香囊大智慧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寫的盛裝麗人在元夕之夜出行的豪華場景。隨著寶馬雕車遠去的,不僅是被香囊渲染的車香、佳麗香,還有作者心頭浮動的暗香,驚豔了千年。
  • 國風集市來啦!100個DIY手工福利送送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現在街頭上穿古裝的妹子越來越多了。  特別是節假日,公園、商場、步行街,隨時都能不期而遇裝扮得美美的古風小姐姐,惹人注目。  遊國風集市,品匠心好物在快節奏,物慾橫流的今天,我們一次邀請了8家具有古風古韻的手藝人:隨性而不從眾,安於一隅,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 還以為國風只有漢服嗎?來2020WePlay看看全甲文化吧!
    提起國風文化,諸位小夥伴心裡會浮現出什麼呢?是漢服?是武俠?是唐詩宋詞?  而事實上,除了溫文爾雅,琴棋書畫,還有一派真正代表中華五千年傳統的國風你或許還沒體驗過。  還不知道是什麼?不如來今年的WePlay文化展看看屬於硬漢的國風系列——全甲文化~
  • 金屬香囊 暗香浮動(文物有話說)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每逢端午佳節,人們除了划龍舟、吃粽子外,還會佩戴色彩鮮豔的五彩絲線和形狀各異、繡著各種吉祥圖案的香囊,保佑平安。香囊小小的,卻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一代一代流傳至今,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之一。
  • 【五彩香囊迎端午】「一縷淺香 指尖芳華」香囊製作大賽精彩紛呈!
    【五彩香囊迎端午】「一縷淺香 指尖芳華」香囊製作大賽精彩紛呈!伴著陣陣古樂一場香囊製作大賽開始了6月6日下午, 「一縷淺香 指尖芳華」香囊製作大賽在平湖市婦兒活動中心舉辦,本次比賽以「五彩香囊迎端午」為主題,現場共有31名通過網絡招募、來自民間的香囊製作愛好者參賽,共製作了100多件香囊作品。
  • 綠意掩映纏香囊,陣陣藥香撲鼻來
    改造後的罍+巷是合肥本土文化的承載者傳承市井文化的精髓近日,迎來一家古方草藥香薰店沸氏香鋪,感受著古意衣袖添香,浸潤著錦繡華年沸氏香鋪品牌是由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中華香文化傳承與發展推進項目」發展而來。
  • 國寶衝破次元壁成手辦,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的前世今生
    因為銀香囊和中國四大美女楊貴妃的有一段絕美的故事,引發了江山還是美人,紅顏還是禍水的慨嘆。眾所周知,唐玄宗和楊玉環之間恩愛異常,為了搏美人一笑,各種奇珍異寶都願意傾囊相贈,不然又怎麼有「一騎紅塵妃子笑」這樣的詩句出現。而這些寶物中就包括一枚銀香囊,玄宗賜其助貴妃舞珮。
  • 文化雙創丨什麼?你竟然不知道漢宜閣?
    「手如柔荑,指如青蔥」美人的纖纖玉手在秋季也會缺水乾燥呢(。・∀・)ノ紋路明顯,手感粗糙?這些都可以用敦煌香方製取的香養清潤護手霜解決!一點點甘菊的芬芳,加上淡雅的果香,形成素素淨淨的活潑感。清甜的荔枝香味,幫大家趕走酷暑,感受不一樣的美好夏日!規格:手工制10g裝配方:香橙皮、荔枝殼、甘蔗滓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艾香輕輕撫慰著人們的嗅覺,掀開傳統記憶的帷幔。它既使乾枯成碎末,味道尚在,氣息猶存。不僅有祛溼驅蚊、清汙化穢、淨化空氣之效,更承載著厚重的文化。
  • 楊貴妃用過的香囊什麼樣?傻傻分不清!
    《舊唐書》裡說,戰亂平息後,唐玄宗思念楊貴妃,派人到馬嵬坡尋找美人屍骨,秘密改葬。人們挖開墳冢,卻見「肌膚已壞,而香囊仍在」。在人們的印象中,香囊大都是用絲棉織物縫製的(如下圖),禁不起糟踐。那又是什麼樣的香囊,竟能在地下埋藏許久而不腐爛?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6月24日,月河香囊展示館內
  • 妖揚的氣質太好了,身穿國風服飾英俊又帥氣,氣質一般人真比不了
    隨著漢服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們將漢服作為日常穿著的服飾,不僅是普通人,其實在娛樂圈,也有許多明星將中國風的造型作為禮服進行穿著。就像男明星妖揚一樣,他上臺表演就將國風服飾作為表演服裝,搭配的十分得當,看起來氣質儒雅,英俊又帥氣,驚豔了不少人,這氣質一般人真比不了。
  • 國風服飾:雲想衣裳花想容,「雲肩」映霞佳人有
    雲肩 首先解釋一下雲肩服飾文化的內涵 雲肩在《世界服飾詞典》中的注釋,其一是婦女使用的披肩狀服飾,有裝飾和防垂髻汙染的作用;其二是在中國戲曲文化中
  • 戴香囊 品文化 護安康
    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先秦時期。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來表示敬意。戰國時期至晉,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晉以後漸為女人、兒童的專用品。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