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尋蹤|小香囊大智慧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寫的盛裝麗人在元夕之夜出行的豪華場景。隨著寶馬雕車遠去的,不僅是被香囊渲染的車香、佳麗香,還有作者心頭浮動的暗香,驚豔了千年。

香囊,古人最喜愛的佩飾物,又名香袋、香包、香纓、花囊,也叫荷包、耍貨子、絀絀,一般繫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官宦人家還繫於床帳、車輦上,就像現在噴的香水一樣,走到哪裡香到哪裡。

中國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追溯到商周時期。「端午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棉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除汗也。」《歲時廣記》記載,佩戴香囊是端午最初的習俗之一。此時,天氣始熱,毒蟲盛行,佩帶含有藥草的香囊,既可以驅毒蟲散濁氣,又可以香體飾人,可謂一舉兩得。古人在香囊製作上,也是別具匠心。按照製作材質,香囊可分為兩類:一種是由紗、羅、錦、鍛等織物縫製的軟質小袋,一種是以金銀、玉、翠等硬材質製作的小盒樣式,看似不打眼,卻含香持久,技藝精湛。

「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贈送離人的軟質香囊,是大眾最為常見的香囊。筆者曾在民俗博物館見到過清代以來的近百個錦織香囊,有用碎布縫製的,有彩錦織就的,有絲線扣素纏繞的。形狀既有圓形、橢圓形、腰圓形,又有方形、方勝形、長方形,還有葫蘆形、石榴形、桃形,等等。圖案內容既有適合小孩子戴的十二生肖、飛禽走獸之類,也有老年人喜愛的梅蘭菊竹、福祿壽桃等寓意豐富的,還有年輕人鍾情的荷花、鴛鴦、雙蓮並蒂等,可謂內容豐富,形態各異,花樣百出。

這些香囊多是兩片相合,中間鏤空,也有的中空縮口,但都有孔透氣,可以散發香味。香囊頂端系有便於懸掛的絲絛,下端吊有結出百結(百吉)的繫繩絲線彩絛或珠寶流蘇,看起來古樸富麗,精美別致,芳香清雅,是集裝飾與衛生於一體的美麗小巧的工藝品。讓人不得不驚嘆針線的魔力和製作者的心靈手巧。

相比於軟質香囊的色彩絢麗,金銀等重金屬打造的香囊更叫一個巧奪天工。比如,扁圓形的清同治金累絲花紋香囊,由器、蓋兩部分組成,以細若髮絲的金累絲鏤空錦紋,兩面飾有三組點翠花葉紋。中空,可開合。上下有黃色絲穗,系珊瑚雕福壽珠,綴米珠和銀鍍金花囊,囊上還拴有兩個珊瑚豆,可謂美不勝收。

保留至今的香囊文物中,最有名的還數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唐朝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該香囊外徑只有4.6釐米,裡面的金香盂直徑2.8釐米,鏈長7.5釐米。香囊外壁為銀制,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以子母扣套合。內設兩層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香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最令人叫絕的是,外壁、機環、金香盂之間,以鉚釘鉚接,可自由轉動,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裡面的香料都不會灑落。該香囊的設計科學巧妙、製作技藝精湛,即便現代工藝也難以企及。

除此之外,還有翠玉材質的香囊,如清乾隆的象牙茜色鏤雕花卉紋香囊,晶瑩剔透,玉蓋華章,讓人驚嘆不已。

「珠衱佩囊三合字,寶釵攏髻兩分心。」小小香囊,方寸之間,融匯萬般匠心,盡展心胸萬千,這不僅是防疫護體的保障和情感的寄託,更是中國文化智慧的濃縮與展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7月23日第1973期 作者:秦延安

精彩推薦:

經濟特區新型智庫的使命與擔當

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提升文化軟實力

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四個之路」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香文化丨香囊的故事
    在較早之前,我們對東西方的香氣起源做了一些簡要的介紹,文章從西方香史至古代香史,從古代到現代對香文化的態度作比較,以追根溯源的角度表明了香文化自古有之。與當代人對香的認知對比,前者重在香氣內裡的精神追求,後者則側重香味所帶來的的感官享受。今後,我們將會圍繞著中國香文化書寫一系列關於香氣的故事。
  • 石景山:體驗民俗文化,巧手製作香囊
    為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融洽居民鄰裡情。11月17日上午,楓一社區婦女之家組織社區婦女代表們舉辦了一場製作「荷花香囊」的民俗活動。 製作香囊之前,老師介紹了香囊的發展歷史、功效及製作方法,讓大家在活動前了解了香囊的文化。隨即,便開始製作香囊。
  •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2020-06-22 0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戴香囊 品文化 護安康
    小小香囊跨越千年端午節「戴個香草包,不怕五蟲害」,香囊早已融入百姓生活。國醫大師周仲瑛推薦大眾佩戴香囊,以發揮「化濁解毒」的預防功效。小小香囊,跨越千年。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嚴利依介紹,「香囊」,亦稱「佩帷」「容臭」「香袋兒」「荷包」等,內裝多種氣味濃烈芳香的中草藥細末。香囊是古人生活用品之一。
  •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正式成立
    日前,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暨籌委會全體會議在上海浦東召開。會議由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籌備工作小組主持,籌委會會議討論並議定了召開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的相關事宜和提交成立大會審議的有關文件材料。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2020-06-26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兒童畫教程#端午節繪畫元素~小香囊
    繪畫主題:小香囊繪畫時間:60分鐘繪畫年齡:6-8歲繪畫工具:馬克筆、鉛筆、針管筆、繪畫紙我國傳統的香囊多採用綢布製成,內裝雄黃、燻草、艾葉等香料。民間習俗中認為香包可以避邪,在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香囊分很多種,每一種裡面包含的藥材也不一樣,如果想要購買或者自製香包,一定要注意這些香包的區別:安神助眠香囊:遠志,石菖蒲,佩蘭,合歡皮,肉桂,冰片,磨成細粉,放入香囊,置於床頭或枕邊,不要放置在工作環境。
  • 琵琶香囊小手工 濱州市圖課堂趣味多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兒童遇見書香,並非只有閱讀一種形式,市圖書館近日舉辦的多個公益講堂上,師生用琵琶的穿弦調音、香囊的穿針引線讓孩子自然地浸潤在書香中。在「少年PI圖書館計劃」《學習琵琶文化,製作精美琵琶》課堂上,主講老師向少兒讀者講解了琵琶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普及了琵琶的不同流派,做了問答互動。繪製、安裝琵琶最吸引孩子們。現場,親子家庭發揮想像力,用畫筆在琵琶原胚上創作填色、耐心作畫、安裝穿弦,小讀者就都擁有了一把可愛的小琵琶。
  • 瑞宏閣香囊登陸京滬 再現中華文化魅力(圖)
    瑞宏閣香囊點擊查看更多家裝圖片  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日益提升,以中華傳統文化為載體的各種產品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日前,一款名為「瑞宏閣」的高檔香囊就悄然出現在北京、上海兩地的市場上,再次讓世人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朽魅力。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非遺傳承人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教授香囊製作技藝。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隨後,在老師指導下,大家開始動手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
  • 國風服飾:美人幽幽至,香自囊中來,你所不知道的「香囊」文化
    我們被影視劇誤導,只知道香囊的傳情達意作用,卻不知香囊究竟蘊含了古代人民怎樣的追求。 悠悠今天就從香囊的社會文化歷史為出發點,從物質文化史的角度,帶大家了解香囊的文化蘊涵。
  • 交大留學生中國文化系列課堂之中國香囊製作活動順利舉行
    2019年10月20日,交大留學生中國文化系列課堂——「中國香囊製作」活動在桃李苑亞洲青年交流中心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校留學生服務中心主辦,交大亞洲青年交流中心承辦(以下簡稱「亞青」)承辦。來自世界各國的眾多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們一起學習製作了屬於自己的中國香囊,從而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手工藝術之美。
  • 小香囊傳遞大關愛
    ----鄭州公交醫院為顧客製作愛心香囊現代醫學研究認為,中藥香囊裡濃鬱的香味,能夠興奮神經系統,刺激鼻黏膜,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含量提高,從而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為給客戶和廣大職工在體檢中帶去平安、健康與祝福,醫院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近日,在二樓大會議室進行藥包——「香囊」的製作。公交醫院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親自嚴把藥材質量關。中醫科認真組織,早早準備好了製作藥包所需的各種材料:福袋、中藥材、棉絮、扎絲等。
  • 「小神農」識百草 端午香囊DIY
    當下氣溫漸高,蚊蟲孳生,民間素有「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佩戴香囊作為端午佳節的傳統習俗一直流傳至今。6月6日,一附朝暉小學的江海小記者們走進北京銀行南通分行,參加「小神農」識百草 端午香囊DIY活動,學習防蚊小知識,親手做防蚊香囊,讓這個夏天一「蚊」不「鳴」,安然一夏。「沒想到這些中藥放在一起,竟能驅蚊,真是實惠方便又實用。」
  • 上饒師範學院開展第五屆「朱子文化尋蹤之旅」研習營遊學活動
    > 8月30日至9月4日,上饒師範學院開展以「贊輔天地,化育英才」為主題的第五屆 「朱子文化尋蹤之旅活動由上饒師範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學生工作處,江西省2011朱子文化協同創新中心共同主辦,來自全校各專業的21名同學代表參加活動。 以開展「朱子文化尋蹤之旅」研習營遊學活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上饒師範學院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項實踐活動。
  • 投影尋蹤回歸模型
    今日小課堂:投影尋蹤回歸模型(PPR模型)。主要復現了《PP回歸在新疆春旱長期預報工作中的應用》這篇文獻。投影尋蹤回歸模型原理:處理分析高維的一種方法。解決了傳統間隔方法(PCA等)的不足。其是通過極值化選定的投影指標,尋找最能反映數據特徵的投影方向,將高維數據投影到低維空間,進行分析。
  • 有創意的中國好作業:在微觀「百草園」來一場香囊中醫小達人秀
    2020年的「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中,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賈楊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出了一道暑假作業題:「暗香浮動月黃昏——做一個創意中藥香囊」,該作業要求在香囊裡面放置六味中藥、中藥的組成既要符合上海夏季氣候的特點、又要在香囊的外形設計上富有創意。
  • ...刺繡文化,網安基地(園區)黨委聯合區婦聯開展防疫中藥香囊製作...
    頭條 | 傳承刺繡文化,網安基地(園區)黨委聯合區婦聯開展防疫中藥香囊製作活動 2020-11-01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工院要聞】我校師生赴臺灣銘傳大學參加臺灣文化創意尋蹤營
    為促進海峽兩岸高校大學生的交流和友誼,加強我校與臺灣高校的交流合作,在遼寧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組織下,受臺灣銘傳大學邀請,我校10名師生與大連理工大學、遼寧大學師生於8月7日至8月14日赴臺灣銘傳大學參加臺灣文化創意尋蹤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