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2020-12-16 麼麼有愛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在中國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香包,男女互贈,贈與長輩,送與稚子,尤其是端午節,在這個時令節氣的轉折點節日,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會贈送香包表達對朋友、親人的關懷,端午節與香囊有什麼關係?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悼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主張連齊御秦,卻為佞臣讒毀而被放逐,長期流浪於沅湘流域,懷著悲憤寫了許多著名的詩歌。秦國後來攻破了楚國,他無力救亡,自己的政治主張無法實現,遂在我們現在的端午節這一天投了汨羅江。於是人們就把這天作為悼念他的日子,舉行許多有關悼念他的活動。

過了端午天氣愈發炎熱,為防止蚊蠅鼠蟲以及毒蛇的危害,所以要灑雄黃酒和清掃庭院;為了避瘟神,要在門上掛菖蒲、陳艾,南方有相應的民謠唱道:

五月五日午,天師騎艾虎。

手持菖蒲劍,斬盡妖魔蠱。

為了保健,要用草藥,如陳艾、菖蒲等(有殺菌作用),煎水沐浴並佩帶香囊以避穢氣,讓蛇蟲鼠蟻遠離自己。

香囊分很多種,每一種裡面包含的藥材也不一樣,如果想要購買或者自製香包,一定要注意這些香包的區別:

安神助眠香囊:

遠志,石菖蒲,佩蘭,合歡皮,肉桂,冰片,磨成細粉,放入香囊,置於床頭或枕邊,不要放置在工作環境。

抗感通鼻香囊(過敏性鼻炎,預防禽流感等):

冰片,黃芩,肉桂,藿香,石菖蒲,黃芪,辛夷,花椒,蒼耳子,紫蘇葉,蒼朮,白芷。研細末,置於鼻前深呼吸每日20次。

防感香囊(兒童呼吸道感染):

辛夷,白芷,桂枝,冰片,藿香,佩蘭,薄荷,金銀花,陳皮,粉碎混勻並滅菌,白天攜帶於內衣口袋或懸掛胸前,夜晚放置於枕邊。

皮康香囊(兒童丘疹樣蕁麻疹):

香薷,白芷,蒼朮,降服,艾葉,川芎,硫磺各一份,丁香兩份,研細末,加入一份冰片混合,每個香囊用量為20g,準備兩個,一個掛頸或放入衣袋,另一個放置床頭。

驅蚊蟲香囊:

薄荷腦,冰片,艾葉,樟腦,石菖蒲,藿香,混合碎末,裝在香囊裡隨身佩戴。

這樣一來想要自制香包的小夥伴可以開動了,準備好針線布和中草藥,自製一個屬於你的香包。當然,如果不想要自己動手,也可以選擇麼麼御守的香包,外觀精美,是我們國家獨有的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和絲綢所制,順滑精緻,內含種草藥成分,根據不同的需求可以選擇抗感香包、驅蚊香包和安睡香包。

麼麼御守,愛的守護,希望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傳承創新,讓我們的下一代、未來的子孫後代們都能不忘初心,銘記歷史,帶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相關焦點

  • 細品紅樓:透過《紅樓夢》探究傳統端午節的習俗與文化
    中華民族的歷史經歷5000年的演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文化。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眾多的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在中國人的眼中寄予了特殊的情感。就例如我們今天提到的端午節,他有著另外的名字,比如運動節女兒節,就是說在這個傳統的節日當中,人們不僅要紀念屈原,在龍舟同時還會吃粽子,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女兒還要回娘家看望親人,兒童要喝黃酒,一次來驅除五毒。
  •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2020-06-22 0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包粽子、做香囊,當端午節和DIY相遇
    「雖然疫情仍在,但跟去年同期相比,訂單量還是有明顯的增加,而且『點單』的內容大多跟端午節有關,比如手工製作粽子樣式的小拎包、中藥香囊、傳統團扇等。」彭曉靜經營的上海樸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常常以文化配送的形式走進社區、樓宇和企業。她告訴記者,明顯感受到傳統節日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青年畫家、香囊設計師金藝在「浴蘭時節·畫說端午:海上畫派與非遺香囊設計」的直播現場,和熱心傳統藝術的網友們分享端午節豐富的文化民俗內涵,邀請觀眾過一個蘭草芬芳的端午。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點雄黃、制香囊、繪彩蛋……孩子們的端午節這樣過
    繪彩蛋、點雄黃、做香囊……今(24)日,大渡口區雙山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鄉村少年宮端午實踐體驗活動。活動開始,孩子們首先通過「端午之源」的小劇場,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知道了這個節日既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是對他愛國情懷的歌頌,又有「祈福化煞、驅邪避毒」的尚美願望,所以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囊的習俗。活動現場,學校特地準備了雄黃,由老師在孩子們額頭寫下「王」字。端午「點雄黃」是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習俗。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2020-06-26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非遺傳承人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教授香囊製作技藝。6月25日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 【節日】梅州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感受傳統習俗,品味中華文化
    包粽子、做香囊,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誦經典、讀歷史,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走進社區鄉鎮、貧困家庭,用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 戴香囊 品文化 護安康
    影像中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端午節,戴香囊,防病毒,多了幾分平安寓意。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王琦介紹,中藥香囊利用芳香藥物「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的特點,通過口鼻吸入和皮膚、經絡穴位吸收,疏通臟腑經絡體系,對人體進行整體調節,從而發揮預防疾病的功效。
  • 用英文介紹端午節傳統文化
    拜託大家幫忙轉發到朋友圈,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公眾號哦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the Dragon Boat Festival),又稱重五節,於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慶祝。 這是廣泛流傳2000多年的民間節日,也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 幼兒園端午節主題活動+創意手工+環境創設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環境創設】1、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二、品嘗粽子,並講述1、認識粽葉。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
  • 端午節送「艾」送健康!500個香囊艾草膏免費領!(圖)
    圖片來源:濟世堂國醫館供圖  當然,還有戴香囊!  端午節掛香囊,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濟世堂的香囊材料由白芷、薄荷、艾葉、丁香、冰片、蜜百部等中藥組成,香囊內有白芷、艾葉等中藥,清香宣散,具有開竅醒神,清熱散毒,明目退翳、散風驅寒、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效,從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到底有什麼不一般
    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那麼作為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到底有哪些非凡之處呢,下面呢,就讓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一、歷史悠久端午節的歷史真的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龍祖,後世不斷的傳承發展,又經過南北民俗的不斷融合,最終形成了今天這樣豐富多彩的端午節文化。而「端午」一詞最早出現在歷史文獻,是在晉朝的《風土記》中,「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
  • 中國好作業創意十足:中小學生的中藥香囊別具一格
    2020年的「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中,上海市中醫文獻館館長賈楊給全國的中小學生出了一道暑假作業題:「暗香浮動月黃昏——做一個創意中藥香囊」,該作業要求在香囊裡面放置六味中藥、中藥的組成既要符合上海夏季氣候的特點、又要在香囊的外形設計上富有創意。
  • 感受傳統習俗!我市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
    (古俞金 攝)  ●本報記者 王玉婷 嚴偉濤  江 嬋 丘佳溢  包粽子、做香囊,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誦經典、讀歷史,喚起人們心中的家國情懷;走進社區鄉鎮、貧困家庭,用行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連日來,我市舉辦形式多樣的端午節活動。  品端午「粽」情  一年端午至,戶戶飄粽香。
  • 佩香囊、懸艾草……關於端午節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是中國重大傳統節日,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確立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 作文:中國的傳統文化之——《我家的端午節》(三年級下冊)
    ……但要問我究竟最喜歡哪一個傳統節日,那還是非春節莫屬。二、喜歡的傳統節日很多.但我們只能選一個寫。本節課我們如果寫端午節,又有這些內容可選:可以寫單一的內容,也可以有詳有略地寫幾個內容。五、出示範文:我家的端午節作者:三年級 石雨彤「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離端午節還有幾天呢,我就迫不及待了,盼望馬上過端午節。
  • 端午香囊飄香,中醫香佩療法如何治小兒感冒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兩千多年來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中國入選世界非遺的首個傳統節日。除了吃粽子、賽龍舟之外,佩戴香囊也是這一傳統佳節的習俗。自古民間有佩戴中藥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驅蟲、避瘟、防病的習俗。
  • 南通陸洪社區:畫說端午,香囊傳情
    中國江蘇網6月12日南通訊(通訊員 吳麒)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即將來臨,為了傳承傳統習俗文化,讓青少年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6月11日,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陸洪社區開展「畫說端午,香囊傳情」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