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這3本書給你自我心理探索的勇氣

2021-01-07 每日書薦

1.

《理解生活》

作者: [奧]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理解生活》。在這本書中正式引入了「生活風格」的概念,指的是人積極主動的天性,從受精細胞開始成長,包括欲望、感覺、記憶和做夢等,人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以自我整體一致性朝向目標前進的。他強調個人能自主決定如何運用經驗,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風格。

阿德勒在書中採用獨創的對於使用「早期回憶」對人的生活風格進行探討,有著精彩的理論和案例分析。在他看來,個體在面對工作、社交和婚戀困難問題時,因為缺乏社會感、不相信這些難題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解決,而採用逃避或壓抑、暴力或犯罪等不良方式,爭取的目標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彌補過度誇大的自卑,做了一些錯誤的行為,這些都可以回溯到他的孩童時期的經歷,尤其是孩童時期的特殊事件,包括當時對該事件的想法和情緒,從回憶中去了解來訪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看法,從而探索其需求、目標、生活風格和個人特質。

所以,在他看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於:父母擁有培養兒童健全人格的最大優勢。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雖然我沒有孩子,但縱觀自己和身邊友人的經歷來看,最好的教育來自於家庭,對於個人性格、品性以及生活和工作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書中有大量問題少年或是成年人的分析案例,無不在強調童年時期所經歷的,所受到的愛,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多麼深遠。

2.

《當尼採哭泣》

作者: (美)歐文.亞隆

小說以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為主人公,以某些確實曾發生過的事情為脈絡,穿插了一些歷史中尚未明了的迷糊公案、填充了一些虛構的情節,讓歷史上從未見過面的兩位大師打了一場心理打仗,不僅僅是與對方,也與自己。小說的調子基本可以用一個字來表達-「靜」,因為小說的場景多以室內為主,故事情節的發展基本上是通過兩個人的對話來完成的,但是,一個「靜」字卻又難以表達小說中人物內心情緒的波瀾迭起,這也正是小說的亮點所在,兩位主人公,哲學家尼採與醫學大師布雷爾的對話猶如武林高手的對決,一招一式都是精彩,你來我往煞是扣人心弦,無論懂不懂心理學,我想應該都能看得出門道。

在兩位大師的心靈啟發下,相信某些真視自我的你也許會越發去探究自己的內心,發現自己的存在,繼而盡一切可能去「成為你的存在」。這是本書能夠傳達給我們的,相信也是歐文·亞隆寫作本書的意義所在。只要你讀它,它就吸引著你去發現自己,除非你拒絕它的引誘,將它拋棄。而拋棄了這本書,也就意味著放棄了成為你自己。

3.

《自我關懷的力量》

作者: 克裡斯廷·內夫

作者克裡斯廷.內夫在國際上開設了自我關懷的課程,她的理論著作也被譯成十幾種語言在世界傳播。《自我關懷的力量》這本書中有一個較為鮮明的觀點,就是提倡求而不得轉換為自給自足,向外界尋求滿足感,其結果自然有兩種可能,如果因為各方面因素的制約自己的訴求沒有得以實現,沒有抱怨命運的不公、遇人的不淑也就罷了,還要反過來責難自己,未免太強人所難了。

懂得體貼、照顧他人,時時處處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懂得共情的品質固然是好的,只是這種對外的訴求從始至終就帶著一廂情願的可能,所以何必強求,不如灑脫一些,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最後那些想要的滿足感、安全感去哪裡找?踏遍鐵鞋無覓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自給自足,多了底氣,少了抱怨,善良的本質也並未丟失,還保障了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的力量》這本書還介紹了許多實用的靜觀自我關懷的練習方法和行動計劃,非常容易操作。我們讀一本書,最怕讀的時候感同身受、心潮澎湃一番,讀完書一扔,一切照舊,又被生活打回原形。這本書給了我們很多自我關懷的方法,幫助我們制定了改變的計劃,就避免了在每一個生活的波瀾中又忘記自我關懷、珍愛自己。

相關焦點

  • 情感心理書單 | 願這6本書給你自我探索的勇氣
    作者是多年對抗抑鬱症的插畫家,寫這本書,旨在讓更多人了解抑鬱症。這是一本很溫柔的書,讀過以後你會從中找到力量。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非暴力溝通不是教你壓抑自我做一個沒有脾氣的聖母,正好相反,作者是在教我們如何合理地表達,感受自我的感受和需要,同時注意傾聽他們的感受和需要。
  • 情感心理書單|願這6本書給你自我探索的勇氣
    文|WeGo_花花前段時間有朋友讓我推薦幾本心理相關的書,列完出來後,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下,反正是個常被提及的問題,我想你們應該需要,即使沒有情感方面的困擾,通過書籍了解更多的自我還是有益的,希望大家都能以一種嶄新的視角面對周圍的世界。常見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與生活》就不推薦了,換換口味。
  • 告別迷茫,這3本書,助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以為自我管理就是自律,那麼目標就會變得模糊且難以實現。後來我發現,自我管理其實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涉及多方面的知識。經過一年的學習實踐,我從精力管理、目標管理、情緒管理這三個方面,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逐漸掌控自己的生活。雖然花了一年時間,但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我只是閱讀了3本書。
  • 揭開心理諮詢的神秘面紗,看這本書就夠了
    第一次看到「果麥」官宣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很Q的封面吸引了,一隻僅有輪廓和綠色填充的小青蛙。《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原來是「蛤蟆先生」呀,它怎麼了,為什麼要去看心理醫生,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故事呢?迫不及待買來讀,事實證明,這的確是一本值得擁有的小書(薄本易讀),有趣且有料。✨這本書在1997年就已經出版,是英國暢銷20多年的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可本書中的阿德勒卻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在阿德勒的學說裡,所謂的心理症狀,並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在的「目的」服務。比如,和異性談話會臉紅,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焦慮。但阿德勒說,探討這個症狀沒什麼意義,探討這個症狀的功能——終於可以讓你死宅到底了,卻又很有意義。通過這樣的理論,阿德勒把自我從過去中解放出來。
  • 這10本書帶你直面人生,讀懂自我
    《人性能達到的境界》亞伯拉罕·馬斯洛「自我實現,是當你真正升華為一個人時所體驗到的那種狀態。」本書作者馬斯洛是現當代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起者和理論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本書是其研究人性與社會關係的頂級著作。
  • 讓自我分析像喝咖啡那樣普及——《探索你自己:自我分析的途徑》
    本書介紹了探索自我的一種途徑:自我分析,以及使用夢、幻想、感受與記憶進行自我分析的方法。這本書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對探索自己持開放態度的人。首先說一下我跟自我分析的緣起。2009年,作為初入諮詢行業的小白,成為了杭州潤本心理諮詢中心的籤約諮詢師。當時接到一個任務,每位諮詢師都需要分享一個主題。
  • 能夠改變人生的一本書是什麼?喜讀阿德勒哲學課《被討厭的勇氣》
    這兩年又重新拾起曾經喜歡的書本,閱讀範圍也比較雜,不單有中外文學經典名著,也有不少潮流新書與時俱進。讀過一句話:人有時候,會因為讀了一本書,受其影響而從此改變人生之路。我終於機緣巧合遇見了這本書,讀完後深表贊同以上觀點!
  • 書單 | 讓這三本書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治癒內在小孩也成為心理治療中常見的病症。當你覺得自己好像也存在這種狀況卻又不想找人疏導怎麼辦呢?推薦以下三本書,先學會自我排解吧。克裡希那南達&阿曼娜/著 2家為何會傷人或許你看到這本書會覺得詫異認知的重建這本書糾正我們很多錯誤的認知,告訴我們如何寬容地對待自己,對待自己的內在小孩。
  • 書單|讓這三本書治癒你的內在小孩
    治癒內在小孩也成為心理治療中常見的病症。當你覺得自己好像也存在這種狀況卻又不想找人疏導怎麼辦呢?推薦以下三本書,先學會自我排解吧。克裡希那南達&阿曼娜/著2家為何會傷人或許你看到這本書會覺得詫異
  • 《琉璃》:願你擁有打敗一切的勇氣
    希望我的文字能夠給你帶來溫暖,如果感興趣的話,歡迎點擊上方關注我!我在等你,感謝相遇!01最近看了《琉璃》這部電視劇,女主角褚璇璣天生六識不全,所以顯得有些單純,也有些呆呆的。璇璣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她擁有著打敗一切的勇氣。她敢做敢當,哪怕自己不夠強也敢於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家人朋友。其實,很多時候打敗我們的不是現實,也不是差距,而是我們內心的不敢與自卑。當我們下意識否定自己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輸了。
  • 這9本書,讓你提升自我、快速成長
    【精讀君曰】在成長曆程中,每個人都在尋找能夠提升自我的方法和途徑。在這9本書中,希望你能找到自己的坐標,獲得最渴望得到的知識,真正實現心智成熟、快速成長。一、認識自己想要獲得快速提升,先從認識自己開始。人的高明往往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懂得自我省察;人的成功往往不在於技巧,而在於及時的自我把我。
  • 當我們自己沒有自我認同的時候,也無法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認同丨讀《教學勇氣》
    《教學勇氣》是M國的帕克·帕默爾的著作。我從未如此靜心地讀一本書的前言,而本書作者前言中的言語確確實實一下子觸動了我。「我憑直覺預感,教育將更加痴迷於外在的價值,從而擠掉支持教師和學生內在生命價值所需的空間。」這句話一下子戳中了我,吸引我的關鍵詞是「外在價值」「內在生命價值」。那,什麼是外在價值?
  • 《被討厭的勇氣》:認清這3點,你的人生就能獲得更多幸福
    如果你滿足以上這些甚至更多的描述,總覺得人生有各種各樣的苦惱,那麼,恭喜你,這本書很適合你讀。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在閱讀時,仿佛面前就坐著一個哲人,這個哲人看起來是與書中滿是困惑的青年對話,實則也是在與存在同樣困擾的你我對話。
  • 書單:10+本書,幫膽小害羞的孩子揚起勇氣之帆
    科恩博士總結數十年臨床兒童心理治療經驗,給出了一套專業、可行、有效的解決方案,幫助孩子(尤其是1-12歲)擺脫童年焦慮的困擾,學會放鬆,重獲自信與勇氣。這本書似乎沒有提供如何幫孩子鼓起勇氣展現自我的良方,但卻給了大小讀者一個重要的提示:相比「眾樂樂」的熱鬧,「獨樂樂」的寧靜也是珍貴的體驗。
  • 《初戀這件小事》:青春賜予我們向上探索的好奇和自我燃燒的勇氣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暗戀的故事,在更深層面,是關於每個不被定義的青春賜予我們的向上探索的好奇和自我燃燒的勇氣,這是我們一輩子的珍寶和回憶。本文將以情節架構、角色寓意、自我突破三個方面,賞析這部影片在暗戀的背後帶我們關於成長和青春的內涵。
  • 這3本書讓你覺察自我
    今天推薦的這3本書,不是雞湯,卻能給你注入滿滿的動力,讓你勇敢做自己!不多說了,這就開始行動去了!這句出自《在路上》的話,在書單狗讀來,飽含著熱情洋溢、生猛狂喜的力量,適合所有正年輕的人。然而《在路上》這本書,卻常常圍繞著「垮掉」、「頹廢」或者「放縱」這類不太友好的詞,讓不少人敬而遠之。可只要你打開了這本書,你就會發現,這本書並不是傳說中的那樣。
  • 這本書是一本開啟心靈、對話自我,接納自我的靈修小書
    這本書是一本開啟心靈、對話自我,接納自我的靈修小書。適合處正於焦慮、哀怨、悲傷、痛苦、迷茫的朋友。有些人會因為這本書是雞湯文的歸類而拒絕它,但這本書跟通常的雞湯文不同,這本書更側重讀者讀懂自我,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忘記了自己是誰,本書能通過主人公的故事告訴處在困境的你:做好自己的功課、沉靜、臣服現有的情緒、聯合潛意識和真我,破除不幸的命運,記得,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 心理諮詢從業人員的基本功:心理諮詢師的自我探索與覺察能力
    許多進入心理諮詢行業的人,往往把心理諮詢技能、心理諮詢流派的技術視為基本功,這是對心理諮詢師基本功的嚴重誤解。我記得英國著名心理諮詢專家、出版《心理諮詢師手冊:發展個人方法》的約翰·麥克裡奧德曾經說過,在心理諮詢師的成長過程中強調心理諮詢師的自我覺察,處於心理諮詢的中心地位。
  • 這八本書,助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從九月底開始,歷時80多天,我初步完成了「自我」主題八本書的閱讀,收穫頗多。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在某個時刻問過自己這樣的問題,「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我要怎麼得到我想要的?」「我能改變嗎?」所有這些關於自我的問題,你都能夠在這幾本書裡面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