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改變人生的一本書是什麼?喜讀阿德勒哲學課《被討厭的勇氣》

2020-12-16 鹿雅柒七

這兩年又重新拾起曾經喜歡的書本,閱讀範圍也比較雜,不單有中外文學經典名著,也有不少潮流新書與時俱進。

讀過一句話:人有時候,會因為讀了一本書,受其影響而從此改變人生之路

我終於機緣巧合遇見了這本書,讀完後深表贊同以上觀點!

也許這個改變,於我還沒有開始顯現,但如同死水微瀾一樣,已經開始在心中腦際時時蕩起漣漪。

這本書,我打算邊讀邊寫系列讀後感及其收穫感悟。

我初讀之後將要認真反覆精讀,咀嚼其精華。

這本書將是引導我後半生如何活得更有價值意義的導師,隆重介紹它——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緣起

知道有這本書,我是從一個愛讀書寫作的朋友發的朋友圈裡才第一次知曉。

她分享讀完後,教育孩子的困惑解開及其自己的收穫無窮;和青春期的孩子親子關係得到了改善,自我有很多感慨和改變。

這就激起我的好奇心,也許是同頻之人的緣故,我於是詢問了書名也購買回家細讀。

推薦和讚譽

拿到新書,一看開篇就有10個名人對該書的極力讚譽,包括作家,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主編會長等實力派人物;

還有專門的推薦序,有:

1,資深心理諮詢師,香港精神分析學會副主席張沛超——勇氣心理學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既適合作為大眾的自助手冊,也可以作為專業人員的臨床指南。本人在這兩個方面都受益匪淺。」;

2,知乎專欄作家,動機在杭州——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阿德勒的整個理論體系,都在試圖把人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人重獲心靈自由

阿德勒想要幫我們掙脫的第一個束縛來自過去

第二個束縛來自人際關係

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

阿德勒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

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而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3,關係心理學家,著名心理諮詢師胡慎之——人唯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有勇氣

」這是一本關於我們自我發現和自我療愈的工具書

在仔細閱讀中,常會有「拍大腿」的感覺;

這書絕不是心靈雞湯;

閱讀過程中會被作者的「犀利」顛覆三觀,心生不爽,但不爽過後,抬頭看窗外,滿目清涼,世界會美好很多。「

阿德勒及其心理學,哲學

說來慚愧,平生第一次知道有阿德勒這個人:

原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曾經阿德勒也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兩人還一起共事研究,但因為二者觀點嚴重不合,阿德勒單立門戶,創立了用其名字命名的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科醫生,他深得希臘哲學和蘇格拉底的影響;

在實踐中的摸索和創新,開創了「個體心理學」理論,和希臘哲學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思想。

全球暢銷書《人性的弱點》,《美好的人生》作者戴爾卡耐基在書中就很好體現出阿德勒思想。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很多內容和阿德勒思想也是不謀而合。

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哲學,一種至今隔了100多年仍然很有指導意義的哲學思想。

關於本書

充分體現 阿德勒哲學思想的精髓,全書以「自卑感」,「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奮力拼搏,追求優越以適應環境,從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阿德勒思想更能夠給予人們奮發向上,完善自我的正能量。

本書採用經典的對話體形式,通過滿身困惑又想上進的青年和睿智通透的哲人一問一答,抽絲剝繭展現阿德勒心理學和阿德勒思想;

又藉助一個個接地氣的案例,既分析了生活中種種煩惱的根源,又給出了具體的對策。

比如,井水的溫度是恆定的18°左右。——夏天喝是涼爽,冬天飲用則是溫潤。都是18°,夏天冬天的感覺截然不同,這並不是我們常識裡認為的是環境變化的錯覺。

而是:」如何看待「這一無法擺脫的主觀。

哲人說:「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自己怎樣。」

只要自己發生變化,世界就會恢復簡單的狀態。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阿德勒認為,其實是我們自己!

(後續)

相關焦點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來訪者:心事重重,怨念頗深,覺得人生諸多不幸,萬事諸多無奈,經常會幻想換種活法。可一說到改變,他們就會長嘆一聲:我又能怎麼辦呢?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係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阿德勒的整個理論體系,都在試圖把人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人重獲心靈自由。
  • 讀書筆記: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近期讀到喜歡的一本: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全書又稱為: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阿德勒曾追隨弗洛伊德探討神經症,最終因反對弗洛伊德的心理學體系而分道揚鑣。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的一生不完全受潛意識與本性的驅使,其中社會因素與個人的「自我」意識更加重要。所以,無論是阿德勒的《超越自卑》,或者是這本《被討厭的勇氣》都更加注重一個人自我意識的建立與強大,還有個人與社會的連接。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阿德勒的哲學同樣強調當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當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後,卻會發現,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正如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 《被討厭的勇氣》與阿德勒心理學
    最近有幸拜讀了 岸見一郎 的《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致力於研究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作為心理學的三巨頭之一,而為大眾所熟知。阿德勒心理學,與佛洛依德和榮格心理學的區別就是,阿德勒心理學從目的論而不是從原因論的角度出發,來討論的人類的行為。
  • 共讀阿德勒心理學,尋找內心的那一束光——讀《被討厭的勇氣》
    然而,塵心在這方面的就比我成熟很多,他迅速找來懷孕相關書籍,填補我們的知識盲區,一時間「生娃」、「養娃」變成我們談話的主旋律。為了給養娃積蓄力量,最近我們共讀了日本阿德勒哲學家岸見一郎的《被討厭的勇氣》,之所以成為共讀,是指文章內容是以哲學家和青年的對話展開的。
  •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因為我們如何看「世界」,如何看「自己」,是我們自己說了算,它和我們處在什麼環境、遭遇過什麼經歷沒有關係。只要我們想要改變,就一定可以改變,而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下了「不改變」的決心,換種說法就是缺乏」獲得幸福的勇氣」。所以,要想從不幸中走出來,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改變對世界或自己的看法,甚至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讓自己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
  • 改變自己的勇氣——阿德勒心理學
    一提到心理學,人們往往只想到弗洛伊德或榮格,但在心理學界,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三巨頭」之一。今天要講的這個理論就來自於阿德勒。阿德勒脫離了精神分析學派,開始發展自己的個體心理學。弗洛伊德以後會介紹,畢竟他是三大心理學家之首。今天我們主要談談日本岸見一郎所著《被討厭的勇氣》,根據阿德勒的理論延伸出的著作,阿德勒心理學最實用的部分:人生如何獲得幸福。
  • 改變的勇氣
    對我而言,《被討厭的勇氣》就是這個推力。在我們周圍總會聽到各種無奈的聲音:不滿意現在的生活、抱怨萬事不公,經常幻想著能換一種活法,可一談到改變時,又會退縮,腦中產生諸多矛盾。我們是被什麼束縛而停滯不前呢?是時間、金錢還是社會關係?
  • 岸見一郎《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才能活得更灑脫
    看這本書之前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在意別人的看法嗎?你害怕被人討厭嗎?我們為什麼會自卑?事與願違的時候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人的一生不外乎就是從前、過去和未來。仔細一想有點悲觀和殘忍,幾乎否認了人當下的作為的努力,認為努力無用。但是其實說這句話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是「目的論」的倡導者,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強調「治癒童年」的行為而不是「不幸童年」這個定論,阿德勒認為行為是有作用的,只是過程十分艱辛。
  • 阿德勒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第一夜,我們所有的不幸是誰的錯?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阿爾雷德.阿德勒(1870-1937)與弗洛伊德,榮格被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同時,他被譽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戴爾.卡耐基評論阿德勒為「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 成年人的潛規則: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在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和古賀史健的《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一書中,我看到了答案。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他強調社會文化和自我奮鬥對個人的影響,是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的思想主張: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與其他任何人都沒有關係,所有的一切取決於自己。
  • 你有被討厭的勇氣嗎?阿德勒心理學帶給我們的六個人生小革命
    我容易埋怨過去,容易替自己找藉口,躑躅不前時,也常常缺乏了改變自己的決心。而現在的我,懂得在每個日常裡,練習自由生活的勇氣。和你分享阿德勒帶給我的六個自我小革命。 「無論之前我們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我們將來要怎樣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我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 《被討厭的勇氣》經典語錄
    本書講述了如何能夠在繁雜的日常瑣碎和複雜的人際關係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作者是日本作家岸見一郎、古賀史健。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知乎專欄作家 動機在杭州1、不害怕被別人討厭、勇敢做自己的勇氣。
  • 《被討厭的勇氣》:我們為什麼要進行人生課題的分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基於阿德勒心理學,以哲人與青年對話的方式帶給我們對勇氣的思考。阿德勒心理學提出的人生課題分離,對於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能減少很多的煩惱。岸見一郎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和古代哲學,並為青年做心理輔導;古賀史健出版過多本記實文學和商務的暢銷書。這本書講到,人際關係的苦惱往往都源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幹涉。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自己的人生課題與他人的人生課題分離開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一.
  • 所謂自由,就是被人討厭——讀《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是岸健一郎,他是日本著名阿德勒心理學研究學者、心理諮詢師。這本書在微信讀書總榜上排名前200。本書採取對話體的形式,虛擬了一個困惑的年輕人與睿智的哲人之間的對話,在兩人的辯論中,哲人逐步用阿德勒心理學解決青年人的問題。這本書是我和女朋友兩人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讀完的,我扮演哲人,她扮演年輕人,一問一答。
  • 豆瓣8.3《被討厭的勇氣》:人人皆可改變,皆可自由,皆有價值
    比如「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這才是對人而言的自由」,或者「如果自己不為了自己的人生而活下去,那到底誰會為了自己而活下去「,再加上被討厭的勇氣這樣的題目,感覺頗有些心靈雞湯的味道,可是細品之後,這樣的觀點在生活中能
  • 2020年讀書心得之120:讀《被討厭的勇氣》有感
    讀《被討厭的勇氣》有感李琪在圖書館借書的時候,偶然看到這本書,覺得標題十分有意思。勇氣被討厭了?這是為什麼,所以,出於好奇,我閱讀了這本書。後來才發現我對標題產生了誤解,這本書所闡述的意思是:有勇氣面對別人的討厭。
  • 為什麼說《被討厭的勇氣》值得一讀
    網上經常流傳所謂「人生必讀」的書單,很多人對這個評語已經免疫。但是,對於《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這個評語卻絲毫不為過。這本書的好評如潮不是沒有理由的,下面這個視頻就來講講這本書值得推薦的5個理由: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這本書探討的是阿德勒的思想。上面的視頻篇幅所限沒有對阿德勒這位大師做過多的介紹,這裡補充一下。
  • 《被討厭的勇氣》,讀出這4個道理
    如果說自卑是人類與世界互動的必然結果,那麼勇氣就是人們在追尋意義人生中的必然力量。它就藏在每個生命體的某個角落,期待著特別的機遇。作者以超越心理諮詢的方式,進行心靈的對話,是一本自我成長和療愈很有幫助的書。這是心絲帶心理志願者協會會長國家心理督導師韋志中在這本書中對本書的評價。
  • 擁有改變的勇氣,人生才能有所改變!
    最近讀了《被討厭的勇氣》,裡面談到了為什麼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這句話聽起來是有些荒誕的,但請細細來品,挺有意思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一個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核心思想,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重要,對於所發生事情的感覺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