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又重新拾起曾經喜歡的書本,閱讀範圍也比較雜,不單有中外文學經典名著,也有不少潮流新書與時俱進。
讀過一句話:人有時候,會因為讀了一本書,受其影響而從此改變人生之路。
我終於機緣巧合遇見了這本書,讀完後深表贊同以上觀點!
也許這個改變,於我還沒有開始顯現,但如同死水微瀾一樣,已經開始在心中腦際時時蕩起漣漪。
這本書,我打算邊讀邊寫系列讀後感及其收穫感悟。
我初讀之後將要認真反覆精讀,咀嚼其精華。
這本書將是引導我後半生如何活得更有價值意義的導師,隆重介紹它——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緣起
知道有這本書,我是從一個愛讀書寫作的朋友發的朋友圈裡才第一次知曉。
她分享讀完後,教育孩子的困惑解開及其自己的收穫無窮;和青春期的孩子親子關係得到了改善,自我有很多感慨和改變。
這就激起我的好奇心,也許是同頻之人的緣故,我於是詢問了書名也購買回家細讀。
推薦和讚譽
拿到新書,一看開篇就有10個名人對該書的極力讚譽,包括作家,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主編會長等實力派人物;
還有專門的推薦序,有:
1,資深心理諮詢師,香港精神分析學會副主席張沛超——勇氣心理學
「這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既適合作為大眾的自助手冊,也可以作為專業人員的臨床指南。本人在這兩個方面都受益匪淺。」;
2,知乎專欄作家,動機在杭州——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阿德勒的整個理論體系,都在試圖把人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人重獲心靈自由;
阿德勒想要幫我們掙脫的第一個束縛來自過去;
第二個束縛來自人際關係;
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
阿德勒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
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而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3,關係心理學家,著名心理諮詢師胡慎之——人唯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有勇氣
」這是一本關於我們自我發現和自我療愈的工具書;
在仔細閱讀中,常會有「拍大腿」的感覺;
這書絕不是心靈雞湯;
閱讀過程中會被作者的「犀利」顛覆三觀,心生不爽,但不爽過後,抬頭看窗外,滿目清涼,世界會美好很多。「
阿德勒及其心理學,哲學
說來慚愧,平生第一次知道有阿德勒這個人:
原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和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曾經阿德勒也是弗洛伊德的追隨者,兩人還一起共事研究,但因為二者觀點嚴重不合,阿德勒單立門戶,創立了用其名字命名的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科醫生,他深得希臘哲學和蘇格拉底的影響;
在實踐中的摸索和創新,開創了「個體心理學」理論,和希臘哲學可以說是一脈相承的思想。
全球暢銷書《人性的弱點》,《美好的人生》作者戴爾卡耐基在書中就很好體現出阿德勒思想。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中,很多內容和阿德勒思想也是不謀而合。
所以,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其實可以看作是一種哲學,一種至今隔了100多年仍然很有指導意義的哲學思想。
關於本書
充分體現 阿德勒哲學思想的精髓,全書以「自卑感」,「創造性自我」為中心,並強調「社會意識」。
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一種奮力拼搏,追求優越以適應環境,從而自我完善的能力。
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阿德勒思想更能夠給予人們奮發向上,完善自我的正能量。
本書採用經典的對話體形式,通過滿身困惑又想上進的青年和睿智通透的哲人一問一答,抽絲剝繭展現阿德勒心理學和阿德勒思想;
又藉助一個個接地氣的案例,既分析了生活中種種煩惱的根源,又給出了具體的對策。
比如,井水的溫度是恆定的18°左右。——夏天喝是涼爽,冬天飲用則是溫潤。都是18°,夏天冬天的感覺截然不同,這並不是我們常識裡認為的是環境變化的錯覺。
而是:」如何看待「這一無法擺脫的主觀。
哲人說:「問題不在於世界如何,而在於你自己怎樣。」
只要自己發生變化,世界就會恢復簡單的狀態。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阿德勒認為,其實是我們自己!
(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