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到點做作業了,父母總是要催著正在玩手機的孩子去做作業;小孩的考試分數成了很多父母的晴雨表;就連吃飯,不少父母也是做好了還要催著小孩來吃飯。
小孩讀書的時候,父母操心他的成績;小孩工作的時候,父母操心他的職業;小孩到了結婚的年紀,父母操心他的結婚對象。父母之愛是如此的沉重,父母總有操不完的心。在他們看來:孩子就是我的一切。
然而就像硬幣有兩面,愛也有兩面。過度的愛反而把小孩寵壞了,他們缺失了吃苦耐勞的能力,缺乏獨立面對困難的勇氣,養成了對父母過度的依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學習是孩子的課題,而父母也有自己的課題。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是基於阿德勒心理學,以哲人與青年對話的方式帶給我們對勇氣的思考。阿德勒心理學提出的人生課題分離,對於我們面對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能減少很多的煩惱。
這本書的作者有兩位,分別是哲學家岸見一郎和自由作家古賀史健。岸見一郎研究阿德勒心理學和古代哲學,並為青年做心理輔導;古賀史健出版過多本記實文學和商務的暢銷書。
這本書講到,人際關係的苦惱往往都源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幹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幹涉。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自己的人生課題與他人的人生課題分離開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人生更有意義。
一. 什麼是人生的課題
一個人從赤裸裸的來到這個世界,肩負著人生的課題的任務。就像小學生有作業,工作了有任務那樣,這個人生課題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任務。
人生的三大課題是交友的課題、工作的課題和愛的課題。
直面人生的課題,勇敢的做自己,即使被別人討厭,也能擁有繼續前行的勇氣。這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因為人生不是為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要記住的是,我們是為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而活。
二. 怎樣進行課題的分離
阿德勒告訴我們,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而我們要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就要學會進行課題分離。
課題分離,就是要分清楚這是誰的人生課題。具體方法如下:
首先,思考一下「這是誰的課題」。看承擔後果的人是誰,那麼就是誰的課題。
例如,如果小孩子不肯看書學習,導致考試不及格或者考不上重點中學,這個後果由誰來承擔?是小孩。那麼看書學習就是小孩的課題。
然後,進行課題的分離——分清楚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別人的課題,要冷靜地劃清界限。
最後,不去幹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幹涉自己的課題。
這是阿德勒心理學給出的具體而且有可能徹底改變人際關係煩惱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觀點。
父母理解了學習是小孩的課題之後,再去思考能做的事情:對孩子的課題進行必要的援助。
父母不去幹涉孩子的學習,不居高臨下的強迫他學習,強迫他一定要拿到多少分。而是努力地幫助小孩建立「自己能夠學習」的自信以及提高他獨立應對課題的能力。
例如孩子的主動性差和比較被動,我們可以去培養他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孩子的學習方法不對,我們可以去改善孩子的學習方法。
如果對小孩進行幹涉,做出「一定要考多少分」或者「必須得上那個大學」之類的指示。那麼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覺得自己學習是為父母學的,而不是為自己學的。
就像書中說到的諺語,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不能強迫其喝水。父母的任務就是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給他合適的指導。當他自覺地去學習並且接受父母的指導的時候,他就會自己喝水了。
三. 為什麼要進行課題的分離
課題分離是為了愛和自由。
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亞歷山大大帝勇敢砍掉格爾迪奧斯繩結的故事。
在亞歷山大遠徵的時候,一個神殿裡供奉著一輛戰車。據說這是曾經的國王格爾迪奧斯綁在神殿的支柱上,並傳說如果誰解開這個繩結的人會成為亞細亞之王。繩結很堅固,很多人都解不開這個繩結。亞歷山大立即取出短劍將繩結一刀兩斷。
看似無解的繩結,被亞歷山大的睿智解決了。
盤綜錯節的格爾迪奧斯繩結就像是人際關係的「羈絆」,用普通方法無法解開,必須用全新的方法去切斷。
這個全新的方法就是課題分離。課題分離不是人際關係的最終目標,而是入口。
因為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伸手即可觸及,但又不侵犯對方的領域。
例如,父母安排好自己小孩的人生道路,要小孩按照自己的意願走,這樣也是剝削了小孩獨立面對人生課題的勇氣。真正的愛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它需要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之上。
阿德勒說:沒有學會直面困難的孩子最終會想要逃避一切困難。因此,接受挫折教育對於小孩的成長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什麼是自由?自由就是不畏懼被人討厭而是勇往直前,不隨波逐流而是激流勇進。
因為被別人討厭,那是別人的課題。勇往直前則是我的人生課題。當我不再畏懼被人討厭,不再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我便擁有了獲得幸福的勇氣。
課題分離讓我們學會感恩。因為當別人對你的課題伸出援助的時候,你知道向別人表示感謝,並且以後有機會也會回報別人的幫助。無論是親子關係還是兩性關係以及朋友關係,同樣適用。
例如,兒子做作業遇到不會的題,你告訴他這道題的思考方式,他豁然開朗,說:「謝謝媽媽,你真棒!」身為媽媽的你,是不是感到很開心啊。教育出感恩的孩子,也是一件很有自豪感的事情啊。
你生病不舒服,老公請假在家照顧你,給你做香噴噴的飯菜,你可以對他表示感謝,給他說一些讚美的話。
你需要找人幫忙修圖,剛好你有學設計的朋友幫助你完成了,你也會真誠的表達你的感謝,因為別人也是花時間和精力幫你完成的。
課題分離讓我們懂得有鋒芒的善良。因為當我們對別人的課題伸出援手的時候,我們不能讓對方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變本加厲的向我們索取幫助。
最近的熱播劇《安家》,房似錦被「吸血鬼」母親潘貴雨逼著要給錢弟弟房家棟買房子,幫他每個月還房貸。
她每次「敲詐」到房似錦的錢後,跟兒子房家棟說:房家的每一分錢都是你的。家裡出了事,也全都是房似錦出錢。如果房似錦學會了課題分離,就不用辛苦的賺錢也只是為了填家裡的無底洞。她對家人的善良,也應該有所鋒芒。因為,她也有追求自己人生課題的權利。
當我們學會了對人生的課題進行分離之後,我們不僅減少了人際關係的煩惱,而且能夠更加從容的追求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